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物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首个文物保护领域科学数据中心建成!数据量达到3.8TB
南方都市报· 2025-06-24 12:12
政策规划与顶层设计 - 国家文物局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关于加强文物科技创新的意见》《"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等文件,部署建设国家文物资源大数据、智慧博物馆等任务 [2] - 编制《国有文物资源数据管理办法》,推动文物数据开放共享 [2] 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 国家文物资源大数据库(中国文物云)累计汇聚文物数据总量超180TB [2] - 建成文物保护领域首个科学数据中心,收审155个数据集,数据量达3.8TB [2] - 逐步整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并将文物资源空间信息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2] 数据标准化与质量提升 - 研究文物数字化标准体系,构建数据采集、加工、存储、传输、交换等全流程架构 [3] - 发布4项行业标准,包括可移动文物和石窟寺的二维/三维数字化采集与加工技术要求 [3] 数字化应用与创新 - 敦煌研究院研发文物安全监管平台,融合物联网、GIS+BIM、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平安石窟"安全管理模式 [4] - 针对破碎文物(如兵马俑、陶瓷)建立三维模型,实现计算拼合与虚拟复原 [4] - "锦秀"丝绸世界互动地图汇聚全球99个国家的12915条丝绸数据,实现多语种开放共享 [4] 智慧化管理与公共服务 - 故宫博物院数字孪生智慧管理平台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构建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 [4] - 全国7046家博物馆累计推出线上展览13万余个,举办线上教育活动4.7万余场,网站访问量超20亿人次 [5] - 构建书画、简牍、青铜器等高质量知识库,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5]
央行:将研究制定新阶段金融科技发展规划 推动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智通财经网· 2025-06-24 11:28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规划 - 研究制定新阶段金融科技发展规划 出台深化运用金融科技推动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政策文件[1] - 全面实施2022-2025年金融科技发展规划 促进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和金融服务深度融合[9] - 开展金融数字化转型提升工程、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等试点示范项目[2] 金融数据安全管理 - 发布中国人民银行业务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 指导机构依法保障业务数据安全[9] - 实施金融数据安全分级指南行业标准 落实金融数据生命周期全过程安全管理策略[10] - 推动金融业数据能力建设指引 明确数据共享、隐私保护、质量管理的实施路径[10] 资本市场数据要素应用 - 中国证监会评选出第一批11个"数据要素×资本市场"专项试点项目 涵盖证券市场、期货市场等领域[17] - 上期所有色金属数据系统、深交所区块链风险数据共享平台等3个案例入选行业典型案例[18] - 规划证券期货行业未来三年高质量数据集建设目标 推进数据资源高质量发展[19] 气象数据要素开发 - 中国气象局向全社会开放5批12类100余种气象数据 累积服务130万用户并提供13PB数据[13] - 广东省气象局"气象数据要素融合应用众创平台"获2024年大赛气象赛道一等奖[12] - 构建气象数据身份标识体系 已发放标识超过90万张实现全生命周期监测[14] 文物数据资源建设 - 国家文物局累计汇聚文物数据总量超180TB 建成文物保护领域首个科学数据中心[21] - 敦煌研究院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实现"平安石窟"管理模式 故宫博物院构建数字孪生智慧管理平台[22] - 全国7046家博物馆推出线上展览13万余个 网站访问量超20亿人次[23] 中医药数字化发展 - 国家中医药局布局12个数字中医药试点 建设2156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4] - 成都中医药大学研发中药全产业链大模型"本草智库" 浙江推出数字健康人"安诊儿"[31] - 开展127个智慧中医医院试点项目建设 加强中医电子病历、名老中医传承等智慧应用[24] 数据要素大赛赛题设置 - 金融服务赛道设置人工智能舆论治理、绿色金融等4大赛题 聚焦数据要素与资本市场融合[26] - 文化旅游赛道以"保护-利用-共享"为核心 设置文物数字化保护等3个方向赛题[27][28] - 气象服务赛道突出防灾减灾、气候变化应对等方向 鼓励融合5G-A基站、智能汽车等新型数据源[34][35]
科技赋能 西安城墙保护取得新成果
中国发展网· 2025-06-23 23:20
数字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 西安城墙管委会凭借《数字赋能焕发城墙新生 智慧管理守护文化遗产》项目获评"2024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入围案例",从251个有效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 [1] - 西安城墙(西南区域)预防性保护项目荣膺"2025年度陕西省优秀文物保护项目"和"西安市文物保护展示示范工程" [1] - 西安城墙作为全国首批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试点单位之一,构建了系统性、科学性、富有特色的预防性保护体系 [1] 数字化保护的具体措施 - 西安城墙信息中心配备精度达厘米级的全域数据模型,实时显示入园人数、墙体健康状况、积水情况和水质数据 [2] - 采用地质雷达、高精度面波探测等10余种技术对13.74公里长的城墙进行"全身CT扫描",发现1300多处隐蔽空洞及836处疏松体 [2] - 通过无人机摄影、激光扫描等技术完成数据采集和三维建模,实现文保无损探测领域重大突破 [2] 监测与预测系统 - 基于3000多个变形监测点位和1300多个智能传感设备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 [2] - 结合AI算法深度学习,实现结构病害趋势预测准确率超92% [2] - "数字方舱"将文物保护从"经验驱动"推向"数据驱动"的新阶段 [2] 技术合作与创新 - 联合兰州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成立联合实验室,攻克电磁探测、城砖修复等关键技术 [3] - 建成线上"文物医院",依托5G+实现专家远程会诊 [3] - 推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可感知、可参与、可受益的公共事业 [3]
荷兰向尼日利亚归还百余件贝宁青铜器
中国新闻网· 2025-06-23 10:25
文物归还事件 - 荷兰将119件贝宁青铜器正式归还尼日利亚,履行了今年2月的承诺 [1] - 移交仪式在拉各斯国家博物馆举行,其中4件文物在该馆永久展出,包括国王头像、象牙雕和两件动物形青铜器 [1] - 其余文物将交还给尼日利亚南部贝宁王国的传统统治者贝宁奥巴二世 [1] 文物来源与历史背景 - 归还的119件文物中有113件来自荷兰莱顿的博物馆 [2] - 莱顿世界博物馆负责人承认这些艺术品是通过暴力手段获得的 [2] - 贝宁青铜器可追溯至16至18世纪,是贝宁王国艺术的代表 [2] - 1897年英国军队掠夺了约3000件贝宁文物,大部分流散至欧美 [2] 尼日利亚政府表态 - 尼日利亚国家博物馆和古迹委员会负责人表示文物回归有助于恢复民族精神、自豪感和尊严 [1] - 艺术文化旅游和创意经济部长强调尼日利亚有权收回属于自己的历史和遗产 [1] - 尼方感谢荷兰树立良好典范,希望通过文化外交深化双边关系 [1] 国际影响与后续行动 - 德国已与尼日利亚签署协议,承诺归还超过1000件贝宁青铜器 [1] - 尼日利亚媒体评价此次归还是文化尊严恢复的标志,为西方国家归还殖民时期掠夺文物树立了典范 [1] - 尼日利亚2022年正式发起全球文物返还请求,推动文物回归 [2]
文物防震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河南工作站揭牌
河南日报· 2025-06-22 07:20
文物防震科研基地建设 - 国家文物局批准设立以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为依托单位的文物防震重点科研基地[1] - 该基地是国家文物局首个以文物防震保护为主要研究方向的重点科研基地[1] - 基地河南工作站于6月17日在郑州揭牌成立[1] 工作站合作内容 - 科研基地与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签订工作站合作共建协议[2] - 将系统开展河南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稳定性风险调查研究并形成报告[2] - 对省内可能存在风险的文物建筑开展测绘、勘察、无损检测等工作[2] - 调查研究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形式、砌筑规则、材料构成等关键参数[2] 近期重点工作 - 选取开封繁塔、佑国寺塔(铁塔)、永泰寺塔等重点古建筑开展先期研究[2] - 强化应用示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河南经验"[2] 文物保护科技发展 - 科技赋能已成为新时代文物保护工作的关键支撑[3] - 工作站挂牌是提升河南省文物保护科技水平的关键举措[3] - 将加强河南省文物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3]
广东公布文物“四普”阶段性成果 累计复查“三普”不可移动文物37156处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6-16 15:49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系列活动在潮州市潮州古城启动 [1] - 现场举办广东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阶段性成果展 [1] 文物普查成果 - 截至5月31日广东实现"三普"文物复查率100% [1] - 普查数据上传率100% [1] - 全省累计复查"三普"不可移动文物37156处 [1] - 调查新发现文物3000余处 [1] 重要新发现文物 - 广州黄埔陂头岭遗址揭示岭南新石器时代晚期最大窖穴群 [1] - 深圳新发现改革开放文物30多处包括荣根学校大门、万丰股份合作公司等 [1] - 韶关市始兴县东郊场粮仓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代表当地先进储粮技术 [2] - 中山岐澳古道五桂山段是现存唯一山地型驿道连接香山县城与澳门 [2] 科技手段应用 - 采用RTK定位、无人机航拍、激光测距仪等科技手段 [2] - 深圳宝安区利用全景运动相机为每处文物点建立全景视觉档案 [2] - 珠海采用国产化先进设备接入北斗定位系统完成66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数字化采集 [2] - 江门采用GIS技术精准复核完成3712处文物复查和80余处新发现 [2]
中国文物保护行业发展态势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2025-2031年
搜狐财经· 2025-04-25 06:48
文章核心观点 文章围绕中国文物保护行业展开,分析产业环境、国际经验、国内现状、市场细分、区域市场、领先企业等内容,预测2025 - 2031年前景趋势,指出投资机会与风险,提出发展建议并列举典型案例 [1][11][14] 产业环境透视 文物保护行业发展综述 - 定义包含内涵、意义和要求 [3] - 理论基础有环境价值、文化价值、可持续发展和公共管理理论 [3] - 涉及立法模式和保护方法,保护方法有原地原状、异地迁移和综合保护 [3][4] - 介绍文物古迹存在形态及对应保护方法,含我国概况与对策 [4] 文物保护行业市场环境及影响分析(PEST) - 政治法律环境包括管理体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发展规划及政策影响 [4] - 经济环境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及对行业的影响,形势涵盖GDP、工业、投资、消费、收入、外贸等 [4] - 社会环境分析产业社会环境、对行业及社会发展的影响 [4] - 技术环境分析发展水平、专利数量、发展趋势、技术人才现状及对行业的影响 [4][5] 行业深度分析 国际文物保护行业发展分析及经验借鉴 - 全球市场分析历史沿革、主要做法和发展趋势 [5] - 调研英、日、法三国文物保护市场,含政策、主体、模式和发展趋势 [5] - 国外经验有保护主体和对象广泛、坚持原真性理念、机构设置科学系统、加强法规建设 [5][6] 中国文物保护行业运行现状分析 - 发展状况分析历史概况、立法模式现状和商业模式 [6] - 分析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包括不同历史时期、类型和自然地理区域 [6] - 现状分析登录不可移动文物、名城、名镇名村、世界遗产数量及结构 [6] - 市场发展现状分析财政预算支出、市场规模、结构、保护文物数量、企业数量及增长、从业人员数量 [6] 市场现状分析调研 全国文物保护工程行业总体发展状况 - 分析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包括古建筑、革命遗址、古遗址、石窟寺、古墓葬、石刻等 [6] - 分析保护工程投入与实施情况,含工程情况和经费投入 [7] - 分析古建筑修缮与保护问题、成因及对策 [7] 文物保护行业相关产业发展分析 - 修缮发展分析概况、市场规模、需求和趋势 [7] - 保养维护工程发展分析概况、市场规模、需求和趋势 [7] - 加固工程发展分析概况、市场规模、需求和趋势 [7] 中国文物保护细分市场调研及预测 - 细分市场结构分析现状、特征和变化趋势 [7] - 移动文物保护市场调研标准、机构数量、规模、需求、案例和趋势 [8] -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市场调研标准、机构数量、规模、需求、案例和趋势 [8] 文物保护行业区域市场调研 - 重点区域市场调研区域结构特征、分布特点和企业数量区域分布 [8] - 分地区调研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文物保护市场,含政策、规模、资金投入和重点单位数量 [8][9] 文物保护行业领先企业经营形势分析 - 分析中古、陕西、内蒙古、成都、安徽、江苏、山东、浙江、山东、陕西等多家企业发展概况、经营范围、资质水平和经营情况分布 [9][10][11] 趋势预测展望 2025 - 2031年文物保护行业前景及趋势预测 - 市场前景预测发展潜力、前景展望和细分行业趋势 [11] - 发展趋势预测行业、市场模式和应用趋势 [11] - 供需预测供给、投资规模、市场规模、行业现状和供需平衡 [12] 2025 - 2031年文物保护行业投资价值与风险防范分析 - 投资特性分析进入壁垒、盈利因素和模式 [12] - 投资机会有产业链、细分市场、重点区域和行业机遇 [12] - 投资前景及防范涉及政策、技术、宏观经济波动和经营风险 [12] - 投资建议有未来发展方向、主要投资建议和企业融资分析 [12] 文物保护年行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 分析文物保护工作问题与对策 [12] - 分析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13] 文物保护行业典型案例分析 - 分析岳麓书院、福建永定土楼、大明宫含元殿遗址、长城镇北台款贡城遗址、三峡文物保护案例,含简介、方法、现状和意义 [13] 研究结论及发展建议 - 给出文物保护行业、子行业研究结论及建议 [14] - 行业发展建议有投资策略和方向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