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花卉
icon
搜索文档
沙漠变花海 长出玫瑰“长”出新业态 生态环境改善带给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央视网· 2025-06-06 09:54
三北工程建设进展 - 三北工程攻坚战全面启动两年间已完成各类建设任务超一亿亩 [1] - 新疆于田县通过生物治沙将沙漠改良为花海,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1][6] 沙漠玫瑰产业发展 - 于田县种植沙漠玫瑰8万余亩,年产量11397吨,年产值突破2亿元 [6] - 万方村直接在沙地种植玫瑰4000亩,每亩收益3000元以上 [8] - 当地形成玫瑰全产业链,开发玫瑰酱、茶、面膜、精油等十余种深加工产品 [6] - 玫瑰产业带动8900户、2.5万群众受益,稳定就业2900余人 [13] 治沙模式创新 - 采用"先造林、后造田"模式,种植梭梭等先锋植物构建生态屏障 [11] - 玫瑰因耐旱、固沙特性被选为生物治沙重要物种 [11] - 阿热勒乡通过生物治沙将5万多亩沙漠变为绿洲 [13] - 于田县已完成生物治沙面积45万多亩,种植红柳、梭梭等生态经济作物 [13] 产业带动效应 - 生态环境改善使沙尘天气从179天降至128天,沙尘暴从24天减至7.5天 [14] - 吸引外来投资者建设玫瑰深加工工厂 [15]和服装厂 [16] - 园区企业从2015年20余家增至8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9家 [17] - 2024年旅游接待人数突破200万人次,同比增长40.43%,旅游收入11.53亿元 [17] 就业与民生改善 - 服装厂解决当地300多人就近就业 [17] - 治沙农民可获得乔木每亩2000元、灌木每亩1500元补助 [11] - 参与治沙农民享有改良土地50年租赁优先权 [11]
乡村振兴在行动丨辽宁凌源:以花为媒 绽放“美丽经济”
新华网· 2025-06-05 10:09
新华网沈阳6月5日电(刘舒)初夏的辽西大地,万物勃发。走在辽宁省朝阳凌源市的田间地头,一栋栋现代化温室大棚星 罗棋布。大棚内,百合、郁金香、唐菖蒲等各类花卉的花苞挺拔舒展,再过一周,这些鲜花将成为千家万户的"幸福点缀"。 朝阳凌源市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百合等球根类鲜切花生产基地,有"北方花都"之称。近年来,当地围绕花卉产业,以建设国 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加快数字场景建设,延伸花卉产业链条,全市花卉产业步入快车道,"美丽经济"持续绽放。 图为绽放的百合花。新华网发 凌源花开 花香飘进千万家 走进凌源市宋杖子镇,一片片百合花田映入眼帘。农户左瑞军种植百合花已有20多年,从最初的探索尝试到如今的技术娴 熟,他种的百合花产量和质量不断提升,腰包渐渐鼓了起来。 杨大营子村建设的现代化高标准暖棚,是凌源市依托科技赋能,不断延伸花卉产业链条的一个缩影。 在凌源市,像左瑞军这样的农户还有很多。近年来,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和推动下,凌源的花卉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 果。 截至目前,凌源市花卉种植面积已达2.5万亩,涵盖20多个品类200余个品种,年产值达10亿元。其中,百合品种繁多,深受 市场欢迎,远销国内外多地,花香飘进千家万户 ...
父爱无言,兰以表达:父亲节,为他送一株“齐天大圣”
南方农村报· 2025-06-05 00:32
行业分析 - 四会市凭借优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优势成为兰花种植宝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地肥沃、水文适宜 [32] - 2022年起四会市以"12221"市场体系建设为抓手,聚焦兰花产业,挖掘父亲节IP价值,提出"父爱如兰"理念,推动兰花成为父亲节专属礼品 [34][35] - 通过打造"父亲节送四会兰花"情感共鸣,探索品牌升级路径,开辟亿级礼品经济新蓝海 [36] 产品创新 - "齐天大圣"为四会市自主研制的父亲节专属兰花品种,通体棕黄相间,头顶三根细长"触角",形似孙悟空经典形象 [27][28] - 该品种突破种植培育技术瓶颈,2023年实现规模化量产 [37] - 产品设计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孙悟空形象)与情感价值(父爱象征),形成差异化卖点 [28][30] 营销活动 - 6月10日在广州珠江公园举办"父爱如兰"文化周暨"齐天大圣"遇上小蛮腰主题活动,通过线下场景强化品牌传播 [55][56][58] - 营销策略将兰花定位为"父亲节超级花礼",通过"盖世英雄"情感叙事建立消费者认知 [12][25][50] - 活动以"兰耀云端 大圣驾到"为宣传口号,结合湾区地标(广州塔)提升影响力 [57][58]
云南花卉产业首笔数据交易完成签约
新华社· 2025-06-04 15:42
新华社昆明6月4日电(记者何春好、丁怡全)记者从云南省昆明国际数据交易所获悉,6月4日,云 南花卉产业首笔数据交易完成签约。此次交易的数据产品为"花卉产业拍卖交易数据",通过将花卉产业 数据资源转化为可计量、可交易的产品,有效激活"云花"数字资产价值。 云南斗南花卉产业集团大数据中心主任邹明川介绍,该数据产品是在斗南花卉电子交易中心3年间 的花卉交易数据基础上加工处理形成,涵盖花卉品类、品种、色系、等级、瑕疵、开放度、长度等信 息。 云南财经职业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批数据作为学院建设花卉行业相关教学资源库的核心资源, 将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依托真实交易流水开展账务模拟实训、依托客户数据构建分类模型、借助运输调 度数据优化路径算法、针对历史价格数据进行趋势预测研究等提供支持,为产教融合开辟创新实践路 径。 据介绍,昆明国际数据交易所由昆明联合产权交易有限公司和中国移动云南公司共同建设运营。今 年3月,昆明国际数据交易所数据要素流通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昆明斗南农产品拍卖有限公司、昆明国 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云南花伍科技有限公司等作为首批数据服务商,获得昆明国际数据交易所颁发的 数据产品登记证书,面向交易市场需求方提 ...
看“花木之乡”安徽肥西转型升级
产业现状 - 肥西县是"花木之乡",兼具南北树种适生条件,苗木花卉产业已有60余年发展历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 [1] - 目前面临产能过剩、供需失衡、种植结构单一等发展瓶颈,行业进入调整期 [1] - 全县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28.7万亩,品种400余种,经营户14750个,拥有22家省级龙头企业和13个专业合作组织 [10] 转型升级措施 - 2025年县人大1号议案提出通过腾笼换鸟工程淘汰低端苗木,培育容器苗、造型苗,建设现代林业产业园区 [2] - 按照"转一批、退一批、留一批"原则制定提升方案,解决产品同质化问题 [2] - 政府部门推出政策组合拳,17名县级林长对口联系30家林业基地,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问题 [3] 企业创新案例 - 垠海公司淘汰滞销苗木,引进造型庭院植物,投资500万元引进以色列水肥一体化设施,年销售额约1000万元 [4] - 润雨公司发展水果采摘园、精品苗木园及文旅项目,占地面积1570亩 [7] - 美迪公司建设多功能"美迪花世界",涵盖展示、科研、电商直播等领域,开展花卉深加工研发 [8] 产业链延伸 - 依托花木基地和自然景观发展民宿、休闲旅游、森林康养等文旅项目 [7] - 通过体育赛事、音乐节、研学游等活动载体延伸产业链 [7] - 探索花卉深加工领域,开发芳香植物、药食同源等特色产品 [8] 平台建设 - 中国中部花木城占地640亩,集聚700多家商户,是全国重要苗木集散地 [9] - 合苗中心发展10万用户、3万家网店的线上平台,发布苗木价格指数和行情分析 [9] - 花木城打造"线上+线下"交易空间,与科研机构合作攻关技术难题 [9] 品牌成果 - 培育出"三岗"省级苗木品牌、"中国中部花木城"市场品牌和"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会展品牌 [10] - 花木城成为辐射华东、华中地区的销售体验中心 [10]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镇”了不起丨苦水镇里玫瑰香!你化妆品里的六成香产自这个小镇
新华网· 2025-06-03 10:29
苦水玫瑰产业概况 - 苦水镇被誉为"中国玫瑰之乡",玫瑰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占全国四成多 [1] - 年产鲜花接近3000万公斤,占国内苦水玫瑰产量的一半以上 [1] - 每年生产玫瑰精油1200公斤,占国内市场逾六成 [1] - 整个产业链产值达到28亿元,产品远销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地 [1] 苦水玫瑰独特优势 - 苦水玫瑰耐寒耐旱,喜好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适宜黄土高原贫瘠环境 [2] - 出油率达到万分之四,是其他品种的两倍左右,3000公斤花瓣可提炼1公斤精油 [3] - 品质好、香味浓、含油高,被称为"液体黄金" [2][4] 产业发展历程 - 20世纪60年代发现玫瑰精油价值,70年代成立首家精油加工厂 [2][3] - 改革开放后形成种植-加工产业链,带动群众致富 [3] - 2000年前后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产业萎缩,后通过政策扶持恢复 [5] - 2010年后进入快速发展期,采用数控技术提升精油质量 [5] 产业链延伸与创新 - 开发干花饰品、美容产品、发酵饮品等180多个衍生产品 [5] - 永登县现有100多家专业合作社,10家年收入超1000万元的龙头企业 [5] - 2024年带动5万多农户户均增收1.2万元以上 [5] - 新建文创基地集文旅体验于一体,预计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 [6] 产业生态与社会效益 - 形成"玫瑰旅游节"等文旅融合模式,带动农家乐、民宿等业态 [5] - 花期20多天带动集中就业,妇女参与采摘加工,年轻人开展直播 [5] - 种植面积从房前屋后扩展至规模化生产,成为区域支柱产业 [4][5]
〔读城〕开创“AI 婚恋”新天地:漫花婚恋,AI亦能传爱!
搜狐财经· 2025-06-02 15:41
花卉产业战略部署 - 中央领导强调从全产业链角度优化种业、种植及市场环节 推动花卉产业从"美丽产业"升级为"幸福产业" [1] 漫花婚恋核心定位 - 以花卉为核心打造"首个放心婚恋平台" 推动文旅与婚恋产业高质量融合 提出"AI就是爱"口号 [3] - 目标颠覆传统婚恋模式 通过AI算法与人文温度结合提供个性化服务 开创"情感经济"生态圈 [4][6] - 首创"情感智能合成行业增量共享"模式 结合实体鲜花海与情感元宇宙构建创新场景 [3][6] 技术服务体系 - 开发"AI九型体候"系统 融合中医体质学与生物医学 实现身心灵全维度精准匹配 [6] - 提供"五全服务":全龄段、全年无休、国际国内覆盖 涵盖婚宴、亲子等全流程指导 [9] - 建立"五度品牌"体系 提升知名度、美誉度、认知度、忠诚度、分享度 [9] 品牌运营优势 - 线下景区年游客量达数万人次 获"成都最美赏花基地"称号 [11] - 社交媒体话题播放量超5亿次 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形成强曝光 [11] - 推出"五个一"线下推广模式:爱情山路、婚恋图书、婚恋影像、婚恋诗歌、婚恋情人节 [14][15] 行业合作生态 - 启动"百千万工程" 与婚恋机构/个人工作室共享流量、AI技术、品牌资源 [17] - 通过四季花海+网红景点联动 强化线下体验场景 [14] - 建立媒体矩阵实现线上线下协同推广 [12][14]
栀子花开东门砦
长江日报· 2025-06-02 10:30
行业概况 - 栀子花产业在黄陂区李家集街道东门砦村已形成规模化种植,全村种植面积达500亩,105户村民参与其中[3] - 栀子花产业链从鲜花销售延伸至深加工,包括精油、香水、花茶等产品[10] - 行业采用"花—稻—虾(蛙、鱼、菌)"生态种养模式,衍生出带有花香的特色农产品如"栀子蛙"[11] 经营数据 - 2021年全村栀子花年产量达400万至800万朵[9] - 鲜花收购价最高达18元/斤,村民李桂凤去年通过10亩花田实现约8万元收入[4][10] - 黑斑蛙养殖去年销售额约100万元,主要销往汉口北及白沙洲大市场[11] 销售渠道 - 传统渠道为线下批发,现通过微信接单、同城配送提升效率[9] - 快递进村后拓展全国市场,成都、杭州、福州等地订单通过小红书、抖音等平台获取[10] - 年轻创业者利用抖音推广农产品,带动线上销售增长[12] 产品开发 - 利用"残花"开发精油、香水等高附加值产品,日加工量达5000斤[10] - 探索干花、香囊、茶饮、盆栽等多元化产品线,延长产业链[13] - 茶场以3元/斤收购鲜花用于窨制花茶[10] 品牌建设 - 计划注册"东门砦栀子"或"栀子村"公用品牌商标,提升市场竞争力[13] - 独特的老品种栀子花以花朵饱满、花香浓郁形成差异化优势[9] 产业升级 - 种植技术持续优化,通过矮化修剪提升产量和采摘效率[9] - 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注入电商运营等新业态[12] - 结合乡村旅游开发赏花经济,带动周边农产品销售[11]
清风为伴产业兴 | 唱响“蝶变”之歌
蝴蝶兰产业发展现状 - 龙潭镇已建成全国最大蝴蝶兰鲜切花基地,年产值达1.5亿元,带动近2000人就业 [1] - 蝴蝶兰产业通过电商平台拓展至海外市场,种植规模扩充至全区多个乡镇 [3] - 产业转型前该区域为煤渣遍地的矿区,通过生态修复工程实现环境与经济效益双赢 [1] 政府支持与产业升级 - 永定区纪委监委推动建成2公里长、6.5米宽的蝴蝶兰产业景观大道,改善投资与交通条件 [2] - 成立工作专班协助业主完成土地流转、林地征收及政策审批,优化营商环境 [2] - 区纪委监委督促市场监督部门规范行业行为,遏制以次充好和恶意竞价现象 [3] 产业融合与未来规划 -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计划将"产业路"升级为"致富路",赋能乡村振兴 [3] - 蝴蝶兰产业被确定为龙潭镇特色主导产业,形成生态修复与产业转型的良性循环 [1]
武汉市面上近半栀子花来自这里,一朵花带动一条“花香产业链”
长江日报· 2025-05-30 20:12
栀子花产业现状 - 武汉市黄陂东门砦村是主要栀子花供应地,占武汉市场近半份额 [1] - 全村种植面积从2021年的108亩扩大到2024年的500多亩 [15][21] - 年产鲜花量达400万至800万朵,成为村民重要收入来源 [15] 生产与销售模式 - 村民采用"一天三采"方式,专挑微透白的花骨朵,每朵保留10厘米花枝 [5][20] - 传统销售通过微信预订+冷链配送(空调控温18℃),次日达客户 [10] - 2021年"快递进村"后拓展全国市场,通过小红书、抖音获客,覆盖成都、杭州、福州等地 [16] 产业链延伸 - 四川企业收购"残花"提炼精油/香水,2023年收购价达18元/斤,日收5000斤 [20] - 茶场以3元/斤收购鲜花窨制花茶 [21] - 发展"花-稻-虾(蛙、鱼、菌)"生态种养模式,产出带花香的"栀子蛙"、小龙虾等特色农产品 [26][29] 经济效益 - 村民李桂凤10亩花田2023年创收8万元 [5] - 典型日收入:单日采摘可获400多元,需每日三茬采收 [11] 品牌建设与创新 - 40年种植历史培育出本地老品种,以花朵饱满、花香浓郁著称 [15][16] - 开发矮化修剪技术提升产量,单株花苞数量显著增加 [15] - 计划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栀子村"品牌,延长产业链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