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药材
icon
搜索文档
国潮风劲吹赋能“端午经济” 传统民俗激活消费新引擎
央视网· 2025-05-23 15:48
端午特色产品制作销售高峰 - 端午将至 粽子及各类特色手工艺品进入制作销售高峰 [1] - 太原食品车间工人正淘洗江米 包制晋祠米粽 蒸煮后实现米香、枣香、粽叶香交融 [3][4] - 长治黎城棉织品工坊赶制端午香囊订单 流程包括裁绣样、缝外壳、填香料 [6] 香囊市场需求与创新 - 2025年香囊订单量较往年同期增长55% [9] - 香囊填充物除传统艾叶、薄荷外 新增当归、白芷、决明子等中药材 [9] - 南宁中草药店薄荷、香茅草、藿香等香囊材料销量大涨 [17] 艾草产业规模与加工 - 贵州务川县艾草基地村民收割艾草 2025年种植面积达7万余亩 [12][13] - 加工厂计划2025年收购艾草2000吨 加工精油2吨 预计收入600万元 [13] - 务川县产出艾条、艾茶、艾浴包、精油等40余种产品 [13] - 广西南宁市场艾草销量攀升 悬挂艾草为端午习俗 [15]
全国首个人参科技小院集群在吉林启动建设
科技日报· 2025-05-23 10:20
全国首个人参科技小院集群建设 - 中国农技协在吉林省启动我国首个人参科技小院集群建设 这是吉林省第二个国家级科技小院集群 [1] - 吉林省作为人参产业核心产区 已布局9家人参科技小院 覆盖白山 通化 延边 吉林等主要产区 形成科研创新 技术推广 人才培育 产业服务综合平台 [1] - 吉林农业大学作为人参科研核心阵地 汇聚丰富科技资源 推动产业标准化 规模化 现代化发展 [1] 人参科技小院科研合作与创新 - 吉林农业大学人参研究团队与吉林抚松人参科技小院等形成紧密合作 并联合辽宁 黑龙江等产区科研团队及高校院所 共建共享人参科研平台与示范基地 [1] - 研究团队在人参基因测序 功能基因挖掘 新型制品研发等前沿领域协同创新 成果丰硕 [1] - 团队与云南 贵州等新兴中药材产区交流合作 拓展人参产业发展新思路与新业态 提升产业全国影响力 [1] 科技小院技术突破与成果转化 - 吉林集安人参科技小院作为全国首个人参加工领域国家级科技小院 创新人参食品加工关键技术 提高稀有皂苷含量 提升产品质量 [2] - 该小院开发系列生理活性强 食用方便 口感风味易于接受的人参深加工产品 申请7项企业标准 获1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2] - 科技小院集群将聚焦产业瓶颈与前沿需求 集中优势科研资源攻关 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2] 人参产业人才培养与市场对接 - 科技小院集群依托实战环境推动"育训用"结合 打造产业急需多层次人才梯队 [2] - 打通"创新—转化—应用"快车道 加速新技术 新品种 新模式落地生根 [2] - 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提升产业抗风险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2]
海南40万亩益智果提升“含金量”
海南日报· 2025-05-22 09:10
行业概况 - 海南益智种植总面积约40万亩 占全国益智种植面积的40% [4] - 益智是中国"四大南药"之一 具有药食两用特性 是优质林下经济作物 [2] - 中部山区推广橡胶林套种模式 毛阳镇已发展林下套种益智两万亩 其中1.5万亩进入挂果期 [3] 种植模式与经济效益 - 林下套种实现"一地双收" 每亩橡胶林可增收约1200元 鲜果田头价达7.5元/斤 [2][3] - 琼中红毛镇创新"益智+蜜蜂"复合种养模式 产出特色益智蜜产品 [3] - 五指山市青介村案例显示 每亩可采收200斤鲜果 加工后可得40斤干果 干果售价30元/斤 [3] 产业链延伸 - 琼中湾岭园区布局益智酒、蜜饯等精深加工产品 正生堂集团加工厂预计6月投产 三期项目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3亿元 [4] - 海南正生堂集团在琼中建设南药加工项目 预计提供200个就业岗位 [4] 科研创新 - 启动"五指山益智遗传资源挖掘利用"项目 联合多家科研机构建立资源圃 收集优异种质资源 [5] - 计划申请益智遗传资源与提取技术专利 制定产品团体标准 开发高附加值新产品 [5] - 海南省农科院开展功效成分解析与富集研究 优化生产工艺流程 推动标准化生产 [5]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沙湾专场 四个成语里的“小城故事”
四川日报· 2025-05-22 08:37
产业发展 - 沙湾区以钢立城,当前锚定打造国家级经开区和千亿产业集群的目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钒钛钢与不锈钢两大集群实现从"一钢独大"到"多链协同"的转变,钒产量位居全球前五,去年"两块钢"年产值超200亿元,不锈钢产业集群被评为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2] - 新兴产业加速成长,2024年沙湾新兴产业年产值增速超20% [2] 农业经济 - 沙湾区地形为"七山两丘一坝",通过"七分山石"创造"十分价值":山下保粮蔬,山上育药材、搞旅游,探索出盆周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3] - 2024年沙湾被评为"中国川佛手之乡"和"中国柔毛淫羊藿之乡",沙湾川佛手跻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3] 文旅产业 - 沙湾区激活文脉,保护、传承和弘扬"沫若文化",创新打造"沫若文化年""沫若戏剧周"活动,创排音乐剧《少年郭沫若》、舞剧《屈原》等文艺精品 [4] - 将水电遗址改造为影视基地,"看剧到沙湾""跟着热播剧打卡沙湾"成为出行选择,文旅产业迎来发展 [4] 城市建设 - 沙湾区一手抓旧城蝶变,一手抓新城崛起,打造精致小城 [5] - 旧城区整合8亿元资金用于民生领域"四公一农"建设,推进7个城市公园、20个重要节点提质改造 [5] - 新城区高起点规划,推出城市会客厅、人民食堂、铜心驿站、暖心之家等便民惠民举措 [5]
夏津桑黄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德百旅游小镇成功举办
齐鲁晚报网· 2025-05-20 09:12
桑黄产业座谈会核心内容 - 赋能夏津桑黄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夏津德百温泉旅游小镇召开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李玉教授等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参会共商产业发展[2][7][8] - 山东中医药大学专家系统梳理桑黄作为传统中药材的应用历史与药用价值 从历代本草典籍和医案记载角度进行文献考证[2] - 吉林农业大学专家深入解读桑黄化学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重点介绍桑黄多糖和黄酮类化合物等活性成分的最新研究成果[3] 桑黄产业发展规划 - 德百集团将强化科技创新 深化与李玉院士团队合作突破桑黄深加工关键技术[7] - 推动标准化建设 完善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标准体系[7] - 加强"夏津桑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推广 提升品牌影响力[7] - 促进产业融合 结合文旅资源打造桑黄文化体验项目[7] 产学研合作与产业升级 - 李玉教授高度评价夏津桑黄产业 强调要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产业升级[8] - 德百集团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通过科技创新和标准建设推动产业提质升级[11] - 座谈会为桑黄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企业将为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11]
金银花开采“金银”,第15届山东(平邑)金银花发展大会召开
齐鲁晚报网· 2025-05-19 14:32
行业概况 - 平邑县是中国金银花种质资源自然分布中心 金银花卫星遥感面积达66 8万亩 年产量2万吨 占全国60%以上 流通量占全国80%以上 [3] - 平邑县中医药资源丰富 盛产216科736种中药材 占全省中药资源的50%以上 [3] - 平邑金银花是国内首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和证明商标"双地标"品牌 基地品牌价值达322亿元 [3] 产业链发展 - 流峪镇作为临沂市金银花特色小镇 拥有80多家中药材购销加工企业 3000多户中药材经营户 [1] - 平邑金银花绿色生产百里长廊涵盖流峪镇 铜石镇 郑城镇等100余里 形成集绿色生产 观光旅游 科普教育 乡村振兴于一体的示范带 [1] - 平邑县计划建设规范化 规模化 产业化生产基地 加快产品研发 拓宽产业业态 延伸产业链条 [2] 产业融合 - "平邑金银花-山楂复合系统"成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并建立生态种植示范基地 [1][3] - 母子山·金银河农遗文化体验中心打造了山水相依 天人合一的山村面貌新格局 [2] - 推动金银花产业与旅游 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 打造乡村富民产业新业态 [2] 科研与合作 - 建立金银花科技小院 田间课堂等科研平台 [2] - 现场发布国家金银花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 金银花检测技术共享服务平台 [3] - 成立山东省金银花行业协会药食同源与功能食品专业委员会 [3] - 举行青岛农业大学金银花现代产业学院签约活动 [3] 品牌与认证 - 平邑金银花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许可授权暨金银花新产品发布会成功举行 [3] - "平邑金银花-山楂复合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3]
中国药都漫山“药花”飘香迎客
中国新闻网· 2025-05-19 10:55
行业发展 - 樟树市黄栀子种植规模达5000亩,从散户模式发展为规模化、产业化种植模式 [1] - 黄栀子作为樟树道地药材"三子一壳"之一,广泛应用于色素提炼、食品、医药等领域,经济价值较高 [1] - 当地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适合中药材种植,但过去存在规模小、品种多、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 [1] - 樟树市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申报工作,《中医药—栀子》国际标准于2024年正式发布,推动中药材领域国际化 [2] 公司运营 - 种植大户刘细流坚持25年开拓荒山种植黄栀子,规模从零提升至5000余亩 [1] - 当地通过花田音乐会、药膳DIY等活动,将栀子花的食用、药用及观赏价值融合,吸引游客体验中医药文化 [1] - 黄栀子"黄金果"在秋季收获,产品畅销各地 [2] 市场表现 - 当地民众和游客积极参与栀子花采摘和药膳美食体验,反映市场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可 [1] - 樟树市通过文旅活动提升黄栀子产业附加值,形成种植、加工、旅游一体化发展模式 [1][2]
重庆垫江:变草为宝种出致富路
新华网· 2025-05-18 15:59
艾草产业概况 - 艾草具有较高经济价值 叶子磨成绒市场价2万元/吨 茎磨成渣和灰市场价1000元/吨 根可重复生长 一年可收获3-4次 [1] - 艾草应用广泛 艾绒是中医理疗重要原材料 艾渣可作饲料添加剂 艾灰可制成蚊香 [3] - 垫江县光照充足 雨量充沛 适宜中药材生长 种植历史可追溯至西汉 [3] 产业发展现状 - 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种植规模从2021年不足130亩扩张至2025年3000多亩 预计2025年产量5000吨 综合总产值2000万元 [5] - 2023年成立重庆艾智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基地覆盖7个乡镇 2022年收获400吨艾草 实现产值200万元 [3][5] - 深加工能力显著提升 2023年投产的加工厂具备20吨/日提绒能力 引进全自动生产线 开发10余种衍生产品 [5] 经济效益分析 - 种植效益突出 每亩年收2吨艾草 5吨原料可加工成1吨艾绒和4吨副产品 [3] - 村民收入多元化 土地流转费+务工收入 普通工人月薪1400元 机械操作员日薪200元 [4] - 创业回报周期短 农户承包200亩地 按1000元/吨保底收购 30万元投资一年可回本 [5] 社会效益体现 - 解决土地撂荒问题 雨山村上千亩土地恢复种植 吸纳100多户村民就近就业 [4] - 带动返乡创业潮 外出务工人员携带积蓄回乡承包土地 如查富军投资30万元种植200亩 [5] - 产业链持续完善 从种植向加工延伸 构建"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 目标打造富民产业 [5]
“中国金银花之乡”山东平邑:金银花开“金银”来
中国新闻网· 2025-05-18 10:17
行业概况 - 平邑县是中国最大的金银花生产、加工和交易集散地,种植面积突破66.8万亩,产量占中国60%以上,流通量占中国80%以上 [2] - 平邑县中医药资源丰富,盛产中药材216科、736种,占山东中药资源的50%以上,金银花和山楂为著名道地药材 [5] - 金银花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具有消炎、杀菌活性,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山东种植面积和产量国内最大 [6] 产业规模与价值 - 平邑金银花是中国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和证明商标"双地标"品牌,品牌价值达322亿元 [5] - 平邑县培育金银花生产流通企业1000余家,专业合作社300余家,引进世界500强共建金银花健康产业园 [6] - "平邑金银花-山楂复合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5] 产业发展举措 - 建立金银花标准体系和追溯体系,开发平邑金银花价格指数和金银花网,提升原产地价值 [6] - 建设规范化、规模化生产基地,保护道地资源,加快产品研发并延伸产业链条 [5] - 推动产业融合,建设金银花大数据平台和质量追溯体系,与旅游、文化等产业协同发展 [5] 技术研发与品牌建设 - 需优化种植技术、加强产地保护、建立质量标准,同时培育龙头企业和加强品牌建设 [6] - 促进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助力中医药事业发展 [6]
【乡路上,感受脉动中国】玉带舞动连山水 路通惠民百业兴
央广网· 2025-05-17 20:56
农村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 汤亮公路全长45.5公里,连接2个乡镇、14个行政村屯、2个国有林场,改善了区域交通条件 [1] - 道路升级后单车道变双车道,路面状况显著改善,促进了沿线产业发展 [2] - 公路修通后乳业公司鲜奶运输时间缩短至1小时内,加工效率提升至2小时内完成 [5] 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 寒地龙药基地从350亩扩大到3000亩,品种增加,采摘季每日用工量达100多人 [2] - 乳业公司三期、四期工程投产后预计年产液态奶7万余吨,总产值将突破31亿元,新增就业200个 [7] - 文化旅游公司投资建设峡谷漂流项目,看好当地自然旅游资源优势 [7][9] 就业与民生改善 - 村民在五味子种植基地务工日收入达200多元,实现家门口就业 [5] - 农村客运线路达80条,实现村村通,便利了百姓出行和物流进村 [9] - 道路改善后物流畅通,村民可像城市居民一样进行网上购物消费 [9] 产业协同效应 - 乳业发展带动本地饲料种植、冷链物流等配套产业扩容 [7] - 公路成为乡村旅游、生态养殖、北药种植等特色产业的招商路和产业发展路 [5] - 基础设施改善吸引外部投资,促进旅游资源开发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