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PEEK
icon
搜索文档
又一百亿上市公司,官宣入局PEEK!
DT新材料· 2025-08-02 06:05
国恩股份PEEK全产业链布局 - 公司已完成PEEK材料生产技术与核心工艺开发 拟通过全资子公司浙江国恩化学打造覆盖PEEK从聚合到复合再到制品的全产业链纵向一体化平台 [2] - 项目总投资9.6亿元 建设PEEK聚合生产线2条 苯乙烯类工程材料聚合中试平台装置1套 改性复合材料生产线36条 总占地面积150.6亩 [2] - 项目产品将优先聚焦国产化率提升空间大的高增长应用场景 浙江国恩化学成立于2022年11月 注册资金1亿元 [2] 公司战略拓展与财务表现 - 7月14日成立国恩未来(深圳)科技 主要从事智能机器人研发与销售 从高性能材料向机器人领域延伸 [3] - 大化工板块占总营收90.38% 2024年改性塑料销量99.6万吨(同比+6.7%) 绿色石化产品销量44.64万吨(同比+18%) [3] - 2024年营收192.2亿元 市值96.97亿元 6月26日递交港交所招股书 或成改性塑料首家A+H企业 [3] PEEK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市场由威格斯(7150吨)、赢创(1800吨)、世索科(2500吨)主导 国内重点企业包括吉大特塑、中研股份等十余家 [3] - 2024年全球PEEK市场规模9亿美元(同比+5%) 中国占全球份额41.8% 市场规模19.2亿元 [3] - 普利特官宣40万吨产线含PEEK改性料 万润股份有中试线 万华化学掌握相关技术 [3] PEEK核心应用领域 - 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单车用量1.2-2.0kg 用于绝缘环、电池密封件等 世索科产品被马威电动力采用于高端跑车高压电机 [5] - 半导体(晶圆载具国产化率突破40%)、航空(减重率15-20%)、医疗植入器械、5G基站等传统领域需求明确 [5] - 机器人关节部件可使整体减重10kg(特斯拉案例) 东丽开发超低摩擦系数PEEK实现组件减重35%+降耗22% [6] - 低空经济领域用于无人机框架、飞行汽车结构件等 碳纤维增强PEEK复合材料应用广泛 [6] 行业技术壁垒与供需现状 - 原材料、聚合工艺专利及改性技术形成壁垒 国内外在医疗级、航空航天级等高端领域差距明显 [6] - 高端产能利用率仅42% 低端产能过剩率35% 高端应用渗透率仍在提升 国内市场空白较大 [6]
聚焦于PEEK下游应用 富春染织强势进军新材料领域
证券时报网· 2025-07-28 16:17
双轮驱动战略 - 公司开启"传统+新兴"双轮驱动战略,左手夯实全球染织领军地位,右手布局国家战略性新材料PEEK赛道 [2] - 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芜湖富春高新技术有限公司,聚焦PEEK研发创新与产业化,初期注资5000万元且持股100%,后期将根据进度追加投资 [2] - PEEK作为高性能特种工程塑料,具有耐高温、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优异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和航空航天领域 [2] - 随着3D打印技术发展,PEEK在定制化医疗植入物和复杂工业零件中的应用逐步扩大 [2] 传统业务表现 - 公司是国内领先色纱生产企业,主营色纱研发生产销售,产品应用于服饰服装家纺等领域 [3] - 上半年销售量增长10%,其中新品订单增长60%以上,近年来复合增长率接近20% [3] - 未来两年传统业务增速预计不低于10%,下半年盈利能力将逐步改善 [3] - 组建期货团队对冲棉花价格波动风险,降低大宗商品价格对业绩影响 [3] 产能布局规划 - 计划本部土地置换出100-150亩用于新项目建设 [3] - 未来荆州将成为主要筒子纱生产基地,芜湖本部侧重中高端大圆机纱线和PEEK材料生产 [3] 新材料业务布局 - 聚焦PEEK下游未国产替代领域,包括半导体、医疗器械、人形机器人轻量化解决方案等 [4] - 积极探索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领域应用,主要竞争对手为欧美日高端PEEK企业 [4] - 与行业技术团队深度绑定,计划实施股权激励,上半年已完成回购计划 [4] 产业协同效应 - 纺织行业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加速,新材料新技术应用广泛 [4] -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将提升工业场景应用,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战略协同 [4]
镁合金、PEEK、碳纤维崛起!机器人轻量化引爆材料新战场(附报告)
材料汇· 2025-07-21 22:48
机器人轻量化概述 - 机器人轻量化技术显著提升运动性能、能耗效率和灵活性,同时降低安装维护成本并拓展应用边界至太空探索、深海探测等特殊领域[2] - 2025年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中6支机器人队伍完赛,完赛率30%,暴露了轻量化、运控能力和零部件可靠性等性能短板[6][11] - 轻量化解决人形机器人续航痛点,卓益得通过减重40%将续航从2小时提升至6小时[14] - 特斯拉Optimus Gen2相比前代减重10kg,步行速度加快30%,展示轻量化对性能提升效果[15] 机器人轻量化优势 - 减重10%可使新能源汽车续航增加5-8%,市区工况下减重20%可减少15%能耗,该规律同样适用于机器人[23] - 轻量化降低电机功率需求,减弱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同时减少重力势能和转动惯性带来的能耗[18] - 模组重量下降提升任务执行灵活性和精确度,减少关节磨损延长使用寿命[21] - 家庭场景中轻量化降低安全隐患,避免断电摔倒时对人员和物品的损害[22] 轻量化实现路径 - 结构优化通过拓扑优化实现,如天工Ultra腿部承力结构材料分布优化大幅降低自重[29] - 零部件替换采用高性能产品,如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电机减少所需数量[30] - 原材料替换使用铝合金、镁合金等轻质材料,科盟创新PEEK谐波减速器减重61%[32][33] - 特斯拉Optimus Gen2采用CF/PEEK复合材料使手臂减重70%,整机减重10kg[55] 材料轻量化进展 - 镁合金密度1.7-1.8g/cm³,比铝合金轻30%,已在奥迪A8等车型成熟应用[59][63] - PEEK材料比强度达130-230MPa/(g/cm³),耐高温250℃,是"以塑代钢"优选材料[75][76] - 尼龙PA66通过玻璃纤维增强可应用于机器人传动部件,减重60%保持0.5μm精度[120] - 碳纤维抗拉强度3.5-7.0GPa,密度仅为钢1/4,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达57.5亿美元[126][131] 核心部件轻量化案例 - 无框电机整体质量更轻体积更小,科尔摩根帮助UR机器人减少轴承等部件数量[137][138] - 谐波减速器通过柔轮形状优化和特种材料应用实现减重同时保持刚度精度[140] - 行星滚柱丝杠采用铝基复合材料滚动体,耐磨性能优于钢材且实现轻量化[151] - 天链机器人一体化关节扭矩密度达450Nm,通过高度集成实现体积重量大幅缩减[160]
从材料性能上看,PEEK优势何在?
长江证券· 2025-07-20 15: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丨维持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专题核心对镁铝合金以及工程塑料在机械性能、耐用性、热稳定性、生产及成本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不同的机器人部件工程塑料轻量化材料的使用前景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以塑代钢”趋势渐显 - “以塑代钢”实现机器人轻量化目标渊源已久,此前工业机器人用尼龙、POM 等替代外壳金属材料,人形机器人减重需求下可选材料多,PEEK 受关注 [4][14] - 人形机器人从续航、运动、耐久三方面提升性能,为商业化应用奠基,轻量化可减少能耗、降低惯性、减少故障 [17] 人形机器人轻量化迭代 - 头部企业布局人形机器人轻量化赛道,特斯拉 Optimus 二代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减重 10 公斤,行走速度提 30%,关节寿命延长;宇树科技 G1 整机重 47kg [15] 轻量化材料中,PEEK 具备多种优势,有望应用于主要零部件材料中 - 人形机器人轻量化有材料与结构两大方案,材料轻量化有“以塑代钢”、镁铝合金替代传统钢材等,PEEK 等特种工程塑料应用研究成焦点 [21] - 机器人“以塑代钢”材料标准多样,包括刚度、强度、韧性、耐磨性、耐热性、耐腐蚀性、绝缘性、阻燃性等,且加工简单成本可控 [5][24] - 与镁铝合金及传统钢材比,“以塑代钢”有重量轻等优势,但强度、耐热性不如金属且成本高,特殊环境需 PEEK/CFRP 复合材料 [5][25] - 工程塑料对比,CFRP 机械性能优,PPS、PI、PEEK 次之,PA、PC/ABS 稍弱;PEEK 耐久性能好,有自润滑属性,耐腐蚀性和材料寿命占优;热稳定性及绝缘性上 PA 有局限,生产成本 PEEK/PPS 性价比相似,PA 便宜但适配场景受限,PEEK/PPS 有望在部分核心零部件“以塑代钢”,PC/ABS、PA 等有望用于外壳等场景 [6] - 应用端不同部件对应材料应用空间不同,PEEK 有望用于执行器等核心零部件,执行器关键部位对材料要求高,相关方案在开发;支撑骨架结构目前以“钢塑混合”为主;外壳装饰 PA、PPS 等已广泛应用,PEEK 因成本问题替代有难度 [36][37]
机器人轻量化大势所趋,镁合金&PEEK材料加速应用
2025-07-19 22:0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机器人、汽车 - **公司**:汉威科技、浙榆工业、新坐标、美的、旭升新元卓美、新汉新材、中欣氟材、豪能、川双环、杰克、中源股份、沃特、星瀚新材、中兴福材、汇通股份、伊之密、海天、埃斯顿、宝武业、中盐、彭福龙、恒力、章荣泰、绿地斜坡、振宇工业、百线、中邮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机器人板块反弹强度和持续性**:具有足够强度和持续性,论据是许多大票经2 - 3个月盘整处于低位完成回调,此前下跌因特斯拉量产低于预期,现第三代图纸陆续接到且量产继续推进,特斯拉和国内产业链有推动因素[3] - **机器人细分领域推荐方向** - **PEEK材料**:是轻量化材料选择之一,国内需求增长迅速但供给端由威格斯主导,国内企业产能小,扩产周期长、验证时间久且氟酮成本高昂限制价格下降,看好其在多领域应用,国内中源规模最大,沃特具规模化生产能力,星瀚和中兴是氟酮主要供应商,汇通已接机器人客户订单[4] - **手部零部件**:第三代特斯拉手部变化明显,手部零部件优于整手,核心推荐丝杠、小四杠和电子皮肤,汉威在电子皮肤积累深厚且与特斯拉对接,浙榆可能拓展视触觉传感器方向,今年利润2亿,估值17倍[5] - **小四杠**:特斯拉营销手寿命不满意有设计变化可能,新坐标尝试冷墩加磨工艺降本并探索新型首部小四杠[5] - **轻量化**:是机器人永恒主题,与续航、散热和运动相关,核心推荐美的、旭升新元卓美、新汉新材、中欣氟材等[5] - **新型摆线减速器**:主推豪能和川双环[5] - **应用端**:今年被提上日程,大票看好杰克,其下游纺织有替人刚需,无人物流加邮政物流自动化是率先落地方向[5] - **轻量化对机器人的重要性**:影响续航和散热,长时间运行灵巧手金属部分会烫伤人,减重和散热是关键,否则难以长时间运行,是未来一到两年持续炒作主题[7] - **镁合金优势**:密度低于铝合金约1/3,强度和减震性更高,目前镁铝价格基本持平,过去镁价格曾是铝的三到四倍,现稳定在1:1比例,镁矿开采稳定,未来镁铝价差将保持稳定,相同体积壳体用镁换铝重量可降1/3[1][9] - **镁合金加工工艺**:半固态镁合金压铸技术进步提高加工安全性,采用镁合金颗粒与稀土材料混合加热至半熔融状态压铸成型,遇氧气不爆炸,但面临材料配方复杂和设备要求高的挑战[10] - **半固态镁合金市场应用**:应用逐渐增加,头部企业开发出较成熟压铸机,汽车行业广泛用镁替代铝,小米计划在新能源电机壳体引入镁材质,机器人领域旭升为特斯拉供应电机壳体,工业机器人逐步采用镁材质[11] - **PEEK性能及商业化应用**:是高端特种工程塑料,性能全方位优于普通工程塑料,是以塑代钢最佳方案之一,比强度远高于钢和铝,介电系数及耐化学性能优越,但商业化应用有限,核心原材料氟酮成本占比达50%,产能集中在中国,由几家企业垄断[12] - **PEEK供需及扩产难点**:需求增长迅速,2012 - 2021年国内需求年均增长率达43%,供给端由英国威格斯主导,占全球产能60%,国内企业产能小,扩产难点是建设周期长、验证时间久,氟酮价格难以下降致PEEK价格难大幅降低[13] - **PEEK价格及应用端发展**:寡头垄断格局助推高价,但看好未来应用端发展,多领域会使用,需求量增大产能会扩展,价格会降低,预计到2035年市场规模达350亿元[14]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机器人板块催化因素**:第三代特斯拉擎天柱发布、7月26 - 28日人工智能大会、小鹏和小米后续发布、93大阅兵机器狗方阵展示[6] - **投资建议**:最看好旭升和星源卓美,PEEK领域关注沃特、星瀚新材、中银复材和汇通股份,机器人领域大票推荐恒力、章荣泰和绿地斜坡等T链核心公司,小票推荐电子皮肤汉威科技和振宇工业、新型四杠新坐标,轻量化方面推荐百线及其下游应用公司豪能、川杰克和中邮等[16][17]
【重磅深度】人形轻量化大势所趋,镁合金&“以塑代钢”是核心
人形机器人轻量化趋势 - 轻量化可解决续航不足、灵活度较低、散热能力差等问题,主要路径包括结构优化、零部件性能提升、原材料替换三大类 [2][7] - 特斯拉Optimus将传统铝合金、不锈钢替换为镁合金、高性能工程塑料(PEEK、PPS)等,原材料替换或为短期主流 [2][7] - 优必选Walker C在身高增加33cm基础上重量降低20kg,特斯拉Optimus Gen 2较Gen 1重量降低10kg至63kg,天工Ultra较1.2MAX降低5kg至55kg [13][14] 镁合金优势与应用 - 镁合金减重效果优于铝合金,当前镁铝价格比维持低位,成本优势凸显 [3][35] - 半固态工艺解决耐腐蚀性问题,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体积重量低于汽车,设备壁垒更低 [3][35] - 电磁屏蔽效能较铝合金提升约30%,散热效率更高,更适配人形机器人 [35][59] - 宝武镁业与埃斯顿推出的"ER4-550-MI"机器人采用镁合金材料,较铝合金版本减重11%、能耗降低10% [58][59] 工程塑料应用与市场 - PEEK可应用于关节轴承、减速器齿轮等,国产替代趋势明显,市场稳步增长 [4][76] - PPS可应用于电机端盖、传感器外壳等,工业化技术成熟,产能自给率逐年提升 [4][76] - PPA可应用于结构支架、连接器等,国内企业持续发力,逐步产业化 [4][76] - 通过材料经济性测算,市场价值量排序为PEEK>PPA>PPS,人形机器人落地有望带来十亿量级市场空间 [4][76] 材料性能对比 - 碳纤维、镁合金、高性能工程塑料密度显著低于不锈钢、高强度钢、铝合金 [28][30] - PEEK密度1.3-1.5g/cm³,拉伸强度>150MPa,长期使用温度可达334℃ [82][83] - PPS密度1.35g/cm³,拉伸强度>170MPa,长期使用温度220℃ [97][98] - PPA密度1.45g/cm³,拉伸强度>276MPa(45%玻纤增强),长期使用温度180℃ [106][107] 重点公司布局 - 宝武镁业拥有完整镁产业链,2024年营收89.8亿元,与埃斯顿合作推出镁合金机器人 [62][66] - 星源卓镁2024年营收4.09亿元,已采购3200T、5000T半固态镁合金注射成型机 [67][70] - 肇民科技PEEK产品切入北美头部客户机器人供应链,2024年PEEK相关业务占比突破30% [117][120] - 中研股份为全球第四家PEEK年产能达千吨级企业,现有产能1000吨/年 [126][129]
东吴证券:材料轻量化破局 看好镁合金、PEEK、PA尼龙引领人形机器人变革
智通财经网· 2025-07-13 10:49
材料轻量化路径 - 材料轻量化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主流路径,可解决续航、散热、零部件性能不达标、灵活度不足等痛点 [1][2] - 主要分为结构轻量化和材料轻量化,其中结构轻量化受技术路径未收敛和企业跨界能力限制进展较慢,材料轻量化成为当前重点 [2] - 推荐材料包括镁合金、PEEK和PA尼龙,因其优异特质预计将受青睐 [1] 工程塑料PEEK - PEEK位于工程塑料金字塔顶端,具有机械特性好、耐热等级高、耐腐蚀、加工特性优异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电器等领域 [3] - 24年PEEK价格约30万元/吨,原材料氟酮成本占比50%且价格达12万元/吨,工艺和产能壁垒较高 [3] - 24年全球/中国PEEK市场空间为61/19亿元,预计2027年将达85/28亿元,CAGR分别为11%/13% [3] - 供给端21年海外三大巨头市占率合计86%,中研股份仅占8% [3] 金属材料镁合金 - 镁合金是优质轻质合金,具备比强度高、延展性好、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已在汽车轻量化中成熟应用 [4] - 截至5月镁价处于低位,镁铝价格比仅0.87,轻量化同时实现降本 [4] - 宝武镁业和埃斯顿联合推出的镁合金工业机器人实现减重11%,能耗降低10%,节拍提升5%,人形机器人中能耗降幅有望更大 [4] 工程塑料尼龙PA - PA6和PA66具有优异抗冲击性和柔韧性,需求成熟稳定,2018-2023CAGR不足5% [4] - PA6格局分散,2022年产能CR4不足25%,PA66较为集中,CR3达75% [4] - PA在汽车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等已大量成熟应用,碳纤维增强后可用于工业机器人谐波减速器刚轮及丝杠 [4] 人形机器人轻量化应用 - 整机重量分布中关节模组占比约40%,结构件占30%,外壳占10% [5] - 谐波减速器中PEEK刚轮是减重首选,头部厂商已有专利布局,科达利子公司25年4月发布多款PEEK材料谐波减速器 [5] - 滚柱丝杠采用PEEK减重效果突出,但加工难度大 [5] - 无框电机轻量化核心是磁材选择和磁路设计 [5] - 壳体及结构件中镁合金工艺成熟性价比突出,尼龙PA长期2C端有望放量 [5] - 百万台人形机器人中PPS/改性PEEK/镁合金/改性尼龙市场空间分别为1/20/3/3亿元,综合比较PEEK>镁合金>尼龙 [5] 推荐标的 - 轻量化应用推荐科达利(002850.SZ),建议关注肇民科技(301000.SZ)、恒勃股份(301225.SZ) [1] - PEEK建议关注中研股份(688716.SH)、新瀚新材(301076.SZ)、中欣氟材(002915.SZ) [1] - PA尼龙建议关注南山智尚(300918.SZ) [1] - 镁合金推荐旭升集团(603305.SH),建议关注宝武镁业(002182.SZ) [1]
人形机器人行业深度报告:人形轻量化大势所趋,镁合金、“以塑代钢”是核心
东吴证券· 2025-07-12 16: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轻量化大势所趋,主要路径有结构优化、零部件性能提升、原材料替换,从特斯拉角度看原材料替换或为短期主流,主要将传统铝合金、不锈钢等替换为镁合金、高性能工程塑料等 [2] - 镁合金电磁屏蔽和散热效率更高,降本增效明显,其减重效果优于铝合金,半固态工艺解决耐腐蚀性问题,工业机器人已有应用,产品和工艺有可迁移性 [2] - 工程塑料密度极低,机械强度、韧性与稳定性优异,轻量化趋势下的塑料革命打开市场增量空间,重点关注PEEK/PPS/PPA的应用,人形机器人落地有望为工程塑料带来十亿量级市场空间 [2] - 投资建议关注镁合金压铸头部企业【宝武镁业】、【星源卓镁】,推荐人形机器人轻量化关节件企业【旭升集团】;关注工程塑料头部企业【肇民科技】、【沃特股份】、【中研股份】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从下游整机看机器人轻量化趋势 - 人形机器人轻量化成为主要趋势,如优必选Walker C、天工Ultra、特斯拉Optimus等产品重量降低 [6] - 轻量化可解决人形机器人续航不足、灵活度低、散热差等问题,如卓益得人形机器人减重40%使续航提高至6小时 [13] - 人形机器人实现轻量化主要通过结构优化、零部件替换、原材料替换三个角度,原材料替换中镁合金及高性能工程塑料或为主流方案 [18][20] 成本下行&技术突破为镁合金输入新动力 - 过去牵制镁合金大规模应用的因素为工艺和经济性,当前镁合金原材料成本下行、供给充分,性价比更高,半固态成型技术是未来趋势 [22][27][32] - 工业机器人已有镁合金应用,人形机器人未来可期,国内头部压铸厂商纷纷布局镁合金半固态成型赛道 [49][53][48] - 宝武镁业拥有完整镁产业链,有望切入人形机器人轻量化结构件赛道;星源卓镁在半固态技术有工艺积累,产品有望应用于人形机器人领域;旭升集团拓展人形机器人赛道,半固态镁合金工艺迎来突破 [57][62][66] 高性能工程塑料掀起"以塑代钢"革命 - 工程塑料在塑料材料中具有差异化优势,特种工程塑料技术壁垒较高,企业布局集中度高,PPS以及PPA需求占比较大 [73] - PEEK性能可与合金媲美,但生产工艺复杂,全球PEEK生产厂商呈现"一超多强"格局,国内市场增速明显 [78][83][88] - PPS被誉为"塑料黄金",全球市场格局集中,国产化进程加速,新能源汽车与机器人产业轻量化趋势打开下游应用空间 [92][97][102] - PPA硬度大、强度高,国际巨头主导下呈现多元化竞争格局,产品同质化严重,汽车与电子领域需求深化推动市场稳健增长 [106][110][116] - 肇民科技PEEK产品切入机器人丝杠供应链,机器人业务商业化提速;沃特股份特种材料业务持续发力;中研股份是国内PEEK龙头,致力提升产品批次稳定性,推动下游应用 [122][127][133] 投资建议 - 关注镁合金压铸头部企业【宝武镁业】、【星源卓镁】,推荐人形机器人轻量化关节件企业【旭升集团】;关注工程塑料头部企业【肇民科技】、【沃特股份】、【中研股份】 [135]
机器人行业专题报告:人形机器人量产在即,重视相关新材料投资机会
民生证券· 2025-07-08 17:5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推荐,维持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已进入技术集中突破和应用初步试水阶段,国内市场规模 2045 年后有望达 10 万亿元级,将带动相关材料需求增长 [1][21] - 建议关注 PEEK 材料、UHMWPE 纤维、钢丝绳及机器人皮肤相关企业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1 人形机器人时代已来,巨大市场空间等待开启 1.1 人形机器人仍处发展初期,未来市场潜力无限 - 人形机器人具有与人类相似特征,在人工智能赋能下从多方面模仿人类,目前主流形态分三类 [10] - 其发展历经四个阶段,已进入智能化阶段,具备更智能的感知、交互和决策能力 [13][14] - 从功能实现分 5 个能力等级,国内应用处初期,未来市场规模可期,不同阶段有不同应用场景和规模预期 [16][19][21] 1.2 宏观层面政策频出,推动产业链集聚落地 - 2023 年以来鼓励性政策不断,国家层面出台多项政策推动人形机器人发展 [24] - 各地出台政策支持,推动产业链集聚落地,市场融资热情高涨,2024 年行业投融资活跃 [27][29] 1.3 重视人形机器人相关新材料投资机会 - 国内机器人市场规模增长将触发相关材料需求,后续将剖析新材料投资机会 [31] 2 PEEK:帮助机器人减轻重量并且提升强度的材料 2.1 DFBP:合成 PEEK 的关键原料 - PEEK 产业链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需多步骤,DFBP 是合成 PEEK 关键原料,占 PEEK 粗粉成本约 50%,也可作医药中间体 [35][38] - 国内工业化生产 DFBP 主要有三种方法,各有优劣,新瀚新材和中欣氟材有规模化生产 DFBP 产能 [41][43] 2.2 PEEK:材料性能适配机器人需求,我国厂商积极扩产 - PEEK 是特种工程塑料,具有热固性和热塑性塑料优点,性能适配机器人需求,适用于多个关键部件 [46][51] - 全球 PEEK 生产厂商呈“一超多强”格局,国内厂商有扩产计划,主流厂商合计规划产能约 7000 吨 [53][56] 2.3 投资建议及相关标的 - PEEK 是重要组成部分,DFBP 需求有望扩张,建议关注中研股份、凯盛新材、新瀚新材及中欣氟材 [58] - 中研股份是行业龙头,各业务板块有增长预期,预计 2025 - 2027 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给予“推荐”评级 [59][67] - 凯盛新材具备 PEKK 完整技术体系,营收和利润有修复趋势,依托募投项目发展,预计 2025 - 2027 年业绩增长,给予“推荐”评级 [69][74] - 新瀚新材“双轮驱动”,业绩有波动后重回增长,各业务板块有增长预期,预计 2025 - 2027 年业绩增长,给予“推荐”评级 [76][85] - 中欣氟材构建一体化供应商,业绩有波动后回升,规划扩展新材料,各业务板块有增长预期,预计 2025 - 2027 年业绩增长,给予“推荐”评级 [88][95] 3 UHMWPE 纤维以及钢绳系灵巧手主要腱绳材料 3.1 灵巧手发展历史 - 机器人多指手研究源于假肢手,历经多年发展,国内外有多个典型代表 [102][103][105] 3.2 腱绳式驱动系灵巧手的主要传动形式之一 - 驱动系统是重要组成部分,欠驱动是发展趋势,腱绳传动适用于远距离传动,在已有案例中占比较大 [107] 3.3 主流腱绳材料介绍——UHMWPE 纤维 - UHMWPE 纤维可作机器人灵巧手腱绳材料,是第三代高性能纤维,综合性能优异,下游应用广泛 [111][112] - 其成熟工艺为冻胶纺丝 - 超倍拉伸法,分干法和湿法,各有优缺点,国内外企业采用不同工艺 [115][117] 3.4 投资建议与相关标的 - 腱绳材料需求有望扩张,建议关注同益中、恒辉安防、康隆达及大业股份 [120] - 同益中是行业龙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产品品类丰富,产能领先,进军芳纶板块,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增长,维持“推荐”评级 [121][124] - 恒辉安防“双轮驱动”,营收增长,利润稳定,依托募投项目延伸至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领域 [125][127] - 康隆达有手部防护和锂盐新材料业务,营收增长,利润转负,子公司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能 [128][129] - 大业股份是领军企业,营收增长,利润转亏,产品应用于轮胎制品 [130] 4 电子皮肤:赋予机器人感知能力 4.1 电子皮肤需具备大面积拟人多模态传感能力 - 电子皮肤模仿人类皮肤,要求传感器柔性可拉伸,能承受机械应力,具备柔韧性、伸缩性、灵敏度和稳定性 [131] - 机器人电子皮肤是拟人化柔性薄膜传感器,目前产业应用以传统触觉传感器为主,不同场景有不同应用特点 [134][135] - 触觉感知依赖高性能柔性压力传感器,主要分压电式、压阻式、电容式三种类型,各有优缺点 [137][139] 4.2 电子皮肤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是性能实现的关键 - 常见电子皮肤由柔性基体和导电填料组成,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很关键 [145] - 柔性基体以弹性聚合物材料为主,包括弹性薄膜基体、水凝胶基体、3D 海绵基体等 [146] - 导电介质以纳米导电材料和聚合物导电材料为主,包括纳米导电填料、导电聚合物、离子液体等 [151] - 合理的几何结构是性能跃升关键,如多层复合、图案化等,但存在一些问题 [154] 4.3 投资建议及相关标的 - 电子皮肤材料需求有望扩张,建议关注福莱新材和祥源新材 [156] - 福莱新材是龙头企业,前瞻性布局柔性传感器,各业务板块有增长预期,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增长,给予“推荐”评级 [157][168] - 祥源新材是聚烯烃发泡材料供应商,业绩有波动,超薄 IXPE 产品有望用于机器人,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增长,维持“推荐”评级 [169][173]
聚赛龙:技术驱动增长,锚定新兴材料领域战略赛道
证券时报网· 2025-06-24 12:51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在2025年杭州国际机器人技术展览会上展示人形机器人材料方案,包括PPS、PEEK、尼龙、TPE等,其中水下机器人履带产品和PEEK齿轮可应用于机器人领域[1] - 公司专注于改性塑料研发、生产与销售,核心产品覆盖家电、汽车、电子通信、医护用品等领域[1] - 公司累计获得72件发明专利,拥有15个通过PCR认证的产品,覆盖PP、PC、PET、PA等主要塑料种类,并取得29类产品的GRS认证,4款材料通过美国UL认证[2] 财务与研发表现 - 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7.10亿元,同比增长15.7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达3847.77万元,同比增长3.57%[1] - 去年研发费用6149.40万元,同比增长15.05%,持续夯实技术创新根基[1] 产能与市场布局 - 公司推进华南和华东两个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有望实现生产效率与产品精度的双重提升[2] - 公司产品通过权威资质认证,有助于拓展家电、汽车、电子电气等领域市场,并推动产品向北美、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出口[2] 战略方向 - 公司将重点聚焦新能源、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循环经济等战略赛道,加速推进轻质高强材料、环保再生改性塑料等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进程[2] - 公司致力于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分子材料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材料支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