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全国生态日|生态大省 绿色龙江
新华社· 2025-08-15 12:12
生态大省 绿色龙江 黑龙江全省分布陆生野生动物500种 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38种 全国生态日 有乐北虎 乐北豹 丹顶鹤等 数据来源:2024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SEFFAF E A N T ST E V T L 黑龙江全省现有依法依规设立的 客共自然保护地共464个 省域内净地面积964.41万公顷 数据来源:2024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Clerate 生态大省 绿色龙江 2024年黑龙江全省 生态质量指数(EQI)值为ገ0.7门 生态质量为一类 数据来源:2024年黑龙江省生态珈境状况公报 全国生态日 生态大省 绿色龙江 珈境空气质量状况方面 2024年黑龙江全省优良天数比例94.2% 优于全国平均值 1.0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2024年黑龙江省生态琉境状况公报 生态大省 绿色龙江 黑龙江全省森林覆盖率为45.26% 森林蓄积量为22.38亿立方米 摄影、海报:谢剑飞 编辑:张善臣 肖潇 秦迎 钟睿 ...
“点绿成金”的山东实践:青山复绿“金山”来
新华网· 2025-08-15 12:09
生态资源转化实践 - 山东蒙阴县桃墟镇百花峪村通过发放103张"林票"量化5107亩林地产权 撬动超1000万元资金注入乡村发展 [1] - "林票"可作为收益凭证进行交易、继承和抵押贷款 村民刘建军凭借"林票"获得30万元贷款发展猕猴桃种植和中华蜂养殖 [6] - 青州市庙子镇北崔崖村依托喀斯特地貌生态资源开发旅游 2024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综合收入突破500万元 [3] 生态保护创新机制 - 乐陵市朱集镇对1400棵千年枣树和1.4万棵500年枣树挂牌保护 建立金丝小枣种质资源库并划定核心保护区 [2] - 济南佛慧山景区拆除侵占建筑后新栽6000余株乔灌木 配套建设500平方米游客服务中心实现"还绿于民" [2] 乡村经济多元发展 - 北崔崖村旅游合作社将30%收益作为村民分红 同时以2元/平方米流转土地 带动31名村民就业和20户农家乐经营 [3][4] - 百花峪村"林票"机制激发村民护林积极性 护林员岗位从无人问津变为抢手职位 [6] 生态产业融合案例 - 北崔崖村保留726米牛角山崖壁和200棵百年黄栌古树 开发高空漂流、亲水竹筏等特色生态旅游项目 [3] - 百花峪村通过"林票"将生态林从"沉睡资产"转化为可抵押资产 银行授信额度超1000万元 [1][6]
2025年全国生态日浙江(杭州)“零碳”主场活动举行
杭州日报· 2025-08-15 10:38
14日,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2025年全国生态日浙江(杭州)"零碳"主场活动举行。活 动评选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杭州市"十大典型人物"和"十大优秀案例"。 "绿色织造者"许国良、"鹿爸爸"章叔岩、"民间河长"胡福庆、"西湖龙井品牌守护者"龚英强、"千岛 湖生态保护的科技先锋"许海等被评为"十大典型人物"。 "十大优秀案例"包括——下姜村:从"一村绿富美"到"村村绿富美";西湖:共享山水,续写"两 山"新篇章;西溪湿地:从"城市之肾"到"共富样板"的绿色蝶变;富阳:从"一纸江南"到"智创江南"等。 "本次'零碳'主场活动的成功举办,全面展示了浙江省、杭州市在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的坚定步伐 和绿色低碳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接下来,杭州将继续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科学指引下,持 续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为建设美丽浙江、美丽中国贡献力量。"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20年前的这一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考察调研,首 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之江大地发生绿色蝶变。20年来,杭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 金山银山理念,积极统筹经济发展、能源 ...
寻共存之道 固自然之本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4 10:28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自然保护公益伙伴计划是2020年为宣传和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而成立的重要平台,汇聚了众多致力于生态保护的公益力量。5年来,公益伙伴们 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故事。 在第三个"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近这些各具特色的保护项目,感受公益伙伴们如何以创新思维为自然保护破题,如何用科技的闪光,人文的 温度,生命的力量,共同实践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飞鸟越山海 蓝绿共长天 阿拉善的辽阔戈壁常被视为"死亡之海",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通过开展"羽翼相伴"计划,在这里发现了惊人的生命力。20余种鸟类 被记录在册:赤麻鸭掠过盐湖的翅膀搅动云影,红尾伯劳在梭梭林间传递种子,西伯利亚银鸥的迁徙路线揭示着荒漠与湿地的隐秘联系。项目独创的"亲子 观察+科研监测"模式,让公众通过望远镜重新认识这片土地——孩子们绘制的手册上,"不毛之地"被改写为"生命驿站",这正是生态意识觉醒的鲜活注脚。 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物种保护成果,更是生态文明理念的种子在年轻心中生根发芽。 当目 ...
美丽答卷山水间——写在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
河南日报· 2025-08-14 07:20
生态环境改善成效 - 河南PM2.5浓度41.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9% 优良天数140.2天同比增加10天 重污染天数1.9天同比减少4.7天 [4] - 与2017年相比2024年全省PM2.5浓度下降25.1% 优良天数增加27天 重污染天数减少9.4天 [4] - 全省160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86.1% 无劣Ⅴ类水质断面 [4]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 - 郑州贾鲁河西流湖段观测记录鸟类达230多种 包括斑头鸺鹠、大白鹭等珍稀物种 [3] - 三门峡每年栖息越冬大天鹅达1.5万只 黄河滩区越冬大鸨数量稳定在350多只 [3] - 河南黄河流域监测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8种 二级保护鸟类64种 [3] 黄河流域生态治理 - 山东省累计向河南省兑现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金2.5亿元 [5] - 2019年以来河南黄河流域14市完成造林645.38万亩 森林抚育885.60万亩 修复湿地2.78万亩 [5] - 黄河干流(河南段)水质连续达到Ⅱ类标准 [5] 南水北调水源保护 - 南阳累计关闭重污染企业800多家 关停并转污染企业460多家 [6] - 淅川县生态农业减少丹江口水库泥沙200多万吨/年 水质长期稳定在Ⅱ类及以上 [6] - 全国首个南水北调水源保护条例颁布 率先推行河湖长制 [6] 产业绿色转型进展 - 三门峡神通碳素通过绿色改造实现产值较2020年增长4倍 能耗与排放大幅降低 [7][8] - "十四五"以来淘汰落后煤电机组近200万千瓦 5500余家企业实施污染深度治理 [9] - 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覆盖率85.6% 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突破50% [9] - 城市公交车新能源比例达98.5% 全省创建无废细胞3014个 [9]
晶采观察丨给国家公园“上户口” 以“制度之力”守护生态之美
央广网· 2025-08-13 22:10
为何要给国家公园"上户口"?简单来讲,就是通过摸家底、建档案,明确"谁所有"和"由谁管"。其中, 三江源国家公园内的自然资源全部为国有。另外4个公园内的自然资源既有国有,也有集体所有。东北 虎豹国家公园由自然资源部履行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其余4个公园由自然资源部委托相 关省级人民政府代理履行所有者职责。据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期以来,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出现一些问题,症结之一便是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权人不到位",产权不 清则权责不明,权责不明则保护责任易落空。 实际上,这5个国家公园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具有典型的生态功能代表性。比如,三江源国家公园主要 保护青藏高原重要生态功能区,大熊猫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是守护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守 护好这份珍贵的自然遗产,明晰自然资源的产权归属、资源数量,给它们上"户口"就是很好的解决方 案。 不过,国家公园虽带有"公园"二字,但它既不是单纯供游客游览休闲的一般意义上的公园,也不是主要 用于旅游开发的风景区,是指国家为了保护一个或多个典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而划定的需要特殊保 护、管理和利用的自然区域。 0:00 近日,随着 ...
锚定支点建设目标,擘画美丽湖北新图景
中国环境报· 2025-08-13 11:01
生态保护战略与政策 - 湖北省实施美丽湖北战略 以整体提升支点生态承载力为目标 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大保护 做好生态修复 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三篇大文章 [1] - 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实施美丽湖北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生态承载力的行动方案》 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构筑生态环境支撑 [2] - 建立由11家省直单位协同的工作机制 落实月监测 季调度 半年小结 年度评估的动态评价机制 [2] 水环境治理成效 - 长江干流湖北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 丹江口水库水质持续保持Ⅱ类 全省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率达95.8% 无劣Ⅴ类断面 [3] - 建立洪湖流域综合治理省级推进机制 生态环境状况保持稳定 确保江湖安澜 碧水东流 净水北送 [3] - 开展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 十堰市项目入选2025年中央财政项目 推荐长江武汉段和汉江襄阳段申报国家美丽河湖案例 [4] 生物多样性保护 - 神农架建成23处野生动物通道 有效连通公路两侧栖息地 [4] - 封江口水库观测鸟类由68种增至97种 吸引中华秋沙鸭 黑鹳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4] - 累计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2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9个 [7] 绿色能源发展 - 湖北电网光伏装机容量首次超越火电 成为全省统调第一大电源 [6] - 全省累计建成加氢站25座 推广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1057辆 锂电池产能达339GWh居全国前列 [6] - 新型储能电站达249万千瓦 新能源装机规模达5635万千瓦 [6] 生态价值转化 - 襄阳市堰河村通过种植经济作物发展生态旅游 年接待游客68万人次 旅游收入破亿元 人均存款超10万元 [7] - 打通电-碳-金融三大市场 运营碳市场注册登记结算机构 [7] - 2024年1-6月湖北碳市场成交量313万余吨 成交金额8626万余元 排污权交易市场保持活跃 [7] 城市生态建设 - 宜昌市打造山 水 城交融的滨江空间 襄阳市将鱼梁洲荒滩改造为城市绿心 [4] - 制定《湖北省美丽城市建设工作方案》 明确建设时间表 推进武汉 黄石 宜昌 襄阳国家级无废城市建设 [5] - 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优化环评分级审批权限 管控两高项目 建立重大项目环评审批绿色通道 [6]
在台州看见新时代美丽山海
中国环境报· 2025-08-13 09:43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 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84 全省排名第三 AQI优良率为94.0% 全省排名第四 PM2.5平均浓度为24.1微克/立方米 [3] - 国控及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3.8% 超出年度目标3.2个百分点 省控交接断面达标率100% [4] - 记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3种(含一级保护植物中华水韭、南方红豆杉)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8种(含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穿山甲等19种) [6] 污染治理创新模式 - 首创"海洋云仓"智慧治污模式 结合数字化平台"渔省心"实时监控污染物处理流程 [10] - 实施"蓝色循环"模式建立海上收集—再生利用—碳汇交易产业链 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及浙江省改革突破奖铜奖 [10][11] - 推行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改革 采用"物联网+区块链"解决小微企业危废及医疗废物处置难题 [4] 减污降碳协同成效 - 医化园区实施20个绿色低碳技术改造项目及14个环境治理协同项目 实现降碳约1.25万吨 [12] - 发布全国首部海洋蓝碳标准《滨海地区碳收支核算规范》 配套数字化核算系统 将40%以上碳汇收入反哺生态保护 [10] - 入选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国家试点城市 率先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 [4] 生态价值转化成果 - 建成和美乡村示范村(未来乡村)25个 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21个 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区8个 [17] - 天台县塔后村通过水生态治理发展荷塘产业链 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及浙江省美丽乡村精品村称号 [16] - 仙居县林坑村依托5A级景区资源形成民宿观光康养一体化格局 获浙江省自然保护地融合发展村等荣誉 [17]
湖北发布2024年度湖泊保护与管理白皮书
中国新闻网· 2025-08-13 08:07
湖北省湖泊保护与管理白皮书发布 - 2024年湖北省列入省级湖泊保护名录的湖泊共755个,总面积2706 85平方公里 [1] - 24个省控湖泊的29个水域中,水质为Ⅱ类—Ⅲ类的水域占58 6%,较2023年提升13 8个百分点 [1] - 水质为Ⅳ类、Ⅴ类的水域分别降至27 6%、13 8%,无劣Ⅴ类水域 [1] 湖泊生态修复成效 - 2024年湖北省完成湖泊生态修复项目54个,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108处 [1] - 开展入湖河道综合治理155处,修复湖滨湿地63处,建设湿地恢复示范区15处 [1] - 武汉、黄石等8市建立了湖泊生态补偿机制 [1] 湖泊保护典型案例 - 武汉市豹澥湖总磷浓度下降43 2%,水质从Ⅳ类升至Ⅲ类,吸引青头潜鸭等珍稀物种栖息 [2] - 鄂州梁子湖创新"水草+"生态模式,年产值超5000万元,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2] - 孝感市老观湖通过生态旅游项目年接待游客量稳步增长,形成保护与利用良性循环 [2] 白皮书发布机制 - 湖北省已连续12年发布湖泊保护与管理白皮书 [2] - 白皮书为涉湖地区提供管理参考,并向社会公开湖泊保护信息 [2]
业务聚焦 | 同题共答保护漓江流域生态环境
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多次强调要"抓好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让这一人间美景永续保存下去" 并指出漓江是属于广西人民 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自然遗产 [1] - 桂林市纪委监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开展漓江流域水质提升专项监督 将保护好漓江纳入政治监督工作清单 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 精准化 常态化 [1] - 工作组实地调研朝阳河 灵剑溪 瓦窑河 南溪河4条支流水质治理情况 与相关城区党政主要领导面对面谈心提醒 推动形成同题共答 同频共振 同向发力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格局 [1] 监督惩处机制 - 桂林市纪委监委对破坏漓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依规依纪依法严查严处 紧盯污水治理 项目建设 资金拨付 生态补偿金发放等关键环节 [2] - 建立线索排查 提级督办 约谈问责等10项工作机制 严查履职不力 "一刀切"执法 虚假整改 违规插手干预工程建设以及侵占套取 挤占挪用等违纪违法行为 [2] - 实行市纪委监委领导包河 包县(区) 包单位和包案机制 开列任务清单 监督检查清单 问题清单和问责清单 [2] 治理体系构建 - 推动市生态环境局 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等部门构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形成"市 县 乡 村"四级网格管理机构与综合执法体系 [3] - 实施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 划分上游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中游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区 下游农产品供给区3个生态保护修复分区和14个生态保护修复单元 [3] - 通过制发工作提醒函 挂牌督办 开展整改"回头看"等方式 推动相关部门深化整改整治 强化建章立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