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再保险
icon
搜索文档
摩根大通:中国再保险集团
摩根· 2025-06-25 21: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中国再保险集团,给予“增持”评级 [1][9][14][9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再保险集团在中国再保险市场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市场份额接近50%,具有稀缺性价值,包括独特产品供应、经济周期中增速高于直保公司、境外业务分散风险和外汇对冲收益等优势,预计再保险需求增加,采用5倍2025财年预期市盈率得出目标价1.4港元 [1][9][14][9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 - 中再源于中国人保再保险业务,1998年成独立法人,2003年更名,主要子公司同年成立,2007年改制,2015年在港上市,2018年收购英国桥社,2019年全球排名第七 [81] - 董事长和春雷、总裁庄乾志等高管经验丰富 [83] - 截至2024年,内资股占比84.28%,H股占比15.72%,中再寿险和中再产险100%全资,中国大地保险和中再资产管理分别持股64.3%和70% [85] - 作为国有再保险公司,与主要公司合作,积累经验,收购桥社拓展境外业务,国内市场地位突出,2023年全球排名第八 [88] 投资理据 - 近年来中国大陆再保险行业保费增长强劲,2024年原保费收入达2280亿元,中再市场份额约50%,五年期年复合增长率4.2%,商业模式独特,承保业绩波动性低或反周期 [13] - 以当前水平看,该股近期下行空间有限,包括择机择优承保、独特境外业务/资产敞口、精准定价和风险管理等因素,预计2025财年净资产收益率10%左右,股息收益率6%,给予5倍2025财年预期市盈率,目标价1.4港元 [14] 估值 - 执行新会计准则后,市场采用市盈率估值法,H股保险公司和全球再保险公司2025财年预期市盈率分别为7倍/10倍,考虑中再业务增长潜力,给予5倍2025财年预期市盈率,得出目标价1.4港元 [23] 投资利好 - 截至2025年6月10日,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1.7%,国债收益率下降影响直保公司偿付能力,预计再保险需求增加,中再择机择优承保,扩大盈利业务,收缩直保业务,境外业务盈利能力强,桥社业务有望成新盈利增长点 [29][31] - 2024年公司净利润增长87%,直保业务盈利贡献下降,财产再保险业务上升,战略向盈利业务倾斜,境外业务占2024年整体盈利15% [38] 独特的境外业务布局 - 中再境外业务布局独特,2018年收购英国桥社,截至2024年境外财产再保险承保业务占总原保费收入15%,桥社业务贡献提升,综合成本率管理优,销量将增长 [46] - 中再成立子公司配置境外资产,集团约25%的AUM用于境外投资,境外业务/资产配置敞口大的好处包括业务风险分散、资产负债匹配、外汇对冲和投资组合风险分散等 [47] 核心竞争力 – 精准定价和风险管理 - 精准定价和风险管理是中再关键差异化因素,中国自然灾害经济损失上升,凸显再保险需求,中再开发升级灾害模型系统,采用汽车定价风险模型,具有竞争优势,预计25/26/27年净利润分别为108亿元、118亿元和122亿元 [58][59] 投资风险 - 中再直保业务表现不佳,市场份额下降,资本利用和运营管理效率低,承保业绩接近盈亏平衡,且难以分割剥离,可能拖累集团估值 [67][70] - 政府支持再保险市场发展,竞争加剧,中再面临内地市场开放、外国和国内再保险公司增加的竞争,可能失去市场份额,需评估监管影响,加强核心竞争力 [72] 概要:财产保险与再保险业务简介 - 再保险是将承保业务风险和责任部分转移的保险,合同包括合约再保险和临时再保险,分保形式有比例和非比例再保险 [89][90]
2024年15家再保险公司经营业绩排行:中再寿、中再财携手进前二!
13个精算师· 2025-06-25 13:37
再保险行业经营业绩 - 2024年再保险行业分保费收入2264亿元,同比下降2.6%[2][11] - 2024年行业净利润54.2亿元,同比增长37.2%,总投资收益113亿元,同比增长16.9%[4][12] - 行业净资产规模1063.5亿元,同比增长11.2%,投资资产规模3804.7亿元,同比增长8.0%[13] 再保险行业盈利能力 - 2024年行业ROE为5.4%,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但低于寿险(18.7%)和财险(8%)[5][16] - 行业总投资收益率3.1%,与财险持平但低于寿险(3.5%),综合投资收益率5.6%,高于财险(5.5%)但低于寿险(7.5%)[17][18] 再保险行业风险结构 - 最低资本中保费及准备金风险占比最高(27%),其次是交易对手违约风险(20%)和损失发生风险(11%)[7][22] - 财险业务占再保险业务2/3,导致保费及准备金风险成为首要风险[23] - 国际再保险分散导致交易对手违约风险占比高[24] 再保险公司排名 - 分保费收入前三:中再寿险(642.7亿元)、中再产险(458.5亿元)、中农再保险(275.2亿元)[27] - 净利润前三:中再产险(15.4亿元)、中再寿险(14.0亿元)、慕尼黑再保险(5.9亿元)[28] - ROE前三:美国再保险(21.9%)、德国通用再保险(14.2%)、慕尼黑再保险(11.6%)[29] - 综合投资收益率前三:中再寿险(6.6%)、汉诺威再保险(5.8%)、中再产险(5.6%)[31]
再保险行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大有可为
证券日报· 2025-06-23 01:27
再保险市场现状 - 2023年中国再保险保费2595亿元,直保保费5.7万亿元,渗透度4.6% [1] - 全球再保险保费9000亿美元,直保保费7.2万亿美元,渗透度12.5% [1] - 中国直保规模全球第二,再保险规模全球第七,渗透度低于国际水平 [1] 再保险功能与重要性 - 再保险通过风险分摊机制帮助直保公司承保大额风险 [1] -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尤其在航天、核能、卫星发射等领域已发挥作用 [2] - 中国核共体承保能力全球第一,覆盖超万亿元涉核资产 [2] 行业发展机遇 国家战略领域 - 需提升对航天、国产大飞机、一带一路项目的风险保障能力 [2] - 政策红利将催生新型复杂再保险需求,需加强产品创新与全球风险分散 [2] 科技创新领域 - 可缓解AI、低空经济、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失败、供应链中断等风险 [3] - 通过风险共担降低创新成本,提升直保公司对"卡脖子"技术的保障能力 [3] 巨灾风险管理 - 2023年中国自然灾害损失4011亿元,保险补偿比例仅10%,远低于全球44%水平 [4] - 再保险可汇聚国际承保能力,优化巨灾定价模型并推动产品创新 [4] - 机制可将巨灾风险转移至资本市场,促进灾后经济复苏 [4] 未来发展方向 - 需加快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与数据基础设施 [5] - 提高渗透率以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创新和巨灾保障 [5]
从“0到1”的突破后,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如何迈向新发展阶段?
新华财经· 2025-06-20 16:06
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进展 - 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2024年交易规模已达21亿元,6家境外保险机构设立交易席位,"分入+分出+经纪"完整业态形成,实现从"0到1"突破 [1] - 2023年6月上海再保险"国际板"启动,2024年8月出台《关于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2024年10月登记交易中心正式揭牌 [2] - 上海保交所拟定三阶段发展路径:1.0阶段服务境内交易,2.0阶段跨境交易,3.0阶段全球风险治理,当前重点以差异化政策推动机构入驻 [2] 临港新片区再保险功能区发展 - 临港新片区2025年出台全球首个再保险数据跨境流动操作指引和负面清单,形成双向互补机制 [3] - 临港推动组建国内首个集成电路共保体和国产商用飞机海外机队风险聚合体,为新型业务模式提供空间 [3] - 临港作为上海经济重要增长极,其新能源汽车、大飞机等产业集群的高风险保障需求与再保险深度融合 [3] 国际化发展举措与建议 - 德国汉诺威再保险建议实施差异化监管体系,在偿付能力、资金投资管理等方面提供支持以吸引国际再保险能力 [4] - 金融监管总局提出需完善平台运行规则,强化市场端、保障端、监管端协同发力,支持登记交易中心发展数字化、标准化功能 [4][5] - 上海计划以临港新片区为载体吸引更多再保险机构,优化承保能力供给,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4][5][6]
上海市委金融办常务副主任周小全: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驶入“快车道”
快讯· 2025-06-19 12:38
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 - 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是我国深化金融高水平开放的重大实践,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 [1] -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已驶入"快车道" [1] 再保险行业属性与重要性 - 再保险是保险的保险,天然具有国际化属性 [1] - 再保险在提升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和影响力方面地位重要、作用突出 [1] 上海再保险市场发展目标 - 构建要素集聚、业务集中、交易活跃、规则完善的现代再保险市场体系 [1] - 加快将上海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再保险中心 [1]
牢牢把握数据领域发展主动权
第一财经· 2025-06-09 19:56
数据跨境流动机制优化的重要性 - 优化数据跨境流动机制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定在华跨国投资的关键举措 对把握数据领域主动权和发展国际竞争力数字产业具有必要性[1] - 数据跨境流动是数字经济与数字贸易发展的重要前提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测算数据流动对各行业利润增长的平均促进率为10% 在数字平台和金融业等行业中可达32%[2] - 优化机制可降低企业合规成本并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尤其在保障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对推动数实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2] 中国数据跨境流动政策进展 - 2023年12月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强调促进数据有序跨境流动和持续优化监管措施[2] - 2024年3月国家网信办发布《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 对不含个人信息或重要数据的国际贸易、跨境运输、跨国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活动数据免予申报安全评估、标准合同或认证[2] - 上海自贸试验区2025年2月发布数据出境负面清单管理办法 深入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并同步成立五大片区数据跨境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3] 当前机制存在的挑战 - 数据跨境流动政策全国范围效果有限 受益企业数量较少 法律政策偏紧且未获重要贸易伙伴充分性认定[5] - 与重要贸易伙伴缺乏数字领域双边合作协定或备忘录 尚未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关键数字经济协定[5][6] - 服务领域开放引发境外投资主体新需求 例如数字医疗领域预计到2032年全球市场规模达1.5万亿美元 2024-2032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8.9%[4] 机制优化路径 - 构建全国统一负面清单管理体系 加速自贸区经验复制推广 完善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并简化审批流程 例如建立快速审批机制和白名单制度[7] - 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 包括发展算力、网络、算法等基础支撑产业 加快海底光缆建设和国际数据专用通道构筑 建设高标准数据中心和跨境平台[8] - 加强国际合作 与《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金砖国家开展数据流动合作 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规则[9]
综述:宜业宜居 协同创新——外国在港领团商界看好粤港澳大湾区新机遇
新华社· 2025-06-07 21:27
科技产业升级 - 腾讯展厅展示全球首个新一代"数字藏经洞",运用高清数字照扫、游戏引擎物理渲染等技术实现敦煌艺术沉浸式体验[2] - 极飞科技智慧农业装备亮相巴西农业科技展,其载重强、速度快的农业无人机成为科技惠农标杆[2] - 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四年位居全球创新指数"科技集群"排名第二,大湾区"半小时科研圈"持续吸引全球人才[2] - 法国再保险(亚洲)计划布局生物医疗、低空经济等科创前沿领域,把握区域协同发展机遇[3] 区域协同与双向赋能 - 参访团考察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合作平台在智能驾驶、机器人技术、智慧农业、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实效[4] - 菲律宾驻港总领事关注大湾区内地企业"出海"诉求与外资企业进入内地市场的需求,计划搭建与东盟的双向投资桥梁[4] - 印尼国家银行香港分行高管强调"香港——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协同效应将辐射国际市场[4] - 小鹏汇天飞行汽车展现大湾区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创新模式,被评价为"技术试验场"和"企业家精神孵化器"[5] 产城融合与创新生态 - 珠海金山软件园游戏产品获荷兰驻港总领事盛赞,体现大湾区多元产业在政策支持下的蓬勃发展[7] - 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一小时生活圈"和"优质生活圈",覆盖就业创业、教育、医疗等领域,加速宜居宜业宜游环境建设[7] - 香港欧洲商务协会主席认为大湾区宜业宜居环境是吸引人才与资金的关键因素,堪比越南岘港、西班牙马拉加等优质旅游目的地[6][7]
上海金融监管局: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建设取得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效
快讯· 2025-05-30 15:13
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进展 政策支持与体系建设 - 优化支持政策体系以推动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 [1] - 金融监管总局及上海市委市政府提供政策支持 [1] 产业链与运营模式 - 实现再保险产业链闭环运营提升效率 [1] - 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正式设立 [1] 交易规则与平台发展 - 完善场内交易规则规范市场运作 [1] - 推动登记交易中心平台扩量提质增强市场吸引力 [1] 数字化转型 - 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能力 [1]
上海金融监管局副局长王鑫泽:截至4月末 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累计注册机构99家
快讯· 2025-05-30 12:06
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进展 - 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累计注册机构达99家 [1] - 平台累计交易保费近16亿元 [1] - 登记业务量突破400万笔 对应保费超1200亿元 [1] 创新业务机制 - 建立商用飞机风险联合体 强化承保能力供给 [1] - 组建绿色船舶保险共同体 探索重点产业服务新模式 [1] - 新机制支持重点产业"走出去"及转型升级 [1] 政策支持与基础设施 - 《关于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制度创新 [1] - 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正式设立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1] - 金融监管总局与上海市政府协同提供支持 [1]
上海:目前登记交易中心提供再保险业务询价报价、签约存证、账务清算等服务
快讯· 2025-05-30 11:20
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 - 上海登记交易中心目前提供再保险业务询价报价、签约存证、账务清算、结算便利、履约管理、资信登记、信息披露等服务 [1] - 该中心为境内外机构搭建数字化"高速公路",支持跨境和境内、分入与分出等全量业务线上交易 [1] - 上海金融监管局下一步将加强部门协同,从要素集聚、业务创新、规则配套、环境优化等方面推进再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1] 再保险业务数字化发展 - 登记交易中心的服务提升了再保险交易的便利度和数字化水平 [1] - 线上交易功能覆盖全量业务,包括跨境和境内业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