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保护
搜索文档
马斯克将推X Chat独立聊天软件,挑战Telegram等
搜狐财经· 2025-11-03 18:31
IT之家 11 月 3 日消息,特斯拉 CEO 埃隆・马斯克上周(11 月 1 日)出席 PowerfulJRE 视频播客,宣布正在开发一款名为 X Chat 的独立聊天软件,承诺提 供高强度隐私保护、无广告体验,有望成为 Telegram、WhatsApp 的竞争对手。 马斯克还在访谈中强烈批评 WhatsApp,称其内部架构允许通过用户聊天消息推送广告,他认为如果服务商可以根据消息内容展示广告,那黑客也可以通过 这些 API 读取到私密消息。 他强调,X Chat 以安全、隐私为核心开发,不会有广告,并承诺不会以广告为目的对用户数据进行明确收集,与市面上大多数依赖用户数据作为主要收入 来源的即时通信 App 形成鲜明对比。 马斯克表示,他们刚刚重建了整个 X 平台的消息架构,X Chat 将采用类似 BTC(IT之家注:比特币)的点对点加密技术,新架构不仅全面升级了 X 平台 的私信系统,也将以独立 App 的形式登场,支持发送 / 接收文字信息、文件、语音聊天和视频聊天。 马斯克透露,X Chat 将在未来数月内发布,有望改变人们的在线通信方式,除了独立 App 外,还将在 X 平台推出附属版本,让不同 ...
隐私保护再获认可!“全球Robotaxi第一股”文远知行通国际审核
金投网· 2025-11-03 09:29
公司核心动态 - 公司正式通过TÜV NORD北德集团的严格审核,成功获得ISO/IEC 27701:2019隐私信息管理体系认证 [1] - 此次认证标志着公司的隐私管理体系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自动驾驶行业树立了隐私保护的标杆 [1] - 公司早在2024年12月就已获得ISO/IEC 27001:2022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为隐私保护奠定了坚实的信息安全基础 [5] 公司隐私保护措施 - 公司从技术架构优化、系统设计合规、业务流程规范、员工意识培养等多个层面持续发力 [5] - 通过部署先进的加密技术确保数据传输与存储的安全性 [5] - 借助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防范未授权的数据访问 [5] - 采用科学的数据脱敏处理方法减少敏感信息暴露风险,全方位保障用户数据在全生命周期中的安全可控 [5] 认证标准解读 - ISO/IEC 27701:2019是全球首个隐私信息管理国际标准,由ISO与IEC联合发布 [3] - 该标准以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为基础,为个人身份信息的控制者与处理者提供系统化的管理规范 [3] - 认证范围涵盖隐私风险识别、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安全控制与技术防护等关键维度,是全球隐私与数据安全领域最具权威性的认证之一 [3] 行业背景与未来展望 - 在自动驾驶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用户隐私与数据安全已成为行业关注的核心议题 [1] -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迭代和业务场景的持续拓展,隐私保护的重要性将愈发凸显 [7] - 公司将以此次认证为新起点,持续完善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体系,不断强化数据治理能力,为行业隐私保护标准的提升和智能出行生态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7]
美国再度突破底线!4.7万移民被精准锁定,榨干纳税人最后价值
搜狐财经· 2025-11-02 22:49
合作协议背景与内容 - 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与国税局达成数据共享协议,旨在优化移民驱逐工作的效率[3][5] - 国税局最终同意向移民与海关执法局提供包括姓名、地址以及可征税期间相关资料等基本信息[7] - 该协议通过财政部长和国土安全部部长的签字得以执行[7] 数据共享的规模与效果 - 国税局已向移民与海关执法局提供了超过100万条记录[10] - 其中大约47000条记录成功匹配上了目标对象[10] - 移民与海关执法局最初的数据请求涵盖了大约70万名已收到驱逐令的非法移民[3] 法律依据与内部争议 - 纳税人信息受到严格保护,仅在特殊情况下可共享给执法机关[5] - 国税局内部曾质疑移民驱逐程序属民事性质,难以满足刑事调查共享信息的标准[5] - 法律专家指出协议的合法性及是否存在滥用可能仍需司法审查[13] 政策驱动与执法策略 - 数据共享是特朗普政府强化边境管控和非法移民打击政策的一部分[11] - 政府试图通过整合移民与海关执法局、国税局、国土安全部等机构的数据来提升执法效率[11] - 此举是政府利用大数据和跨部门合作进行移民执法的体现[11] 引发的争议与后续 - 移民权益组织已提起诉讼,要求阻止该协议的进一步执行[11] - 如何界定移民驱逐与税务信息共享的合法边界成为悬而未决的问题[11][13] - 事件暴露了移民执法与税务管理在隐私保护和法律合规方面的矛盾[13]
工信部:第三季度下架APP76款、“一键解绑”超2.6亿次
中国新闻网· 2025-10-29 15:35
电信服务质量监管行动 - 第三季度下架76款APP,责令整改1970款,公开通报203款 [1] - 组织开展APP技术抽测47批次,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隐私意识数据集建设 [1] - 不良手机应用投诉中,网络安全问题占比49.7%,个人信息及权限问题占比29.6%,信息安全问题占比20.7% [2] - 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应用商店、安全检测厂商下架142款不良手机应用 [2] 用户权益保护措施 - 推广“二次号码焕新”服务,覆盖230余款主流应用,处理解绑申请超2.6亿次,累计服务用户超430万人 [1] - 指导手机终端企业实现相册、文件、联系人、短信等按需动态授权,保护用户隐私 [1] - 加大“来电来信免打扰”服务推广,累计为12.6亿用户提供防护服务 [2] - 推进“明白办、放心用”行动,在售资费公示率达99%以上,实现流量超套和业务续订及时提醒 [1] 违规行为专项整治 - 专项整治非应邀商业电子信息,清理网络违规外呼软硬件推广信息51万条,关停违规语音专线7804条 [2] - 依法责令整改、督办、处罚违规企业228家次 [2] - 组织第三方机构拨测重点互联网企业客服热线,搜狗浏览器、嘀嗒出行未提供人工客服,爱奇艺、转转、搜狐新闻人工客服无法接通,已督促整改 [2]
苹果服务器芯片,来了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0-25 11:19
苹果私有云计算战略部署 - 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宣布,公司在美国制造的先进服务器已从休斯敦新工厂开始出货,运往苹果自有数据中心 [2] - 这些服务器是Private Cloud Compute的核心设备,是苹果针对云端AI的解决方案,用于在设备本地NPU算力不足时扩展Apple Intelligence [2] - PCC是苹果6000亿美元美国本土投资计划的一部分,标志着公司大规模扩展本地服务器产能 [2] PCC技术架构与安全特性 - 当iPhone或Mac需要将请求发送至设备外部时,数据会交由一个"洁净室级操作系统构建"处理,并通过从安全隔区启动的信任链进行验证 [2] - 系统镜像为写保护状态,经过精简,没有持久存储,也不进行遥测数据收集,任务完成后服务器会完全清除会话记录 [2] - 公司将公开每个生产版本PCC节点的软件镜像,并提供虚拟研究环境供安全研究人员独立检查与验证 [3] - 苹果声称即便公司自身也无法访问进入PCC实例后的用户数据 [3] 硬件策略与行业定位 - 苹果确认PCC服务器使用了"定制的Apple Silicon芯片",但未披露具体型号或制程节点,根据功能和安全架构推测很可能基于M系列芯片开发 [3] - 与微软和谷歌依赖传统的GPU密集型云实例进行AI推理不同,苹果尝试一种结合本地模型执行与云端回退的混合架构 [3] - 该系统基于不存储、不记录用户数据的软件堆栈,旨在不违背隐私承诺、也不依赖第三方硬件加速的前提下扩展本地AI算力 [3]
“入住亚朵遭离谱走光”,隐私保护不能“单向”妥协
新京报· 2025-10-18 15:40
事件概述 - 一名女客人在亚朵酒店延吉店入住时发现房间落地窗存在隐私问题 从室内看像镜子 但从室外看室内十分清楚 [4] - 该客人发布视频质疑此设计 并标注涉事酒店为亚朵酒店延吉店 [4] 酒店设计技术细节 - 酒店工作人员解释 该房型为内景窗并配备单向膜 其视觉效果取决于光线强弱 白天室外光线强则外面看不到里面 夜晚室内开灯则外面可看到里面 [4][5] - 采用单向膜的原因是酒店为逆光设计 不贴膜则白天阳光透不进来 房间采光会不好 [5] - 行业资料显示 单向膜产品实现单向透视需满足特定条件 目前市面上没有晚上开灯也看不到室内的单向膜 [6] 行业应用与潜在问题 - 单向膜更广泛应用于控制室 医院观察区 监狱探视间 安检通道等专业场所 目的在于不干扰被观察者心理状态 [6] - 该设计用于普通酒店客房 存在室内隐私泄露的隐患 [6] - 酒店工作人员回应称晚上应拉窗帘 并质疑客人为何不拉窗帘 [6] 此说法被指将隐私保护责任推给消费者 [6][7] 行业服务标准与改进方向 - 酒店的人性化设计应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同时 将消费者的隐私保护和安全感置于首位 [6] - 酒店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采光与隐私的平衡 例如采用真正有效的单向玻璃 配备便捷的遮光帘 设置明显的隐私提示等 [7] - 为客人提供足够的安全感和私密性是酒店的基本服务 需以客人为中心做好细节 [7][8]
Wi-Fi信号可“隔墙识人”
科技日报· 2025-10-17 09:15
研究核心发现 - 一种新型监控威胁可利用环境中已有的Wi-Fi信号,通过被动监听无线电波的传播变化,准确推断出在场人员的身份,而无需任何特殊硬件 [1] - 该技术的关键在于截获并分析Wi-Fi设备向路由器发送的未加密波束成形反馈信息,结合机器学习模型构建人体运动特征以识别特定个体 [2] - 在一项涉及197名参与者的实验中,仅通过几秒钟的信号分析,身份识别准确率就接近100% [3] 技术原理与特点 - 通过观察Wi-Fi无线电波信号如何被人体反射和扰动,可以“看到”周围环境和其中的人,用户是否携带或开启Wi-Fi设备并不重要 [1] - 每个Wi-Fi路由器都可能变成一个“观察者”,记录人们的行走姿态和身体特征用于后续识别,即使从未连接其网络 [2] - 与依赖激光雷达或专用传感器的技术不同,此方法无需昂贵设备,攻击者只需普通Wi-Fi接收装置即可利用合法通信进行监听,且不受物理视线限制 [2] 潜在影响与行业意义 - 该技术凸显了强大的技术潜力,但同时也揭示了严重的隐私风险,网络犯罪分子可利用其实现长期跟踪 [2][3] - Wi-Fi网络渗透到每一个生活角落,未来制定的Wi-Fi标准可能支持Wi-Fi感知功能,有必要从一开始就嵌入隐私保护机制 [4]
微软官宣Windows 11全新AI升级;苹果公司正筹备推出搭载触控屏的Mac电脑丨全球科技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7 08:22
微软AI操作系统升级 - 微软宣布在Windows 11操作系统中测试新的人工智能功能,旨在吸引用户升级个人电脑 [1] - 公司执行副总裁表示,通过更新,每台Windows 11 PC将成为以Copilot为中心的AI PC,标志着AI已深度融入日常工具 [1] - 此举被点评为标志着PC行业进入“AI原生”时代 [1] 甲骨文AI基础设施盈利前景 - 甲骨文在投资者大会上披露,一个为期六年、总收入600亿美元的AI基础设施项目,毛利率可达35% [2] - 公司预计其云基础设施年收入到2030财年将增至1660亿美元,占其总营收的近75% [2] - 此消息公布后,公司股价在美股市场收涨3.11% [2] 苹果Mac产品线战略调整 - 苹果公司正筹备推出搭载触控屏的Mac电脑,新款MacBook Pro将配备触控显示屏和更轻薄机身 [4] - 新产品将采用OLED显示屏技术,并搭载M6系列芯片,预计于2026年末或2027年初发布 [4] - 由于采用成本更高的组件,触控屏版MacBook Pro的售价可能较当前版本高出数百美元 [4] 前沿科技研究进展 - 德国研究团队发现,攻击者可利用环境中已有的Wi-Fi信号,通过被动监听无线电波传播变化来“隔墙识人”,无需特殊硬件 [3] - 美国科学家研发出名为SPIRAL的新型大脑植入物,是一种轻薄柔软的导管,能在脑内多个位点精准释放药物 [5] - 该技术旨在覆盖更广泛复杂的脑组织区域,为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症等神经系统疾病开辟新路径 [5]
荣耀Magic8系列发布 锚定自进化AI原生手机新坐标
新华网· 2025-10-16 14:57
产品发布与核心功能 - 公司于10月15日在北京举行新品发布会,正式推出荣耀Magic8系列手机及全新MagicOS 10操作系统 [1] - Magic8系列包括标准版与Pro两款机型,在影像、续航、AI交互三大领域实现关键突破 [3] - 影像系统全系搭载2亿像素超感光主摄,配合f/1.4大光圈与OIS光学防抖,标准版长焦和主摄支持5级防抖,Pro版本达到5.5级防抖 [3][6] - 续航方面内置7000mAh电池起,采用自研青海湖电池技术,支持120W有线快充与80W无线快充 [3] - 全新MagicOS 10操作系统引入AI智能体YOYO,覆盖"衣食住行购"等3000多个场景,可实现便捷的自动执行 [3] 公司战略与行业展望 - 公司战略基于"三个真"原则:真材实料、真拼实干、真心实意,关注产品本身的真实价值 [5] - 未来AI战略构想为"三驾马车":AI手机、机器人业务与高清影像设备将共同构成核心支柱 [5] - AI终端发展路径清晰:从过去对标iPhone,到现在的AI手机,未来将走向机器人手机 [5] - 竞争焦点将集中在AI生态构建,手机上的AI技术红利将惠及全场景业务,平滑迁移到平板、手表、PC等设备,形成"感知-决策-执行"的智能闭环 [6] - 公司用五年时间完成从"追赶者"到"推动者"的身份转变,行业正迎来新一轮变革 [6] 技术理念与数据安全 - 公司CEO表示产品是能与用户共同成长的"生命体",科技的使命是服务于人 [3] - 在隐私保护领域,坚持"用户的核心隐私数据不能出端"的铁律,通过端侧模型本地学习构建基础数据模型能力,未来任务可在端侧形成小闭环 [5] - AI智能体YOYO被设计为能够思考、感知和计划,通过不断学习和用户共同成长 [3]
汽车数据安全监管趋严,奇瑞打出“隐私保护牌”
经济观察网· 2025-10-15 20:08
风云T11产品发布与核心卖点 - 奇瑞风云T11于10月13日正式开启预售,将“隐私保护”作为核心卖点,区别于主流智能汽车扩大数据收集的趋势 [2] - 产品主打8255数据安全岛、账户信息隔离、大模型本地部署、手车互联数据随车销毁等数据安全功能 [2] 行业背景与矛盾 - 智能汽车已转变为庞大的数据采集平台,一辆智能网联汽车每天收集的数据量惊人,涵盖行驶轨迹、驾驶行为、个人偏好等,导致数据收集与用户隐私安全的矛盾日益凸显 [3] - 以辅助驾驶系统为例,其每秒产生的数据量可达GB级,涵盖车辆位置、乘客生物特征等敏感内容 [3] 隐私保护技术方案 - 风云T11的账户信息隔离功能应用“零信任”安全理念,通过SOA应用隔离、数据存储隔离等技术,实现每个用户独立的存储空间,防止信息交叉泄露 [3] - 大模型本地部署功能将AI运算完全放在车端完成,避免用户数据上传至云端,并对敏感数据进行脱敏处理 [4] - 其他品牌如问界M9支持3D人脸认证和账号空间隔离,极氪009的“无痕模式”可自动静默清理行程、导航等记录 [4] 监管环境与法规发展 - 中国已形成以《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为基础,以《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为专门法规的完整汽车数据安全法律体系 [5] - 今年6月,工信部等八部门就《汽车数据出境安全指引(2025版)》征求意见,规定向境外提供重要数据需申报安全评估 [5] - 今年8月相关通报显示,在受检的13家企业的49款车型中,部分车辆存在数据安全隐患,如人脸目标匿名化检出率低于90%等 [7] - 全球范围内监管加强,欧盟《数据法》于今年9月全面生效,赋予用户对车辆生成数据的更大控制权 [8] - 今年10月,由中国牵头提出的《智能出行服务安全与隐私》国际标准成功立项,标志着全球首个智能出行隐私保护国际标准启动制定 [8] 企业应对与行业趋势 - 面对严格监管,车企纷纷调整数据管理策略,将隐私保护置于更重要的位置 [6] - 奇瑞汽车于今年2月更新了风云新能源官网的《隐私政策》,调整个人信息收集和第三方共享清单等内容以响应监管 [7] - 隐私保护正从合规成本转变为建立品牌信任、实现价值创造的重要途径,成为衡量车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维度之一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