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

搜索文档
秋天养生怎么吃?记住这4字口诀
央视新闻· 2025-08-21 11:29
饮食养生策略 - 秋季饮食需遵循少辛增酸原则以顺应节气变化并为冬季健康奠定基础 [1] - 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包括辣椒花椒生姜大蒜洋葱胡椒等辛温发散食材避免耗伤肺阴 [1] - 增加酸味食物摄入如梨子酸梅山楂葡萄石榴等以收敛肺气并生津止渴 [2] 秋季健康问题与食材选择 - 秋季燥邪易导致口干鼻干皮肤干燥干咳少痰等肺系症状因肺主皮毛开窍于鼻 [2] - 多食白色滋阴食物如银耳百合莲藕可滋养肺阴缓解秋燥符合白色入肺理论 [2][3] - 饮食需兼顾脾胃功能避免滋腻碍胃因秋季脾胃易受影响 [2]
立秋养生贵在“收”
新华社· 2025-08-06 15:45
中医养生 - 立秋后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养生核心在于"收"字,需养阴润燥、收敛神气 [1] - 立秋三候为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人体阳气开始内收下藏,腠理紧实,毛孔关闭以防外邪 [1] - 昼夜温差增大、湿度下降,易导致气道干痒欲咳,呼吸系统疾病进入高发期,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易病情加重 [1] 情志调养 - 秋应于肺,悲忧最易伤肺,需保持精神安宁,不急不躁,可听舒缓音乐并练习缓慢有节律的呼吸方法 [2] 运动调养 - 秋季宜结合跑步、打球等"动功"与八段锦、站桩等"静功",动静结合可达心身康泰之功效 [2] 饮食调养 - 入秋应少饮酒,因"辛主散",过食辛散之品易损肺气、伤津液,不宜过多摄入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辣食物 [2] - 立秋后燥气当令,可食用梨、莲藕、百合等甘凉食物补充津液,脾虚者宜食用薏米、山药、赤小豆等健脾祛湿 [2] - "贴秋膘"应先清后补,平补为要,护脾为本,可食用陈皮、山楂助消化以防滋腻伤胃 [2] 疾病防治 - 立秋后暑伏之气未散尽,贪凉易致咳嗽不止,需注意后背暖护以防病 [2] - 采用中医温透外治技术外敷背部腧穴可温肺止咳、化痰行气通络,对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节等有良好治疗效果 [2]
“方寸地”变“微农场” 山西神池小庭院拓宽致富路
中国新闻网· 2025-07-04 08:04
庭院经济发展模式 - 神池县铁炉洼村发展庭院经济,以"微农场"形式整合房前屋后空闲土地,形成"树上结果、树下养鸡、空地种菜"的立体种养模式 [1] - 该村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优选抗寒性强、含糖量高的鸡心果作为主导品种,配套发展林下养殖 [1] - 从单一种植转向多元经营,实现闲置庭院到"微农场"的转变 [2] 种植规划与成果 - 村里制定详细庭院经济种植规划,明确种植区域、品种和密度,选择鸡心果和山楂树两个适宜品种 [2] - 去年种植的48棵树经受住严寒考验,成活率很高,今年95%以上开花,庭院经济第一阶段取得成功 [2] - 鸡心果树栽种两年后枝叶茂盛,今年将首次结果,同时树下种植时令蔬菜 [1] 经济效益与政策支持 - 庭院经济既提高土地利用率,又为农户增加收入来源 [1] - 当地将继续通过政策、资金、设施和技术帮扶等措施,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及农产品加工 [2] - 隧道养鸡模式使鸡群能在果树下自由觅食,形成良性循环 [1][3]
天热没胃口 送你消食急救包
北京青年报· 2025-07-01 06:46
高温天气饮食注意事项 补水 - 定时足量饮水,摄入含水分食物,少量多次,避免口渴时再饮水,饮水量需根据出汗量、温度与劳动强度调整[1] - 普通甜饮料仅含糖分和水分,建议选择水果、蔬菜、粥汤、淡盐水、盐茶水等补充电解质,也可选择豆汤、豆粥、绿茶、花果茶、酸梅汤[1] 补盐 - 高温下钠和钾易随汗液流失,需补充钠盐,建议通过淡盐水或膳食汤类(如菜汤、鱼汤、肉汤)补充[2] - 出汗量大时需在两餐间或高温现场补充含盐或电解质饮料[2] 蔬菜和水果摄入 - 高温下维生素B1、B2、C与β-胡萝卜素需求增加,建议每日蔬菜摄入≥500g、水果≥400g,选择富含钾、维生素C与B族维生素的蔬果如猕猴桃、草莓、红辣椒等[3] - 膳食不足时可适当补充维生素制剂或强化饮料[3] 优质蛋白质摄入 - 高温下蛋白质供能比建议12%-15%,优质蛋白质占比50%,推荐鱼、虾、蛋、奶、瘦肉及大豆,每日奶类≥300g、大豆制品≥50g[4] - 可增加精氨酸及支链氨基酸食物如果仁、海鲜、牛羊猪肉等,植物类如杏仁、燕麦等也提供相关氨基酸[4] 碳水化合物摄入 - 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燕麦,提供持久能量并避免血糖剧烈波动[5] 食欲提振 - 注意膳食色香味调配,避免油腻,可搭配凉菜、酸奶、山楂等酸味食物及辛香调味料[6][7] - 适量冷饮可促进食欲但需复温至10℃左右,避免刺激胃肠道[7] 饮食卫生 - 高温下食物易变质,需确保新鲜并妥善保存,食用前确认品质[8]
以乡土植物扮靓多彩乡村
人民日报· 2025-06-24 06:10
乡村绿化美化战略 -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核心在于通过绿化美化打造体现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1] - 部分地区存在盲目引种"流行植物"、破坏原生植被的问题,需提升绿化工作的科学性[1] - 云南双柏县大麦地镇种植凤凰木等乡土植物使村庄绿化率达80%以上,四川威远县选用桤木树种有效治理石漠化[1] 乡土植物经济价值开发 - 河南南阳利用月季发展近郊旅游,打造博览园和文化创意园吸引大量游客[2] - 皂荚、山楂等乡土物产通过深加工可转化为特色农产品,助力农民增收[2] - 生态与经济价值并重能激发种植保护内生动力,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2] 乡土植物文化价值挖掘 - 山西沁源县韩洪沟村围绕百年大槐树建设公园,保留村民集体记忆空间[2] - 乡土植物构成的公共空间兼具议事调解和休闲功能,增强社区凝聚力[2] - 植物群落作为文化符号的传承,有助于构建和谐邻里关系[2] 乡村景观建设长期规划 - 需系统性开发乡土植物的生态经济文化复合价值[3] - 差异化景观营造可展现地域独特性,推动乡村持续振兴[3] - 科学绿化体系将助力绘制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式人居环境[3]
金银花开采“金银”,第15届山东(平邑)金银花发展大会召开
齐鲁晚报网· 2025-05-19 14:32
行业概况 - 平邑县是中国金银花种质资源自然分布中心 金银花卫星遥感面积达66 8万亩 年产量2万吨 占全国60%以上 流通量占全国80%以上 [3] - 平邑县中医药资源丰富 盛产216科736种中药材 占全省中药资源的50%以上 [3] - 平邑金银花是国内首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和证明商标"双地标"品牌 基地品牌价值达322亿元 [3] 产业链发展 - 流峪镇作为临沂市金银花特色小镇 拥有80多家中药材购销加工企业 3000多户中药材经营户 [1] - 平邑金银花绿色生产百里长廊涵盖流峪镇 铜石镇 郑城镇等100余里 形成集绿色生产 观光旅游 科普教育 乡村振兴于一体的示范带 [1] - 平邑县计划建设规范化 规模化 产业化生产基地 加快产品研发 拓宽产业业态 延伸产业链条 [2] 产业融合 - "平邑金银花-山楂复合系统"成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并建立生态种植示范基地 [1][3] - 母子山·金银河农遗文化体验中心打造了山水相依 天人合一的山村面貌新格局 [2] - 推动金银花产业与旅游 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 打造乡村富民产业新业态 [2] 科研与合作 - 建立金银花科技小院 田间课堂等科研平台 [2] - 现场发布国家金银花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 金银花检测技术共享服务平台 [3] - 成立山东省金银花行业协会药食同源与功能食品专业委员会 [3] - 举行青岛农业大学金银花现代产业学院签约活动 [3] 品牌与认证 - 平邑金银花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许可授权暨金银花新产品发布会成功举行 [3] - "平邑金银花-山楂复合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3]
山东出台20条措施推动乡村兴产业富农民
大众日报· 2025-05-10 10:33
乡村富民产业政策 - 山东省出台《关于推动全省乡村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共20条措施 目标到2027年实现乡村富民产业蓬勃发展 带动农民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显著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 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2] - 政策重点任务包括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加快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 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发展乡村生产生活性服务业 [2] - 提出构建"一县一策""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乡村特色产业格局 优化产业布局 [2] 特色产业发展案例 - 临朐县规划14个乡村振兴片区 发展樱桃 板栗 山楂 奶牛等40多类产业 引进千喜鹤 伊利等龙头加工企业 培育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养殖基地 带动13万户农民增收 [3] - 通过"抓龙头 带基地 连农户"模式实现产业"接二产 连三产"集聚发展 [3] 农产品加工业升级 - 推进多环节增值 鼓励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 支持大型农业企业应用精深加工技术 [3] - 引导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 打造优势集聚区 推进多元化开发 生产地方特色畅销产品 [3] 农文旅融合措施 - 发展乡村旅游 传承乡村特色文化产业 重点打造黄河 大运河 齐长城三条乡村文化旅游带 [4] - 优化济南南部山区 环泰山 环蒙山和"仙境海岸"四大乡村旅游集群 提升微山岛 蓬莱丘山谷等集聚片区 [4] - 拓展产品业态包括实施乡土美食提升 建设旅游民宿集聚区 开展"游购乡村"活动 推出"非遗在乡村"项目 发展乡村马拉松等体育旅游 [4] 农村电商发展 - 2023年一季度全省农村网上零售额460.8亿元 同比增长10.3% [5] - 政策将支持电商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 产品标准化与品牌化 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内容营销打造特色IP [5] - 计划开展分层分类精准培训 举办农村电商创新创业大赛 与头部平台合作 [5] 产业支持保障 - 实施片区集聚发展 打造产业集聚区 强化财政 金融 人才 科技等要素保障 [5] - 通过财政奖补 产业基金帮扶经济弱县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 [5] - 突出品牌引领 加强市场开拓 推广典型经验 [5]
立夏时节湿热起 护心顾脾养阳气
新华网· 2025-05-05 08:30
中医立夏养生原则 - 立夏后养生需顺应"春夏养阳"原则,重点养护心脾、清热祛湿、调和气血 [1] - 湿热天气易引发呼吸系统问题(如湿热咳嗽、暑湿感冒)及脾胃功能受损(腹胀、食欲不振) [4] - 湿热体质者症状可能加重,如面部出油长痘、大便黏滞 [4] 饮食调理建议 - 饮食宜"清补为主,兼顾祛湿",推荐酸味食物(乌梅、山楂)敛汗生津,苦味食物(苦瓜、莲子)清心火 [4] - 多食新鲜蔬菜,少油腻辛辣,湿热重时可食用薏苡仁、赤小豆、茯苓、山药等健脾利湿食材 [4] - 避免过量冷饮冰品以防脾阳受损引发腹泻 [4] 起居与运动指导 - 建议夜卧早起,午间小憩养心气,保持室内通风 [4] - 通过静坐、听舒缓音乐保持心态平和,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温和运动,避免大汗伤津液阳气 [4] 中医外治保健方法 - 晨起空叩膻中穴5分钟可缓解心烦失眠 [5] - 仰卧推揉腹部49遍/日可祛湿浊,改善脾虚湿困早期症状(口黏纳呆、排便黏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