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Robotics
icon
搜索文档
国防科技大学放“大招”:蚊子仿生机器人首次曝光,外网网友“炸锅”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24 17:42
国防科技大学仿生机器人 - 国防科技大学研发出蚊子大小的仿生机器人 标志着新型作战方式如仿生机器人 无人机和蜂群技术将成为未来主流 [1] - 该机器人技术细节尚未公开 但已引发海外网友广泛讨论 包括对其技术可行性和潜在应用的调侃与质疑 [2][3][4] - 部分网友将其与科幻作品《X档案》和《黑镜》中的情节类比 认为电影场景正逐步成为现实 [5][6] 国际同类技术对比 - 美国哈佛大学RoboBees机器人自2012年持续升级 具备水陆两栖能力 重量仅86毫克 集成微型计算机和传感器 [12][14] - RoboBees采用苍蝇仿生学设计 翅膀每秒拍打120次 但同样面临微型摄像头技术未突破的瓶颈 [16][17]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 军事专家指出智能无人系统已在战场实现规模化应用 具备自组织 自适应等特性 未来将更多采用集群化控制执行任务 [18] - 无人系统能力依赖完整体系 包括虚拟智能大脑和自主编组作战力量 这是其形成战斗力的关键 [18] 产业链相关企业 - 工业机器人领域涵盖埃斯顿自动化 埃夫特机器人等企业 [22]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企业包括亿嘉和 晶品特装等 [22] - 医疗机器人赛道聚集元化智能 天智航等公司 [22] - 人形机器人领域有优必选科技 宇树等参与者 [24] - 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涉及绿的谐波 因时机器人等 [25]
机器人ETF(159770)涨超3%,成交额超2.7亿元居深市同标的首位,机构:海内外机器人产业加速共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4 14:07
人形机器人板块市场表现 - 中证机器人指数盘中上涨3 10%,成分股中江苏雷利涨幅超17%,埃夫特-U、禾川科技、丰立智能、拓斯达等跟涨 [1] - 机器人ETF(159770)上涨3 24%,成交额超2 7亿元,居深市同标的产品首位,换手率超5%,溢折率0 01% [1] - 机器人ETF(159770)最新流通规模52 90亿元,居深市同标的产品规模首位 [1] - 机器人ETF(159770)紧密跟踪中证机器人指数,行业配置包括制造业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重仓股含汇川技术、科大讯飞、石头科技等 [1] 宇树科技融资及估值变化 - 杭州宇树科技注册资本从288 9万元增至3 64亿元,增加125倍 [2] - 宇树科技完成C轮融资,由中国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锦秋、阿里、蚂蚁和吉利资本共同领投,老股东跟投,投前估值超100亿元 [2] 机器人行业投资机会 - 海内外机器人产业加速共振,2025年人形机器人量产节奏逐步加快 [2] - 工业化机器人方向关注仓库、车间等移动操作场景,企业需提升工业场景覆盖能力,推动人形机器人在智能感知、行动等技术突破 [2] - 家庭服务垂直场景的陪伴型机器人可增强模型能力,优化市场空间 [2]
具身智能融资南北竞速:杭州宇树7亿交接,北京银河通用11亿官宣!这个6月行业热钱已破27亿
量子位· 2025-06-24 13:49
梦晨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具身智能融资大爆发!6月还没过完,总额已经突破27亿元人民币,这还只是统计了部分公开披露的数据。 宇树科技 则是近期完成C轮融资交割,同时完成 股份制改造 ,由有限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此举被解读为IPO的前兆 。 宇树科技本轮由中国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锦秋基金、阿里、蚂蚁、吉利资本共同领投,另外有消息称绝大部分老股东都跟投。 5月底宇树科技发布海报,透露新品人形机器人将拥有26个关节自由度,价格则在10000美元以内。 据统计5月、6月具身智能行业还有大大小小50多笔融资事件,藏着具身智能行业几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新趋势。 北上广不再一家独大 这波融资潮呈现出一个有趣的格局:北上广不再一家独大。 从数据来看,北京依然是具身智能创业的"大本营",银河通用、加速进化、智在无界等14家公司扎堆于此,占了总数的近四分之一。 上海紧随其后,贡献了10家公司,包括智元新创、开普勒探索等明星项目。 广东省也不甘示弱,深圳、东莞等地共有10家公司获得融资。 但真正的黑马是 江苏 。苏州、南京、无锡三城联手,近期拿下了11家公司的融资纪录。 其中最瞩目的两笔是银河通用的1 ...
财富版图生变:广东缩水、长三角逆袭,AI成为财富跃升主要驱动力
第一财经· 2025-06-24 13:42
地区财富分布变化 - 浙江上榜人数增加10席至76位,反超北京成为第二名 [1][5] - 广东上榜人数从112人减少至96人,总财富从4.5万亿元缩水至3万亿元 [1][4] - 北京上榜人数从83名降至70名,总财富从3.2万亿元跌至2.2万亿元 [5] - 安徽上榜人数从12人降至5人 [5] - 四川上榜人数从9人增至16人,西部省份崛起明显 [5] - 长三角地区整体崛起,上海净增7人,江苏净增8人 [5] 行业趋势 - TMT行业上榜110人,比去年增加22人,总财富达3.34万亿元占榜单1/4 [3] - 医药生物和日用消费品位列创富前三赛道 [3] - 芯片成为TMT主要创富领域,寒武纪创始人持股市值786亿元同比涨370% [3] - 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涌现新富,宇树科技创始人首次上榜 [3] - 消费赛道表现亮眼,蜜雪冰城、喜茶等五组茶饮创始人上榜 [3] 企业家特征 - 前十名中55岁以下企业家占六席,包括3名80后和2名70后 [3] - 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以4815.7亿元持股估值首次登顶 [2] - 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以1846亿元持股估值首次进入前十 [2] - 500位企业家总持股市值13.7万亿元同比上涨11%,平均273.8亿元 [2] 公司表现 - 字节跳动2024年营收1550亿美元同比增长29%,净利润330亿美元 [2] - 字节跳动在中国原生AI应用活跃用户前十中占据三席 [2] - DeepSeek估值区间为10亿至1500亿美元,中间值20亿至300亿美元 [2]
卷土重来!深市规模最大机器人ETF(159770)涨超3%,年内份额暴增260%
搜狐财经· 2025-06-24 13:19
机器人指数及成分股表现 - 中证机器人指数(H30590)午间收盘强势上涨3 04% [3] - 成分股江苏雷利(300660)涨幅达17 00%,禾川科技(688320)涨8 11%,拓斯达(300607)涨7 29%,步科股份(688160)和丰立智能(301368)跟涨 [3] - 机器人ETF(159770)盘中最高涨超3%,现涨2 88%,成交额2 26亿元,最新份额63 53亿份较年初增长260% [3] 特斯拉Robotaxi试点进展 - 特斯拉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于6月22日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启动试点,初期车队规模约10辆,仅限地理围栏区域运营 [3] 机构观点与推荐逻辑 - 国金证券推荐估值低于主业合理市值且机器人业务放量确定性高的标的,认为行业调整后性价比凸显 [4] - 长期看好中国机器人产业链完整性及技术储备,关注特斯拉、Figure、华为、小米等核心产业链催化 [4] - 细分领域关注灵巧手微型丝杠/触觉传感器、华为极目机器人发布进展及低估值头部公司估值重塑机会 [4] 机器人ETF持仓结构 - 核心持仓包括汇川技术(权重10 09%涨2 92%)、双环传动(权重3 67%涨3 59%)、绿的谐波等特斯拉产业链头部公司 [4][6] - 其他权重股:科大讯飞(8 35%涨1 02%)、石头科技(5 51%涨0 97%)、中控技术(5 15%涨2 57%) [6] - 高涨幅个股:巨轮智能(6 00%)、拓邦股份(3 80%)、机器人(3 79%) [6]
苹果iPhone 17 Pro均热板曝光,散热效率倍增;华为联合软通动力、道和通泰等探索具身智能落地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6-24 11:35
华为具身智能合作 - 华为与软通动力联合开发具身智能上下料机器人,聚焦通用人形场景和3C制造场景人形机器人替代[1] - 华为与信捷电气、雅迪合作打造车架六足装配机器人,结合雅迪开放场景和华为云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能力实现车架自动装配[1] - 道和通泰机器人与华为云联合研发"空地一体集群智慧解决方案",已在某油田落地样板点并实现全流程智能闭环[1] 钛虎机器人融资动态 - 钛虎机器人科技新增蚂蚁集团旗下上海云玡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及王春城为股东,注册资本由380万元增至411万元[2] - 公司成立于2020年8月,经营范围涵盖智能机器人研发销售、人工智能硬件销售、算法软件开发等[2] 医疗机器人技术突破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完成世界首例机器人辅助生物型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采用3D打印生物型假体[3] 消费电子散热技术 - iPhone 17 Pro将采用铜质均热板散热系统,结构类似安卓旗舰机型,散热效率预计远超现有石墨烯方案[4] - 均热板内部采用液体相变循环散热机制,但面积小于安卓旗舰机型,实际效果待验证[4] 行业信息服务 - 提供智能制造产业日报订阅服务,涵盖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AGI等热门赛道行业资讯[6]
港仔机器人(00370):剖离非核心业务,聚焦人形机器人赛道发展
智通财经网· 2025-06-24 08:52
公司战略调整 - 公司拟以3200万元人民币出售北京岳海企业管理全部股权及销售贷款 剥离集中供热非核心业务[1] - 出售主因目标公司2020年以来持续分部亏损 且运城宝石花业务已于2022年7月暂停[1] - 交易采用资产基础法估值 分两期支付(首期1700万元 尾款1500万元年底前结清)[1] 人工智能转型进展 - 2023年3月起通过行业龙头合作搭建人形机器人业务体系 6月更名后签约美年健康等4家企业[2] - 推出"3+1"核心产品线:双足机器人"港仔"、四足机器狗"小强"、健康机器人"小姜"[2] - 商业化覆盖物业/医疗/教育/商业场景 政府合作项目预计服务3000名康养用户[2] 人形机器人行业前景 - 麦肯锡预测2030年全球30万亿美元市场规模 替代15%劳动力[3] - 高盛预计工业级/消费级分别于2024/2028年达成本回收临界点[3] - 大摩测算2050年家用人形机器人销量8420万台 销售额4.7万亿美元[3] 竞争优势 - 采用"订单驱动"模式快速抢占商业化窗口期[3] - 具备行业领先的软硬件技术 产品覆盖多元应用场景[2][3] - 参照新能源行业轨迹 有望成长为万亿级龙头企业[3]
【深圳特区报】深圳具身智能产业成资本“香饽饽” 今年多家深企获创投资本真金白银支持
搜狐财经· 2025-06-24 07:37
具身智能行业概况 - 具身智能是当前最火投资赛道之一 凭借技术实力获得创投资本和产业资本青睐[1] - 技术快速发展推动具身机器人在商业展示与工业生产场景落地应用 被视为下一个万亿级赛道[1] - 深圳因完备产业链和创新资源汇聚大批具身智能企业 提供丰富优质投资标的[1] 企业融资动态 - 帕西尼感知科技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TCL创投 毅达资本等多家知名机构 资金用于触觉感知技术迭代及具身智能大模型研发[4] - 数字华夏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同创伟业独家投资 资金用于人形机器人多模态互动大模型研发[5] - 智平方完成过亿元Pre A+轮融资 敦鸿资产 云启资本等参与 今年累计融资数亿元[5] - 云鲸智能完成1亿美元融资 腾讯投资与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联合领投[5] 企业技术优势 - 帕西尼专注6D霍尔阵列式多维触觉感知 突破"卡脖子"技术 拥有15种感知维度 实现高精度传感器量产[4] - 数字华夏擅长情感交互类机器人 智平方具备端到端VLA技术 云鲸智能是家庭扫拖地机器人领军企业[6] 产业支持政策 - 深圳将设立100亿元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产业基金 投资高成长性企业[7] - 深圳构建从芯片 大模型到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生态 硬件配套可实现"当日达"[7] - 深圳提供汽车制造 仓储物流等工业场景及商用服务 家庭康养等消费场景 覆盖B端 C端 G端全链条[7] 行业发展前景 - 创投资本支持增强企业创新底气 加速技术商业化进程[7] - 政府与市场合力推动深圳具身智能产业打开广阔增长空间 为早期投资创造丰厚回报[8]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5:鸿蒙与AI双轮驱动,具身智能再加码
经济观察报· 2025-06-23 22:38
华为开发者大会核心成果 -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5展示公司在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等领域最新成果及未来战略布局 [1] 算力与模型突破 - 华为云发布新一代昇腾AI云服务,基于CloudMatrix 384超节点架构,单卡推理吞吐量达2300 Tokens/s,较传统架构提升近4倍,支持384个专家模型并行推理 [2] - 盘古大模型5.5发布,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多模态、预测及科学计算五大基础模型实现全面升级 [2] - 预测大模型应用于钢铁行业热轧工艺优化,实时分析2000余生产参数使钢板成材率提升0.8%,单厂年增效益超千万元 [2] - 预测大模型在北方供热企业实现精准调温,单季节能15%以上 [2] - 华为云推出盘古大模型防火墙,恶意提示词拦截率达99.9%,通过动态加密技术防止推理结果泄露 [2] 具身智能布局 - 华为云发布CloudRobo具身智能平台,整合数据合成、标注、模型开发等端到端能力,提供三大核心模型 [3] - 具身智能训练样本20%靠采集,80%靠生成,大幅提高数据获取效率 [3] - 华为在深圳、无锡两地布局具身智能产业链,目标五年内带动深圳机器人产值超3000亿元 [3] - 华为与多家企业合作开发具身智能应用,包括上下料机器人、车架六足装配机器人等 [3] 产业链合作 - 华为与乐聚机器人合作实现汽车生产线物流搬运和上料工序 [4] - 华为与拓斯达联创工业具身智能工作站,提高分拣速度和处理能力 [4] - 华为与道和通泰机器人联合研发"空地一体集群智慧解决方案",已在油田落地样板点 [4] 行业竞争格局 - 具身智能机器人成为全球科技竞争核心赛道,在工业制造、服务与医疗、特种作业等领域展现应用前景 [4] - 智元机器人远征A2成为全球首个同时拥有中、美、欧三区域认证的人形机器人 [5] - 亿嘉和集团发布首款具身智能控制器及康养人形机器人 [5] 行业挑战 - 具身智能领域面临数据多样性差导致环境泛化能力不足的挑战 [6] - 任务多样性差表现为指令理解能力不足、长程能力欠缺及灵巧手精细操作能力缺乏 [6]
具身领域的目标导航到底是什么?有哪些主流方法?
具身智能之心· 2025-06-23 22:02
目标驱动导航技术概述 - 具身导航是具身智能的核心领域,涉及语言理解、环境感知、路径规划三大技术支柱 [2] - 目标驱动导航要求智能体在陌生三维环境中仅凭目标描述自主完成探索与路径规划 [2] - 与传统视觉语言导航不同,目标驱动导航需实现从"听懂指令走对路"到"看懂世界自己找路"的跃迁 [2] 技术应用与产业化落地 - 终端配送场景中,美团无人配送车通过动态路径重规划在复杂城市环境执行任务 [3] - Starship Technologies的园区配送机器人已在欧美高校和社区部署 [3] - 医疗、酒店及餐饮场景中,嘉楠科技、云迹科技等公司的商用服务机器人实现药品、餐食自主配送 [3] - 人形机器人领域,宇树科技Unitree系列通过Habitat预训练完成基础导航任务 [3] - 特斯拉Optimus展示了"取放电池"等端到端操作能力 [3] 技术演进与评测体系 - 基于Habitat仿真的具身导航生态完整记录了领域技术迭代轨迹 [4] - 评测体系从点导航扩展到图像导航、目标导航及移动抓取任务,形成闭环 [4] - 当前技术进展呈现梯度:PointNav和闭集ObjectNav接近人类表现,开放词汇导航仍面临挑战 [4] - Meta AI提出的Sim2Real迁移框架为仿真到真实部署提供方法论参考 [4] 三代技术路线迭代 - 第一代端到端方法:基于强化学习与模仿学习框架,在点导航任务中取得突破 [5] - 第二代模块化方法:通过显式构建语义地图,在零样本目标导航任务中展现优势 [5] - 第三代LLM/VLM融合方法:引入大语言模型知识推理能力,提升开放词汇目标匹配精度 [7][8] 技术学习挑战 - 需要掌握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强化学习等多领域知识 [10] - 各领域论文数量繁多、知识碎片化,入门难度高 [10] - 基于Habitat生态的研究缺少高质量文档,提高学习门槛 [10] 课程特点与内容 - 基于Just-in-Time Learning理念,帮助学员快速掌握核心技术栈 [11] - 梳理目标驱动导航研究发展脉络,构建领域框架 [12] - 理论结合实践,配有实战环节完成闭环学习 [13] - 课程涵盖端到端导航、模块化架构、LLM/VLM驱动系统等核心内容 [16][19][21][23] - 大作业聚焦VLFM算法复现与真实场景部署 [25][31] 课程安排与受众 - 课程开课时间7月25日,3个月完成结课 [33] - 面向机器人抓取从业人员、具身智能研究者、计算机视觉专业人士等 [32] - 学员需具备Python和PyTorch基础,显卡3060及以上算力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