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制造
搜索文档
【航天造锥形套管开始批量供货】5月15日讯,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四院康本公司电力市场拓展取得新突破,成功实现22万伏锥形套管向杭州一合资企业批量供货,标志着该公司产品正式进入国际市场。康本公司生产的22万伏锥形套管产品主要用于架空输电线路。
快讯· 2025-05-15 10:54
公司业务突破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四院康本公司实现22万伏锥形套管向杭州合资企业批量供货 [1] - 该公司电力市场拓展取得新突破 产品正式进入国际市场 [1] 产品应用领域 - 22万伏锥形套管产品主要用于架空输电线路 [1]
一季度434.8亿元合同投资,贵阳贵安招商“秘诀”是啥?
搜狐财经· 2025-05-08 10:05
招商引资成果 - 一季度贵阳贵安新签约项目143个,合同投资额434.8亿元,实现招商引资"开门红" [1] - 重大项目包括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天兵科技捆绑式重型火箭总部基地、经开区奇瑞贵阳基地LCV项目、息烽县希诚年产4700吨单壁及寡壁碳纳米管项目 [1] - 3月1日低空经济产业发布会签约20个项目,金额达106亿元 [5] - 3月29日"5+3"重点拟招项目集中签约活动落地四个重大项目 [5] 招商策略与活动 - 市投资促进局制定产业大招商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 [4] - 1月20日举办新春茶话会,与15家商协会共商发展 [4] - 1月26日邀请13位黔籍返乡企业家开展招商推介 [4] - 采用产业链招商、算力招商、基金招商等方式,聚焦重点产业和区域 [4] 项目进展与投资 - 南明区向黔生态食品研发生产总部项目一期投资0.4亿元,计划6月投产,年内实现工业产值8000万元 [5] - 开阳县"磷-硫-钛-铜-铁-锂-氟"耦合循环一体化项目开工,为贵阳市首个百亿级项目,投产后将提升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竞争力 [6] - 1-3月贵阳贵安50个省级在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7.1亿元 [6] 营商环境优化 - 贵阳市政务大厅设置快捷即办专区,74个事项平均办理时长缩短至3-5分钟 [8] - 发布"爽爽办"事项清单,优化办事流程 [9] - 推出"联合云勘验"新模式,助力小微餐饮企业快速落地 [10] - 上线"贵人智办"AI助手,推动政务服务智慧化 [11] - 印发《建设项目开工"一件事"实施细则》,实现审批服务效能提升 [11] - 出台二十条政策措施,建立重点企业联系服务清单,启动"五帮"专项行动 [11] 企业反馈 - 天兵科技副总裁罗毅称赞贵阳各级政府高效办事效率和良好营商氛围 [12]
一名“90后”航天人的成长记:一路“敲螺丝”,望“玉兔二号”上月球
中国新闻网· 2025-05-03 13:43
航天科技行业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149厂在探月工程中承担重要角色,参与了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嫦娥六号的总装工作 [2] - 对接机构被称为"太空红娘锁",用于在太空中连接航天器,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4] - 航天产品研发分为预研、初样、正样几个阶段,员工从预研产品开始学习逐步提升能力 [7] 航天器制造技术 - 对接机构由12把对接锁组成,每把对接锁包含100多个零件 [5] - 装配流程已实现数字化,新型号使用电脑比照设计图装配,熟练型号则直接使用"脑中的图纸" [6] - 航天器制造面临装配精度要求高、试验中变形等技术挑战,需要在预研阶段解决 [6] 航天人才培养 - 新一代航天工人需要具备对产品的理解、装备思维和持续学习数字化等新技术的能力 [10] - 航天人培养采用师徒制,新人从学徒做起逐步成长为项目负责人 [7][10] - 航天领域型号迭代快,每个新项目都带来新挑战,要求技术人员持续学习 [10] 航天项目进展 - 嫦娥四号任务中"玉兔二号"月球车于2019年1月3日成功驶抵月背表面,1月10日结束"午休"被唤醒继续探测 [7] - 中国空间站建造期间航天人面临巨大工作压力 [10]
砥砺奋进书写时代答卷
经济日报· 2025-04-30 06:07
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 - 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人力支撑 [2] - 一重集团桂玉松通过精密深孔加工技术(精度达头发丝粗细)守护中国制造品质 [2] - 中铁大桥局秦环兵从测量学徒成长为首席技师,推动桥梁建设技术突破 [2] - 江丰电子靶材全球出货量占比超40%,打破国外技术封锁 [2] 制造业转型升级 - 首都航天机械刘争见证航天制造业从"追赶"到"并跑",强调产业工人对转型的关键作用 [3] - 安天科技李柏松聚焦网络安全威胁对抗,支撑数字经济与网络强国建设 [4] 工会与职工发展 - 上海市总工会朱雪芹工作室9年累计接待职工法律咨询超2.5万人次 [6] - 广州铁路局胡双红35年工会工作经验,推动职工权益保障与服务创新 [6] 技术突破与行业标杆 - 江丰电子靶材技术迭代20年,成为全球一流芯片企业首选供应商 [2] - 中铁大桥局测量技术助力擦亮"中国桥梁名片" [2]
大国工匠 | 刘争:把每一个零部件做到极致 一如既往争下去!
央视网· 2025-04-29 11:57
文章核心观点 介绍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刘争将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与航天产业融合,解决航天零部件加工难题,带领团队取得诸多成果,体现航天人拼搏精神 [1][7] 刘争个人信息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主任工艺师、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艺师 [3][7] - 获得全国劳动模范、“最美军工人”“数控专家”等称号 [1][9] -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受柳百成院士话语指引投身航天制造 [9][11]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情况 - 我国唯一现役载人运载火箭,安全性评估值达0.99996,发射成功率百分之百,是全球最安全载人火箭 [4] - 外表无变化但一直在升级,每个零部件追求极致以确保发射万无一失 [3] 刘争工作成果 - 开发自动测量补偿加工方案,使我国首次实现运载火箭大型整体壳段壁厚百分之百合格,获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金奖 [22][24] - 带领团队实现中国首个面对称异型航天器100%五轴数控加工、攻克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喷管内壁加工难题等 [28] - 承担国家部委等重大课题37项,获得12项国家专利 [28] 刘争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方式 - 火箭薄壁精准加工是制约生产效率和精度的难题,传统加工需人工测量和补偿 [13][16] - 进行十几种装夹方案、上百次实验,失败后通过打篮球解压,最终成功开发自动测量补偿方案 [18][20][22] 刘争的新研发 - 研发新一代加工装备移动加工机器人,将改变航天大型部件加工难题 [26] 刘争代表的航天人精神 - “争”体现工作状态和航天人精神,梦想是星辰大海,要一如既往地拼搏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