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环境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携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广西
广西日报· 2025-06-04 11:03
广西生态环境保护活动 - 2025年广西生态文化月暨六五环境日广西主场活动在南宁举行,主题为"美丽中国我先行",旨在动员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1] - 活动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展示广西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并发布《人工智能赋能广西生态环境保护计划》 [1] - 计划聚焦环境监测、监控、监管和公众服务四大领域,构建智慧环保体系 [1] 人工智能赋能环保 - 广西推动人工智能与环保深度融合,构建科学高效、精准智慧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1] - 现场设置AI赋能环保主题展示区,通过智能互动展示生态治理创新成果 [2]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 -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首次发布西江、九洲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报告,标志数字赋能在重点流域保护取得进展 [3] - 西江流域占广西陆地面积85.2%,是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屏障,九洲江是国家首批跨省生态补偿试点流域 [3] - 评价体系涵盖水资源保障、水环境改善、水生态健康及流域专项4方面14项指标 [3] 西江生态环境质量 - 2024年西江指数为87.55,等级为"优",2021-2024年指数从82.82升至87.55,质量从"良"升为"优" [4] - 水资源保障方面,重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达标率较高,水环境改善方面地表水水质保持优 [4] - 水生态健康总体稳定,湖库综合营养状态向好 [4] 九洲江生态环境质量 - 2024年九洲江指数为79.36,等级为"良",2021-2024年指数从67.68升至79.36,质量从"中"升为"良" [5] - 水环境改善方面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黑臭水体整治率持续提升 [5] - 九洲江专项方面畜禽养殖规模化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入河排污口整治率大幅提升 [5]
上海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AQI优良率达88.5% 臭氧优化最明显
解放日报· 2025-06-04 09:53
空气质量 - 2024年上海PM2 5年均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 与2023年持平 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1] - PM10和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同比下降10 4%和3 2% 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浓度与2023年持平 [1] - 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为144微克/立方米 创近五年最优值 [1] - 2024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3天 优良率88 5% 较2023年增加3天 全年无严重污染日 [1] 水环境质量 - 主要河湖断面中Ⅱ-Ⅲ类水质占比99 3% Ⅳ类占0 7% Ⅴ类断面已连续三年消失 [1] - 四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月度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 [2] - 主要河湖断面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分别同比下降2 3%和2 8% [2] 环境治理措施 - 完成3 06万公里岸线排污口排查溯源 对249 96公里河道实施专项整治 [2] - 新增泰和污水处理厂二期等5项工程 污水处理能力提升48 5万立方米/日 [2] - 生物多样性调查发现1个新物种和149个新记录种 包括122种昆虫 [2] - 组织4000余人次参与调查 已完成80%外业任务 预计2024年上半年完成 [2]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环境部建8领域100个部级重点实验室
第一财经· 2025-06-02 09:03
生态环境部科技支撑平台体系规划 - 生态环境部科技支撑平台体系以部级重点实验室为核心,同时包含工程中心 [1] - 规划到2035年建成覆盖8大研究领域的约100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全面支撑美丽中国建设 [1] - 8大研究领域包括:空气质量提升、水环境改善、固废资源化与土壤管控、生态保护修复、环境健康与风险防控、核安全、减污降碳协同、生态环境综合决策 [1] 重点实验室建设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已建成和在建部级重点实验室56个(建成40个+在建16个) [2] - 已建成实验室覆盖水/大气/土壤/生态/核安全/环境管理6大领域 [2] - 依托单位分布:部系统19个/地方环保系统8个/高校和中科院13个 [2] - 围绕长江流域/新污染物等热点部署16个实验室,包括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健康实验室等专项实验室 [2] 现存问题分析 - 体系布局问题:新兴交叉领域布局薄弱,前沿技术前瞻性不足存在"卡脖子"风险 [2] - 研究方向问题:部分实验室定位模糊/方向交叉/学科特色缺失,与中心工作结合不紧密 [3] - 体制机制问题:存在重申报轻运行现象,经费支持不稳定,权责关系不清晰 [3] 重点领域技术发展方向 - 空气质量领域:构建"污染成因-模拟预测-治理-监管-区域管控"全链条技术体系 [3] - 环境健康领域:聚焦新污染物风险评估技术/气候变化风险管理/健康监测技术体系 [4] 体制机制创新措施 - 推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首席科学家制,优先任用中青年科学家 [4] - 建立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和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保障长期稳定经费支持 [4] - 鼓励产学研深度融合,运用大数据/AI优化绿色低碳领域创新布局 [3] 工程技术中心协同规划 - 计划到2035年新建特色工程技术中心,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 [4] - 规划9大重点发展领域,与重点实验室形成协同布局 [5] - 支持工程中心牵头承担重大科技项目 [5]
玉溪“五个坚持”引领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环境报· 2025-05-29 09:43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 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从2020年的89.15%提升至2024年的93.65% [1] - 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9.5%,同比上升2.8个百分点,PM2.5浓度同比下降13%,降至20微克/立方米 [4] - 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8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 [4] - 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镇区、村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分别为100%、92.3% [4] 产业结构转型与绿色升级 - 淘汰落后炼铁炼钢产能1400余万吨,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8.7% [3] - 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391.53万千瓦,占比93.12% [3] - 玉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跻身云南省首批零碳园区,4个产业园获评"绿美园区",17家企业获国家或省级"绿色工厂"称号 [3] 生态保护与修复 - 将25.88%的国土空间划为生态保护区 [5] - 新增水土流失治理761.44平方公里,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17.20万亩,修复治理历史遗留矿山319.22公顷 [5] - 累计完成森林草原生态修复78.51万亩,城乡绿美建设植树372.59万株、新增绿化面积3216.8万平方米 [5] - 典型生态系统保护率达95%以上,湿地、自然湿地保护率均居全省第一,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率达91.45% [5] 治理体系与能力提升 - 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 [2] - 累计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38起,建成3个湖泊流域61个点位水质自动监测站,污染源数据有效传输率达98.36% [6] - 环境违法案件查处率达100% [6]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 完成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流域生态价值核算 [3] - 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1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4个、省级美丽县城4个、省级美丽河湖34个 [3]
陕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助推高质量发展
陕西日报· 2025-05-29 06:48
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 秦岭陕西段生态质量指数达到"一类"最高类别 12个县(区)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1] - 黄河流域26处地级以上城市黑臭水体保持"长治久清" 黄河干流陕西段连续三年达到Ⅱ类水质 [1] - 汉江 丹江出境断面连续11年达到Ⅱ类及以上水质 [1] 污染治理措施 - 实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行动 签订黄河流域(晋陕蒙段)横向生态补偿协议 [1] - 开展农业面源 生活污染 工业污染治理和流域生态保护修复 [1] - 推进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 实施"一河一策"防范化解重大水污染问题 [2] - 全面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整治 联合开展城镇污水收集处理专项排查 [2] 绿色低碳转型 - 划定1576个环境管控单元 建成"三线一单"数据管理平台 开展业务对照分析18000余次 [3] - 修订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办法 出台支持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措施 [3] - 项目审批时间压缩70%以上 建立重污染天气应急白名单 核准520家保障类企业应急期间不停产 [3] 企业支持政策 - 将1115家企业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 综合运用非现场执法手段 [3] - 检查企业次数 出动人员数 上报记录数 处罚案件数 处罚金额同比均大幅下降 [3]
2025年首批省级环保例行督察公开两宗典型案例
海南日报· 2025-05-22 09:16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进展 - 2025年首批省级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进驻工作即将结束 目前督察组已公开曝光两宗生态环境问题典型案例 [1] - 典型案例分别来自澄迈县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涉及扬尘污染问题和矿产资源违规开采问题 [1] - 澄迈县存在施工工地 黄土裸露 砂石堆场 港口码头等领域扬尘污染防治不力问题 职能部门监管不严不实 [1] - 保亭县存在矿产资源监管缺位问题 违规开采生态问题突出 [1] 督察工作方式与原则 - 督察组通过文字及视频方式对典型案例的基本情况 存在问题 原因分析等内容进行公开曝光 [1] - 督察组严格按照"坚持政治督察 坚持问题导向 坚持严的基调 坚持整改见效"的原则开展工作 [2] - 督察组认真贯彻落实《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实施办法》 精准 科学 依法开展督察 [2] 地方政府态度与行动 - 澄迈县委 县政府高度重视督察工作 主动揭短家底 积极配合督察 [1] - 保亭县委 县政府敢于揭丑亮短 刀刃向内 与督察组同向发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1] 下一步工作计划 - 督察组将分别与澄迈 保亭进一步调查核实有关情况 并督促地方推进问题整改 [2]
发挥督察利剑作用,确保绿色发展方向不变力度不减
中国环境报· 2025-05-21 07:19
《条例》也设立专章规范督察成果运用,明确将督察结果和督察整改工作有关情况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 有关领导干部考核评价、选拔任用、管理监督、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这些要求,都是为了压实主体责 任,强调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领导干部的作为,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真正成为全党全社会 的共识。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条例》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在"总则"部分开宗 明义指出,"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全面领导",明确了这一定位内涵,对于督 察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方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党政领导干部。抓住这个"关键少数",才能牵住绿色转型的"牛鼻 子"。地方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直接关系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路径;央企集团公司的管理监督责 任是否履行到位,影响着其下属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表现。因此《条例》规定,中央生态环保督察 的对象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承担重要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的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从 事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有关中央企业等。督察对象聚焦领导干部,而非具体某个行业 某家企业,传递的信号也十分明确:生态环境保护 ...
德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岳红星: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中国环境报· 2025-05-15 09:21
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 - 德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64,同比改善13.8%,PM2.5浓度48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1.3%,优良天数比例75.6%,同比提升3.1个百分点 [4][19] - 6个主要河流国控断面Ⅲ类及以上水体比例达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4][19] - 累计排查入河排污口1324个,整改隐患381个,检查河湖545条(段) [3][16] 科技与执法创新 - 采用"一市一策"专家团队每日会商空气质量,非现场执法比例超40% [3][20] - 国三及以下非营运柴油货车淘汰率67.8%,完成8家危废企业"五即"建设 [3][17] - 武城县绘制生态环境治理点源分布图,实现水质监测数据精准支撑 [10][11] 绿色转型项目 - 禹城市功能糖行业实施15个清洁生产方案,投资779.55万元,年经济效益828.64万元 [12][21] - 5家企业入选山东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谋划禹城、临邑两个EOD项目 [21] - 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9家、省级绿色工厂37家,7个园区获批省级生态工业园 [8][21] 监测体系建设 - 制定《2025年德州市生态环境监测方案》,优化调整空气及地表水监测站点 [20] - 完成24家危废企业省级平台视频联网,5家涉危废企业规范化管理评估 [17] - 第一季度评审建设用地土壤报告8件,更新62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 [17]
【省生态环境厅】2024年陕西污染防治整体评价为历年最好水平
陕西日报· 2025-05-14 06:55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 "十四五"时期陕西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2023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首获国考优秀等次 2024年考核指标稳中有进且为历年最好水平 [1] - 公众对生态环境改善满意度从2020年89.32%提升至2024年91.81%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 - 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从2020年4.39降至2024年3.88 降幅达11.6% 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从6.1天降至4天 2024年12月首次实现"零"重污染天 [1] 蓝天保卫战成效 - 成立省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 开展5年攻坚专项行动 [1] - 2024年西安渭南退出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后10位 分别前进8位和10位 [1] 碧水保卫战成果 - 2024年111个国家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96.4% 高于全国6个百分点 [2] - 黄河干流陕西段水质连续3年保持Ⅱ类 长江流域46个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Ⅱ类及以上 [2]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汉江丹江嘉陵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及以上 [2] - 国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100% [2] 净土保卫战进展 - 完成47个县(市、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 [2] - 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 完成136个"万人千吨"地下水型水源和20个化工园区周边水源隐患排查 [2] - 对7489个行政村2808个处理设施和160个已治理农村黑臭水体开展核查评估 [2] - 提前完成重点重金属"十四五"减排任务 [2]
建立“五共”机制,提升生态环境派驻监察效能
中国环境报· 2025-05-13 16:22
资源共用。一是力量整合。横向上统筹监察、监测、执法等多部门力量,结合专项任务打阶段性"攻坚 战",如,优化调配生态环境系统内多方精干力量开展大气专项督导。纵向上统筹省、市派驻力量,联 合开展督导评估。二是人员聚合。结合"干部素质提升年",采取岗位跟学等方式,遴选片区市、县两级 生态环境部门中政治坚定、能力过硬的优秀青年充实生态环境监察力量,阶段性弥补派驻监察机构人手 不足的问题。 计划共商。省级生态环境保护派驻监察机构要加强与省生态环境厅联动,在不同时间节点、不同任务阶 段做好计划融合,既依托业务处室的政策水平和专业优势把控方向、发现问题,又发挥专员办的督察督 政职能,压实党委政府及部门生态环境责任。结合省厅年度工作要点、重点工作安排、措施清单等,充 分征求省厅各处室需重点督察事项。制定月度盯办、季度督导、年度评估等计划时,充分衔接省级、市 级推进机制工作月度和阶段性工作安排,做好计划融合。聚焦区域内某个领域、某个行业、某类点位存 在的突出问题,紧密衔接省厅相关处室适时组织开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专项监察。 信息共享。省级出台的涉及生态环保类重要文件、调度通报、评估报告、问题清单等要及时抄送派驻监 察机构,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