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制造

搜索文档
宏观层面拉动,基本面偏弱延续
华泰期货· 2025-08-03 16:2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市场分析 - 国内新增装置方面,7月吉林石化40万吨/年HDPE装置与裕龙石化50万吨/年PP装置投产,未来还有埃克森美孚惠州等多套装置待投产,国内聚烯烃新装置将持续放量 [2][20] - 国内存量装置检修方面,PE检修损失量同比处高位,PDH装置部分重启,PDH制PP装置检修量减少 [2] - 外盘新增装置方面,7月海外无装置投产,海外在建装置变数多,推迟或成常态 [2][22] - 外盘存量装置方面,海外PE和PP开工率均下调,LLDPE进口窗口关闭,中国PE与PP进口量持续下降 [2] - 库存及需求方面,聚烯烃下游需求处季节性淡季,工厂刚需采购,PE下游农膜开工率小幅反弹、包装膜需求偏弱,PP下游塑编等开工窄幅波动,需求端预计仍偏弱;聚烯烃中上游库存缓慢去库,总量同比偏高 [1][2] 策略 - 单边:中性 [3] - 跨期:L09 - L01反套、PP09 - PP01反套 [3] - 跨品种:PP2601 - 3MA2601价差做缩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聚烯烃基差结构 - 展示LL和PP主力合约走势、基差及跨期情况,单位为元/吨 [15] 聚烯烃投产计划表 - 国内:2025年有多套聚烯烃装置已投或待投,涉及万华化学二期、内蒙宝丰、埃克森美孚惠州等公司,涵盖PE和PP不同工艺和品种 [18] - 海外:2025年印度、美国、俄罗斯等国家有多套装置计划投产,但7月海外无装置投产,在建装置变数多 [22] 聚烯烃检修计划 - 国产装置检修方面,PE装置检修季结束,检修损失量回升,PP装置检修损失量窄幅波动,PDH制PP装置检修量仍处高位 [36] 聚烯烃月度产量 - 6月国内PE产量255.5万吨,较5月减4.9万吨,其中LLDPE产量107万吨、减4.4万吨,HDPE产量123.9万吨、增2.7万吨,LDPE产量24.6万吨、减3.3万吨 [47] - 6月国内PP产量316.5万吨,较5月减1.4万吨,其中PP拉丝产量104.5万吨、增1.2万吨,PP均聚产量197万吨、减1万吨,PP共聚产量118万吨、持平 [47] 聚烯烃生产利润及开工率 - 原油制PE生产利润为 - 130元/吨,利润持续走低,PE开工率90.2%,较上月增6.3%,预计未来产能利用率提升 [62] - 原油制PP生产利润为 - 522元/吨,PDH制PP生产利润为394元/吨,PDH制PP装置开工率回升,PP开工率83.6%,较上月降0.6%,产能利用率小幅下行 [62] 聚烯烃非标价差及开工占比 - PE方面,LLDPE排产占比减少、开工占比39.7%,较上月增3.8%;HDPE排产占比减少、开工占比36.9%,较上月减0.2%;LDPE排产占比增加、开工占比8.5%,较上月增1.7%;HD注塑 - LL非标价差走强,LDPE - LLDPE非标价差区间震荡 [69] - PP方面,PP拉丝排产占比、PP共聚注塑排产走低,PP非标品均聚注塑走高;PP拉丝开工占比32.5%,较上月增1.8%;PP均聚注塑开工占比12%,较上月减1.3%;PP共聚注塑开工占比17.1%,较上月降0.5%;PP纤维开工占比8.7%,较上月减0.3%;PP低融共聚 - PP拉丝的非标价差回落 [69] 聚烯烃外盘价差及进出口利润 - LL华东进口盈亏为 - 26元/吨,出口盈亏为 - 69美元/吨;PP拉丝华东进口盈亏为 - 445元/吨,出口盈亏为 - 26美元/吨 [85] - 6月PE进口量95.9万吨,较上月减10.9万吨,出口量9.7万吨,较上月减0.8万吨;PP进口量24.3万吨,较上月减0.9万吨,出口量23.5万吨,较上月减7.5万吨 [85] 聚烯烃下游开工及下游利润 - PE下游农膜开工率27%,较上月增10%,包装膜开工率51%,较上月持平,农膜季节性提升、包装膜开工率维持淡季 [109] - PP下游塑编开工率41%,较上月减1%,BOPP开工率58%,较上月减1%,注塑开工率45%,较上月持平 [109] 聚烯烃下游库存及订单情况 - PE下游农膜原料库存天数8.1天,较上月持平,订单天数2.8天,较上月减0.1天;包装膜原料库存天数7.2天,较上月增0.1天,订单天数8.1天,较上月增0.2天,下游处季节性淡季,订单与原料库存均处低位 [115] - PP下游BOPP原料库存天数9.1天,较上月减0.4天,成品库存天数10.6天,较上月减0.2天,订单天数8.7天,较上月减0.3天;塑编原料库存天数6.7天,较上月减0.6天,成品库存天数6.1天,较上月减0.3天,订单天数6.9天,较上月减0.6天,下游处淡季,开工小幅下降,终端维持刚需采购 [115] 聚烯烃现实库存 - 上游石化库存为75万吨,较上月累库3万吨,8月下游仍处淡季,预计未来仍将小幅累库 [130]
浙江华业:核心技术人员张磊离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0 18:55
公司人事变动 - 张磊因个人原因辞去职务 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2] - 张磊不再被认定为公司核心技术人员 [2] 公司业务构成 - 2024年1至12月份营业收入中塑料制造占比97.32% [2] - 2024年1至12月份营业收入中其他业务占比2.68% [2]
欧亚经济联盟对阿塞拜疆高密度聚乙烯启动反倾销调查
快讯· 2025-07-29 16:09
反倾销调查启动 - 欧亚经济委员会内部市场保护司于2025年7月24日发布第2025/446/AD42号公告 [1] - 对原产于阿塞拜疆的高密度聚乙烯启动反倾销调查 [1] - 调查依据欧亚经济委员会第8号令 [1] 涉案产品信息 - 涉案产品为固体初级形态的高密度聚乙烯 [1] - 产品密度不低于0 94克/立方厘米 [1] - 涉及欧亚经济联盟税号3901209001和3901209009项下产品 [1] 调查背景 - 调查应欧亚经济联盟企业申请启动 [1] - 调查对象为阿塞拜疆产高密度聚乙烯 [1]
京博聚烯烃,5万吨/年聚合改性一体化项目公示
DT新材料· 2025-07-28 23:28
山东京博聚烯烃新材料有限公司5万吨/年聚合改性一体化项目 - 项目位于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博兴化工产业园 计划2026年Q2投产 [2][3] - 产能包括2万吨/年HDPE 1 5万吨/年PP改性料 1万吨/年POE弹性体 0 5万吨/年特种功能母粒 [3] - 涵盖催化剂研发 聚合反应 共混改性全流程 目标市场为汽车轻量化 电子电器 医用包装领域 [2] 公司背景与现有产能 - 公司前身为京博石化聚烯烃材料事业部 2022年成立 隶属京博控股集团高性能新材料板块 [4] - 现有60万吨/年高性能聚丙烯树脂装置和1万吨/年聚丁烯合金装置 [4] - 产品线包括透明聚丙烯 抗冲共聚聚丙烯 CPP管材料 聚丙烯发泡专用料及聚丁烯合金等高端系列 [4] 高分子产业年会活动框架 - 全体大会聚焦政策发展 市场分析 投融资 供应链 AI赋能 [7] - 七大论坛覆盖具身机器人 AI消费电子 工程塑料 新能源材料 电磁复合材料 航空航天 新能源汽车等细分领域 [8][9] - 特色活动包括AI材料开发 CEO战略研讨 科技成果路演 投融资对接 国际合作 终端需求对接 [9] - 展览展示含产品设备展区 科研成果墙报 实验室成果现场对接 [9] 行业活动与评选 - 2025"新塑奖"评选颁奖盛典 申报截止日期为7月13日 [7][9] - EP10年高分子材料产业发展之夜为行业交流活动 [10]
ACC建议美出台再生塑料国家标准
中国化工报· 2025-07-28 11:23
全国性再生塑料标准 - 美国化学理事会(ACC)认为制定全国性再生塑料标准可提升废塑料回收效率并降低成本 增强企业在原生树脂供应过剩市场中的竞争力 [1] - ACC提出标准化计划旨在简化废塑料回收转化流程 解决当前再生塑料质量不稳定 成本高 应用难度大等问题 [1] - 全国性标准需实现三大目标:普及家庭回收参与 明确定义"再生塑料"和"回收含量" 扩建升级回收基础设施 [1] 政策分散化问题 - 缺乏全国政策导致各州规则碎片化 形成"拼凑式"监管体系 推高企业合规成本 [1] - 目前7个州通过生产者延伸责任(EPR)塑料包装法案 5个州立法要求塑料产品含最低再生料 [1] - 化学回收归类为"制造过程"的决策权在州层面 25个州已实施该分类 但分散政策仍增加企业负担 [1] 国际塑料条约进展 - ACC向特朗普政府强调美国参与全球塑料条约谈判的重要性 目前反馈积极 [2] - 美国已派代表参加多数预备会议 计划出席2025年8月日内瓦第五轮联合国谈判 [2]
年产10万吨改性塑料项目动工
DT新材料· 2025-07-19 20:05
恒申安科罗改性工程材料项目 - 恒申安科罗年产10万吨改性工程材料项目正式动工 一期产能5万吨 总投资10亿元 占地面积110亩 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1] - 项目分两期建设 第一期5万吨 第二期5万吨 引进德国安科罗标准化混炼挤出技术与工程塑料配方 [1] - 产品应用于汽车 轨道交通 电子电器等高性能材料需求领域 [1] 恒申集团与安科罗合作背景 - 恒申集团2022年7月收购安科罗工程塑料(常州)60%股权 成立恒申安科罗工程材料(常州)有限公司 [2] - 安科罗成立于1988年 总部位于德国 在德国 中国 巴西设有生产基地 专注改性工程塑料创新应用 [2] 恒申集团产业布局 - 恒申集团是化纤 化工及新材料一体化企业 全球首个完成锦纶6八道产业链完整布局 [3] - 以年产100万吨己内酰胺为核心 延伸至半导体原材料 纺织服装新材料 汽车产业链配套等新型材料项目 [3] - 全球最大己内酰胺生产商 [3] 高分子产业活动信息 -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包含政策发展 市场分析 投融资 供应链 AI赋能等议题 [6] - 七大论坛覆盖工程塑料 新能源材料 航空航天 新能源汽车等创新领域 [7][8] - 特色活动包括AI材料开发 CEO研讨会 科技成果路演 国际合作等 [8] - 展览展示包含产品设备展区 科研成果对接 学术墙报等 [8] - EP10年高分子材料产业发展之夜活动 [9]
复合塑料导热性能超越不锈钢
科技日报· 2025-07-17 09:01
材料性能突破 - 新型复合塑料导热性能超越不锈钢,重量仅为不锈钢的四分之一 [1] - 材料通过3D打印技术实现纳米级有序结构,陶瓷颗粒精确定位后形成热传导"高速公路" [1] - 具备三大优势:电绝缘性优异、对射频信号零干扰、兼具电路防护与快速散热功能 [1] 应用场景拓展 - 可解决消费电子设备(如手机处理器)因过热降频的问题 [1] - 适用于5G和雷达系统,避免射频信号干扰 [1] - 在数据中心热岛效应和电动汽车电池热失控风险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2] 技术产业化进展 - 研究团队正加速推进该材料的产业化进程 [3] - 材料未来将与现有冷却系统协同使用,作为热界面材料提升整体散热效率 [2]
2025年中国聚苯乙烯行业产业链图谱、产能、进出口及未来趋势研判:行业新一轮扩能周期启动,对外依存度下降[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5 09:11
行业概况 - 聚苯乙烯(PS)是由苯乙烯单体经自由基加聚反应合成的聚合物,被列为五大通用塑料之一 [2] - 按物化性质可分为通用级聚苯乙烯(GPPS)、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和可发性聚苯乙烯(EPS)三大类 [2] - 产业链上游为苯乙烯、矿物油等原材料,中游为生产制造环节,下游应用于包装材料、建材、日用品等行业 [4] 生产端 - 2024年全国聚苯乙烯产能达680万吨,同比增长10.57%,新增产能中一体化产能占比69.23% [6] - 产能主要集中在华东(72%)和华南(16%)地区,2024年新增产能华东45万吨、华南5万吨、东北15万吨 [8] - 2024年产量达428.6万吨,较2018年增长61.7%,但行业利润显著收缩,GPPS利润从2020年1745元/吨降至2023年49元/吨 [10] 进出口 - 2024年进口量50.93万吨(同比降19.64%),出口量54.3万吨(同比增3.41%),实现贸易顺差 [12] - 2025年1-4月出口量21.84万吨,同比增长16.25%,出口市场持续扩容 [12] 消费端 - 2024年表观消费量425.23万吨,较2018年增长22.1%,主要受包装、建材、电子电器等行业需求拉动 [14] 企业格局 - 外资/合资企业仍占规模优势,但内资企业如镇江奇美、仁信新材、星辉环材等通过技术研发逐步崛起 [16] - 天原股份2024年聚苯乙烯类产品收入44.88亿元(同比降28.39%),星辉环材2024年营收16.94亿元(同比增6.13%) [17][19] 未来趋势 - 产能持续扩张,预计2025年超800万吨,但产能利用率或降至60%以下,同质化竞争加剧 [21] - 出口复合增长率达40.52%,2025年出口量或突破30万吨,东南亚为主要贸易伙伴 [22] - 政策支持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将新型包装材料列为鼓励类项目,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 [23]
研判2025!中国阻燃ABS原料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以旧换新推动行业规模增长,环保化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30 09:43
阻燃ABS原料行业概述 - 阻燃ABS原料是在ABS树脂基础上加入阻燃剂制成的工程塑料,具有优异的阻燃性、冲击强度和化学稳定性,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汽车、建筑等领域[1][3] - 阻燃剂主要分为溴系(占家电领域80%)、磷系、膨胀型和金属氢氧化物(氢氧化铝/镁)四大类,其中溴系因效率高、性价比优成为主流[3][4] - 阻燃等级按UL标准分为V-0(最优)、V-1、V-2三级,不同应用场景对等级要求各异[5] 市场规模与增长驱动 - 2024年中国阻燃ABS原料市场规模达67.5亿元,同比增长5.63%,全球市场规模达32亿美元(2015-2024年CAGR为3.6%)[1][14][16] - 政策驱动显著:国家以旧换新政策(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带动家电、汽车需求,2025年Q1中国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4.5%和11.2%[1][9] - ABS树脂产能快速扩张:中国产能从2019年422.5万吨增至2024年900万吨,产量从395.9万吨增至730万吨[11] 产业链与竞争格局 - 上游为丙烯腈、苯乙烯等原材料及阻燃剂,中游为改性加工,下游覆盖电子电器(占ABS消费量80%)、汽车、建筑等领域[7][12] - 国际巨头(杜邦、巴斯夫)主导全球市场,本土企业如金发科技(改性塑料营收320.75亿元/+18.95%)、普利特(PC/ABS合金产量国内第一)通过技术差异化竞争[18][19][21] - 聚赛龙2024年改性ABS产品营收1.11亿元(+7.73%),受益于家电/汽车需求增长[21] 技术发展趋势 - 绿色化:无卤阻燃剂替代传统溴系产品,减少有毒气体排放[23] - 高性能化:电子电器要求更高阻燃/耐热性,汽车领域需轻量化与耐候性结合[24] - 智能制造:引入自动化生产设备提升效率,定制化服务满足差异化需求[25]
2025年中国激光直接成型(LDS)塑料市场规模及趋势分析:激光直接成型(LDS)塑料应用前景广阔,需求量巨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9 14:50
激光直接成型(LDS)塑料概述 - 激光直接成型(LDS)塑料是一种内含有机金属复合物等特殊成分的改性热塑性塑料,通过激光照射活化出电路图案并电镀形成三维金属电路,具备电气互连功能 [2] - 常用树脂基材包括聚碳酸酯(PC)、PC/ABS合金、PC+GF、高温尼龙+GF、PBT/PET+GF和LCP,不同基材在抗冲击性、耐热性、加工流动性等方面各有优劣 [3][4] 激光直接成型(LDS)塑料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激光直接成型(LDS)塑料市场规模达37.54亿元,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14.65%,需求量增长至13.75万吨,同比增长16.03% [5][6] - 2024年中国激光直接成型(LDS)塑料产量为4.76万吨,同比增长23.25%,市场被三菱工程塑料、Sabic等国际品牌主导,但国产化率持续提升 [5] - 该材料在手机天线、可穿戴设备、智能医疗、无人驾驶汽车等领域应用广泛,是5G通讯时代的关键基础材料之一 [5] 中国激光直接成型(LDS)塑料市场竞争格局 - 中塑股份2024年LDS塑料业务营收达5.96亿元,市场占有率为15.88%,客户包括华为、联想、小米等终端品牌 [9] - 国内领先企业还包括华力兴、辰东新材料,中塑股份已自主开发出系列LDS工艺制程专用材料并应用于智能手机、汽车电子电气等领域 [2][9] 激光直接成型(LDS)塑料市场前景 - 预计到2031年中国激光直接成型(LDS)塑料市场规模将增长至69.91亿元,2025-2031年复合增长率为8.92% [11] - 国家政策如《中国制造2025》将新材料产业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为行业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 [11] 激光直接成型(LDS)塑料技术趋势 - 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包括介电性能优化(开发低介电材料如LCP)、机械加工性能提升(调整基材流动性)、拓展新应用领域(VR、智能家居等)和环保可持续发展(生物基树脂应用) [13] - 需针对5G毫米波信号衰减问题深入研究材料组分与介电性能关系,并探索与3D打印、纳米注塑等新工艺结合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