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Mobile Phones
icon
搜索文档
“消失”的10大国产手机品牌
创业邦· 2025-09-10 18:31
核心观点 - 国产手机品牌在功能机时代凭借营销和渠道突破国际垄断 但缺乏核心技术积累导致转型失败 如今华米OV在智能手机技术深水区竞争并主导市场[7][9][10][11] - 行业经历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技术革命 早期领军者如波导、金立因战略失误和研发不足衰落 而华为、小米等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变革崛起[17][19][25][48] - 小众品牌如朵唯、美图瞄准细分市场但未构建技术护城河 跨界玩家如360、乐视因合作模式缺陷和生态战略失败退出市场[30][32][37][40][44][47] - 工匠精神代表魅族和锤子虽在产品设计上创新 但供应链管理失控和资金链断裂导致最终失败[50][51][52][54][55][57] 功能机时代领军者 - 波导1999年通过先建生产线后获牌照方式进入市场 以低价策略和明星代言(李玟)打开市场 2000年销售70万台夺国产品牌销量冠军 2004年以全球第八销量成为首跻世界十强的中国厂商[15][16][17] - 波导2004年后因多元化失败(造车、西门子合作亏损)及功能机转型滞后 2005年起连续三年累计亏损超12亿元[19] - 金立2005年借电影《天下无贼》营销绑定高端商务人群 2007年推出自研语音识别技术“金立语音王” 比苹果Siri早五年[19] - 金立2006-2009年线下销量第一 2010年登顶国产销量冠军(仅次于诺基亚和三星) 但智能机转型迟缓 2011年发布七款智能机反响不佳 后期营销投入超60亿元导致资金缺口[24][26][27] - 金立董事长2017年赌博输掉上百亿(自称十几亿) 2018年破产清算[27][28] 细分市场品牌 - 朵唯2009年瞄准2亿女性用户市场 主打拍照美颜和一键报警功能 借《非诚勿扰》电影营销(舒淇代言) 2010年销量翻倍 2011年增50% 但因功能机局限和竞品崛起衰落[30][31][32] - 美图2013年依托美图秀秀4亿用户推出前置800万像素手机(同期iPhone 5s前置120万) 限量款2000台半分钟售罄 联名款(Hello Kitty等)受青睐[33][34] - 美图缺乏技术护城河 OPPO、vivo、华为等竞品在拍照功能外具备快充、音质等优势 2019年将手机业务移交小米[36][37] 跨界玩家 - 海尔2010年推三防智能手机“超级战舰” 因续航差和线下覆盖不足1%退出[40] - 格力手机定价1600元高于竞品 年销量不足10万台 开机画面强制植入董明珠头像[40] - 360采用特供机模式与传统厂商合作 2014年与酷派合资奇酷科技 顶配版搭载360 OS系统 定价3599元[40][41] - 2015年酷派出售18%股份给乐视导致360话语权削弱 业务受阻 10年烧光50亿[43][44] - 乐视以“硬件成本定价+会员服务盈利”模式每台亏200元销售 2016年销量1700万台 但收购酷派耗资37亿港元致现金流紧张 手机业务累计亏超40亿元 内容付费转化率不足5%[47] - 乐视汽车业务消耗60%资金零产出 最终资金链断裂[47] 产品导向品牌 - 魅族M8被视为国产智能机里程碑 Flyme系统成安卓定制标杆 2014年销量破500万台居第一梯队[50][51] - 魅族2016年拒绝全面屏坚持实体Home键 2017年Pro 7因联发科芯片和小众设计亏损13亿元[52][53] - 锤子T1预售48小时售5万台 但供应链问题导致发货延迟3个月 首发价3000元三个月跳水至2480元[54][55] - 锤子2012-2018年融资近17亿 资金用于研发营销(万人场馆发布会) 但无核心技术 坚果Pro利润微薄 2018年底破产清算[57] 当前市场格局 - 2025年第二季度华为以18.1%份额重返国内榜首 vivo 17.3% OPPO 15.5% 小米15.2% 苹果13.9%排第五[9] - 华米OV合计占据中国手机市场66%份额[10] - 华为2024年9月推Mate XTs三折叠手机 苹果同期发布iPhone 17系列 高端机竞争加剧[5][6][7] - 小米通过“成本价硬件+免费软件+互联网服务”模式颠覆行业 直销削减渠道成本 MIUI系统构建用户粘性[48]
“消失”的10大国产手机品牌
虎嗅· 2025-09-06 18:57
当前市场竞争格局 - 2025年第二季度华为以18.1%市场份额重返国内榜首 vivo以17.3%紧随其后 OPPO和小米分别占15.5%和15.2% 苹果以13.9%位列第五 [7] - 华米OV四大品牌合计占据中国手机市场66%份额 形成强势主导格局 [8] - 华为于9月4日推出MateXTs三折叠旗舰 苹果计划在9月10日发布iPhone17系列 高端机市场竞争加剧 [2][3] 历史品牌兴衰分析 - 功能机时代波导通过"农村包围城市"低价策略和明星代言 2000年销售70万台并连续四年蝉联国产品牌销量冠军 2004年以全球第八销量成为首进世界十强的中国厂商 [16][18][19] - 波导因多元化失败和核心技术缺失 2005年起连续三年累计亏损超12亿元 错失智能机转型时机 [21][22] - 金立在2006-2009年蝉联国内线下市场销量第一 2010年成为仅次于诺基亚和三星的国产销量冠军 但智能机转型迟缓导致衰落 [32][33] - 金立董事长刘立荣赌博造成百亿资金缺口 2018年12月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36][37] 细分市场策略案例 - 朵唯2009年瞄准2亿女性用户市场 首创女性功能机主打美颜和报警功能 2010年销量翻倍增长 2011年增长50% [41][43][45] - 美图2013年推出前置800万像素自拍手机 巅峰时期限量款2000台半分钟售罄 但因技术护城河不足于2019年将业务移交小米 [47][48][50] - 朵唯和美图均因缺乏核心技术支撑 在智能机普及和竞品跟进后失去市场竞争力 [46][50] 跨界企业尝试与挑战 - 360采用特供机模式与酷派合作 十年投入50亿元但最终退出市场 周鸿祎承认"走捷径模式导致失败" [54][55][63] - 乐视2016年手机销量达1700万台 但每台亏损200元销售 累计亏损超40亿元 内容付费转化率不足5% 资金链断裂导致业务崩溃 [67][68] - 格力手机年销量长期不足10万台 过度依赖经销商体系 公开市场缺乏存在感 [53] 产品导向型品牌发展轨迹 - 魅族2014年销量突破500万台位列第一梯队 M8被誉为国产智能机里程碑 Flyme系统成为安卓定制标杆 [72][73] - 魅族因坚持实体Home键和联发科芯片 2016年后产品力落后 2017年Pro7失败导致亏损13亿元 [75][76][77] - 锤子T1预售48小时达5万台 但因供应链问题延迟三个月交付 价格三个月内从3000元跳水至2480元 八年融资17亿元未能实现盈利 [78][80][81][82] 行业进化特征 - 过去20年中国市场超过87个手机品牌消失 品牌存活率低于15% [9] - 功能机时代靠营销渠道取胜 智能机时代需技术积累和转型能力 缺乏核心技术的品牌被市场淘汰 [38][50] - 早期创新技术如金立语音识别 魅族Flyme系统 UI交互设计等被行业吸收传承 成为国产手机进化链组成部分 [24][90][91]
荣耀前CMO姜海荣出任深蓝汽车CEO,邓承浩升任董事长
南方都市报· 2025-09-05 13:54
人事变动 - 荣耀前中国区CMO姜海荣正式加入长安汽车出任深蓝汽车CEO [2] - 原深蓝汽车CEO邓承浩升任董事长 [2][7] - 姜海荣拥有20年通信与智能终端经验 曾主导荣耀中国区品牌建设与营销推广 [4] 高管背景 - 姜海荣在华为体系从研发工程师转型营销 曾打造荣耀X10现场摔机等出圈营销案例 [4] - 邓承浩为86年清华硕士 技术背景出身但具备市场敏锐度 自称"守财奴式经营"追求资金效率最大化 [7] - 邓承浩主导深蓝汽车从0到1创建 2024年四季度实现单月盈亏平衡 [7] 公司现状 - 深蓝汽车成立三年 2024年全年交付超24万台 29个月实现第40万台整车下线 [5] - 团队超85%为研发人员 存在"产品力与传播效能不匹配"的短板 [6] - 母公司长安汽车正从兵装集团分立重组为独立汽车央企 [8] 战略方向 - 姜海荣需将技术实力转化为用户共鸣的品牌故事 补齐营销短板 [6] - 邓承浩作为董事长将专注于企业顶层设计与长期战略谋划 [8] - 此次人事调整被视为手机行业精细化营销打法与汽车行业竞争的结合 [9]
没了诺基亚这张情怀牌,HMD可能真要退出中国市场
36氪· 2025-09-04 19:40
"君以此始,必以此终",如今这个出自《左传》的典故用来形容芬兰手机制造商HMD Global再合适不 过。自从去年年初宣布与诺基亚分道扬镳后,他们的日子似乎就不太好过。今年7月,HMD方面宣布 因"充满挑战的地缘政治和经济环境"原因退出美国市场后,日前他们在京东开设的"HMD海外旗舰 店"被发现已经暂停运营。 此前凭借诺基亚的情怀得以在手机行业占据一席之地,又因与诺基亚分道扬镳不得不黯然离开中美两大 市场,这似乎就是HMD最合适的注解。早在2016年,为了甩掉计提超过76亿美元减值损失的诺基亚, 微软方面找来了前诺基亚高管创立HMD,负责设计手机、并主导营销,并拉来富士康进行生产制造。 作为诺基亚的新"皮套",HMD也曾有过高光时刻,并在用极短的时间就完成了定位高端的8系列、中端 的7系列、低端的6系列这一布局,并选择用均衡的配置、优秀的设计、纯净的系统,以及诺基亚品牌的 情怀来打动消费者。其中,更是不乏诺基亚6、诺基亚7 Plus、诺基亚X6这种兼具情怀与性价比的产 品。 因此HMD随后在2017年就宣布,其全球市场的销量超过1000万台。然而这样的天胡开局给了他们过高 的自信,紧接着就在2018年做出了连 ...
2025年9月份“骨折机”大盘点:最高直降5000
虎嗅· 2025-09-03 17:00
手机行业价格动态 - 2025年下半年手机行业出现大规模降价 部分机型降价幅度达1000-2000元[1] - 多个手机品牌参与此次价格调整 形成激烈市场竞争格局[1] - 行业出现"跳水王"现象 各品牌机型降价幅度存在显著差异[1]
2025年7月国家补贴政策效应减弱,国内手机销量环比下滑14%
CINNO Research· 2025-09-02 12:16
中国市场智能手机销量趋势 - 2025年7月中国智能手机销量环比下滑14% 主要因国家补贴政策效应减弱 [4] - 报告涵盖2024年7月至2025年7月中国市场智能手机销量及同比趋势分析 [4] 智能手机市场结构分析 - 报告包含2024年7月至2025年7月中国市场智能手机价格段趋势分析 [4] - 同期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品牌竞争格局变化被详细追踪 [4] 折叠屏手机市场动态 - 2024年7月至2025年7月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销量及同比趋势被重点分析 [4] - 同期折叠屏手机价格段分布变化得到详细监测 [4] - 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品牌竞争态势在此时间段内被持续跟踪 [4] 显示面板价格走势 - 报告预测2023年7月至2025年9月柔性OLED智能手机面板价格趋势 [3][4] - 同期a-Si LCD智能手机面板价格变化趋势被纳入监测范围 [4] - 2023年7月至2025年9月LTPS LCD智能手机面板价格走势得到预测分析 [4] - 刚性OLED智能手机面板价格在2023年7月至2025年9月期间的预期变化被包含在研究中 [4]
“反诈老陈”鞠躬道歉:对不起了嘎子,我错了!他还喊话酷派:手机3C认证编号在哪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9 17:43
事件概述 - "反诈老陈"质疑"嘎子哥"直播间售卖的699元酷派X6手机非官方正品 后公开道歉 但酷派客服确认产品为正品 但尚未在官方店铺上架 [1][2][6] - 事件时间线:7月底购买 8月21日发布质疑视频 8月25日酷派客服回应 8月29日老陈道歉 [2][6][9] 产品争议 - 手机型号为GZ coolpad酷派X6 售价699元 宣称256G存储和8核处理器 标注"酷派"和"假一赔十100%正品" [2] - 老陈朋友质疑为贴牌产品 因酷派官网无该型号信息 且担心售后维权难 [4] - 酷派客服确认产品为官方正品 但表示平台正在审核中 后续会在各平台上架 [6] - 老陈质疑审核流程和3C认证 摄像头性能存在问题 [9][13] 公司回应 - 酷派官方客服表示未找过"嘎子哥"带货 也不认识其本人 [10][12] - 公司口径存在不一致:客服否认合作 但确认产品正品性 [6][12] - 部分酷派旗舰店已上架X60手机 [9] 行业背景 - 酷派曾为"中华酷联"成员 2013年全球出货量前五 高于诺基亚和黑莓 [13] - 2012-2013年"中华酷联"占据近半市场份额 [13] - 近年来酷派持续亏损:2020-2024年分别亏损3.94亿港元 5.72亿港元 6.25亿港元 2.21亿港元 2.52亿港元 [14] - 2025年上半年收入1.75亿港元 亏损8029.8万港元 收入减少因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 公司终止若干亏损业务 [14]
传音“下南洋”:今年出货增速夺冠 高端化或成下一战|东盟观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07:48
市场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东南亚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出货量微降1%,但公司逆势增长,以17%的同比增速位居区域市场增长率榜首[1] - 公司第二季度在东南亚市场出货量达450万台,以18%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二,超越三星[1] - 2024年公司在东南亚整体市占率达16%,在中国手机厂商中排名第三[7] - 在菲律宾市场以37%的份额稳居第一,在印尼以20%的份额位列第二,在马来西亚以12%的份额跻身前五[11] 区域战略 - 公司避开竞争白热化的高端市场,聚焦新兴市场,选择人口基数大、智能手机渗透率低、竞争分散的地区[1][3] - 东南亚总人口超过6亿,年龄中位数约30岁,年轻消费群体消费意愿强烈,是中产规模扩大和消费升级的重要市场[4] - 2015年开始将资源投放到东南亚和南亚,第一站选择印尼,因其战略地位便于产品向周边辐射[4] - 复制非洲经验,与小型经销商合作掌握更大议价权,在乡镇市场通过五金店、杂货铺等场景接触消费者[5] 产品与品牌策略 - 旗下拥有TECNO、itel及Infinix三大子品牌:TECNO定位新兴市场中产阶级,Infinix针对时尚科技青年群体,itel主打价廉质优的大众市场[10] - 通过本地化创新满足区域需求,如在印尼开发特供美颜模式,在泰国调整相机算法呈现健康肤色和清爽眼妆[12] - 针对东南亚Z世代占比高、娱乐需求大的特点,设计以游戏和娱乐为核心功能的手机[12] - 在菲律宾市场实行差异化渠道策略:Infinix与经销商合作开设品牌专卖店,TECNO采用多品牌专卖店模式,itel定位纯线上电商品牌[11] 渠道与营销 - 在非洲采用涂墙广告、与小型代理商合作塑造品牌,在东南亚转向线上电商为主阵地[3][7] - 在印尼通过头部电商平台Shopee、Lazada进行新品首发,并通过高频社群互动形成粉丝文化,结合直播带货和电竞平台合作[7] - 避免在直营零售和高端定位方面过度投资,优先广泛分销覆盖二、三线城市[6] - 2020年在印尼销量达到百万台量级,以此为基础扩大东南亚版图[7]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手机品牌在东南亚市场占比已超过六成,在总体体量上占据优势,挤压三星、苹果等国际巨头份额[2][9] - 东南亚市场对价格低于200美元的智能手机需求强劲,2025年第二季度该价位产品仍占总出货量的89%[10] - 亚太、拉美等新兴市场维持双位数增长,而中国大陆市场增长4%、北美增长1%、欧洲增长3%[9] - OPPO、vivo、小米等中国品牌均深耕东南亚:OPPO推出贴合当地习惯的产品,小米通过Redmi系列高性价比策略建立线上线下销售网络[8] 供应链与成本优势 - 手机元器件主要来自非龙头供应商,公司作为大客户对供应链有较强影响力,可类比苹果对"果链"的控制力[13] - 通过本地化合作与需求驱动研发,如联合电信商推定制套餐、调整功能降低返修率[14] - 供应链效率、ODM优化和规模效应带来价格优势,2024年在菲律宾100美元以下价位出货量接近480多万台[13] - 专注于出口市场使其能针对新兴市场实现供应链本地化,优先考虑大容量电池、调校摄像头等符合当地需求的平价零部件[14] 未来发展方向 - 计划在影像、AI、充电等关键领域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设计、性能优化等维度竞争优势[2][15] - 持续布局折叠屏等前沿产品形态,旗下TECNO和Infinix已推出多款折叠智能手机和卷轴屏概念手机[15] - 进军高端市场需要加大线上线下投入,如针对东南亚人脸型特征定制相机解决方案[16] - 荣耀、OPPO等中国品牌同样聚焦东南亚高端市场,荣耀瞄准印尼500万台的中高端市场空间,OPPO计划指向800美元以上价位段[15]
国产手机巨头业绩大降,半年净利下滑超57%,曾被华为起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9 07:0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90.77亿元,同比下降15.86% [5][6] - 归母净利润12.13亿元,同比下降57.48%,扣非净利润8.97亿元,同比下降63.04% [5][6]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160.74亿元,同比下降6.09%,归母净利润7.23亿元,同比下降41.03% [7]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035.14万元,上年同期为-139187.14万元,主要因采购付款账期变化导致付款同比减少 [6][7] 业务结构 - 智能机业务收入243.89亿元,占比85.99%,功能机业务收入17.04亿元,占比6.00% [7] - 境外销售金额290.14亿元,占比99.83%,境内销售0.50亿元,占比0.17% [7] - 销售区域集中于非洲、南亚、东南亚、中东和拉美等新兴市场 [7]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13.62亿元,同比增长15.12%,占营业收入比例4.69%,同比增加1.27个百分点 [8] - 研发人员4343人,同比增长0.45%,平均薪酬21.83万元,同比减少1.76万元 [4][8] - 累计获得授权专利2893件,其中发明专利1284件,聚焦多肤色影像技术及硬件新材料创新 [8] 市场竞争与法律风险 - 非洲市场出货量第一季度900万部,市场份额47%,较历史高点有所下滑但仍排名第一 [10] - 2025年6月华为在德国起诉公司侵犯图像滤波相关欧洲专利EP2725797 [10][11] - 2019年10月曾因主题壁纸侵权被华为起诉并索赔2000万元,最终达成和解 [11] - 2024年7月高通在印度起诉公司侵犯四项非标准基本专利 [12]
知名国产手机巨头业绩大降,半年净利下滑超57%!此前被华为起诉侵权,公司收入99%来自境外销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9 00:0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90.77亿元 同比下降15.86% [2][3] - 归母净利润12.13亿元 同比下降57.48% [2][3] - 扣非净利润8.97亿元 同比下降63.04% [2][3] - 第二季度单季度营业收入160.74亿元 同比下降6.09% [4]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7.23亿元 同比下降41.03% [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035.14万元 较上年同期-139187.14万元大幅改善 [3][4] 业务结构 - 智能机业务收入243.89亿元 占总收入85.99% [4] - 功能机业务收入17.04亿元 占总收入6.00% [4] - 境外销售收入290.14亿元 占比99.83% [4] - 境内销售收入0.50亿元 占比0.17% [4]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13.62亿元 同比增长15.12% [5]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4.69% 同比增加1.27个百分点 [5] - 研发人员4343人 同比增加0.45% [5] -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21.83万元 同比减少1.76万元 [2][5] - 累计获得授权专利2893件 其中发明专利1284件 [5] 市场竞争 - 非洲市场占有率47% 较历史高点57%有所下滑 [6] - 2025年第一季度非洲市场出货量900万部 [6] - 业务覆盖非洲 南亚 东南亚 中东和拉美等70多个新兴市场 [6][8] 法律风险 - 2025年6月华为在德国起诉侵犯图像滤波相关欧洲专利EP2725797 [6][7] - 2019年10月曾因主题壁纸侵权被华为起诉 索赔2000万元 [7] - 2024年7月高通在印度起诉侵犯四项非标准基本专利 [8] - 部分产品已与高通签署许可协议 但大部分产品仍未获许可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