供应链物流

搜索文档
美的集团分拆智慧物流业务「安得智联」,递交IPO招股书,拟赴香港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8-28 14:26
公司上市信息 - 安得智联于2025年8月27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香港主板上市 [2] - 公司发行最高每股H股价格包含1.0%经纪佣金、0.0027%证监会交易征费、0.00565%联交所交易费及0.00015%会财局交易征费 [1] - 股票面值为每股H股人民币1.00元 [1] 行业地位 - 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是中国综合型一体化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中收入排名第一的生产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 [2] - 公司是中国家电行业最大的一体化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 [2] - 在中国前五大综合型一体化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中2022年至2024年收入复合年增长率最高 [2] 业务模式 - 采用"1+3"供应链物流模型结合端到端物流能力与三大核心解决方案支柱 [3] - 三大核心解决方案包括生产物流、一盘货统仓统配、最后一公里送装一体 [3][5] - 生产物流解决方案涵盖九个核心应用场景包括供应商管理库存、产中物流、智能设备等 [5] 基础设施网络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仓库网络包括47个自有设施、436个租赁设施及17个代管设施总占地面积超1100万平方米 [4] - 拥有3500多个活跃服务网点及超77000名司机及工程师团队覆盖中国100%乡镇 [4] - 运输网络包含超63万条成熟运输路线包括36.5万条跨省干线和26.5万条省内配送路线覆盖2800个区县及38000个乡镇 [4]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1.73亿元、162.24亿元、186.63亿元 [10]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15亿元、2.88亿元、3.80亿元 [10] - 2025年前六个月营业收入108.85亿元净利润2.48亿元 [10] 收入构成 - 一体化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占总收入比重从2022年85.8%提升至2024年87.6% [6] - 一盘货统仓统配解决方案是最大收入来源2024年贡献收入120.53亿元占比64.6% [6] - 基础物流服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14.2%下降至2024年12.4% [6] 股权结构 - 美的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美的智联持股52.94%为控股股东 [7] - 海信集团控股通过海信电子技术持股22.03% [7] - 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持股13.15%包括宁波迅驰(4.59%)、知识发出(2.99%)等 [7] 管理团队 - 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包括2名执行董事、4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 [9] - 执行董事包括董事长兼总裁梁鹏飞先生和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马良先生 [9] - 高管团队包括首席运营官林凯先生和首席产品官林泰恩博士等 [9] 中介机构 - 中金公司和摩根士丹利担任联席保荐人 [12] - 德勤担任审计师 [12] - 灼识咨询担任行业顾问 [12]
新宁物流:上半年收入2.24亿,亏损同比收窄至90万元
经济观察网· 2025-08-28 13:2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24亿元 同比下降8.2% [2] - 归母净利润从去年同期亏损1695万元收窄至亏损90万元 [2] - 扣非归母净利润从去年同期亏损2496万元收窄至亏损1327万元 [2] - 经营现金流净额-3305万元 同比下降4150.2% [2] 业务状况 - 主营业务以电子元器件保税仓储为基础 为3C电子行业企业提供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 [2] - 部分客户产量下滑导致营业收入下降 [2] - 主动终止部分亏损项目影响营收表现 [2] 行业环境 - 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6% [2] - 宏观经济环境波动及国际贸易政策调整对公司产生负面影响 [2]
安得智联递表港交所,拟于港交所主板上市
新浪财经· 2025-08-28 11:23
公司上市与市场地位 - 安得智联于8月27日正式向香港联合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 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和摩根士丹利 [1] - 按2024年收入计 公司是中国家电行业最大的一体化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 也是中国综合型一体化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中收入排名第一的生产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 [1] - 2024年公司录得收入187亿元 净利润3.8亿元 自2022年起三年收入复合年增长率为14.8% 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为33.0% [1] 业务模式与运营规模 - 公司首创"1+3"供应链模型:以端到端物流能力为底盘 叠加生产物流、一盘货统仓统配、最后一公里送装一体三大解决方案 [1] - 截至2025年6月末 公司覆盖超9,000家企业客户 管理仓储面积逾1,100万平方米 可调配车辆运力达58.6万辆 [1] - 全国活跃送装网点超3,500个 末端配送网络可触达100%乡镇 [1] 行业前景与增长动力 - 中国一体化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3.10万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4.67万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为8.5% [1] - 快消、家电、家居、汽车及汽配等赛道需求尤为旺盛 [1] 资金用途与战略方向 - 上市募集资金拟用于拓展国内物流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开展供应链国际化业务 以及通过数智化技术推进端到端数字化 [2]
安得智联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搜狐财经· 2025-08-28 09:00
上市申请 - 公司正式向香港联合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 由中金公司和摩根士丹利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每股H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 [2] - 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拓展国内物流服务深度和广度 开展供应链国际化业务 以及通过数智化技术推进端到端数字化 [5] 财务表现 - 2024年录得收入187亿元人民币 净利润3.8亿元人民币 [4] - 自2022年起三年收入复合年增长率达14.8% 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达33.0% [4] - 以2022-2024年收入复合年增长率计 公司在中国前五大综合型一体化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增长最快 [4]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收入计 公司已成为中国家电行业最大的一体化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 [4] - 在中国综合型一体化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中收入排名第一的生产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 [4] - 连续入选中国物流企业50强和5A物流企业名单 自2023年起连续三年荣获中物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5] 业务模式 - 首创"1+3"供应链模型:以端到端物流能力为底盘 叠加生产物流 一盘货统仓统配 最后一公里送装一体三大解决方案 [4] - 实现从工厂到消费者的全链路无缝协同 [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覆盖超9,000家企业客户 管理仓储面积逾1,100万平方米 [4] 运营网络 - 可调配车辆运力达58.6万辆 全国活跃送装网点超3,500个 [4] - 末端配送网络可触达100%乡镇 [4] - 服务美的集团二十余年 [4] 行业前景 - 中国一体化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由2024年的3.10万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4.67万亿元 [5] - 复合年增长率达8.5% [5] - 快消 家电 家居 汽车及汽配等核心赛道需求尤为旺盛 [5] 分拆背景 - 母公司美的集团基于公司战略和业务发展规划拟分拆至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5] - 分拆计划能使美的集团与公司各自进一步聚焦主业 压缩管理半径 实现业务聚焦与均衡发展 [5] - 分拆计划能促进公司业务长远发展 提升企业竞争力 [5]
上海雅仕: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2025年8月修订)
证券之星· 2025-08-28 00:12
内部控制缺陷分类 - 内部控制缺陷按成因分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 设计缺陷指内部控制设计不适当或缺失 运行缺陷指设计适当的内部控制未按设计方式运行或执行人员缺乏授权或专业胜任能力 [1] - 按严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 重大缺陷可能导致严重偏离控制目标 重要缺陷严重程度低于重大缺陷但仍可能偏离目标 一般缺陷指除重大和重要缺陷外的其他缺陷 [1] - 按表现形式分为财务报告缺陷和非财务报告缺陷 财务报告缺陷针对财务报告可靠性目标 非财务报告缺陷针对战略目标、资产安全、经营目标和合规目标等 [2]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 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方法划分缺陷等级 定量标准以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潜在错报比例为基准 重大缺陷为错报≥营业收入或资产总额的2% 重要缺陷为错报≥1%且<2% 一般缺陷为错报<1% [2] - 重大缺陷定性标准包括控制环境无效、发现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舞弊、已发现并报告的重大错报在最终财务报表中未更正、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监督无效 [2] - 重要缺陷定性标准指内部控制中不应存在的多项缺陷组合 可能影响财务报告真实和准确目标 一般缺陷指除重大和重要缺陷外的其他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 [2] 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 非财务报告缺陷认定依据业务性质严重程度、负面影响性质和影响范围等因素 定量标准以直接财产损失金额划分 重大缺陷为损失≥1000万元 重要缺陷为损失≥500万元且<1000万元 一般缺陷为损失<500万元 [3][4] - 重大缺陷定性标准包括造成重大负面影响、受到监管机构处罚导致重大损失、缺陷整改后较长时间内未得到整改 [3] - 重要缺陷定性标准包括受到监管机构处罚但未造成重大损失、已向外界披露造成负面影响、缺陷整改后较长时间内未得到整改 一般缺陷包括决策程序效率不高影响生产经营 [3]
美的旗下安得智联递表港交所 拟于港交所主板上市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19:12
公司上市计划 - 安得智联于8月27日正式向香港联合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 由中金公司和摩根士丹利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公司拟将募集资金用于拓展国内物流服务深度和广度 开展供应链国际化业务 以及推进端到端数字化 [3] - 美的集团基于安得智联战略和业务发展规划拟分拆其至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以实现主业聚焦和业务均衡发展 [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录得收入187亿元人民币 净利润3.8亿元人民币 [1] - 2022至2024年收入复合年增长率达14.8% 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达33.0% [1] - 以2022-2024年收入复合年增长率计 公司在中国前五大综合型一体化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增长最快 [1]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收入计 公司已成为中国家电行业最大的一体化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 [1] - 在中国综合型一体化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中 公司收入排名第一的生产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 [1] - 公司连续入选"中国物流企业50强"和"5A物流企业"名单 并自2023年起连续三年荣获中物联"科技进步一等奖" [2] 业务模式与运营规模 - 公司首创"1+3"供应链模型:以端到端物流能力为底盘 叠加生产物流 一盘货统仓统配 最后一公里送装一体三大解决方案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公司覆盖超9000家企业客户 管理仓储面积逾1100万平方米 可调配车辆运力达58.6万辆 [2] - 全国活跃送装网点超3500个 末端配送网络可触达100%乡镇 [2] 行业前景 - 中国一体化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由2024年的3.10万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4.67万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8.5% [2] - 快消 家电 家居 汽车及汽配等核心赛道需求尤为旺盛 [2]
安得智联递表港交所 主营一体化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
智通财经· 2025-08-27 17:42
公司上市与业务概况 - 安得智联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和摩根士丹利 [1] - 公司采用"1+3"业务模型 提供端到端物流能力与三大核心解决方案支柱(生产物流、一盘货统仓统配、最后一公里送装一体)相结合的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 [2] - 每股H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 发售价为每股H股[编纂]港元 需额外支付1.0%经纪佣金及各类交易费用 [2] 行业地位与市场前景 - 按2024年收入计 公司是中国综合型一体化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中收入排名第一的生产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 同时也是家电行业最大的一体化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 [3] - 中国一体化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人民币31,007亿元增长至2029年人民币46,708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达8.5% [3] - 行业增长动力来自生产、流通及末端配送环节对效率提升的共同需求 推动渗透率持续深化 [3] 基础设施与业务能力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公司拥有总计500个仓库设施(47个自有+436个租赁+17个代管) 仓库总占地面积超过1,100万平方米 [4] - 仓库网络涵盖VMI仓、区域枢纽及可充当CDC、RDC、FDC等多种功能设施 [4] - 生产物流解决方案覆盖九个核心场景 包括供应商管理库存、产中物流、智能设备、循环取货物流等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度收入持续增长:2022年141.73亿元→2023年162.24亿元→2024年186.63亿元 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108.85亿元 [4] - 同期毛利表现:2022年9.69亿元→2023年11.85亿元→2024年13.55亿元 2025年上半年毛利8.05亿元 [4] - 净利润增长轨迹:2022年2.15亿元→2023年2.88亿元→2024年3.80亿元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2.48亿元 [4] - 毛利率保持稳定:2022年6.8%→2023年7.3%→2024年7.3% 2025年上半年为7.4% [5] - 税前利润率持续提升:2022年1.9%→2023年2.2%→2024年2.5% 2025年上半年达3.0% [5]
新股消息 | 安得智联递表港交所 主营一体化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
智通财经网· 2025-08-27 17:34
公司上市与业务概况 - 安得智联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中金公司和摩根士丹利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公司是一体化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 采用独特的"1+3"业务模型 [2] - "1"代表端到端物流能力 覆盖从生产流通到末端配送的供应链全链路服务 [3] - "3"代表三大核心解决方案支柱:生产物流 一盘货统仓统配 最后一公里送装一体 [2][3] 市场地位与行业前景 - 按2024年收入计 公司是中国综合型一体化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中收入排名第一的生产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 [3] - 公司是中国家电行业最大的一体化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 [3] - 中国一体化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31007亿元增长至2029年46708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8.5% [3] 基础设施与网络布局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公司仓库网络包括47个自有设施 436个租赁设施及17个代管设施 [4] - 仓库总占地面积超过1100万平方米 设施类型包括VMI仓 区域枢纽 CDC RDC及FDC [4] 财务表现 - 2022年收入141.73亿元 2023年162.24亿元 2024年186.63亿元 2025年上半年108.85亿元 [4][5] - 2022年毛利9.69亿元 2023年11.85亿元 2024年13.55亿元 2025年上半年8.05亿元 [4][5] - 2022年净利润2.15亿元 2023年2.88亿元 2024年3.80亿元 2025年上半年2.48亿元 [4][5] - 毛利率保持稳定:2022年6.8% 2023年7.3% 2024年7.3% 2025年上半年7.4% [5] 业务解决方案 - 生产物流解决方案涵盖九个核心应用场景:供应商管理库存(VMI) 产中物流 智能设备 循环取货物流 集货仓库 中间产品CDC 精益制造 数字化及工业园区 [3]
厦门象屿:2025年上半年营收与净利润双增
中证网· 2025-08-26 22:5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经营货量超1.2亿吨,同比增长19.02% [1] - 营业收入2039亿元,同比增长0.23% [1] - 归母净利润10.32亿元,同比增长32.48% [1] - 净资产收益率4.99%,同比提升1.01个百分点 [1] 国际化业务进展 - 进出口及转口货量约4700万吨,金额132亿美元,同比增长7% [1] - 铝供应链推进西非物流能力建设并拓展印度、阿联酋氧化铝渠道 [1] - 不锈钢供应链与海外矿山建立稳定长协合作并推进矿权运营 [1] - 油品供应链拓展南美、西非上游资源并稳定下游炼厂 [1] - 新能源供应链在锂电品类深耕非洲/南美/澳洲市场,绑定非洲头部资源型企业 [1] 生产制造与资本运作 - 造船板块新签订单15艘,在手订单91艘,首获国际船东21万吨级散货船订单 [2] - 散货船及化学品船生产效率行业领先,船坞/船台生产周期显著缩短 [2] - 成功发行锁价定增募资32.2亿元,引入招商局与山东港口战略投资者 [2] - 加强海外授信资源拓展以支持国际化业务 [2] 战略规划与运营重点 - 公司处于转型升级攻坚期,注重战略定力与危机意识 [2] - 巩固投研驱动、全周期风控及物贸联动优势 [1] - 深化全产业链运营与数智赋能 [1] - 下半年将聚焦战略发展、国际化、风险控制及数智化建设等重点领域 [2]
飞力达2025年中报简析:净利润同比增长39.69%,盈利能力上升
证券之星· 2025-08-20 06:5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30.31亿元,同比下降7.57%,归母净利润2986.76万元,同比上升39.69%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16.0亿元,同比下降7.97%,归母净利润2926.8万元,同比上升20.45% [1] - 扣非净利润1458.75万元,同比大幅上升713.21% [1] - 毛利率7.51%,同比增11.18%,净利率1.23%,同比增61.16% [1] - 每股收益0.08元,同比增39.34%,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49元,同比增9707.31% [1] - 货币资金7.51亿元,同比增52.55%,应收账款12.2亿元,同比降6.51% [1] 财务变动原因 - 营业收入下降7.57%因主动减少低毛利业务,营业成本降8.32%因低毛利业务减少带动成本下降 [3] - 财务费用降12.1%因流贷余额降低、利率下调及汇兑损失减少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增9727.85%因低毛利业务减少、成本支出下降、加大应收款回款管理 [3]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增63.48%因投资活动资金流出减少,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降174.8%因偿还债务支付现金降低流贷余额 [3] - 在建工程增48.27%因华南区东莞供应链服务基地项目投入增加,长期借款增28.37%因该项目银行融资增加 [3] - 研发投入增13.23%因数字员工平台、关务一体化、中台项目等投入增加 [3] 业务与战略 - 公司是5级综合物流服务企业,专注于为智造企业提供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2011年创业板上市 [5] - 未来战略聚焦盈利能力提升,以精益化运营为核心,通过流程优化、数字化赋能和组织升级推进毛利率和经营质量改善 [6] - 致力于产品标准化、服务精细化、方案一体化,深度解构行业客户痛点,构建差异化能力模型和快速响应体系 [5] 行业地位 - 2023年度中国国际货代物流仓储业务总收入第9名,营业总收入第23名,民营国际货代第12名 [7] - 2023年度海运业务总收入第24名,2022年度空运业务总收入第29名 [7] - 荣获2024中国民营物流50强、2023年全国通用仓储百强企业、2024绿色物流企业TOP10等认证 [7] 绿色低碳举措 - 推进绿色运输,增加新能源车辆持有量,采购7台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数字化监控用能数据 [8] - 打造绿色物流园,新增屋顶光伏1.13万平方米,改造照明系统采用低碳智慧技术,注册碳资产平台 [8] - 科技减碳,开发无纸化电子交单和拣货系统,运营AI码垛技术节省运输空间,减少包材消耗 [8] - 内部倡导绿色办公,外部举办零碳活动培养环保意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