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马鞍山长江保护日:打造“一江碧水向东流”城市生态客厅(视频)
中国经济网· 2025-08-19 08:02
城市发展转型 - 马鞍山市通过系统治理、生态修复、产业转型、机制创新四大路径实现从"滨江不见江"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转变 [1] - 统筹推进长江两岸79公里岸线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实施"美丽长江(马鞍山)经济带提升工程" [1] - 东岸芦苇江湾、滨江文化公园、采石矶景区形成串联景观带 西岸和州之心、浮沙圩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2] 生态建设成果 - 长江马鞍山段长36公里 流域面积4049平方公里 岸线79公里 流域人口约220万人 [1] - 形成生态岸线、生活岸线、文旅岸线交相辉映的格局 从工业岸线转变为"城市生态客厅" [2] - 建立"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机制 [2] 文化品牌建设 - 举行两届马鞍山长江文化论坛 举办2024采石矶长江音乐节 [1] - 加速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马鞍山段) 深挖长江大保护"生态福利" [1] - 通过全国首个"长江保护日"主题宣传活动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1]
点“绿”成金让生态“颜值”变为文旅“价值” 夏日经济迸发新活力
央视网· 2025-08-18 11:44
福建南平光泽县清溪村文旅发展 - 清溪村地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部 是福建省级传统古村落 近年来统筹推动农文旅融合项目建设 [1] - 打造漂流项目 游客可体验山水之间的欢乐 青山环抱 溪水碧透 [1] - 2021年开始整治生态环境 从垃圾乱倒 污水横流转变为集休闲观光 娱乐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户外空间 [3] - 利用清溪古街文化资源 建成豆腐工坊 休闲茶馆 汉服体验馆等多种业态 带动村民增收 [5] - 今年累计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旅游收入超150万元 [5] 重庆丰都雪玉山生态景观 - 降雨后出现壮观云海景观 清晨阳光穿透云层 云雾五彩斑斓 [6][9] - 风力发电机组的风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与云海 山峦相映成趣 体现自然之美与绿色发展理念的融合 [9] 云南亚洲象保护与监测技术 - 亚洲象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种群数量稳定增长至300多头 [10] - 通过无人机 红外相机与地面传感器融合应用 实时监测亚洲象活动轨迹与栖息环境 [10][14][16] - 监测系统利用AI技术自动识别野象动态 前端信息实时回传至预警平台 App和村寨智能广播 [16][18] - 天空地一体化监测预警网络自2020年试运行以来累计发布预警1.3万余次 有效减少人象遭遇事件 [18]
大别山深处的英山县如何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中国环境报· 2025-08-18 10:04
生态环境建设 - 深入开展蓝天行动 强化重污染天气联防联控[2] - 推进碧水行动 整治白莲河流域水库岸线及排口19个[2] - 实施净土行动 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198个 治理率达63.67%[2] - 建立大别山五针松保护长效机制 建设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繁育园[2] - 严格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全县无化工企业及"两高"项目[3] 农业产业升级 - 新建生态茶园2560亩 智慧茶园1820亩 出口茶标准化示范基地1.2万亩[4] - 改造老茶园9200亩 推广宜机化茶园改造及生态增效栽培技术[4] - 红花村和杨家庄基地获生态低碳茶园认证 彭畈村基地通过欧盟认证[4] - 实施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 新建出口茶种植基地两万亩[5] - 构建"茶园直达全球"物流体系 2025年首批出口创汇160万美元[5] 品牌价值提升 - 英山云雾茶品牌价值达51.23亿元 较2024年增长16.44亿元 涨幅47.25%[5] - 英山茯苓 天麻 苍术 桔梗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5] - 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总计160亿元 其中茯苓品牌价值88.15亿元[5] 生态旅游发展 - 孔家坊乡神峰山庄打造生态康养 休闲度假 文化体验综合服务体系[4] - 形成"神峰模式" 入选2021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4] 区域经济合作 - 实施"品牌共建+产业集聚"战略 加速形成大别山茶叶集散中心[5] - 举办茶叶出口开门红 乡村音乐潮 品茶赏花季等品牌推广活动[5]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丨守望唐古拉 守护江河源
央广网· 2025-08-17 09:38
生态环境保护 - 西藏那曲市安多县平均海拔5200米 近年来将唐古拉山脉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头等大事 [1] - 安多县被称为"中华水塔"的塔尖 生态保护志愿者定期提取水样监测长江源 [1] - 设立公益性生态岗位超过2500人 每户家庭至少一名成员参与生态保护 [1] - 划出20多万亩草场进行维护保养 其中8万亩实施人工种草和长期围栏禁牧 [1] - 草原植被盖度达75%以上 湿地植被盖度稳定在66%左右 水土流失明显改善 [2] 经济发展 - 畜牧和文旅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带动当地经济增长 [2] - 2022年全县农村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6% [2] - 计划将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2] 民生改善 - 群众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民生福祉得到充分保障 [2] - 通过生态保护措施提升牧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
2025年全国生态日广西主场活动在北海举行
广西日报· 2025-08-16 10:14
全国生态日广西主场活动 - 活动于8月15日上午在北海市举行,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展示广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并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1] - 自治区政府及多个厅局、设区市相关单位负责人参与活动 [1] - 8月15日为第三个全国生态日,恰逢"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 [1] 广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 广西近年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生态与发展协同成效显著 [1] - 桂林灵渠、北海涠洲岛获评全国第三批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2] - 全区创建19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6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2]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 2021年起广西在7个市县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8个市县开展总值核算试点 [2] - 桂林市为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路径 [2] - 广西计划以生态日为契机推动全面绿色转型,探索"生态美、经济强、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2]
全国生态日|生态大省 绿色龙江
新华社· 2025-08-15 12:12
文章核心观点 - 黑龙江省作为生态大省,其2024年生态环境状况整体优良,在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地、生态质量及环境空气等方面均表现出色 [1][7][9][10] 生物多样性状况 - 全省分布陆生野生动物50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38种,包括东北虎、东北豹、丹顶鹤等 [1][2] 自然保护地建设 - 全省现有依法依规设立的自然保护地共464个,省域内净地面积达964.41万公顷 [5] 生态质量评价 - 2024年全省生态质量指数值为70.7,生态质量被评定为一类 [7] 环境空气质量 - 2024年全省优良天数比例为94.2%,优于全国平均值1.0个百分点 [9] 森林资源状况 - 全省森林覆盖率为45.26%,森林蓄积量为22.38亿立方米 [10]
“点绿成金”的山东实践:青山复绿“金山”来
新华网· 2025-08-15 12:09
生态资源转化实践 - 山东蒙阴县桃墟镇百花峪村通过发放103张"林票"量化5107亩林地产权 撬动超1000万元资金注入乡村发展 [1] - "林票"可作为收益凭证进行交易、继承和抵押贷款 村民刘建军凭借"林票"获得30万元贷款发展猕猴桃种植和中华蜂养殖 [6] - 青州市庙子镇北崔崖村依托喀斯特地貌生态资源开发旅游 2024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综合收入突破500万元 [3] 生态保护创新机制 - 乐陵市朱集镇对1400棵千年枣树和1.4万棵500年枣树挂牌保护 建立金丝小枣种质资源库并划定核心保护区 [2] - 济南佛慧山景区拆除侵占建筑后新栽6000余株乔灌木 配套建设500平方米游客服务中心实现"还绿于民" [2] 乡村经济多元发展 - 北崔崖村旅游合作社将30%收益作为村民分红 同时以2元/平方米流转土地 带动31名村民就业和20户农家乐经营 [3][4] - 百花峪村"林票"机制激发村民护林积极性 护林员岗位从无人问津变为抢手职位 [6] 生态产业融合案例 - 北崔崖村保留726米牛角山崖壁和200棵百年黄栌古树 开发高空漂流、亲水竹筏等特色生态旅游项目 [3] - 百花峪村通过"林票"将生态林从"沉睡资产"转化为可抵押资产 银行授信额度超1000万元 [1][6]
2025年全国生态日浙江(杭州)“零碳”主场活动举行
杭州日报· 2025-08-15 10:38
14日,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2025年全国生态日浙江(杭州)"零碳"主场活动举行。活 动评选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杭州市"十大典型人物"和"十大优秀案例"。 "绿色织造者"许国良、"鹿爸爸"章叔岩、"民间河长"胡福庆、"西湖龙井品牌守护者"龚英强、"千岛 湖生态保护的科技先锋"许海等被评为"十大典型人物"。 "十大优秀案例"包括——下姜村:从"一村绿富美"到"村村绿富美";西湖:共享山水,续写"两 山"新篇章;西溪湿地:从"城市之肾"到"共富样板"的绿色蝶变;富阳:从"一纸江南"到"智创江南"等。 "本次'零碳'主场活动的成功举办,全面展示了浙江省、杭州市在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的坚定步伐 和绿色低碳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接下来,杭州将继续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科学指引下,持 续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为建设美丽浙江、美丽中国贡献力量。"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20年前的这一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考察调研,首 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之江大地发生绿色蝶变。20年来,杭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 金山银山理念,积极统筹经济发展、能源 ...
寻共存之道 固自然之本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4 10:28
自然保护公益伙伴计划综述 - 自然保护公益伙伴计划是2020年为宣传和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而成立的重要平台,汇聚众多致力于生态保护的公益力量 [1] - 5年来,公益伙伴们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故事 [1] - 各保护项目以创新思维破题,运用科技闪光、人文温度和生命力量共同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 [1]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项目 - SEE基金会在阿拉善戈壁开展"羽翼相伴"计划,记录20余种鸟类,独创"亲子观察+科研监测"模式,将"不毛之地"改写为"生命驿站" [2][3] - 在广东湛江联合广汽本田开展蓝碳全流程工程,创造生态修复"中国样板":550亩红树林新苗锁住海岸线,1200亩有害物种被清除,构建"造林—固碳—交易—反哺"完整闭环 [3] - 湛江项目预计41年固碳2.6万吨,23000名沿海居民因此获得生态红利,形成可复制的市场化机制 [3] 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项目 - 在四川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社区可持续能源实践,5年来修建和推广节柴灶以替代传统"三锅庄"灶具 [4][5][7] - 新型节柴灶热效率提升至少2.5倍,减少50%以上柴火消耗,显著改善妇女儿童健康状况 [7] - 5年落地239口节柴灶,每年节省1.1万吨柴火,相当于保护251公顷森林,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双赢 [7][8] 桃花源基金会与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项目 - 成功救助并野化放归与母亲失散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羚牛幼崽"王得福",野化过程历时一年半,采用循序渐进的科学方案 [9][10] - 实践表明专业野生动物救助应"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最终目标是"还自然以自然",尊重自然法则 [10][15] - 2025年夏天观测到已完全野化的王得福在野外健康生活,并表现出守护巡护员的反哺行为,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写照 [11]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项目 - 东北虎栖息地修复项目取得成效,我国2021年成功救助放归的首只野生东北虎"完达山一号"健康存活,并被观测到与雌性东北虎同框 [16][17] - 引入"景观保护"理念,在黑龙江省东宁市修复30公顷森林,连通超过1000平方公里栖息地廊道,吸引梅花鹿、野猪等多种有蹄类动物回归 [18] - 项目方法获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认可并纳入总体规划,修复区记录到2~3只东北虎和2只东北豹活动,验证修复顶级捕食者栖息地可使整个食物链受益 [18] 蚂蚁森林基金会项目 - 蚂蚁森林创造全民参与的绿色奇迹,9年来超6亿棵真树在580万亩土地上扎根,将用户低碳行为转化为真实树木 [20][21] - 项目构建"人人可参与"的生态闭环,2024年6月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完成2000亩黄柳机械化种植,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3倍以上 [21] - 探索"光伏+治沙"创新路径,在鄂尔多斯6000亩光伏板下及板间种植杨柴,实现清洁能源与荒漠化治理双赢,并为野生动植物建立4900平方公里的保护网络 [23][26]
美丽答卷山水间——写在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
河南日报· 2025-08-14 07:20
生态环境改善成效 - 河南PM2.5浓度41.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9% 优良天数140.2天同比增加10天 重污染天数1.9天同比减少4.7天 [4] - 与2017年相比2024年全省PM2.5浓度下降25.1% 优良天数增加27天 重污染天数减少9.4天 [4] - 全省160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86.1% 无劣Ⅴ类水质断面 [4]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 - 郑州贾鲁河西流湖段观测记录鸟类达230多种 包括斑头鸺鹠、大白鹭等珍稀物种 [3] - 三门峡每年栖息越冬大天鹅达1.5万只 黄河滩区越冬大鸨数量稳定在350多只 [3] - 河南黄河流域监测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8种 二级保护鸟类64种 [3] 黄河流域生态治理 - 山东省累计向河南省兑现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金2.5亿元 [5] - 2019年以来河南黄河流域14市完成造林645.38万亩 森林抚育885.60万亩 修复湿地2.78万亩 [5] - 黄河干流(河南段)水质连续达到Ⅱ类标准 [5] 南水北调水源保护 - 南阳累计关闭重污染企业800多家 关停并转污染企业460多家 [6] - 淅川县生态农业减少丹江口水库泥沙200多万吨/年 水质长期稳定在Ⅱ类及以上 [6] - 全国首个南水北调水源保护条例颁布 率先推行河湖长制 [6] 产业绿色转型进展 - 三门峡神通碳素通过绿色改造实现产值较2020年增长4倍 能耗与排放大幅降低 [7][8] - "十四五"以来淘汰落后煤电机组近200万千瓦 5500余家企业实施污染深度治理 [9] - 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覆盖率85.6% 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突破50% [9] - 城市公交车新能源比例达98.5% 全省创建无废细胞3014个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