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演艺
icon
搜索文档
“茉莉花开”县区巡演正在火热进行中 已覆盖线上线下观众超77万人次“文化大餐”打包送到群众家门口
新华日报· 2025-07-10 07:32
巡演活动概况 - 省文旅厅2月启动"茉莉花开·家门口赏好戏"全年巡演 截至6月底已在13个设区市举行43场县区专场演出 覆盖线上线下观众超77万人次 [1] - 7月巡演将扩展至宝应县 宿迁市宿城区 溧阳市 泗阳县等13个县市区 每场筹备周期不少于半个月 [1] 资源整合模式 - 由省演艺集团 省淮剧团 省戏剧学校 南京市越剧团 扬州市扬剧团5家单位牵头 整合10余类艺术形式 覆盖95个县市区 [2] - 省淮剧团负责盐城 宿迁 连云港三市20个县区演出 改变传统"单兵作战"模式 搭建协作联动平台 [2] - 建立涵盖40余家文艺院团节目的"文化资源库" 形成多元"文化菜单" 包含省级院团经典剧目 市级剧团特色作品 县级文化馆原创节目 [3] 演出内容创新 - 节目设计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 如杂技《炫·空竹》保留传统技艺同时加入现代审美 小品《彩礼》以幽默方式探讨社会热点 [4] - 引入名家名角提升艺术水准 如梅花奖得主李政成演绎扬剧 非遗传承人姜庆玲表演评话 [4] - 采用"按需配送"模式 根据地方需求定制节目 如金湖县演出加演2个节目形成"Plus版" 盐城设置"第二现场"线上直播观看量达数十万人次 [5] 文化传播效果 - 突破地域文化隔阂 如苏北地区通过15分钟"锡剧小戏"接触苏南剧种 扬州木偶戏在盐城引发热烈互动 [7] - 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如连云港演出现场观众对《乐见西游·青云志》《母亲》等节目产生强烈情感共鸣 [7] - 地方特色节目广受欢迎 如响水县舞蹈《茉莉花开》 东台市表演唱《春雨潇潇》获得本地观众高度认可 [8] 行业协作机制 - 省文旅厅要求5家牵头单位互相观摩10场以上演出 建立"文化联赛"式交流机制 促进经验共享与项目迭代 [8] - 形成省级 市级 县级文化力量联动体系 基层演员通过与省级院团同台演出获得专业提升机会 [8]
“苏超”燃动“场外经济”,扬州文旅消费热力续航
江南时报· 2025-07-10 07:01
文旅政策与活动 - 扬州文旅部门推出重磅文旅"大礼包",在"苏超"扬州主场比赛日所在的周末全市国有收费景区日间免费开放,并配套"景区+住宿+餐饮+演艺"的多重优惠 [1] - 瘦西湖景区在首个主场比赛周末接待免费入园游客71678人,个园、何园、大明寺等景区也迎来客流高峰 [2] - 扬州发布《足球之夜·二分明月夜扬州夜间文旅消费电子地图》,推出瘦西湖沉浸式演出、个园夜游、"大运扬州"古运河游船演艺等项目 [3] - "大运扬州"游船演艺7月5日至6日接待游客2320人次,环比上涨22% [3] - 冶春茶社开启全国首个"园林足球主题夜市",为期四个月 [3] 消费与商业活动 - 扬州商业综合体如京华城、邗江万达、吾悦广场等打造大屏直播观赛点 [3] - 扬州第十届青岛啤酒节设置"足球主题夜",市民游客可观看比赛直播 [3] - 怡园茶社推出消费满500元送扬州炒饭活动,富春面向无锡游客免费送魁龙珠茶,趣园茶社通过小游戏送狮子头、文思豆腐羹等 [4] - 瘦西湖温泉度假村向持有苏超门票的球迷提供免费泡温泉福利 [4] - 美团休闲玩乐赞助"苏超"扬州队,看好扬州休闲玩乐市场 [4] 市场表现与数据 - 美团平台江苏地区"扬州搓背""扬州搓澡"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3倍,无锡用户相关搜索热度同比激增12倍 [4] - "苏超"赛事以来,江苏省休闲玩乐消费线上订单稳居华东第一,同比增速达40% [4] - 扬州跻身异地游客休闲玩乐消费订单TOP5城市 [4]
94岁相声演员杨少华去世
第一财经· 2025-07-09 21:13
相声演员杨少华生平 - 杨少华1931年出生于北京,12岁拜师郭荣启学相声,16岁登台演出 [3] - 1951年赴天津成为工厂文艺骨干,后调入南开区曲艺团及天津市曲艺团,曾为马三立捧哏 [3] - 70年代与马志明搭档表演《戒烟》《地理图》等经典节目,90年代与赵伟洲合作《枯木逢春》等作品,开创"蔫哏"表演手法 [3] 艺术成就与荣誉 - 2002年与赵伟洲获首届CCTV相声大赛"特别荣誉奖",2003年与儿子杨议凭《肉烂在锅里》获第二届大赛一等奖 [3] - 2004年起主演《杨光的快乐生活》系列电视剧共十部,塑造经典角色"杨丰年",2013年出演同名电影 [4] - 2018年登上央视春晚表演小品《为您服务》,同年完成"杨光"系列第十部电视剧 [4]
北京暑期文旅供给加码,万余场活动激活夏日消费
北京商报· 2025-07-09 18:45
暑期文旅活动安排 - 北京市文旅局推出"京彩夏日"暑期文旅系列活动 围绕毕业季、研学游、演艺游、京郊游、焕新游五大板块 [1] - 重点推出150余场夏日主题活动、6200余场精品演出、3800余场惠民文化体验活动 [1] - 联动市场主体创新策划一系列线路玩法和优惠举措 [1] 研学游产品 - 针对毕业季推出"毕业季来北京的10件事" 包括逛胡同、看演出、探访世界文化遗产等体验 [3] - 打造暑期研学游产品矩阵 发布10条研学主题线路 涵盖红色足迹、非遗体验、科技启蒙等内容 [3] - 策划6条暑期入境旅游主题线路 包括历史文化研学、科技探索等方向 [4] 演出市场 - 儿童剧方面推出"打开艺术之门"艺术节45场演出及12个艺术夏令营 "缤纷国图"儿童演出季20场演出 [4] - 名团名剧包括国家大剧院《第十二夜》、北京人艺《海鸥》等精品 [4] - 国际演出包括俄罗斯话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冰上芭蕾《天鹅湖》等 [4] 京郊旅游 - 推出7条暑期乡村旅游线路 聚焦古村新韵、自然探索等消夏场景 [6] - 密云区玫瑰情园、清凉谷等景区免费发放超1.38万张门票 38家民宿酒店推出折扣 [6] - 平谷梨树沟开通全市首个夜间漂流项目 延庆区融合夜市、光影秀与运动元素 [6] 暑期旅游数据 - 暑期整体文旅预订增速同比上涨近38% 北京位列热门暑期旅游目的地Top1 [7] - 北京暑期机票、酒店预订量同比快速增长 定制游、接送机/站同比分别增长128%、74% [7] - 热门景点包括北京环球度假区、故宫博物院等 主要客源地来自河北、天津等地 [7] 博物馆服务优化 - 22家博物馆采取周二闭馆或取消闭馆日措施 20家博物馆将延时开放 [9] - 北京汽车博物馆等将闭馆日由周一调整为周二 同时延长开放时间 [9] - 香山革命纪念馆等取消闭馆日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20家将提供延时服务 [9] 夜经济活动 - 全市公共文化机构推出3800余场惠民活动 布局夜间市集、露天电影等项目 [10] - 前门大街、隆福寺等推出夏日夜游 月亮河、农展馆等特色夜市营造"逛吃"体验 [10] - 首钢园音乐会、亮马河星空夜航等打造专属记忆 "园博之夜"融合美食音乐休闲 [10]
“京彩夏日”来袭!五大板块万余场文旅活动诚邀游客畅游北京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9 17:26
暑期文旅活动供给 - 北京市文旅局围绕五大板块推出150余场夏日主题活动、6200余场精品演出、3800余场惠民文化体验活动 [1] - 联动市场主体创新策划线路玩法和优惠举措,覆盖毕业季、研学游、演艺游、京郊游、焕新游等多元场景 [1] 毕业季专项活动 - 推出"毕业季来北京的10件事"特色清单,涵盖胡同游览、演出观赏、文化遗产探访等体验 [3] - 房山区云居寺等景区对中高考毕业生免门票,密云区古北水镇等20余家景区同步推出免票政策 [3] - 北京欢乐谷等景区推出专享优惠,石景山区郎园Park打造毕业主题打卡地 [3] 研学游产品矩阵 - 发布10条研学主题线路,覆盖红色教育、非遗体验、科技启蒙等6大类别 [4] - 针对入境游客设计6条主题线路,东城区推出"何以中轴"10条文化探访线路 [4] - 孔庙国子监推出沉浸式研学,西城区举办白塔文化周,门头沟区推出3条特色研学线路 [4] 演艺市场供给 - 儿童剧目展演包含45场演出和12个艺术夏令营,国家大剧院等机构推出国际儿童戏剧季 [5] - 国家大剧院《第十二夜》、北京人艺《海鸥》等经典剧目集中上演 [5] - 引进俄罗斯话剧《奥涅金》、意大利音乐剧《神曲》等15部国外精品演出 [5] 京郊旅游线路 - 推出7条乡村旅游线路,覆盖森林探险、湿地生态等场景 [6] - 密云区发放13800张免费门票,昌平区打造8大夜游点位,延庆区推出光影秀等消夏活动 [6] - 八达岭长城等景区推出沉浸式夜游项目,平谷区开通全市首个夜间漂流 [6] 文旅融合新场景 - 举办第十二届"动漫北京"活动,推出夜间市集、露天电影等30余种夜经济项目 [7] - 通州区凭殷商展票根可享300项优惠,环球度假区推出"蹦水迪"限定活动 [8] - 海淀区推出5条主题线路,经开区上线8条科技旅游路线 [8] 配套服务优化 - 景区延长开放时间,推行无感通关措施,完善24小时综合服务中心功能 [8] - 首都机场开展"飞常夏日"活动,每日发放免税店满减券 [8]
暑期演唱会密集开唱 多地出实招、强监管助力“演艺+文旅”持续升温
证券时报网· 2025-07-09 11:20
演唱会经济带动消费 - 五月天25周年巡回演唱会北京站开票即售罄,粉丝跨城观演比例达66% [1][2] - 单张演出票带动周边消费4.5-5倍,鸟巢周边商户客流增长50%,营业额增长30% [2] - "演艺+文旅"模式升级,携程推出文旅融合新商业模型整合票务与旅游产品 [2] 地方政府激励政策 - 厦门对单场演唱会最高奖励360万元,音乐节最高100万元,旅游演艺项目最高200万元补助 [3] - 三亚对售票超1万人的演唱会奖励100万元,每增2000人次追加10万元,上限150万元 [3] - 海南对持续3年、年演出超1000场且岛外观众超60%的旅游演艺项目给予100万元奖励 [3] 审批流程优化 - 传统演唱会审批需大半个月,现推行"一次审批、全国巡演"制度 [4] - 海口龙华区实现1天内完成审批,天津将涉外演出审批从13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 [4] - 审批简化降低组织方时间成本,缩短巡演筹备周期 [5] 票务与消费监管 - 热门演唱会票源集中于大麦、猫眼等平台,独家票代模式加剧抢票难度 [6] - 部分平台退票规则模糊,最高法典型案例要求退票政策需明确且倾向消费者权益 [6][7] - 票务平台因退票纠纷被判退还剩余20%票款,司法强调平衡演出方与消费者需求 [7]
2025年北京文化消费狂欢攻略“出炉”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08 15:14
北京市扩大时尚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 北京市商务局等4部门联合发布《北京市扩大时尚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包含时尚场景育新、活动提升、品牌创新等5个专项行动21项举措 [1] - 方案旨在激发北京时尚消费潜力、彰显首都时尚魅力,融合历史文化、特色产业和多元资源提升文化消费品质 [1] - 北京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通过文化业态提升商业品质,展现首都时尚风采 [1] 演艺产业发展政策 -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北京市推动演艺高质量发展支持办法》,包含10条重要举措 [2] - 政策发放补贴支持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演艺新空间、精品剧目、演艺企业4个方向的创新发展 [2] - 目标为深化文商旅融合联动,扩大"演艺+"消费,推动演艺市场提质增效 [2] 文化消费新场景 - 吉祥大戏院推出360度沉浸式舞剧体验,结合老字号跨界"戏曲咖啡"等创新业态 [3] - 王府井工美大厦"予寻空间"举办非遗主题大展,集结11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作品及文创产品 [3] - 百年瑞蚨祥升级350平方米沉浸式体验空间,开设高级定制区与国风文化馆,融合展陈、茶歇、摄影等多元业态 [3] 区域与群体覆盖 - 文化消费场景覆盖核心区、中心城区到生态涵养区,服务银发族至Z世代等全年龄段群体 [4] - 通过场景焕新、各区联动、跨界融合、科技创新等方式持续赋能时尚消费 [4] - 实践提升了城市时尚品位并增强消费者文化认同,为消费市场注入新生动力 [4]
《受到召唤·敦煌》“超高清第二现场”国际传播版在京首映
新京报· 2025-07-08 14:30
行业动态 - 中国国家话剧院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超高清第二现场"国际传播版在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期间首映,吸引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代表及近900名海内外观众参与[1] - "超高清第二现场"产业是超高清视听电子与文化数字化产业科文融合、数实融合的标志性创新成果,通过数字形态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更沉浸、高效、安全、普惠的舞台艺术传播[5] - 中国国家话剧院正推进"两个转变":从传统单一演出模式向全面数字化战略布局升级,从传统文艺院团经营格局向国际一流数字化制播机构转型[5] 技术创新 - 《受到召唤·敦煌》采用"AI+2D动画+3D+即时影像+真人表演"多媒介融合形式,全球首创音乐话剧在万人场馆演出,开票即售罄[2] - 2022年国家话剧院原创话剧《铁流东进》首次采用5G+8K"第二现场"直播技术,2024年话剧《苏堤春晓》实现六城联动实时同步播放[5][7] - 京东方中联超清聚焦超高清在文化数字化领域应用,升级"ULive超现场"技术体系,与国话合作推进内容、技术、路径、生态创新[9] 市场拓展 - 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上海演出收官之夜联动全国13个城市剧场同步演播,覆盖8000位异地观众,首次实现国有院团优质戏剧资源全国性数字化远程"供需对接"[7] - "超高清第二现场"形成东西联动、南北覆盖的示范剧院集群,引领中国戏剧舞台"第二现场"规模化发展[7] - 公司计划通过"超高清第二现场"推动"文化出海",增强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力,未来将拓展至更多国家和地区[9] 文化影响力 - 《受到召唤·敦煌》通过中英文双语字幕和超高清影像技术,成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生动案例[2] - 剧目成功将敦煌文化传播至青年群体,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2][5] - 项目践行数字经济"数字友好"价值观,体现科技向美、技术向善的跨界创新理念[5][9]
青年演员说
人民日报· 2025-07-08 06:28
文艺工作者的职业精神 - 艺术创作需要成百上千次的重复与精进,如舞剧《只此青绿》中"青绿腰"动作的打磨过程体现了对技艺的极致追求 [1] - 音乐剧表演需沉下心观察生活、打磨技艺,通过剧情与旋律搭建情感桥梁,如《在远方》通过欢快旋律展现快递员群体的乐观坚韧 [2][3] - 话剧表演需深入研读角色背景,如关晓彤为饰演秦怡反复揣摩传记内容,体现对角色的敬畏之心 [4] 艺术与时代使命的结合 - 文艺工作者需将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如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慰问演出时,为巡道战士进行专场表演体现艺术服务人民的理念 [1] - 音乐剧创作需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如《在远方》通过快递小哥的故事展现当代劳动者的精神面貌 [2] - 青年演员肩负传承前辈精神、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如吴磊通过《西北岁月》等作品学习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 [6] 行业标杆的示范效应 - 游本昌"戏无大小,心守平常"的原则成为行业精神标杆,其九旬高龄入党的行为诠释了艺术家的信仰追求 [1][4][6] - 秦怡"一生在追求中"的从业理念与游本昌"继续前进"的登山精神共同构成行业价值导向 [4] - 德艺双馨的前辈艺术家为青年从业者树立了"好好演戏,好好做人"的职业准则 [6] 行业发展趋势 - 文艺创作日益强调扎根生活的现实主义风格,如音乐剧通过观察生活细节增强作品感染力 [2][3] - 青年文艺工作者正积极将专业素养提升与文化强国建设相结合,体现行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5] - 表演艺术领域呈现"艺术为人民"的鲜明导向,慰问演出等实践活动成为行业常态 [1]
“国宝故事可歌可泣,中华文化日月光华”
南京日报· 2025-07-07 10:29
话剧《朝天宫下》首演与背景 - 原创话剧《朝天宫下》由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策划、江苏大剧院出品,南京市话剧团联合制作演出,于2025年7月5日在江苏大剧院戏剧厅复排首演 [1] - 演出时间点具有双重纪念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 [1] - 剧目以"文化之根永在,中国必将复兴"为核心台词,引发观众强烈共鸣 [1] 剧情内容与创作渊源 - 剧情聚焦1937年南京沦陷时故宫文物南迁的关键片段,展现祝同礼等故宫人以生命守护1.3万余箱国宝的史实 [2] - 通过翠玉白菜、东坡肉石等文物串联中华文脉,塑造祝同礼、孙大爷等角色体现民族气节 [2] - 改编自江苏省文联主席章剑华纪实文学《故宫三部曲》,编剧强调"血脉与文脉相连,文脉与国脉相接"的创作理念 [3] 艺术成就与市场反响 - 2020年首演后已在南京、上海、南通等多地巡演,获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江苏省文华奖"优秀剧目奖"等荣誉 [5] - 2025年复排由原班主创主演打造,加入郝光、肖明等老戏骨及孙岚等中青年实力派演员 [5] - 剧中朝天宫布景、历史文物还原及南京方言运用增强地域认同感,观众反馈积极 [5] 文化价值与社会影响 - 通过文物守护者群像展现民族大义,塑造"大写的人"形象 [3][4] - 创新性结合南京古建文旅资源(朝天宫),实现文化传承与地域故事的双重叙事 [6] - 演出激发观众对本土历史的探索欲,形成文化IP的延伸效应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