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涂料
icon
搜索文档
三棵树(603737.SH)发布半年度业绩,归母净利润4.36亿元,同比增长107.53%
智通财经网· 2025-08-15 17:01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58.16亿元,同比增长0.97%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6亿元,同比增长107.53% [1] - 扣非净利润2.92亿元,同比增长268.48% [1] - 基本每股收益0.59元 [1] 盈利能力 - 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速,显示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1] - 扣非净利润增速达268.48%,反映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强劲 [1]
三棵树(603737) - 2025年1-6月主要经营数据公告
2025-08-15 17:00
业绩总结 - 2025年1 - 6月公司营业收入581,602.82万元[1] - 2025年1 - 6月主营业务收入568,131.01万元[1] - 2025年1 - 6月其他业务收入13,471.81万元[1] - 2025年1 - 6月精细化工小计销售收入510,213.58万元,同比增5.03%[1] - 2025年1 - 6月防水卷材销售收入46,030.33万元,同比降28.62%[1] - 2025年1 - 6月装饰施工收入11,887.10万元,同比降23.22%[1] - 2025年1 - 6月总计销售收入568,131.01万元,同比增0.42%[1] 产品数据 - 2025年1 - 6月计入家装墙面漆的防水涂料销售收入同比降55.20%,剔除后家装墙面漆同比增13.45%[2] - 2025年1 - 6月家装墙面漆平均单价6元/KG,同比升2.78%,二季度环比升5.76%[4] - 2025年1 - 6月工程墙面漆平均单价3.35元/KG,同比降8.47%,二季度环比降0.59%[4] 原材料数据 - 2025年1 - 6月防水卷材主要原材料采购价格同比升12.18%,环比降0.85%[5] - 2025年1 - 6月基材与辅材平均采购单价0.93元/KG,同比降17.70%,二季度环比降8.00%[8]
三棵树: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7.53%
贝壳财经· 2025-08-15 16:4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8.16亿元,同比增长0.97% [1] - 净利润4.36亿元,同比增长107.53% [1] 利润分配 - 本报告期不进行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1]
三棵树: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4.36亿元,同比增长107.53%
新浪财经· 2025-08-15 16:2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8.16亿元 同比增长0.97% [1] - 净利润4.36亿元 同比增长107.53% [1] 利润分配 - 报告期内不进行利润分配 [1] - 报告期内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1]
又一位千亿级首富大佬,走了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8-15 13:02
核心观点 - 吴清亮从白手起家到创立世界级涂料王国,通过长期战略布局和资本运作完成对日本涂料巨头的逆袭,最终掌控立邦漆全球业务并登顶新加坡首富 [4][5][11] - 专注涂料主业是公司成功的关键因素,通过剥离多元化业务集中资源打造立邦品牌,在中国市场实现战略突破 [12][19][26] - 中国市场成为立邦全球增长的核心引擎,公司通过持续投入和本土化策略建立行业领导地位 [20][24][27] 商业发展历程 - 1950年以日本涂料经销商起步,1962年合资成立立时集团并控股60%,奠定东南亚涂料霸主地位 [6][7] - 1990年借中新建交契机创立"立邦"品牌,注册地新加坡但实际控制权归属吴清亮家族 [9] - 2020年通过股权交换实现对日涂控股50%以上绝对控股,推动立邦系全球排名从十名外跃升至第四 [11] 资本运作关键节点 - 2006年日涂控股试图收回合资公司控制权,触发长达14年的股权争夺战 [10] - 2012年成立立时国际发起要约收购,最终以39%持股成为日涂控股第一大股东 [10] - 2018年吴学人出任日涂控股董事会主席,完成对百年日企的实际控制 [11] 中国市场战略 - 1993年进入中国初期即投入3000万广告费,每年持续将12%销售额用于品牌建设 [24] - 2000年以16亿新元出售电子代工业务,2001年以10亿美元出售安利工业,集中资金投入涂料主业 [26] - 中国员工占比超50%,2021年全球营收86.42亿美元,与行业第三差距缩小至15亿美元 [27] 企业经营数据 - 立邦系全球员工超1.5万人,2021年营收规模较行业第三阿克苏诺贝尔差距不足20亿美元 [27] - 通过并购日涂控股使公司全球排名从十名外跃升至第四,2022年差距进一步缩小至15亿美元 [11][27] - 吴清亮个人财富超1400亿人民币,90高龄仍主导百亿美元级跨国并购 [4]
“亚洲油漆大王”走了
虎嗅· 2025-08-14 21:30
公司背景与创始人 - 吴德南控股集团创始人吴清亮于8月12日去世 享年98岁 [1] - 吴清亮为新加坡首富 2025年5月以净值130亿美元(约934亿元人民币)个人财富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182位 [3] - 创立立时集团及立邦品牌 集团发展为全球第四大、亚太第一大涂料制造与服务商 业务遍布全球 [2] 业务发展历程 - 1955年在新加坡开设第一家油漆店 以加工废弃油漆起家 获"臭漆王"称号 [6] - 1962年与日本涂料株式会社合资创办立时集团 从分销逐步发展为自主生产 [7] - 20世纪60年代起在东南亚多地设立漆厂 1977年创办吴德南控股集团 进军房地产等行业 [8] - 1990年创立"立邦"品牌 1992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13] - 吴德南控股集团逆向收购日涂控股 目前持有其近60%股份 [15] 中国市场布局 - 1978年起与中国多家机构探讨合作 1979年与北京红狮涂料厂达成合作 [13] - 投资400多万美元成立北京华德金属包装有限公司 [13] - 在中国大陆建设超74个生产基地 拥有1.1万余名员工 [14] - 2024年立邦中国销售收入达258.4亿元 为国内涂料综合第一品牌 [14] 经营管理理念 - 奉行"先施后受"原则 注重长期回报 [16][17] - 坚持不裁员原则 认为好员工是公司宝贵资产 [19][20] - 强调重情义讲感情的管理哲学 极少主动辞退员工或减薪 [18][19] 重要商业机遇 - 二战期间因船运中断 滞销油漆获利30多万新加坡元 [9] - 1973年石油禁运期间 在印尼收购的溶剂利润增长数十倍 [10] - 1967年深入印尼开拓市场 展现市场开拓勇气 [11]
“亚洲漆王”立邦创始人吴清亮辞世 享年98岁
犀牛财经· 2025-08-14 19:35
吴清亮1927年生于新加坡,1962年与日本漆合作成立立时集团,掌控60%股权并主导亚洲业务,奠定行 业地位。1990年,他取"建立邦交"之意为品牌定名"立邦",次年筹划进入中国,1992年在华设立首家公 司。尽管初期因市场对涂料认知不足亏损严重,但他坚信中国市场潜力,最终使立邦成为行业翘楚。 吴清亮始终心系祖籍地,累计捐资超1亿元用于家乡基建。如今立时集团已是全球第四大涂料服务商, 在华拥有70余家生产基地,近1.1万名员工。 8月12日,新加坡传奇企业家、立邦品牌创始人吴清亮先生辞世,享年98岁。这位祖籍广东潮州的"亚洲 漆王",以白手起家缔造了庞大的涂料帝国,2025年以130亿美元身家位列新加坡首富。 ...
从辍学少年到商业巨擘,立邦创始人吴清亮的传奇人生
搜狐财经· 2025-08-14 15:55
公司创始人背景 - 吴清亮为吴德南控股集团创办人及立邦品牌创始人 于2025年8月12日去世 享年98岁 [1] - 2025年5月以净值130亿美元(约934亿元人民币)个人财富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182位 居新加坡首位 [1] - 1927年生于新加坡 祖籍广东潮州 早年丧父 13岁辍学 经历卖渔网、开汽水厂、五金销售等职业积累从商经验 [2] 公司发展历程 - 1949年通过收购二战剩余油漆并重新调配 实现业务转折点 [2] - 1962年与日本漆(Nippon Paint)合资成立立时集团 吴德南集团持股60% 日本漆持股40% 吴清亮负责亚洲业务管理 [2] - 1990年因中新建交灵感 将品牌命名为"立邦"("立"指立时集团 "邦"指建立邦交) [3] - 2020年8月日本涂料控股与吴德南集团达成1.29万亿日元交易协议 交易后成为吴德南集团子公司 [3] 财务与经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4.3%至8524.28亿日元(约57.79亿美元或420亿元人民币) [3]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4.4%至874.54亿日元 [3] - 增长主要受益于完成收购AOC的业绩贡献 [3] 中国市场战略 - 1992年正式进入中国 为早期跨国涂料企业之一 [4] - 初期因市场缺乏涂料概念(多用白水泥/石灰涂墙)导致投资亏损 但坚持长期布局 [4][5] - 当前中国区总部设于上海 拥有超70家生产基地 员工近1.1万人 [5] - 产品入选工信部"绿色设计产品"名单 通过本地化研发提供环保涂装解决方案 [5] 行业地位与业务规模 - 立邦为全球第四大涂料制造与服务商 旗下约30个品牌 业务覆盖全球 [5] - 自1992年将乳胶漆引入中国并实现本地化生产 持续扩展技术投入与服务体系 [5]
早报 | 两部门征求意见:辅助驾驶不能当自动驾驶;苹果回应马斯克垄断指控;阿里第一代程序员退隐江湖;湖北一地奖励生二三孩
虎嗅APP· 2025-08-14 08:18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监管 - 市场监管总局和工信部发布征求意见稿,要求企业明确区分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功能,避免消费者混淆 [2] - 企业需在车辆App、车载系统及用户手册中显著标注安全提示,并严格执行OTA升级备案制度,禁止推送未经验证的软件版本 [2] - 要求企业在机动车合格证系统中准确填报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等关键信息,确保产品与准入一致性 [2] 消费品牌争议事件 - 演员赵露思带货的苹果汁被质疑高价销售,电商平台显示其12罐装售价147.9元(约12元/罐),较同类产品溢价约3倍 [4] - 赵露思回应称未从中获利,仅推荐农产品,涉事公司所在地市监局拟介入调查 [3][4] - 耐克起诉陈冠希违反合同,索赔12.6万美元(约90万人民币),诉讼聚焦个人违约行为,不影响其品牌CLOT与阿迪达斯合作 [5][6][7] 人口政策与补贴 - 湖北天门市推出生育补贴政策:二孩家庭累计最高可获28.71万元奖励(含2300元一次性奖励、每月800元育儿补贴及6万元购房补贴) [8] - 三孩家庭累计最高可获35.59万元奖励(含3300元一次性补贴、每月1000元育儿补贴及12万元购房补贴) [8] - 政策效果显著,2024年天门市出生人口同比增长17%,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5.6% [8] 科技公司动态 - 苹果计划推出"桌面AI虚拟伴侣机器人",配备可旋转机械臂及升级版Siri,支持全天候交互和记忆功能 [13][14] - 同时开发家用安防摄像头J450,支持面部识别和自动化控制 [14] - OpenAI CEO奥尔特曼拟创立脑机接口公司Merge Labs,目标估值8.5亿美元,拟融资2.5亿美元,与马斯克Neuralink竞争 [15][16][17] 企业人事变动 - 阿里巴巴第一代程序员蔡景现(花名"多隆")离职,曾主导淘宝搜索引擎开发,任职25年 [25][27] - 哈啰集团公共事务总裁胡强宏离职,其曾负责政府战略合作及公共事务 [28] 消费品行业事件 - 无印良品召回日本市场3000个栗子铜锣烧(单价450日元),因原料可能混入异物,中国大陆门店未销售但电商平台存在代购 [20][21][22] - 汇源指责"北京每日优鲜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未经授权以"汇源"名义招商,涉事公司与生鲜零售品牌每日优鲜无关联 [23] 国际政治与商业 - 特朗普称若与普京会晤顺利,将举行美俄乌三方会谈 [31][33] - 哈马斯与埃及磋商加沙停火谈判,埃及推动人道援助进入加沙 [35] - 泰国宪法法院将于8月29日裁决总理佩通坦涉嫌违宪案,其因泰柬边境通话录音争议被停职 [36][37]
又一位千亿级首富大佬,走了
核心观点 - 吴清亮家族通过长达半个世纪的商业运作,从代理商逆袭成为日涂控股实控人,将立邦系打造为全球第四大涂料集团,2021年营收达86.42亿美元,距离第三名阿克苏诺贝尔仅差15亿美元[4][24][62] - 立邦品牌源于1990年中新建交时吴清亮受"建立邦交"启发创立,注册主体为吴清亮控制的立时集团而非日涂控股,但消费者普遍误认为其是日本品牌[14][15] - 吴清亮专注涂料行业70年,通过变卖电子代工、地产等多元化资产(如16亿新币出售Only Industry)集中资源发展立邦,最终实现"亚洲漆王"地位[58][60][62] 商业发展历程 - **初创阶段**:1949年吴清亮创立油漆作坊,通过回收二战剩余油漆二次加工获利,朝鲜战争期间实现2元成本创造400元收入的暴利[41][44] - **技术合作**:1950年与日本涂料株式会社(日涂控股)达成技术合作,1962年合资成立立时集团并持股60%,奠定东南亚涂料霸主地位[9][11][12] - **品牌创立**:1990年借中新建交契机创立"立邦"品牌,1993年起每年投入销售额12%做广告(如上海3000万电视广告),打破中国市场对涂料的认知壁垒[14][56][57] - **资本运作**:2020年通过股权置换使家族持股日涂控股超50%,将立邦系资产注入后推动其全球排名从十名外跃升至第四[24][25] 市场表现 - 立邦系2021年营收86.42亿美元,2022年前三季度与阿克苏诺贝尔差距缩小至15亿美元,按增速预计1-2年内进入全球前三[4][62] - 中国市场员工占比超50%,已成为立邦最重要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1990年代初期亏损阶段仍坚持每年12%销售额投入广告[54][56][62] - 通过1962年合资模式在东南亚多国设立分公司时均保持60%以上控股权,形成区域垄断优势[12][13] 经营策略 - **专注主业**:1971年退出与谢国民合作的300家公司多元化业务,2000年代陆续出售电子代工、医院、商业地产等资产聚焦涂料[46][48][60] - **技术驱动**:1955年赴丹麦学习涂料技术,早期自学化学调配"鸽牌"油漆,奠定产品竞争力基础[43][45] - **控制权设计**:所有合资企业均通过持股60%以上确保主导权,最终通过39%→50%股权置换实现对日涂控股的绝对控制[1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