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演出
icon
搜索文档
服务消费怎样成为新的增长点(政策问答·回应关切)
人民日报· 2025-09-11 05:56
服务消费政策支持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释放内需潜力并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1] - 商务部将围绕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实施政策组合拳以优化供给和激发消费潜能 [2] - 相关部门通过对外开放和对内放开改革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并增强发展后劲 [3] 服务消费市场表现 - 前7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且服务消费占比持续提升 [1] - 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达32.85亿同比增长20.6% [1] - 截至8月底国内电影总票房超392亿元且观影人次超9.09亿均超去年同期 [1] - 上半年全国演唱会票房同比增长约40% [1] 行业供给改善措施 - 开展服务消费季活动打造消费新热点并实施提质惠民行动 [2] - 通过扩大服务业开放提供优质服务并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2] - 持续开展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服务质量和扩大供给 [3] - 推进家政服务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3] 餐饮行业发展重点 - 举办中华美食荟和跟着电影品美食等活动培育餐饮消费热点 [2] - 优化餐饮业营商环境并规范行业经营秩序 [2] - 总结推广各地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经验做法 [2]
杭州一国风酒馆被指营销“擦边”后仍正常营业!可在线订座
南方都市报· 2025-09-06 15:06
公司运营事件 - 杭州国风酒馆因营销店内舞者与顾客亲密互动被指涉嫌擦边 营销行为包括扫码点舞 面纱互动 用嘴喂糖等画面[1][3] - 杭州市萧山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要求公司立即停止不当营销行为 并对是否存在其他违规行为进行核查[1][3] - 公司于2023年3月注册成立 经营范围同时包括餐饮服务与营业性演出[3] 监管动态 - 监管部门进行实地核查后要求停止不当营销 并表示将举一反三加强日常监管[1][3] - 酒馆目前处于正常营业状态 仍提供在线订座服务[1][3]
小小票根撬动亿元级消费
广州日报· 2025-09-03 05:40
核心观点 - 票根经济通过演唱会、音乐节、体育赛事等票务活动 有效串联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多类消费场景 形成全域化消费拉动效应 [1][2][3] - 多地通过"票根+"模式拓展消费时空 如凭票根兑换周边商户优惠、打造文体商旅融合场景 显著提升跨区域消费规模 [3][5][10] - 数据验证票根经济具高杠杆效应:广州体育馆演艺活动拉动相关行业消费超18亿元 南沙音乐节带动文商旅消费破7亿元 [3][6] 票根经济消费拉动表现 - 广州许冠杰演唱会期间 周边2公里餐饮营业额增长65% 白云区酒店入住率达92% 地铁2号线客流量激增40% [3] - 南沙草莓音乐节和风暴电音节吸引超11万人次观演 联动文旅资源吸引游客近百万人次 带动酒店入住率超90% 文商旅消费突破7亿元 [3] - 北京电影生活节带动30余个商圈客流7666万人次 消费额251.7亿元 朝阳商圈销售额环比增17% [8] - "苏超"球赛单轮观赛人数超18万 江苏省景区预订量同比增305% 65.9%观众行程支出超预期 [5][9] 模式创新与拓展 - 珠江文体推出"票趣多"平台 联动广州体育馆周边30余家餐饮零售企业 建立"文体票根+商业综合体"合作机制 [3] - 南京、常州等地推行凭演出票根享受景区半价、餐饮折扣及购物优惠 [5] - 江苏432个商业场所设立"苏超第二现场" 提供免费观赛并配套地方美食、文旅体验及消费满减活动 [10] - 建议结合岭南文化IP(醒狮、龙舟等)与互动科技 开发"演艺+餐饮+旅游"融合模式 深化衍生品开发 [11] 人群与区域特征 - 音乐节观众中跨省占比显著:云思妙想音乐节省外观众超49% 30岁以下观众占比85% [8] - 跨城观演成趋势:外地粉丝带动交通、住宿、餐饮消费 家庭行程花费普遍在1000-2000元区间 [2][9] - 国庆期间演唱会举办城市机票酒店预订火热 观演用户消费热情旺盛 [4] 行业协同效应 - 演出行业协会测算票房收入拉动效应比例为1:4.8 [6] - 广州体育馆举办48场演艺活动 场均客流1万人 门票均价800元 [6] - 音乐节显著提升周边住宿热度:南沙万豪酒店称粉丝连续多日预订住宿 [2]
暑期文旅关键词:赛事经济、演唱会经济和亲子游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20:32
暑期文旅消费市场总体表现 - 国内暑期旅游市场热度持续 文旅消费表现超预期[2] - 文旅消费是中国服务消费增长最活跃的领域[2] 热门旅游目的地 - 暑期热门旅游城市Top10为南京 成都 西安 北京 上海 重庆 长沙 广州 洛阳 昆明[2] - 北京位列暑期境内亲子游目的地TOP1[6] 文体活动对文旅消费的拉动作用 - 95.9%的苏超现场观众因观赛产生门票之外的延伸消费[3] - 北京上半年大型演出活动达102场 票房收入15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约13%和35%[4] - 五月天鸟巢演唱会连续13场吸引观众73万人次[4] - 时代少年团上海站演唱会线上直播吸引2.8亿用户观看[5] 亲子游市场表现 - 全国亲子酒店预订量同比猛涨80%[6] - 多地带有水上乐园的酒店预订量是去年的10倍还多[6] - 北京定制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倍[7] 文旅供给创新举措 - 三星堆博物馆推出夜场参观举措 入馆时间17:00 闭馆时间20:00[7] - 国内多家博物馆推出夜游举措[7] - 城市服务消费供给越来越丰富多元 包含文博游 打卡游 度假游等细分市场[2]
暑期复盘|演出市场票房105.56亿大涨近半,岳云鹏、那艺娜等惹争议
搜狐财经· 2025-09-02 15:27
演出市场总体表现 - 暑期档(6-8月)演出行业票房达105.56亿元 同比增长42.46% [1] - 市场持续增长反映新消费心智形成 非短期报复性消费 [3] - 观演习惯逐步固化 演出成为假期社交及情绪宣泄的重要选择 [5] 细分市场结构 - 音乐演出占据超90%市场份额 票房从69.41亿元增至97.97亿元(增幅超41%)[3][5] - 旅游演艺与综艺演出呈现倍数级增长 受益于文旅市场扩张及脱口秀等品类传播 [3] - 其他类(含哑剧等)票房3.32亿元 观演人次达375.8万(占总人次18.1%)显示小众需求崛起 [3] 演出主体多元化趋势 - 头部歌手如张学友、周杰伦等持续巡演 五月天鸟巢连演13场创纪录 [9] - 跨界艺人增多:喜剧演员岳云鹏演唱会最高票价1580元且售罄 网红那艺娜引发话题效应 [5][7] - 国际艺人(如Charlie Puth)及沉寂多年艺人(如谢霆锋)加入暑期市场 [9] 行业挑战与隐忧 - 二八效应加剧:头部歌手主导票房 多数演出方面临亏损 [9] - 音乐节成本高企:单场花销常超3000万元 推高歌手出场费及整体费用 [9] - 票价上涨与体验问题:主办方引入流量艺人跨界引发乐迷体验争议 [11]
大麦娱乐20250829
2025-09-01 00:21
大麦娱乐业务与财务表现 **公司业务结构及收入贡献** - 大麦娱乐业务分为影视、演出和IP衍生品三块 影视业务2024财年收入占比约50% 演出业务占比约30% IP衍生品业务占比约20%[1][3][4] - 2024财年总收入约67亿元 预计2026财年总收入达80亿元[1][4] - 传统影视业务呈下降趋势 演出业务预计增长20% IP衍生品业务预计增长接近60%[1][4] **IP衍生品业务进展与策略** - IP衍生品业务2025年第二季度合同金额大幅增长百分之几十 全年B2B授权预计保持高双位数接近翻倍增长[1][6] - 全年IP衍生品收入预计达22-23亿元 同比增长接近60%[1][5][6] - IP ToC业务采取三步走策略:线上旗舰店Chicawa流水超一亿且计收率约60% 上海线下快闪店日均销售额达几十万元 自主生产开发内生IP新品预计2025年底或2026年初推出[1][7] - 2025年IP业务利润保守估计约3亿 去年利润率14-15% 但因招聘进度不确定可能有额外开支[7] **演出业务发展情况** - 演唱会业务全年收入预计24-25亿元 同比增长20%[1][8] - 内容业务去年收入5亿 今年预计超7亿且同比增长超40%[8] - 票务业务全年收入预计增长15%至17-18亿 上半年占比通常较高约五到六成[8] - 演唱会GMV增速波动 4-6月放缓至个位数 7月回暖至29% 大型演唱会GMV增长有望达双位数[1][8] - 体育赛事和剧类增长较快 推动票务收入端增速高于GMV增速[8][9] **海外战略与投入** - 2025年6月底至7月初启动海外战略 组建国际团队负责海外演出业务及产品升级 团队扩展至小几十人[3][10] - 产品升级包括构建本土化APP、解决支付注册适配、开发二手票动态定价系统 需投入人员及研发成本[3][10] **利润预期与影响因素** - 2025年大麦演出利润预计8.5-9亿 具体取决于人员调整和新招员工数量[11] - 公司整体经调整EBIT 2024年约8亿元 大麦贡献8亿 IP贡献2亿 2025年两块业务均有确定性增长[5] **市场竞争与估值** - 大麦演出具备坚实壁垒 如独代苏超赛事和周杰伦上海场总代[16] - 与猫眼相比市占率未明显提升但仍保持强劲竞争力[16] - 市场估值对大麦给予20倍PE 对阿里云给予30倍PE 向下看到285亿港币 向上看26财年有20%增长空间 若切换到27财年有至少30%利润增长[14] - 港股互联网娱乐板块中公司估值稳定性和未来空间受市场认可[15] **风险与股价表现** - 2025年8月30日股价明显下跌 主因花旗NDR报告提到大型演唱会业务增长受限、额外投入开支影响利润 引发市场不确定性[2] - 公司处于快速扩张阶段 短期利润波动不可避免但收入增速更重要 市场估值仍有支撑[12][13] 美图公司相关要点 **市值与业绩预期** - 美图公司市值底部区间390亿人民币 基于今年业绩上修至9.4亿及明年达成13亿业绩预期[3][17] - 具备至少600亿人民币市值潜力 因订阅增速快、利润率提升等因素[3][17] **产品与合作进展** - 最近在iOS上线AI试装产品 连接淘宝实现直接下单采购 体现与阿里合作深化[18] - 计划对代理产品Roboneo更新 添加无限画布功能、上线精细化功能、商业化转向正式订阅付费模式[19] 网易云音乐与港股市场 **网易云音乐发展驱动** - 未来增长主要来自南下资金和消费资金推动 通过扩展付费用户群体带动收入增长[20] - 线上消费体验增强用户付费意愿 年轻人趋势明显 短期内继续扩展付费用户 两三年后可能效仿TME提价或多元化变现[20] - 估值受限于TME水平 上升空间有限但下跌空间较小[21] **港股中型公司股价弹性** - 2025年5月以来港股中型公司股价弹性高 通常具备高壁垒或涉及IP主题[22] - 市场流动性好转时估值有显著反应 但公司业绩仍是长期表现重要因素[22]
研学、“跨境游”火热 横琴口岸暑期客车流创历史新高
央视新闻· 2025-08-30 14:00
横琴口岸暑期客流表现 - 7月1日至8月29日出入境旅客达488万人次 较去年同期增长76% [3] - 同期出入境车辆达58万辆次 同比增长46% [3] - 日均出入境旅客从去年4.6万人次跃升至8.1万人次 [3] 旅客结构特征 - 内地旅客总量达316万人次 其中持个人及团体旅游签注通关者87万人次 占比27% [3] - 持琴澳旅游签注旅客达2.5万人次 较年初前两月增长25% [3] - 持"一签多行"旅客达6.7万人次 较年初前两月增长103% [3] 大型活动驱动因素 - 澳门演唱会及音乐节等活动带动周末持个人旅游签注内地旅客日均超2万人次 较工作日多61% [8] - 上周六单日出入境客流达11.8万人次 高峰时段每小时验放量达8000人次 [8] - 口岸因交通便捷及通关高效成为观演旅客首选 [8] 口岸运营优化措施 - 优化快捷通道生物采集设备并增设多次往返旅客候检区域 [10] - 设立旅客咨询服务台提供业务查询及通关指引 [10] - 措施针对跨境通勤及上学人员提升整体通关效率 [10]
小票根”撬动文旅“大消费” 优秀文化产品成激发文旅消费重要“引擎
民间体育赛事带动文旅消费 - 苏超赛事带动江苏多座城市成为热门打卡地 将文旅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1] - 南京设置87处苏超第二现场观看点 直接带动总客流超714万人次 [1] - 盐城某商场营业额同比增长21% 未来将持续打造赛事+商业IP [1] - 苏超带动江苏省暑期景区预订量同比增长近200% [1] - 贵州村超总决赛吸引省内外游客超18万人次 其中过夜游客超4万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8亿元 [1] 文体商旅成为消费黄金组合 - 上海演唱会形成顶流明星IP持续火爆态势 做强票根经济 [2] - 上海前5个月举办营业性演出超21000场 接待观众超1000万人次 票房达16.3亿元 [2] - 热门影视带动旅游消费 暑期档电影使前往西安广州南京旅游人次分别上涨12% 10% 16% [2] - 上半年7地监测511场重点赛事活动 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 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 [2]
(经济观察)小“票根”解锁中国暑期旅游消费密码
中国新闻网· 2025-08-26 11:44
票根经济模式兴起 - 票根经济定义为消费者凭借演出、赛事、旅游等票务凭证在后续消费场景享受优惠 将单一购票升级为链式消费[1] - 暑期多地通过音乐节、体育赛事、文艺演出推出凭票优惠措施 激活跨场景消费[1] - 该模式契合年轻消费者追求仪式感与价值感的心理需求 构建文旅IP与地方商业联动的消费新场景[5] 城市实践案例与成效 - 刀郎临沂演唱会带动全市重点A级以上景区游客量增长25% 持任意场次演唱会门票可免费畅游10家景区且24家景区推出折扣[1] - 江苏"苏超"足球联赛单场上座人数超6万 撬动多场景消费规模达380亿元[3] - 浙江衢州借"浙BA"篮球赛发放500万元消费券 直接拉动本地餐饮、住宿、零售消费[3] 经济影响机制 - 票根经济将一次消费变为消费链 关联交通、餐饮、住宿、旅游、文化周边等多元消费场景[3] - 优质文化产品成为优秀旅游产品的"芯片" 反映消费者对旅游产品文化含量要求提升[5] - 形成"一场活动带火一座城"的乘数效应 为本地多元业态提供低成本高效精准引流路径[5] 发展挑战与升级方向 - 若仅停留在折扣兑换等浅层激励 模式可能随活动热度消退而降温[5] - 需推动票根价值内涵式增长 通过与在地文化、独家产品和定制化服务深度绑定实现情感连接[6] - 应构建数字化票根经济活动平台 利用数据洞察实现个性化推荐与长效用户运营[6]
线下演出旺季,撑起八大衍生消费场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16:58
线下演出市场总体表现 - 2025年7月演出市场总票房超34亿元 同比增长近60% 直追电影市场规模 [4] - 线下演出市场持续火爆 演唱会、音乐节、话剧等各类演出数量呈井喷态势 衍生消费场景不断丰富 [2] - 观演人群对线下演出体验的需求升级解锁了越来越多的细分消费市场 成为激活消费的新动能 [2] 摆摊经济 - 热门演出吸引数万人参与 在入场前等待和散场后疏导过程中形成两个明显消费高峰时段 [4] - 摊主聚焦观众即时需求:冰镇饮品、便携小吃、折叠坐垫、便携雨衣、手机支架等实用物品 [5] - 结合演出主题设计特色商品如应援扇、迷你手幅等低成本纪念物 增强参与感和仪式感 [5] - 摆摊启动成本低 回报周期极短 单场演出就能看到实际收益 社交媒体分享日入四位数经历 [4][7] 商场歌友会 - 商圈通过策划艺人歌友会、专辑签售会、粉丝见面会等活动 将偶像流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客流与销售额 [9] - 采取低门槛策略联动场内商户推出粉丝专属套餐或折扣 通过赠送明星小型周边礼增加会员转化 [12] - 粉丝活动能在短时间内为商业体带来大量精准客流 增强商业体年轻化与时尚感标签 [12] 约妆服务 - 粉丝对演唱会的期待演变成包含情感表达的综合体验 妆容成为粉丝群体内的"社交货币" [15] - 消费需求高度集中在演出前2-3小时 化妆师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高密度服务 [15] - 线上预约模式打破传统服务业地域局限 实现供需两端高效匹配 [15] 约拍跟拍 - 专业摄影器材价格高昂且日常使用率低 手机拍摄难以应对复杂光线变化和远距离拍摄问题 [19] - 跟拍约拍服务与专业设备租赁市场兴起 花几百元就能得到远超手机拍摄的效果 [19] - 轻资产模式吸引不少人试水 有摄影基础的人买一套二手专业设备就能接单 [21] 住宿市场 - 观众参与演唱会产生的额外消费有61.3%集中在住宿上 [24] - 演唱会期间周边3公里范围内酒店出现3-5倍价格上浮 基础房型在演出前一个半月就会被预订一空 [26] - 酒店通过精准运营突出区位优势 打造演唱会主题场景、提供穿梭巴士和应援礼品等特色服务 [24] 餐饮消费 - 演出开始时间固定导致吃饭时间集中在散场前后几个小时 场馆周边餐饮店铺用餐人数比平时多好几倍 [29] - 餐饮商家优化流程推出线上点单、精简菜单 或直接在场馆外设点招揽客人 [29] - 演出后的"宵夜"环节满足情感需求 餐厅成为延续看演出仪式感的场所 [31] 明星周边 - 周边产品从单一纪念意义升级为消费+体验双重载体 重塑演唱会经济的盈利结构与情感连接方式 [33] - 实体快闪店精心设计互动场景 将艺人等身立牌、主题打卡墙、沉浸式音效装置等元素加入 [33] - "限时限量"策略强化稀缺感 刺激粉丝在短时间内做出消费决策 [33] 演出+文旅 - "为一场演出赴一座城"成为新的旅行动机 演出门票比景点门票更能决定目的地选择 [40] - 多地政府通过筹办大型演艺活动吸引游客 打造城市品牌 带动文旅消费 [41] - 刀郎武汉演唱会带动武汉体育中心周边酒店预订环比增长4倍 周杰伦三亚演唱会带动综合消费超11亿元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