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物流

搜索文档
第四届RCEP博览会临沂“破圈”!五大创新板块将连接全球
齐鲁晚报网· 2025-05-09 18:54
展会定位与目标 - 第四届RCEP博览会打破传统展会理念 致力于打造对外开放平台 提振消费场景 经贸对接载体 内外贸融合阵地 [1] 内容创新 - 策划"1+10"系列活动 包含经贸对接 国际投资合作等涉外活动 以及网红直播选品 产业合作对接等临沂特色专题活动 [3] - 主场馆设置国际馆 智能科技馆 品质生活馆 同时设立专业市场展区展示临沂商城市场集群 [3] 开放主题 - 向RCEP成员国及重点友好国家驻华使领馆 国际商协会 国际知名品牌商发出邀请 推动优质资源落地 [3] - 同期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路演山东站活动 搭建展商与临沂商城合作平台 促进展品变商品 展商变投资商 [3] 融合发展 - 邀约正大集团 临工智科等生产企业 组织麦德龙 盒马等流通龙头 临沂商城专业批发市场采购团队到会对接采购 实现生产与流通融合 [3] - 设立外贸优品展区展示全省发展成果 实现内外贸融合 举办文旅推介会 美食品鉴会 设立国际消费品展区 实现"展文旅"与提振消费融合 [3] 产业升级 - 聚焦临沂优势产业 推动木业 装备制造 现代农业 商贸物流等行业与RCEP区域国家开展经贸交流 促进产业升级 [3] 绿色低碳 - 大范围使用可循环利用绿色材料 绿色展位占比超90% 邀约新能源汽车 新材料等企业参展 打造"绿色低碳"展会名片 [4]
供销大集(000564) - 000564供销大集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08
2025-05-08 09:10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参与单位为国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 - 活动时间为2025年5月7日,地点在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外大街甲1号环球财讯中心D座14层,形式为现场交流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董事会办公室、资产运营部、计划财务部工作人员 [2] 收购公司业务展望 - 收购的商业发展公司主营商业网点建设与运营、商贸物流、大宗商品贸易三大业务,是国内单建式平急两用、平战结合人防工程开发建设与运营的领军企业 [2] - “星悦茂”智慧商业项目能与上市公司形成业务协同,完善网点布局;集采集配中心项目与上市公司原有业务区域互补,利于物流渠道建设;专业商品贸易团队可整合资源,拓展业务,提升效益 [2] - 商业发展公司践行国家战略,聚焦商业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大板块协同发展,畅通双向流通渠道,参与多项建设,运营新型空间,构筑商贸流通平台 [2] 股东持股情况 中合农信及其一致行动人 - 截至2024年年报审议日,合计持有公司42.4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23.51% [2] - 股份来源包括2016年新合作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认购发行股份14.96亿股;2022年1月因重整债权债转股取得4,769万股;2024年4月产业投资人取得转增股份26亿股;2024年12月新合作集团认购取得3,292万股转增股票;2024年11月因业绩承诺补偿股份注销及分配 [2][3] 海航商控及其一致行动人 - 截至2025年3月末,合计持股数量为16.07亿股,合计持股比例为8.90% [4] 公司经营情况 2024年 - 实现营业总收入142,372.0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69%,净利润 - 138,361.0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亏45.7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132,367.65万元,较上年同期减亏47.48% [5] - 通过拓展业务、转让股权、催收应收款、减债化债等措施实现业绩同比减亏 [5] 2025年第一季度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6,293,846.43元,较上年同期减亏95.18%,经营情况有所改善 [5] 促进国内大循环计划措施 提升商业运营质效 - 依托股东和自身资源,线下参与城市更新等建设,推进业务协同,拓展轻资产运营项目;线上数字化赋能升级,完成业态调改,建立新型供销城市流通业务模式 [6] 推进商贸物流网点建设 - 推动重点区域存量住宅土地开发,湘中物流园深化布局,整合构建物流平台;建设运营集采集配中心项目,服务双向流通渠道,健全三级流通服务网络;创新收益模式,培育可持续利润增长极 [6] 驱动商品贸易创新升级 - 加快电商、批发代理、供应链贸易业务融合,深化与其他业务协同,构建下游销售网络,开展规模化集采 [7] - 发挥属地优势,嫁接拓展业务,推进贸易品种结构转型,驱动转型升级 [8]
湖北勾勒产业倍增“施工图” 目标五年工业规模达10万亿级
长江商报· 2025-05-01 08:03
湖北省产业倍增战略核心内容 - 湖北省发布《行动方案》提出产业倍增战略,目标到2027年工业规模达7万亿级、服务业达4万亿级,2030年工业达10万亿级、服务业达5万亿级,2035年产业能级跃居全国前列[1] - 战略围绕制造业发展能级、速度、质效和后劲四个方面,谋划七大行动并细化任务分工清单[1] - 七大行动包括产业能级跃升、科产融合领航、数实融合赋能、链群协同提质、绿色制造转型、区域产业协作和现代服务扩容[2][3] 七大行动具体部署 - 产业能级跃升行动:通过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布局"三线并进"推动集群升级[2] - 科产融合领航行动:突破关键技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做强创新平台,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2] - 数实融合赋能行动:以智能化推动转型,促进智能转型提质、数智底座升级和数字产业壮大[2] - 链群协同提质行动:通过育企、强链补链和扩展壮群提升链群发展能级[2] - 绿色制造转型行动:协同推进节能降碳、绿色制造和循环利用[2] - 区域产业协作行动:高标准布局产业、推进区域协同和融入全球供应链[3] - 现代服务扩容行动:从文旅、商贸物流和科技服务三方面推动五大现代服务业发展[3] 实施保障措施 - 湖北省将围绕产业布局、设备更新、创新研发等谋划支持政策,推动产业发展跨越突破[3] - 计划建设全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制造业企业雁阵梯队培育等创新举措[3] - 科技工作实施"61020"全链条攻关,每年突破6项基础理论、10项关键技术和20项创新产品[4] - 聚焦"51020"先进制造业集群,编制光通信等重点领域创新图谱,推动创新链精准支持产业链[5] - 一季度湖北投资同比增长6.6%,经济大省排名第一、中部省份排名第二[5] - 以武汉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建设国家实验室等产业创新矩阵,聚焦光电子等优势领域攻关[6] 武汉重点推进方向 -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梁八柱"[6] - 梯次培育大中小企业,夯实产业底盘[6] - 实施"种苗工程",加强要素保障构建产业发展新生态[6]
周乃翔在临沂菏泽调研时强调 扩内需 稳外贸 惠民生 推动经济持续稳健向好进中提质
大众日报· 2025-04-24 09:18
4月22日至23日,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在临沂市、菏泽市调研,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工作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 代的硬道理,稳扎稳打、踏踏实实,统筹推进扩内需、稳外贸、惠民生、保安全等各项工作,推动经济 持续稳健向好、进中提质。 在临沂市,周乃翔来到临沂现代物流城、深度(山东)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调研商贸物流运行、数 字商贸等情况,希望临沂市千方百计扩大内需,加快商城国际化、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做优服务、降低 物流成本,打造临沂未来发展新的增长极。在万德福冻干科技有限公司,他了解产品出口等情况,希望 企业创新贸易方式,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积极拓展内销市场。他指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助企 服务,支持企业稳订单拓市场,努力稳住外贸基本盘。 在菏泽市,周乃翔来到巨野县核桃园镇前王庄村,指出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尊重农民意愿,优化生 态环境,加强文化遗产、乡村风貌保护,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山东三禛电器装配有 限公司是一家韩资劳动密集型企业,周乃翔与企业负责人亲切交流,希望企业不断增强竞争力,创造更 多就业岗位。他强调,要扎 ...
四年增加202万人!民富第一省,赢麻了
城市财经· 2025-03-06 11:41
人口增长 - 浙江省2024年常住人口增加43万人至6670万人 目前位居已公布数据的6个省级行政区增量榜首[1] - 2021-2024年累计增加202万人 连续四年蝉联全国人口增量第一省[3][2] - 全省11个城市人口均实现正增长 区别于中部省会虹吸模式 主要依靠外省人口流入[8][9][10] 经济结构 - 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67.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92.7% 贡献72.4%工业增加值和79.4%增长[11][12][13][14] - 民营企业500强数量108家全国第一 制造业500强数量为广东两倍[15][16]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7600亿元占GDP32% 形成"4+3"产业矩阵贡献82%GDP[21][24] 产业布局 - 传统产业:纺织服装(1.8万亿产值)、机电制造(乐清占全国低压电器65%份额)、化工新材料(舟山8000万吨炼油能力)、商贸物流(义乌7500亿交易额)[21][22][23] - 新兴产业:数字经济(阿里云、海康威视)、新能源(正泰光伏全球前五)、生命健康(泰格医药)[24][25][26] - 杭州重点发展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五大生态圈 目标2025年形成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34] 城市竞争力 - 杭州2023年规上工业营收21986亿元超武汉(15633亿)和成都(17780亿) 拥有4个千亿级产业[35][36] - 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67013元全国第三 11城全部进入全国前42名[28][29] - 人才政策:杭州提供本科1万至博士10万补贴 非全日制硕士亦可申请[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