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艺
搜索文档
流动的艺术,联动的长三角
人民日报· 2025-10-20 06:56
活动概览 - 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通过G8981次复兴号专列启动,拉开长三角文旅协同发展序幕 [1] - 艺术节平台功能为服务长三角并辐射全中国,通过资源优势加强区域文化艺术合作交流 [1] - 活动汇聚上海、江苏无锡、安徽合肥、浙江南浔四地文旅与铁路系统力量,采用专列加艺术节形式促进文化交流与旅游消费汇流 [1] 区域联动与分会场活动 - 艺术节在江苏、浙江、安徽三地设立分会场,持续输送国内外优质演艺资源,让长三角观众欣赏国际水准艺术盛宴 [1] - 浙江南浔分会场举办2025南浔国际亲子文化艺术季,推出草坪艺游现场和古镇巡游嘉年华等项目,提供沉浸式亲子艺术体验 [2] - 南浔活动打破传统剧场边界,在运河畔草坪进行户外艺术展演,并由非遗传承人带领展演方阵与国际艺术家团队互动 [2] - 艺术节邀请各地作品到上海演出,包括浙江舞剧《东方大港》、安徽黄梅戏《徽州往事》等,促进区域文化合作 [2]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 - 艺术节期间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内容包括广东美术百年大展、舞台精品展演、非遗展示和国际演艺交易 [3] - 文化周呈现大湾区多元文化魅力,深化粤港澳与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文化互动 [3] - 来自粤港澳三地的原创舞台剧目亮相,涵盖舞剧、粤剧、杂技剧、话剧等多种艺术类型 [3] - 具体剧目包括融合非遗的舞剧《英歌》、新编粤剧《双绣缘》以及香港与澳门的多部原创作品 [3] - 文化周将醒狮、英歌等岭南特色非遗带入上海展馆、商圈和美育空间,与市民近距离互动 [4]
星海音乐厅主任:大湾区文化周助力演艺行业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9 12:48
行业活动与平台 - 第24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于10月17日至11月27日举行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1] -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由广东省委宣传部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上海市委宣传部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共同主办 [1] -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作为新的展示平台对演艺行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1] 行业合作与交流 - 演艺机构通过参与活动重逢老朋友 结识新伙伴 并与行业同行深入交流 共同探讨未来合作前景 [1] - 粤港澳大湾区演艺机构以组团形式参会 形成强大的整体影响力 [1] 行业展示与影响 - 组团形式展现出统一的精神风貌 让国内外嘉宾全面了解大湾区拥有的优秀演出团体 一流剧场以及正在开展的优质艺术创作 [1] - 活动实现了对大湾区演艺领域的全景式呈现 为行业发展提供宝贵机会 [1]
全球500家专业机构共赴演艺盛会 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国际演艺大会拉开帷幕
解放日报· 2025-10-19 10:35
大会概况 - 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国际演艺大会在上海前滩31演艺中心开幕,主题为“链接·共识·机遇” [1] - 大会汇聚来自全球约500家专业机构的约2000名业界代表 [1] - 大会首日即签署了9个项目合作协议 [1] 行业合作模式与评价 - 大会采用“精彩推介”加“精准洽谈”的双引擎模式,以推进全球演艺资源高效链接 [1] - ISPA国际表演艺术协会首席执行官大卫·贝尔盛赞该平台能让项目方迅速找准市场定位,相当有实效 [1] - 包括欧洲艺术节联盟在内的大量国际头部演艺机构代表齐聚大会 [2] 国际机构参与与项目推介 - 罗马芭蕾舞团代表选择上海的原因是上海作为前沿城市,能为不同语言文化提供土壤 [1] - 该舞团推介了经典剧目《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及现代剧目《最后的舞蹈》,展示传统与创新 [1] - 在10月18日至20日的大会期间,将举办团组对接交流会、视频推介会、专场推介会和推介演出等活动 [2] - 大会期间将向国际演艺界推介百余个特色项目 [2] 国内机构项目与“走出去”战略 - 上海芭蕾舞团演出部主任李静舒推介了原创芭蕾舞剧《百合花》,希望借助艺术节平台让作品走得更远 [2] - 新疆新旅演艺文化有限公司业务专员赵晨希推介舞剧《龟兹》,认为艺术节是帮助项目“走出去”的有效平台,旨在让外界更好地了解新疆和中国优秀文化 [2]
谨防短剧行业招募骗局
经济日报· 2025-10-19 08:38
随着短剧日益火爆,网上出现了不少"急招霸总日薪5000元"等演员招募信息,看似门槛不高,实则 暗藏骗局。从巧立名目的"中介费",到虚假承诺的"培训费",不少心怀演员梦想的应聘者,未进片场先 入陷阱。防止短剧行业演员招募骗局,应从规范选角机制、强化行业自律、增强大众防范意识等方面协 同发力。 当前,演艺行业选角机制不够规范与透明,一些从业者与中介、培训机构勾结,以"当演员""见明 星"为饵引人上钩,实则只安排"龙套角色",若推荐失败干脆推诿甩锅。这些乱象严重扰乱行业秩序, 也涉嫌违法。 增强大众防范意识,是杜绝骗局的重要手段。许多演艺圈追梦者因缺乏常识和维权意识,容易轻信 虚假招募信息。为此,应强化普法宣传,提升大众对此类骗局的辨识能力。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维权渠 道,更好保障演艺从业者合法权益。(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覃皓珺) 治理此类乱象,要从完善选角机制入手。相关部门应加快制定可供参考的演艺行业选角规范,推动 建立公开透明的选角流程。同时,应对以中介、培训名义变相收费干预选角等不良行为,开展有力监管 与有效治理。对欺骗应聘者的非法行为严加惩治,斩断利益链条。 部分制作机构、培训机构视演员招募为"摇钱树" ...
《太和正音》拉开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大幕 以水磨清音“重现”故宫雅韵
解放日报· 2025-10-18 10:05
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与“上海原创”主题 - 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演出为上海昆剧团与故宫博物院合作的《太和正音——故宫昆曲萃集》(第一季)[1] - 艺术节是世界一流节展平台,助力“上海原创”在全球演艺版图锚定坐标 [1] 上海昆剧团与故宫博物院合作项目 - 项目基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11498册清宫戏本,精心整理改编出三出以中秋、重阳为主题的剧目 [2] - 合作始于2019年,围绕学术研究、剧目创作、文化传播展开,旨在以工匠精神激活文化遗产 [2] - 公司已着手思考第二季创作,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国际的更多可能 [2] 舞台剧《繁花》与评弹《菜肉馄饨》 - 舞台剧《繁花》历时近八年将迎来终季首演,继续使用沪语台词以精准塑造市井人物形象 [2] - 上海评弹团中篇评弹《菜肉馄饨》于艺术节首演,改编自同名小说,展现上海当下生活 [3] 其他“上海原创”演出项目 - 上海民族乐团《诗的中国》音乐会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中汲取灵感,展现中国诗词文化美学基因 [3] - 上海芭蕾舞团《百合花》改编自同名小说,自7月起在全国多地巡演并掀起观演热潮 [3] - 赵氏工坊出品《伪装者》集结十大剧种及七位梅花奖得主,进行实验性戏曲尝试 [4] 上海歌剧院参与情况 - 上海歌剧院是艺术节最忙碌团队,参与6台8场演出,包括交响合唱、歌剧等多种形式 [4] - 公司艺术家还参与《马勒交响曲全集》、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演出 [4] “上海原创”的创作理念与目标 - 创作理念是将创作融入当代语境,引入时代活水,浇灌文艺百花园 [5] - 目标是在艺术节这一国际演艺大码头和创作检阅场中,接受观众与市场的检验 [5]
推动文明互鉴拓展合作空间 “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卓越贡献奖”在沪颁发
解放日报· 2025-10-18 10:05
活动概况 - 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国际演艺大会及国际对话在上海交通银行前滩31演艺中心召开 [1] - 同期举行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年会并发布《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发展报告(2017—2025)》 [1] 行业荣誉与表彰 - 年会特设“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卓越贡献奖” [1] - 奖项授予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艺术节总经理达科·贝雷克、罗马尼亚锡比乌国际戏剧节主席康斯坦丁·基里亚克、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文化艺术基金会总经理古根·塔纳 [1] - 表彰获奖者在艺术交流、机制构建与项目推动方面的持久贡献 [1] 行业合作与项目推介 - 举办“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机构推介会”及“全球舞台·中国机遇——新兴市场与多元化合作专场”两场专题活动 [2] - 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中国国内的17家艺术机构集中展示了节展资源、演艺项目与场地信息 [2] - 推介项目聚焦古老文明与现代艺术的融合创新以及文旅融合新路径 [2] - 多个项目在现场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2] 联盟发展规模 - 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成员已覆盖52个国家和地区 [3] - 联盟机构总数达到196家 [3]
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 八大板块将举办各类演出展览活动1200余场
解放日报· 2025-10-18 10:05
活动概况 - 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于10月17日开幕,活动持续至11月27日 [1] - 艺术节秉持"艺术的盛会、人民大众的节日"办节宗旨 [1] - 艺术节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上海市政府承办,自1999年至今已举办23届 [1] 活动规模与内容 - 艺术节涵盖八大板块,包括"艺享全球"舞台演出、"艺聚百家"国际对话等 [1] - 将举办各类演出展览活动500余项,共计1200余场 [1] - 开幕演出为上海昆剧团与故宫博物院联合出品的《太和正音——故宫昆曲萃集》(第一季) [1] 历史参与度 - 累计吸引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家境外艺术团体参与 [1] - 累计吸引66000余名艺术家参与 [1] - 直接覆盖中外观众超8000万人次 [1]
沿着主题游新线路逛北京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17 07:02
北京文旅市场概况 - 北京文旅市场吸引力强劲,热度持续攀升,新意亮点频现 [2] - 科技、演艺、购物等多种主题游新线路受到广大市民游客喜爱,成为文旅消费新热点 [2] 工业科技主题游 - 推出10条工业科技主题游线路,带游客探秘AI创新、航天卫星、百年老字号、智能工厂及数字艺术 [3] - 北京卫星制造厂(原东方红一号诞生地)现为智能制造示范区,聚集美食咖啡小店和航天主题文创,设有《"两弹一星"在海淀》主题展览,游客可与航天专家隔空对话并模拟体验空间站 [3] -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集中展示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商业航天等领域的430余项技术成果 [3] - 中关村科学城(海淀区)规划展览馆是北京首个全数字规划展览馆,设有裸眼3D技术、数字沙盘、全息式空气屏等沉浸式体验 [3] - 城市大脑展示体验中心在1800平方米空间内展示430.77平方公里智慧城市建设,游客可观看北京全城交通、能源、环保数据的实时情况 [5] - 亦庄机器人大世界展示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机器人焰究所餐厅由机器人提供服务 [5] - 小米汽车工厂入选"2024北京市工业旅游示范点",对外开放技术展示与生产观摩体验,游客可感受多台机器人工作场景 [5] 演艺主题游 - 推出10条以"剧"为主题的演艺旅游线路,打造"听得到、看得懂、玩得嗨"的文化沉浸玩法 [6] - 京味曲艺与传统舞台文化沉浸线包括天坛南门剧场、北京湖广会馆、三里河公园、老舍茶馆前门店及天桥艺术中心等景点 [6] - 潮流喜剧与文创艺术体验线包括77文创园、东交民巷、"南阳·共享际"剧场、三联韬奋书店、中国美术馆、隆福寺A99剧场及王府井银泰in88 [7] - 喜剧集群与潮流地标漫游线中,泡泡玛特城市乐园成为潮玩艺术空间 [7] 购物消费主题 - "北京礼物"集合店多家新店集中挂牌,包括北京坊店、慕田峪长城店及首都机场、大兴机场双店,为消费市场增添活力 [8] - "北京礼物"线下门店已提质扩容到30家,实现城六区全覆盖,串联交通枢纽、景区景点、核心商圈等多场景 [8] - 吉祥大戏院打造"北京礼物"戏曲主题店,产品涵盖戏曲珠宝、名家剧照扑克、戏服复刻及IP联名产品 [8] - "京味拾光"为京味文化主题店,唐人坊店以国家级非遗"北京绢人"为核心,整合博物馆、体验基地与手工坊 [8] - 秀水街大厦的"北京礼物"国际旗舰店面向入境游客,商品涵盖非遗绢人、泥塑、剪纸及中轴线榫卯拼插摆件、熊猫背包等创新商品 [9]
演艺经济带动消费破百亿!正积极对接周杰伦、孙燕姿、谢霆锋来四川开演唱会
搜狐财经· 2025-10-16 21:45
核心观点 - 四川省正通过强有力的政策和服务保障机制,积极引进头部艺人并优化大型演出市场营商环境,旨在释放演艺经济活力,巩固其作为中西部最大票仓的地位 [1][3][4] 艺人引进与演出计划 - 孙燕姿、谢霆锋、周杰伦等头部艺人已纳入四川省"一演一策"服务保障机制,相关团队正积极协调演出场地与艺人档期 [1] - 邓紫棋、王力宏、周深等30余组具有较强市场号召力的艺人,明确将四川纳入2025—2026年巡演计划 [3] 政策支持与激励措施 - 四川省已制定《演艺活动激励奖补实施细则》,根据每场演出观众人次、票房收入及综合消费等经济贡献指标,分梯度给予奖补 [3] - 成都、泸州、遂宁等市已陆续出台配套支持措施,形成省市县政策叠加效应 [3] - 通过建立文旅、公安、消防等部门联动审批机制,大型演出审批时限已压缩至3-5个工作日,审批效率提升60% [3] - 对巡演项目实行"巡演备案",不再重复审核,支持演出场馆"能开尽开"、观众容量"能加尽加" [3] 市场表现与经济贡献 - 今年1至9月,全省举办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110场,吸引观众210多万人次,实现票房收入14.6亿元 [4] - 大型演出带动交通、住宿、餐饮等综合消费约100亿元 [4] 产业融合与发展规划 - 制定了《"跟着演出游四川"实施方案》,系统打造"演出+旅游+商贸"融合新场景 [4] - 推出"跨城观演"专属服务,为持演出票的观众提供景区、文博场馆门票优惠,开设演艺旅游直通车 [4] - 打造"观演+消费"集聚区,联合核心商圈、特色街区提供餐饮、购物专属优惠,形成"观演2小时,游玩一整天"的活力商圈 [4] - 下一步将通过引进龙头演艺企业、举办顶级演艺赛事、打造特色演艺新场景,持续释放演艺经济活力 [4]
周杰伦、孙燕姿准备要来了?四川这波扩内需成绩单“含金量”爆表
搜狐财经· 2025-10-16 17:18
扩大内需战略总体成效 - 四川省在"十四五"期间围绕扩大内需取得主要成就,以民生成果增强民众获得感与幸福感 [1] 消费升级与国际消费目的地建设 - 国庆"超级黄金周"期间入境游客同比增长32%,支付宝服务外籍消费者超6.3万人,日均交易笔数同比增长160% [3] - 离境退税商店突破600户,"即买即退"商店达180家位居全国第三,1-8月离境退税销售额和退税额分别增长190%和210% [3] - 培育中华老字号56家、四川老字号209家,新落地首店716家,成都首店数量跃居全国第三 [3] - 实施"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培育计划,前三批120个新场景吸引客流2700万人次、实现消费超220亿元,张公桥美食街等场景节假日单日客流量突破4万人次 [3] - 连续四年举办中国(四川)国际熊猫消费节,推出12个标杆IP活动,成为西部地区标志性促消费品牌 [4] 文旅演艺经济发展 - 1至9月举办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110场,吸引观众210多万人次,实现票房收入14.6亿元,带动交通、住宿、餐饮等综合消费约100亿元 [5] - 邓紫棋、王力宏、周深等30余组艺人明确将四川纳入2025—2026年巡演计划,伦敦西区经典音乐剧等国外优质项目将登陆 [5] - 创新"跟着演出游四川"模式,大型演出审批时限压缩至3-5个工作日,审批效率提升60%,并推出"跨城观演"专属服务 [6] 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 "十四五"期间累计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36.7万套,累计销售商品房4.2亿平方米,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98万个 [7] - 累计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28.7万户、金额约8亿元,实物在保家庭50.4万户,累计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5.5万套 [7] - 已开工7725套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选址于中心城区优越地段 [7] - "十四五"期间提取公积金3983亿元用于住房消费,发放公积金贷款2818亿元,累计增设电梯2.6万部 [8] - 全面放开川渝异地购房提取公积金限制,在全国率先实现跨省域全区域互认互提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