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品

搜索文档
财通资管林伟:新消费的“新”,藏在单品爆发逻辑里
中国基金报· 2025-06-25 19:14
新消费定义与特征 - 新消费指扣除周期或地产、白酒光环效应后,由产品或渠道变革驱动的消费股投资机会,核心逻辑聚焦产品创新与个性化需求满足[5] - 与传统消费区别在于关注点转向情绪消费、悦己消费(如谷子经济、宠物经济),但商业本质未变[5] - 新消费公司共性:专注产品创新+渠道迭代,弱化周期属性,强调企业家精神与消费者需求洞察[10][11] 新消费崛起驱动因素 - 过去两年消费板块低配导致资金回流,今年产品驱动型公司获超额收益,属配置再平衡过程[7] - 经济L型走势下,大市值消费机会有限,但单品爆发潜力显著(如潮玩/香薰/智能电动车单品类5-10倍增长)[8] - 消费者理念变化:小额悦己消费兴起,兼具社交属性,年轻群体更明确需求(如保健品选购注重成分精准匹配)[10][11] 投资方法论与组合构建 - 研究颗粒度细化:沉浸产业体验(如美妆美护/保健品),高频跟踪产品迭代与数据突变[13][18] - 组合分层配置:基本盘(长期趋势单品)+观察盘(短期爆发品)+试盘(待验证机会),保持动态调整[9][17] - 捕捉大单品逻辑:早布局、重仓持有、深度研究(如电动两轮车/麻酱毛肚爆款案例)[18] 细分赛道机会 - 明确趋势领域:新零售渠道变革、零食量贩、潮玩、宠物经济、谷子经济[15] - 潜力方向:国内美妆美护(使用比例提升空间大)、保健品(高端化+客单价上升)[13][15] - 传统食品饮料结构性机会:低价位+新品迭代(如麻酱毛肚等创新单品)[16] 行业趋势与挑战 - 传统消费制约:宏观周期依赖性强,商业模式见顶导致估值低迷[15] - 新消费特征:产品驱动替代周期驱动,企业需持续创新(如卫生用品行业爆量单品案例)[14][15] - 港股消费板块:短期热度或透支,长期看好保健品/美妆等领域机会[19] 研究执行要点 - 一线调研优先:实地观察渠道动销(如电动两轮车销售突变)、商场客流变化[18] - 团队协作机制:研究员联动挖掘单品机会,群策群力验证逻辑[17] - 数据跟踪闭环:暴增数据需深度归因(如分析爆款持续性),避免武断结论[18]
成本不到5毛,70%暴利,带货机构卖爆卫生巾
36氪· 2025-06-22 08:57
头部直播机构进军自营卫生巾市场 - 辛选2017年推出自营品牌棉密码 遥望联合黄子韬推出朵薇 东方甄选6月16日上线首款自营卫生巾 [2] - 东方甄选卫生巾2天销量120万包 销售额达1560万元 黄子韬朵薇首销当晚订单超80万 销售额4000万元 辛选棉密码单场直播销售额过亿 [2][4] - 卫生巾成为头部直播机构新的销量担当 明星效应与机构影响力使该品类极其火爆 [4] 产品策略与生产模式 - 东方甄选采用贴牌代工模式 与天津倍舒特合作 仅推出240mm和290mm两款规格 [5] - 黄子韬投入2.75亿建立透明工厂 产品线包含5款规格 辛选棉密码采用定制代工 拥有核心工厂与自主技术 [5][7] - 代工模式优势在于轻资产投入 但存在质量不可控与缺乏核心技术的问题 [6] 定价与成本结构 - 三家产品单片价格控制在1元以内:东方甄选0.8元 朵薇0.8元 棉密码0.6元 [7] - 中端卫生巾代工价格低至0.15元/片 高端产品因使用进口原料成本上升 东方甄选采用100%纯棉表层 朵薇添加蚕丝纤维 [8] - 卫生巾行业毛利率普遍55%-63% 高端产品可达70% 远超快消品平均水平 [10] 销售表现与渠道布局 - 辛选棉密码8年累计销售额33.3亿元 2022年峰值达9亿元 朵薇首月销售额超8000万元 [10][11] - 东方甄选自营产品占总营收46% 卫生巾上线后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11] - 目前主要通过自有直播间与电商平台销售 朵薇计划6月底拓展超市便利店等线下渠道 [9] 行业背景与挑战 - 3月央视315曝光劣质卫生巾事件引发公众对质量安全的高度关注 [5] - 新版卫生用品国标将于7月1日实施 将卫生巾纳入强制监管 行业准入门槛提高 [12] - 朵薇被投诉存在黑点问题 棉密码曾遭硫脲超标质疑 卫生巾品类质量风波频发 [12]
刘强东首次阐释京东决策背后逻辑!黄子韬回应卫生巾被曝出现黑色异物!油价上调,加满一箱多花10元!宝能汽车否认被解散清算!
新浪财经· 2025-06-18 09:12
京东战略发展 - 京东做外卖的核心逻辑是打造生鲜供应链而非单纯外卖业务 强调前端卖饭菜不赚钱 供应链才是盈利关键[2] - 公司战略发展6字诀为体验 成本 效率 未来最重要战略是国际业务[2] - 国际业务将坚持本地电商模式 采用本地员工 本地采购 本地发货 区别于跨境电商[2] - 短期内将推出6个创新项目 包括发行稳定币[2] 朵薇卫生巾事件 - 消费者投诉产品出现黑色异物 客服回应检验合格 已寄回产品[3] - 官方解释黑点为无纺布生产过程中纤维碳化所致 非有害物质 行业控制标准0.5mm 公司标准更严格达0.3mm[11] - 品牌方欢迎媒体和消费者监督工厂 强调产品安全性[7] 成品油价格调整 - 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涨260元和255元 折合92汽油每升涨0.20元 0柴油涨0.22元[13] - 50L油箱私家车加满成本增加约10元 本次为年内第12次调价 呈现5涨5跌2搁浅格局[13] 宝能汽车经营状况 - 公司否认解散清算传闻 声明经营正常且有新车即将发布[14][15] - 部分高管离职不影响正常运作 业务均正常开展[16][17]
临沂商城价格指数分析(6月5日—6月11日)
中国发展网· 2025-06-16 14:55
临沂商城价格指数总体情况 - 本周临沂商城周价格总指数为102.94点,环比下跌0.03点,跌幅0.03% [1] - 14类商品价格指数中,上涨的4类、持平的6类、下跌的4类 [1] - 上涨前3位的是:汽摩配件及装具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日用品类 [1] - 下跌前3位的是:板材类、钢材类、服装服饰类 [1] 汽摩配件及装具类 - 周价格指数收于93.90点,环比上涨0.09点 [1] - 汽车配件价格触底反弹,发动机配件价格回升,电气设备价格小幅下跌 [1] - 货车配件行情趋旺,走货量增加,柴油滤芯、活塞、曲轴等出厂价格调高 [1]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 周价格指数收于103.22点,环比上涨0.04点 [2] - 净化电器、制冷电器、电风扇、热水器、个人生活电器、音像器材价格上涨 [2] - 夏季应季电风扇、空调、展示柜销售较好,价格上浮 [2] - 餐饮行业消费旺,拉动小型电饭煲和电饼铛批发量增加 [2] 日用品类 - 周价格指数收于102.85点,环比上涨0.01点 [3] - 护理及美容用品、首饰、针纺织品价格上涨 [3] - 气温升高带动护肤品、防晒霜、首饰需求释放 [3] - 受"6.18"电商活动冲击,部分书包、拉杆箱、玩具价格小幅下调 [3] 板材类 - 周价格指数收于97.46点,环比下跌0.13点 [4] - 材料板材、周转板材价格均小幅下跌 [4] - 市场行情清淡,需求偏弱,家工装小规模集中采购为主 [4] - 实木板、贴面板、多层板等部分产品出厂价格下调 [4] 钢材类 - 周价格指数收于98.61点,环比下跌0.10点 [5] - 型材类、管材类、建筑钢材类、板材类下跌 [5] - 需求端疲软,市场交易清淡,车流量较少 [5] 服装服饰类 - 周价格指数收于105.11点,环比下跌0.03点 [6] - 服饰类下跌0.04点,腰带、鞋类价格下跌较多 [6] - 服装类价格稳定,仅男装微涨、内衣微降 [6]
美企纷纷裁员凸显经济隐忧
经济日报· 2025-06-13 06:06
宝洁公司裁员计划 - 宝洁计划在未来两年内裁撤7000人,约占其非生产部门岗位的15% [1] - 公司同时计划精简部分产品品类与品牌,旨在强化核心优势 [1] - 若现行关税持续至2026财年,公司可能面临高达6亿美元的税前利润损失 [1] 美国企业裁员潮现状 - 5月美国雇主宣布裁员人数达93816人,同比激增47% [2] - 除宝洁外,微软、摩根士丹利、沃尔玛、UPS等企业近期均宣布裁员计划 [2] - 裁员潮已成为市场对美国经济健康状况的重要预警信号 [1] 关税政策对企业的影响 - 72%的美国中小企业因关税被迫增加成本 [1] - 77%的企业预计年底成本还将进一步上涨 [1] - 4月个人消费支出(PCE)环比增幅仅为0.2%,远低于3月的0.7% [1] 企业应对策略及效果 - 宝洁计划在新财年提高产品价格并调整供应来源 [2] - 消费者对价格极度敏感,提价策略效果可能不佳 [2] - 供应链重组或产品创新均需时间,难解燃眉之急 [2] 经济前景担忧 - 美联储官员认为加征关税政策将持续扰动企业和消费者预期 [2] - 可能导致更持久、更复杂的通胀压力 [2] - 芝加哥联储主席警告现行贸易政策可能导致美国陷入"滞胀"困境 [2] 劳动力市场趋势 - 大多数地区普遍提到由于不确定性导致招聘推迟 [3] - 所有地区都指出劳动力需求减弱 [3] - "减少投入"和"继续观望"成为多数美企的现实选择 [3]
东方甄选卫生巾供应商爆料:吸收速度是国标4倍,纯棉面层成本增20%
财经网· 2025-06-11 17:20
产品发布与生产细节 - 东方甄选自营卫生巾首批产品于6月9日投入生产,6月16日在东方甄选App开售,6月18日全网开售 [1] - 合作工厂负责人透露公司对产品性能与体验要求严苛,从消费者角度追求极致,导致谈判一度接近破裂 [1] - 公司要求卫生巾与大腿根接触的护翼表层也采用纯棉材料,实现与肌肤接触的表层部分100%纯棉且为可追溯新疆棉 [1] - 公司在国标安全检测外额外增加9大检测项目,甲醛、五氯苯酚、丙烯酰胺等潜在有害物质均未检出 [1] 产品性能与技术突破 - 公司提出卫生巾吸收速度压缩至15秒以内的行业突破性标准,远低于国标要求的≤60秒和行业优秀水平的20秒 [1][3] - 采用的纯棉纤维材料在亲肤的同时天然具有储水特性,加大了实现15秒吸收速度的难度 [3] - 为实现15秒吸收速度,工厂采用面层打孔工艺处理,仅此一项工艺就使面层成本增加约20% [3] 原材料与成本控制 - 公司在材料选择上极为严苛,面层、薄膜、底膜均采用国内一流供应商的优质材料 [3] - 不计成本的选材标准和性能要求被合作工厂负责人形容为"奢侈",导致整体产品成本上升 [3] 市场反应与消费者期待 - 网友对东方甄选卫生巾反应热烈,已开始分享购物攻略以确保6月16日在App上抢购现货 [3] - 公司此举可能缓解消费者的卫生巾焦虑,市场期待其推出更多安全、舒适的产品 [3]
宝洁公司宣布未来两年裁员7000人
第一财经· 2025-06-06 17:11
宝洁公司裁员计划 - 未来两年将裁减最多7000个非制造就业岗位 占该类岗位总数的15% [1] - 架构重组是确保未来两三年公司战略落实的重要步骤 [1] - 裁员计划具体影响区域和地点尚未公布 [1] 公司战略调整 - 2026财年起两年内将加速增长和创造价值 [1] - 战略聚焦于产品组合 供应链和组织架构三个方面 [1] 关税影响 - 受关税措施影响 公司产品将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涨价 [1] - 预计2026财年关税将造成6亿美元税前损失 [1]
特朗普关税重压下 宝洁(PG.US)拟裁员7000人并剥离部分品牌
智通财经· 2025-06-06 15:09
此次裁员约占公司员工总数的6%,宝洁称这是其持续战略的一部分。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对贸易伙伴征收大规模关税震动了全球市场,并引发了人们对美国经济衰退的 担忧。 宝洁公司周四估计,根据目前的关税税率,其2026财年的税前损失约为6亿美元。过去几个月,关税税 率频繁变动。 宝洁(PG.US)将在未来两年内裁员7000人,部分原因是美国关税加剧不确定性。作为更广泛的两年重组 计划的一部分,这家全球最大的消费品公司还计划退出某些市场的部分产品类别和品牌,包括一些潜在 的资产剥离。 宝洁首席财务官Andre Schulten和运营主管Shailesh Jejurikar表示,地缘政治环境"难以预测",消费者面 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今年4月,宝洁表示将提高部分产品的价格。Schulten表示,宝洁准备"动用一切手段"来减轻关税的影响 ——主要是通过提高价格和削减成本。 宝洁周四股价下跌1.9%。 截至2024年6月,该公司拥有约10.8万名员工。此次裁员约占非制造业员工总数的15%。 宝洁预计,未来两年内将产生10亿至16亿美元的税前费用,其中四分之一将是非现金支出。 持有宝洁股票的F/m Investments ...
【环球财经】宝洁公司宣布未来两年裁员7000人
新华财经· 2025-06-06 01:36
公司裁员计划 - 未来两个财年最多裁减7000个非制造领域岗位 占该类岗位总数15% [1] - 裁员预计带来10亿至16亿美元税前成本 [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员工总数约10.8万人 [1] 战略调整方向 - 2026财年起实施两年期增长加速计划 聚焦业务组合/供应链/组织架构 [1] - 将退出部分品类/品牌/产品 包括剥离某些品牌 细节后续公布 [1] - 供应链调整生产规模与地点 提升效率/创新/可靠性 [1] - 组织架构通过数字化/自动化扩大岗位职责 缩小团队规模 [1] 财务影响 - 关税导致2024年Q2每股盈利减少3-4美分 [2] - 预计2026财年关税带来6亿美元税前影响 [2] 市场反应 - 6月5日股价低开低走 早盘跌幅超1% [4]
Procter & Gamble to cut 7,000 jobs as part of broader restructuring
CNBC· 2025-06-05 23:49
公司重组计划 - 宝洁宣布将裁员7000人约占非生产部门员工总数的15%作为两年重组计划的一部分[1] - 公司预计因重组产生10亿至16亿美元税前非核心成本[4] - 重组旨在确保未来两到三年内实现长期增长目标但无法解决当前面临的短期挑战[5] 财务与运营表现 - 北美市场有机销售额仅增长1%显示核心市场增长乏力[2] - 关税导致第四季度每股收益减少3至4美分预计2026财年税前关税影响达6亿美元[3] - 公司市值407亿美元股价年内下跌2%跑输标普500指数1%的涨幅[6] 市场环境与战略调整 - 特朗普关税政策迫使公司计划在下财年提价以转嫁成本压力[1][3] - 公司将重新评估品牌组合优化供应链并精简组织结构具体细节将在7月财报电话会披露[4] - 行业趋势显示微软星巴克等大型企业也于同年实施大规模裁员[5] 行业数据与背景 - 截至6月30日公司全球员工总数为108万人[2] - 5月ADP数据显示私营部门招聘疲弱市场关注非农就业报告以判断劳动力市场是否放缓[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