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稀土
icon
搜索文档
四国联手在华盛顿搞稀土,中国反手放大招,事情果然不简单
搜狐财经· 2025-07-07 17:27
地缘政治与关键矿产战略 - 美日印澳四国启动"四方关键矿产倡议" 旨在打造"印太稀土联盟" 强调供应链安全与多元化 剑指中国在关键矿产领域的主导地位 [1] - 中国同步修订《矿产资源法》 新增"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目标 将稀土列入战略性矿产目录 法律条文从53条扩充至80条 [3] - 四国联盟内部存在明显分歧 日本面临美国汽车关税威胁 印度在农业和乳制品领域设限 澳大利亚私下加强与中国矿产合作 [3] 中国稀土产业优势 - 中国掌握全球90%稀土精炼产能和92%精炼产能 拥有37项独有提纯专利 纯度高达99.999% 形成技术壁垒 [3] - 中国稀土集团完成高层换血 新班子更年轻且具国际视野 实施"军民分轨"管理架构 军用稀土纳入国家战略储备 [6] - 中国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后 欧洲氧化镝价格飙升至850美元/公斤 同时向4家磁体制造企业发放出口许可证 面向德国大众等欧洲和越南客户 [5] 国际竞争格局与挑战 - 美国MP Materials公司2025年产量目标1.5万吨 但实际季度产出仅500吨 半成品仍需从中国进口 [5] - 澳大利亚Lynas公司德州稀土分离厂自2021年获国防部3000万美元资助后 仍陷于审批困境 [8] - 四国联盟尝试东南亚电子垃圾提取稀土方案 但依赖日本技术和国际协作 实施难度大 [6] 中国反制措施与行业管控 - 中国对欧盟、英国、印尼和韩国不锈钢产品征收最高103.1%反倾销税 打击稀土走私专项行动查获25吨金属锑 [5] - 新《矿产资源法》完成29年来首次彻底修订 从政策调整升级为国家法律刚性制度 [3] - 稀土博弈本质是规则制定权较量 中国通过法律修订确立新规则 四国联盟受制于农业保护和技术短板 [8]
四国联手在华盛顿搞稀土,中国反手放大招,对外释放信号强烈
搜狐财经· 2025-07-07 17:27
四方关键矿产倡议 - 美国联合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启动"四方关键矿产倡议",旨在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并构建排除中国的稀土供应链 [1] - 全球超过80%的稀土精炼产能集中在中国,美国72%、日本92%的关键矿产依赖中国供货 [3] - 四国联盟内部存在诸多矛盾,包括美国本土稀土产出占比不到15%、90%以上冶炼分离依赖中国,日本与美国关税分歧,印度与美国农业矛盾,澳大利亚与美国关系微妙变化 [5] 中国稀土行业政策调整 - 中国新修订《矿产资源法》将稀土定义为"国家安全资产",首次写入"国家矿产安全"核心内容 [3] - 实施更严格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包括部分物项出口管制、信息存疑货物不予放行、开采和冶炼分离总量调控 [3] - 中国稀土集团进行高层换血,新任管理者更年轻且具国际化背景,民用与军工稀土管理严格区分 [5] 中国稀土技术优势 - 中国近五年提交约2.1万项稀土专利,是美日澳印总和的四倍 [7] - 已建成零排放稀土产业园,实现废渣资源化利用 [7] - 西方国家在稀土提炼和加工技术上难以追赶中国 [7] 全球稀土供应链格局 -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加强与稀土资源国合作,完善"外部供给—内部冶炼—市场调配"闭环 [5] - 美国稀土产业存在技术短板,Lynas公司德州轻稀土分离工厂项目审批受阻,MP Materials工厂季度产量远低于预期且需从中国进口半成品 [5]
四国联手在华盛顿搞稀土,中国反手放大招,看谁敢动一下
搜狐财经· 2025-07-07 13:05
美日澳建立稀土供应链 - 美日澳韩签署备忘录 核心目标是联合打破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垄断地位 [1] - 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将35种矿产列为"关键矿产" 中国在这些矿产的全球供应链中占据主导或无法绕开的角色 [1] 中国稀土行业动态 - 2024年度中国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同比增长7.2% 创29年来最大增幅 [1] - 中国开采和冶炼配额占全球绝对大头 其他国家难以通过扩产挑战中国地位 [1] - 中国拥有调整产量配额和稀土出口管理自主权 《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相关条款已到期终止 [5] 全球稀土产业格局 - 全球近97%的稀土精炼产能集中在中国 [3] - 中国企业生产关键稀土永磁材料的成本比竞争对手低30%-40% [5] - 澳大利亚估算建立与中国匹敌的重稀土冶炼分离能力需15年以上时间和巨额投入 [5] 西方稀土产业现状 - 澳大利亚莱纳斯稀土工厂面临环保纠纷且未获得中国"水焙烧"技术专利授权 [3] - 美国芒廷帕斯稀土矿场大部分精矿需运往中国分离提纯 本土加工成本是中国企业的两倍以上 [3] - 中国掌握全球绝大多数顶尖稀土分离提纯专利技术 西方企业面临专利壁垒 [3][5] 中国稀土产业优势 - 中国形成"从矿山到磁铁"的完整产业链 包括开采配额控制、冶炼分离和深加工能力 [5] - 中国通过严苛环保规则提高国际竞争者入局门槛 [5] - 中国《禁止出口和限制出口技术目录》新增关键稀土冶炼提纯技术条目 [5]
美稀土帝国崩塌记:曾供全球90%,中国70%加工卡喉,为什么扶不起
搜狐财经· 2025-07-07 09:42
稀土行业格局演变 - 中国当前占据全球稀土加工供给能力的70%以上份额 [1][11] - 美国稀土供给占比从历史峰值90%大幅下滑至难以恢复的水平 [1][5] - 稀土应用领域已扩展至芯片、军工、高精尖装备等高端制造环节 [3][13] 技术发展路径 - 中国稀土提纯技术实现突破性进展 加工效率提升超90%并解决污染问题 [11] - 美国因环保政策限制导致冶炼技术停滞 实验室数据落后中国多个层级 [5][13] - 稀土精加工需依赖高科技手段 单纯储量优势无法形成产业竞争力 [3] 市场供需变迁 - 2010年起中国实施稀土出口管控 推动价格回归合理区间 [10] - 美国苹果公司单家企业每年从中国进口稀土原料超20万吨 [13] - 80年代美国曾通过稀土出口获取暴利 同期中国尚未形成市场规模 [5][8] 产业政策影响 - 70年代美国环保运动迫使关停本土稀土企业 转向中国低价采购 [5][8] - 中国早期以"白菜价"出口稀土 后通过战略资源定位调整出口政策 [8][10] - 美国当前面临技术断层与产能不足的双重困境 [11][13]
中国A股月度报告_ 2025年6月:得益于市场情绪和流动性改善,股市上涨
2025-07-07 08:51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信息技术、金融、材料、通讯服务、工业、能源、房地产、医疗保健、可选消费、公用事业、日常消费等 [2] - **公司**:协鑫能科、金龙羽、巨人网络、建设工业、沪电股份、盐津铺子、光启技术、恩华药业、长源电力、粤电力A等A股公司;国泰君安国际、亚盛医药、趣致集团、中信金融资产、国银金租、中环新能源、东风集团股份、脑再生、小马智行、联掌门户等香港、美国上市中国公司 [2]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市场表现 - **指数表现**:6月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指数分别上涨2.5%/4.3%/5.5%,同期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分别上涨3.4%/2.9%,原因是中美贸易谈判取得进展提振市场情绪以及中小盘股受益于境内流动性充裕 [4] - **行业表现**:信息技术(涨10%)、金融(涨7%)和材料(涨7%)表现居前;日常消费 (跌3%) 、公用事业 (0%) 和可选消费 (0%) 排名垫底 [4] - **个股表现**:协鑫能科1个月涨幅达76.3%,金龙羽涨70.6%,巨人网络涨63.1%等;盐津铺子跌9.0%,光启技术跌9.9%,恩华药业跌10.1%等 [2] 市场驱动因素 - **正面因素**:中美贸易谈判取得进展提振市场情绪,中小盘股受益于境内流动性充裕;潜在的改革或带来上行利好,如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贸易顺差收窄以及产业政策调整 [4] - **负面因素**:近期达成中美贸易协定面临更高障碍 [4] 资金流动 - **A股资金流向**:截至6月20日的四周内,EPFR数据显示净卖出A股4.75亿美元,金融、工业和日常消费为首,房地产、通信服务和能源净卖出最少;自2024年9月23日以来,净买入A股总额为8400万美元,自今年3月中旬高点以来,净卖出A股总额为18亿美元,96%的净买入等值资金已获利了结 [4] - **海外上市中国股票资金流向**:海外上市的中国股票录得净流入,自3月高点以来有14亿美元净流入,占24年9月23日以来总计45亿美元净流入的约30% [4] 主要宏观数据 - **经济活动**:5月零售额强于预期,同比增长6.4%,固定资产投资令人失望,同比增长2.9%,各经济部门之间不平衡持续存在 [4][31] - **工业产值**:5月工业产值同比增长5.8%,略低于4月的6.1% [4] - **商品出口**:5月商品出口(以美元计)同比增长4.8%,低于4月的8.1% [4] - **外汇储备**:5月中国外汇储备升至32,850亿美元,隐含资本流出545亿美元 [4] - **汇率和国债收益率**:美元/人民币汇率降至7.16,6月底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小幅降至1.65% [4] 板块走势原因 - **信息技术**:科技硬件股尤其是AI主题股以及软件股推动其强劲反弹 [6] - **金融**:券商股受益于稳定币主题,中国政府推动个人养老金产品和商业年金提振保险公司表现 [6] - **材料**:稀土和黄金股上涨使其跑赢大市 [6] - **日常消费**:监管对中国政府官员和国企员工实行禁酒令导致其表现不佳 [7] - **公用事业**:发电量低迷使其表现停滞不前 [7] - **可选消费**:耐用消费品和服务跑赢大盘,但家电和汽车跑输大盘,表现分化 [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两融及基金发行**:6月A股两融余额占A股市值的比重稳定在2.3%左右,6月底总融资买入量占A股总成交量的比重从5月底的约8%进一步提升至9.8%;6月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发行量为100亿元/50亿元,而5月为240亿元/240亿元 [18][20] - **沪深300指数每股收益预期调整&估值**:6月底,市场对沪深300指数2025/2026年每股收益预期同比增长15.5%/12.5%,与5月底持平,对应市场一致预期的2025/2026年市盈率分别为13.9倍/12.3倍 [24] - **经济与政治因素回顾**:6月1年期中国国债到期收益率平均下降5个基点,10年期中国国债到期收益率下行3个基点;5月社会融资规模为22,870亿元,社会融资增速保持8.7%不变;新增贷款不及预期,为6200亿元,增速小幅下降至7.1% [30]
15年了,美国的稀土国产化,为什么搞不定?
搜狐财经· 2025-07-07 00:58
稀土行业现状 - 美国对中国稀土供应依赖持续15年仍未解决 核心问题在于产业政策缓慢和环境成本考量[1][3] -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逐步掌握稀土全产业链 形成9成以上市占率 投入时间和资金成本巨大[16] - 美国在稀土提炼纯度上落后中国 中国达到99.9999%(6N) 美国仅99.99%-99.999%(2N-3N)[14] 美国稀土产业发展尝试 - 2018年贸易战后重启芒廷帕斯稀土矿 但MP Materials公司仅做矿石搬运未掌握提炼技术[10] - 2021年与澳洲雷纳斯公司合作建厂 几年后厂房仍未完工[12] - 2020年投入5000万美元启动稀土回收计划 但进展缓慢[12] - 国防部累计投入超4亿美元 效果有限[12] 技术差距与产业壁垒 - 中国研发16道提纯工艺的萃取分离法 实现全产业链掌控[14] - 纯度差异直接影响航空军工等高端应用性能[14] - 美国技术几十年未更新 需长期投入才能达到中国水平[14] 市场与经济因素 - 中国稀土年出口额仅4-5亿美元 商业规模有限[16] - 美国企业缺乏长期投入动力 更倾向短期获利[16] - 产业政策连续性不足 难以支撑长期发展[16]
美稀土帝国崩塌记:曾供全球90%,中国70%加工卡喉,为何扶不起
搜狐财经· 2025-07-06 21:04
稀土行业格局演变 - 美国曾主导全球稀土供应 上世纪50-80年代加州芒廷帕斯矿占全球供应量70% [6][8] - 中国稀土产业自1980年代崛起 凭借资源储量和低成本优势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10][12] - 当前中国控制全球90%以上稀土精炼分离产能 高端重稀土加工份额更高 [23] 中美稀土产业对比 - 美国产业链断裂 仅有原矿开采能力 分离提炼和高端加工环节严重依赖中国 [32] - 中国形成全产业链优势 从开采到高端加工实现垂直整合 六大稀土集团集中度提升 [23] - 中国稀土生产成本仅为美国1/3 环保标准差异和副产物利用进一步扩大成本差距 [12][30] 市场竞争关键转折点 - 1998年美国芒廷帕斯矿关闭提炼环节 2002年全面停产 标志美国规模化开采时代结束 [14] - 2010年中国削减出口配额引发国际价格暴涨 首次展示市场控制力 [21] - 2013年中国整合成立六大稀土集团 强化行业集中度和技术垄断 [23] 美国产业复兴障碍 - 政策缺乏连续性 冷战结束后战略重视度下降 近年扶持政策摇摆不定 [25][27] - 环保法规限制 稀土加工污染处理成本高昂 审批流程复杂 [29][30] - 资本投入不足 重建完整供应链需十年时间和数百亿美元 产能仍难匹敌中国 [34] 当前供需格局 - 美国高端制造业70%稀土加工依赖中国 尤其在飞机和电动车领域 [1] - 中国通过出口配额和总量控制调节市场 2010年配额削减导致价格飙升50%以上 [21] - 全球科技产业对稀土依赖加深 发达国家需求增速超过发展中国家 [3][4]
绕不开的中国稀土
投资界· 2025-07-06 15:25
稀土产业现状与战略地位 - 稀土在电动车中不可或缺,从车灯到主驱动电机均需稀土永磁材料,尤其钕铁硼永磁体性能关键[5][6] - 中国企业控制全球65%重稀土开采、88%精炼产能,超90%钕铁硼永磁体供应[6] - 2010年钓鱼岛事件后中国对日稀土出口配额骤降,主要稀土氧化物价格涨幅超5倍,镝铽铕涨幅达15-20倍[7] 稀土技术壁垒与产业链 - 稀土壁垒主要在加工环节,中国已实现6N纯度提纯,美国仅达2N-3N级别[29] - 中国稀土精炼产量占全球92%,重稀土精炼产能高达99%[30] - 国内政策推动稀土行业整合,从"1+5"方案最终形成北方稀土和中国稀土两大集团[34] 电动车与稀土应用 - 每辆电动车使用1.5-3kg稀土,永磁同步电机装机量份额达96%[21] - 通用奥特能平台SUV每辆使用约160克镝[23] - 钕铁硼永磁体磁能积远超铁氧体,N35牌号可吸附自身重量600倍以上金属[14] 国际竞争格局 - 美国芒廷帕斯矿曾供应全球大部分稀土,但2015年因中国放宽出口配额破产[35] - 2024年芒廷帕斯矿80%营收仍依赖向中国出售精矿[37] - 日本钕铁硼磁体自给率60%,但原料依赖中国供应链[50] 中国稀土产业升级 - 中国钕铁硼产量从全球80%中低端产品升级至2022年高性能磁体出口占全球70%[47][48] - 形成"稀土矿开采-精炼加工-新能源汽车"三角关系,实现内循环[49] - 中国全年钕铁硼产量超30万吨,远超日本4500吨[51]
绕不开的中国稀土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7-06 11:40
稀土的战略地位与供应链现状 - 稀土在电动车制造中不可或缺,从车灯、摄像头到主驱动电机均依赖稀土永磁材料,尤其钕铁硼永磁体性能直接影响电机效率[3][12] - 中国企业控制全球65%重稀土开采、88%精炼产能及超90%钕铁硼永磁体供应,形成供应链主导地位[4][24] - 2023年美国能源部评估显示重建完整稀土供应链仍需10年,凸显中国加工工艺优势(精炼纯度达6N级)与规模化生产壁垒[5][23][27] 稀土在电动车产业的应用与技术优势 - 特斯拉Model 3通过永磁电机实现续航优化,Model S Plaid三永磁电机系统达成2.1秒零百加速,核心归功于钕元素的高磁能积特性[7][9][12] - 钕铁硼永磁体磁能积远超铁氧体(如N35牌号可吸附自身重量600倍金属),使电机效率接近99%,目前96%电动车采用永磁同步电机[12][16] - 镝/铽作为添加剂提升钕铁硼耐热性,单辆奥特能平台SUV需使用160克镝,推动重稀土需求增长[17][25] 全球稀土产业格局演变 - 美国芒廷帕斯矿曾主导1965-1995年全球供应,但2015年因中国出口配额放宽导致价格暴跌再度破产,2024年仍80%营收依赖对华精矿出口[20][28][30] - 中国通过"1+5"政策引导行业整合,2023年形成北方稀土与中国稀土双巨头格局,强化议价能力与规模效应[27] - 日本钕铁硼磁体自给率60%但原料依赖中国,2022年中国高性能磁体出口占全球70%,形成"开采-精炼-新能源车"内循环三角[37] 技术替代与供应链挑战 - 马斯克计划减少75%碳化硅用量并研发无稀土电机,但2017-2022年仅实现Model 3稀土用量降25%,反映技术替代难度[32] - 通用汽车早期钕铁硼专利被中企收购,2016年日立金属核心专利被美裁定无效,中国磁材产量占全球80%并逐步向高端升级[36][37] - 海外企业突破技术后仍面临万吨级产线建设难题,如加拿大Graphite One需50.5亿美元投资且2030年才能投产石墨精矿[36]
华盛顿急推关税遭孤立?中国表态,美媒:中国3个月没买美国油
搜狐财经· 2025-07-06 10:37
美元体系的裂痕:石油人民币的崛起 - 沙特阿拉伯接受人民币结算原油,中东对华石油贸易28%采用人民币结算,沙特央行接入中国"货币桥"跨境支付系统使交易成本降低50%,到账时间从3天缩至10秒 [3] - 伊拉克与中国签署"石油换重建"协议,沙特抛售634亿美元美债,进一步冲击石油美元体系 [3] 技术封锁与反制:稀土管制与美国制造业的困境 - 中国对7类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美国军工产业依赖这些材料,本土重稀土精炼产能不足中国的5% [5] - 美国稀土企业MPMaterials产品纯度仅达工业级下限,缺乏中国掌握的"酸浸法"专利 [5] - 美国造船业年产能仅80万吨,远低于中国2300万吨,弗吉尼亚造船厂核潜艇交付延迟超400天 [6] 能源战争:中国的三重防线与美国的溃败 - 美国原油进口量连续三个月为零,导致德克萨斯州油田积压库存超4300万桶,WTI价格跌破每桶70美元,页岩油商开采成本高达61-65美元,陷入全面亏损 [8] - 中国能源网络多元化:伊朗对华原油供应飙升至单日180万桶,加拿大油砂原油单月对华出口突破730万桶,俄罗斯每年向中国输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 [9] - 中国与卡塔尔签署27年400万吨/年乙烷协议,中东能源贸易28%改用人民币结算,伊朗石油交易中人民币支付比例突破40% [9] 美国的无奈让步与全球反弹 - 特朗普政府解除EDA芯片设计软件对华审核限制,批准通用电气向中国C919客机供应发动机,恢复乙烷对华出口许可 [12] - 页岩油商债务违约率三个月飙升200%,农业州大豆对华出口暴跌54% [12] - 美国"全球关税同盟"计划失败:欧盟对美农产品反制关税,日本谈判破裂,越南被迫签署不对等协议 [12] 新能源的崛起:中国引领全球能源转型 - 全球73%光伏组件、68%动力电池产自中国,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覆盖东盟中东16国,支撑全球38%贸易量 [15] - 阿联酋马克图姆太阳能公园采用中国组件,单项目减排二氧化碳240万吨,西班牙车企直接向宁德时代采购电池 [15] - 巴西总统卢拉推动以人民币结算铁矿石贸易,全球能源转型加速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