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植

搜索文档
重庆垫江:变草为宝种出致富路
新华网· 2025-05-18 15:59
艾草产业概况 - 艾草具有较高经济价值 叶子磨成绒市场价2万元/吨 茎磨成渣和灰市场价1000元/吨 根可重复生长 一年可收获3-4次 [1] - 艾草应用广泛 艾绒是中医理疗重要原材料 艾渣可作饲料添加剂 艾灰可制成蚊香 [3] - 垫江县光照充足 雨量充沛 适宜中药材生长 种植历史可追溯至西汉 [3] 产业发展现状 - 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种植规模从2021年不足130亩扩张至2025年3000多亩 预计2025年产量5000吨 综合总产值2000万元 [5] - 2023年成立重庆艾智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基地覆盖7个乡镇 2022年收获400吨艾草 实现产值200万元 [3][5] - 深加工能力显著提升 2023年投产的加工厂具备20吨/日提绒能力 引进全自动生产线 开发10余种衍生产品 [5] 经济效益分析 - 种植效益突出 每亩年收2吨艾草 5吨原料可加工成1吨艾绒和4吨副产品 [3] - 村民收入多元化 土地流转费+务工收入 普通工人月薪1400元 机械操作员日薪200元 [4] - 创业回报周期短 农户承包200亩地 按1000元/吨保底收购 30万元投资一年可回本 [5] 社会效益体现 - 解决土地撂荒问题 雨山村上千亩土地恢复种植 吸纳100多户村民就近就业 [4] - 带动返乡创业潮 外出务工人员携带积蓄回乡承包土地 如查富军投资30万元种植200亩 [5] - 产业链持续完善 从种植向加工延伸 构建"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 目标打造富民产业 [5]
【乡路上,感受脉动中国】玉带舞动连山水 路通惠民百业兴
央广网· 2025-05-17 20:56
农村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 汤亮公路全长45.5公里,连接2个乡镇、14个行政村屯、2个国有林场,改善了区域交通条件 [1] - 道路升级后单车道变双车道,路面状况显著改善,促进了沿线产业发展 [2] - 公路修通后乳业公司鲜奶运输时间缩短至1小时内,加工效率提升至2小时内完成 [5] 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 寒地龙药基地从350亩扩大到3000亩,品种增加,采摘季每日用工量达100多人 [2] - 乳业公司三期、四期工程投产后预计年产液态奶7万余吨,总产值将突破31亿元,新增就业200个 [7] - 文化旅游公司投资建设峡谷漂流项目,看好当地自然旅游资源优势 [7][9] 就业与民生改善 - 村民在五味子种植基地务工日收入达200多元,实现家门口就业 [5] - 农村客运线路达80条,实现村村通,便利了百姓出行和物流进村 [9] - 道路改善后物流畅通,村民可像城市居民一样进行网上购物消费 [9] 产业协同效应 - 乳业发展带动本地饲料种植、冷链物流等配套产业扩容 [7] - 公路成为乡村旅游、生态养殖、北药种植等特色产业的招商路和产业发展路 [5] - 基础设施改善吸引外部投资,促进旅游资源开发 [7][9]
河南封丘:特色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中国经济网· 2025-05-16 17:05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 惠寨村合作社采用"双蔓整枝"技术种植牛奶小西瓜 亩产达8000斤 糖度高且皮薄肉嫩 同时种植羊角蜜和小番茄等特色果蔬 [1] - 2021年投资300万元建设7座瓜果大棚 采用全生育大棚覆盖和滴灌施肥技术 种植周期缩短至90天 显著提升效益 [1] - 大棚经济带动20余个就业岗位 村民日收入可达80-100元 实现土地和务工双重收益 [1] 中药材种植模式 - 佩兰种植具有省时省力特点 一次种植可多年采收 机械化操作降低人工成本 与安徽亳州药商建立稳定供销关系 [2] - 金银花基地规模达50亩 高峰期需近百人采摘 配备烘干设备实现当天加工 保持药性和品质 [3] - 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 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完整产业链 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3] 产业带动机制 - 通过示范户提供种源和技术指导 降低村民种植风险 形成佩兰种植扩散效应 [2] - 政府引导土地流转成立专业合作社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 推动金银花规模化种植 [2] - 计划推进"一村一品"建设 结合政策扶持和技术培训 延伸农业产业链条 [3]
大市场 大活力丨为何要在树上种铁皮石斛?这里石斛“上树”林下“生金”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03 18:52
森林食物产业 - 中国森林食物年产量超过2亿吨 涵盖米袋子 油瓶子 菜篮子等品类 [1] - 浙江安吉孝丰镇铁皮石斛种植基地迎来采摘季 现阶段石斛处于开花期 [1] 铁皮石斛种植技术 - 铁皮石斛原生于悬崖峭壁 依靠吸收空气中水分存活 无需土壤 [5] - 采用"石斛上树"种植方式 3米高树桩种植80多丛石斛苗 保水透气 生长周期3-5年 [7] - 大棚外自然环境下种植的石斛花青素含量更高 因阳光充沛且吸收天然露水 [11] 产品开发与加工 - 铁皮石斛2023年11月被纳入药食同源物质名录 [13] - 开发石斛榨汁 磨粉等产品 具有养胃 消炎 抗氧化功效 [3] - 研发十余种衍生产品 包括石斛盆栽 养护简单 五月底可开花 [9][13] 三产融合发展 - 基地形成石斛采摘 观光研学 餐饮等三产融合产业 [15] - 2023年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 [15] - 2024年一季度铁皮石斛销量突破50万元 带动咖啡等产业销售60万元 [15] - 开发林下休闲旅游项目 如露营等 [13]
“沙窝”变“金窝” 我国第八大沙漠近2万亩肉苁蓉进入收获期
新华社· 2025-05-02 10:12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获悉,眼下,作为我国第八大沙漠的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近2万 亩肉苁蓉进入收获期,预计每亩产值2000元左右。 乌兰布和沙漠总面积1500万亩,其中426.9万亩分布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境内。多年来,磴口县种 植具有防风固沙作用的乡土树种梭梭,进行沙漠治理和生态修复。近年来,磴口县引进生态栽培技术, 在梭梭林下接种肉苁蓉,发展林下经济。 进入4月中旬,在磴口县境内的内蒙古王爷地苁蓉生物有限公司种植基地,工人们穿梭在梭梭林 中,慢慢把通体淡黄乳白、长着"龙鳞片"的肉苁蓉挖出来。公司董事长魏均说:"今年因为开春气温偏 低,肉苁蓉收获工作启动时间推迟了1个星期。总体来看,肉苁蓉长势不错,预计每亩采收量在100公斤 左右。" 磴口县防沙治沙局副局长韩应联说:"肉苁蓉和梭梭是治沙的'黄金搭档'。我们先种梭梭固沙,再 在梭梭根部接种肉苁蓉,通过发展肉苁蓉产业,实现'以生态产业养生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据介绍,内蒙古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思路防沙治沙,在乌兰布和沙漠打造防沙治沙+光 伏、中草药材等产业,拓展生态价值空间。通过支持企业在乌兰布和沙漠流转集体沙荒地种植梭梭、发 展肉苁蓉产业、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