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能
搜索文档
广东:支持链主企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优质企业培育、拓展新赛道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16:27
政策核心内容 - 广东省政府发布《广东省加快扩大工业有效投资实施方案(2025—2027年)》 建立新赛道培育发展工作机制 聚焦前瞻技术突破和产业动态挖掘 [1] - 方案明确抢抓新赛道投资热点 通过系统推进产业交叉融合和技术迭代 形成一批新的投资增长点 [1] - 支持链主企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优质企业培育和拓展新赛道 综合运用产业链招商、应用场景招商等多种模式快速聚集企业项目落地 [1] 重点发展产业领域 - 近期重点瞄准固态电池、石墨烯、碳纤维、灵巧手、AI眼镜、AI玩具、AI手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康复辅助器具、医疗机构制剂、智能传感器、光芯片、6G移动通信设备、稀有金属及稀土功能材料、现代化海洋牧场装备、游艇等前沿技术和产品 [1] - 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先进装备、新材料、新型储能、生物医药、生物制造、低空经济、智能终端等产业 [1] 工作机制与实施路径 - 建立"前瞻识别—科学决策—快速响应—持续提升"的新赛道培育发展工作机制 分行业分领域分批次发布新赛道产业和产品目录 [1] - 借助各类招商活动、展会等平台契机招新引新 快速聚集一批企业(项目)落地布局 [1]
上半年GDP增长6.6%,惠阳平潭筑牢实体经济根基!
南方都市报· 2025-08-27 22:54
核心观点 - 惠阳区平潭镇2025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6% 实体经济展现强劲韧性 城镇品质与民生福祉持续提升 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 [1][4][5][7][10] 经济发展 - 上半年GDP实现17.39亿元 同比增长6.6% 规上工业总产值59.57亿元增长11.4% 规上工业增加值11.82亿元增长12.0% [4] - 工商税收收入约1.81亿元 增长33.9% 产业招商聚焦绿色建材、新型储能、汽车零部件制造三大主导产业链 [4] - 整理6.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 已实现6.06万平方米厂房投产 培育5家"小升规"企业 申报6家高新技术企业及4家专精特新企业 [4] 城镇建设 - 打造8.3公里集观赏游玩与休闲产业于一体的示范路线 推进250栋农房风貌提质 拆除3处铁皮及26处破旧雨棚 整治占道经营1296宗 [5] - 与中交一公局、中交四航局达成7个项目合作 金额达2194.83万元 涵盖风貌管控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6] - 新增汽车停车位约140个 升级改造农贸市场 建设绿美生态小公园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3%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7] 民生保障 - 发放低保金及特困救助金约837万元 长者食堂提供助餐服务3.22万人次 开展社工活动11场及义诊3场 [7] - "南粤春暖"招聘会促成156人达成用工意向 建成5.6公里"最美农村路"稻乡路 [7] 乡村振兴 - 农业总产值达5.51亿元 同比增长3.2% 完成水稻种植6042.53亩及玉米5817.2亩 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332.22万元 [10] - 举办首届"平潭杯"乡村龙板争霸赛 吸引27支队伍参与 带动周边餐饮及文旅消费 建成淮山粉葛加工厂及农旅景点 [10] - 全镇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6% 河道水质全面达标 形成"产业兴农、农旅融合"生态产业链 [11]
全球最大、发展最快!国家能源局最新发布
上海证券报· 2025-08-26 15:33
能源供应保障 - 能源消费增量90%以上由国内自主保障 [2] - 2024年全国发电量超10万亿千瓦时占全球1/3 能源生产总量折合50亿吨标准煤占全球超1/5 [2] - "十四五"前四年能源消费增量达"十三五"五年增量1.5倍 预计五年新增用电量超欧盟年度用电量 [2] 可再生能源发展 - 构建全球最大发展最快可再生能源体系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 [3] - 风电光伏年新增装机先后突破1亿/2亿/3亿千瓦关口 [3] - 风光发电装机由2020年5.3亿千瓦增至2024年7月底16.8亿千瓦 年均增速28% 占全国新增电力装机80% [3] 绿色电力占比 - 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有1度绿电 非化石能源占比年增1个百分点 [3] - 风光发电量占比从2020年9.7%提高到2024年18.6% 年均提升超2个百分点 [4] - 2024年上半年风光发电量1.15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近1/4 超过第三产业及居民生活用电量 [4] 能源投资增长 - 能源工业投资年均增速超16%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速超20% [5][6] - 能源工业年度投资额接连突破4万亿/5万亿/6万亿大关 累计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近10% [6] - 2024年新型储能/充换电基础设施/氢能等重点项目投资完成额接近2000亿元 [6] 民营经济参与 - 电力设施建设领域民营企业占比超85% 年均增长超15% [7] - 规模以上充电运营服务商中民营企业占比超80% [7] - 2024年上半年10家民营企业参股5个核电项目 持股比例均达10%以上最高达20% [7] 科技创新突破 -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9500万千瓦 5年增长近30倍 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8] - 2024年氢能生产消费规模超360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 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超全球一半 [8] - 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4成以上 光伏转换效率/海上风电单机容量持续刷新世界纪录 [8] 人工智能赋能 - 人工智能在新能源发电/电网巡检/油气资源发现等领域拓展应用场景 [8] - 有序推动绿电与算力深度融合 通过新能源集成式发展/绿证绿电交易等方式保障数据中心绿色用电 [9]
国家能源局:截至上半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9500万千瓦 5年增长近30倍
证券时报网· 2025-08-26 11:23
能源政策与规划 - 国家能源局统筹谋划新型储能、氢能等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创新生态和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1] 新型储能发展 - 截至2024年上半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9500万千瓦 [1] - 5年增长近30倍,相当于给新型电力系统配备"巨型充电宝" [1] 氢能产业规模 - 2024年氢能生产消费规模超过360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 [1] - 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超过全球一半 [1] 人工智能赋能能源领域 - 人工智能成为能源技术革命的"新引擎" [1] - 在新能源发电、电网巡检作业、油气新资源发现等领域不断拓展应用场景 [1] - AI加持下能源产业展现巨大潜力并焕发"新活力" [1]
储能业务驱动 广州智光电气上半年营收增逾三成明显减亏
南方都市报· 2025-08-25 16:28
公司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收约16.43亿元 同比增长31.71% [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5515万元 较上年同期亏损收窄3508万元 减亏幅度38.88% [2][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86亿元 同比大幅改善310.74% [3] 业务结构分析 - 储能业务实现营收约11.77亿元 成为公司最大营收板块 [6] - 储能设备销售及系统集成业务营收10.60亿元 [4] - 清远独立储能电站实现营业收入11724.84万元 净利润7408.20万元 [4] 产能建设进展 - 广州黄埔永和新型储能产业基地一期投产 二期试产 [4] - 云埔、南沙、永和、增城(在建)四个生产基地全部建成后大型储能系统产能将达12GWh [6] - 清远独立储能电站二期、三期和梅州平远项目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处于收尾调试阶段 [4] 技术优势领域 - 在高压级联型储能技术领域出货量居全国前列 [6] - 自主研发储能PCS、BMS、EMS、电池PACK等核心技术与产品 [4] 行业发展态势 - 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预计同比增长5%-6% 电源新增装机保持快速增长 [5] - 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升增加电力供应不确定性 推动新型储能需求 [5] - 构网型储能项目成为行业发展新趋势 有效提升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能力 [5] - 高压级联型储能系统市场占有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6]
专家解读丨坚持规划引领与创新驱动 积极促进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能源局· 2025-08-23 09:20
行业发展成就 -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从"十三五"末约300万千瓦跨越式增长至2024年底7376万千瓦,行业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3] - 构建新型储能发展政策"四梁八柱",出台《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纲领性文件,并针对项目管理、调度运用等领域制定专门政策[4] - 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持续提升,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飞轮储能实现商业化应用,建成30万千瓦、10万千瓦和单体兆瓦级示范项目[5] - 2024年全国新型储能等效利用小时数接近1000小时,较2023年提升约300小时,迎峰度夏期间发挥重要电力保供作用[6] - 建立央地协同管理体系,建设全国新型储能大数据平台,标准体系逐步完善,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成为经济发展绿色新引擎[7] 行业面临挑战 - 电力现货市场价差有限且辅助服务市场交易品种单一,无法充分体现新型储能调节资源价值,需加快完善价格机制与容量补偿机制[9][10] - 产业链条长且社会资本投资热情高涨,大量跨行业企业进入需加强产业布局和产能规划引导[11] - 国际竞争加剧且各国加强自主产品研发,需持续鼓励技术创新以保持产业竞争力[12] 未来发展举措 - 编制《"十五五"新型储能实施方案》,科学谋划发展路径并统筹源网荷融合[14] - 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跟踪宣传试点项目和典型案例,推动各类技术研发应用[15] - 加快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拓展辅助服务市场品种,建立适应新型储能的容量补偿机制[16] - 推动新能源基地科学配置储能,探索光伏直流侧储能、电网侧储能及绿电直连等新模式应用[17]
第十三届能源科学家论坛在包头举行
内蒙古日报· 2025-08-23 08:23
行业活动与平台建设 - 第十三届能源科学家论坛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进大会在包头开幕 主题为"智启能源革命·数绘零碳未来" [1] - 吸引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400多位与会代表参加 共同探讨能源创新实践与绿色转型发展 [1] - 包头市能源发展院士专家服务中心揭牌成立 推动前沿科技成果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 [1] - 论坛搭建跨领域、多层次的创新合作平台 为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1] - 大会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北京能源与环境学会共同主办 [2] - 开展主题报告、圆桌对话、平行分论坛、墙报展和项目对接交流活动 [2] 技术成果与产业应用 - 4位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就能源领域核心议题作权威报告 提供绿色发展建议和战略指导 [1] - 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2位专家推介34项科技创新成果 [2] - 成果覆盖清洁能源、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新型储能、智能电网等多个领域 [2] - 推动高水平科研成果与包头产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 为能源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2] 区域资源与战略定位 - 内蒙古拥有"风光双优"的可再生能源禀赋和丰富的稀土资源储量 [1] - 为风光制氢、固态储氢等前沿技术落地提供"资源+产业"双重保障 [1] - 正成为我国能源革命的重要战略支点 [1]
中国电建: 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1月至7月主要经营情况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2 17:22
业务类型经营情况 - 能源电力业务新签合同金额4720.68亿元 同比增长12.94% 其中水电1130.88亿元(增70.03%) 风电1572.26亿元(增68.40%) 抽水蓄能427.69亿元(增3.78%) 太阳能发电1185.09亿元(降29.96%) 火电199.15亿元(降63.82%) 新型储能285.04亿元(无可比数据) [1] - 水资源与环境业务新签合同750.39亿元 同比下降23.31% 其中水利476.34亿元(降23.22%) 水务104.16亿元(增23.28%) 水环境治理53.51亿元(降71.80%) [1] - 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业务新签1516.22亿元 同比下降4.82% 其他业务377.05亿元(增22.09%) 其中数字化业务103.37亿元 [1] - 公司新签项目总数5085个 合同总额7361.33亿元 同比增长4.30% [1] 地区分布情况 - 境内市场新签合同5800.50亿元 同比增长0.61% 境外市场1560.83亿元 同比增长20.78% [2] - 境外业务增速显著高于境内 境外占比约21.2% [2] 重大签约项目 - 呼伦贝尔阿荣旗100万千瓦/400万千瓦时构网型储能项目EPC总承包合同 [2] - 盐池县耀泰275MW/1100MWh储能发电项目总承包合同 [2] - 华能塔城50万千瓦风电项目施工设备采购合同 [3] - 吴忠聚能300兆瓦/600兆瓦时共享储能电站及330千伏输变电EPC项目 [4] - 伊宁市卓浩200MW/800MWh升压储能EPC总承包合同 [4] - 国家电投塔城250兆瓦/1000兆瓦时储能配套800兆瓦风电PC承包合同 [4]
新型储能从“拼规模”加速走向“价值深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1 07:04
产业规模与增长 - 上半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较2024年底增长29% [1][2] - 截至2024年底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40% [2] - 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出台《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多项政策 [2] 技术创新与研发 - 固态锂电池、钠电池、液流电池等技术路线在商业应用规模上不断突破 [2] - 宁德时代587Ah储能电芯、阳光电源684Ah储能电芯量产交付 [3] - 远景动力500Ah+储能电芯下线,海辰储能量产全球首款千安时储能电池 [3] 盈利能力与市场表现 - 8家储能上市公司中5家业绩预喜,杉杉股份净利润预计增长810.41%-1265.61% [4] - 上半年储能电池企业产能利用率高,部分企业订单供不应求 [4] - 1-6月中国储能企业新增海外订单163GWh,同比增长246% [4] 资本市场与融资 - 上半年20家相关企业加速资本化进程,募资总额突破1089.3亿元 [5] - 5家储能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5] 市场驱动与转型 - 储能产业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不再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前置条件 [6][7] - 行业从"拼规模"走向"价值深耕",技术创新向系统级解决方案拓展 [7] 国际化发展 - 储能企业"出海"覆盖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涉及企业超50家 [4][8] - 需推动业务从单一产品输出向"技术-品牌-全周期服务"升级 [8]
北京前7月智能装备产业增加值增速8.6%
中国经营报· 2025-08-20 22:41
北京工业经济总体表现 - 1-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 [1] - 汽车制造 电子信息 智能装备 新型储能 航空航天等先进制造业带动工业稳健增长 [1] 汽车产业 - 汽车产业作为北京工业首要支柱产业 [1] - 7月新能源汽车产量达5.2万辆 同比增长1.4倍 [1] - 1-7月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突破31万辆 超越去年全年总产量 [1] 电子信息产业 - 1-7月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2% [1] - 拉动全市工业增长3.5个百分点 [1] - 集成电路产量达169.9亿块 同比增长17.8% [1] - 中芯国际 长鑫集电等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 [1] 智能装备产业 - 1-7月增加值增速达8.6% 持续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 [1] - 呈现复苏向好 稳步增长发展态势 [1] 高端及新兴产业 - 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同比增长38.6% [1] - 锂离子电池产量同比增长2.6倍 [1] - 高端及新兴产业领域持续释放增长活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