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中介

搜索文档
深圳二手房录得量节后修复性调整 单周环比增长107%
快讯· 2025-05-12 19:29
深圳二手房市场动态 - 2025年第19周深圳全市二手房(含自助)录得1407套,环比上涨106.6% [1] - 二手房周录得量受五一假期影响,近2周呈现波动变化,当前已恢复正常水平 [1] - 截至2025年5月12日,全市共有71832套有效二手房源在售,较上周减少499套 [1] 市场趋势分析 - 节后深圳二手房市场出现修复性调整,单周录得量环比增长显著 [1] - 在售二手房源量出现小幅下降,显示市场供需关系可能正在调整 [1]
没想到房地产虽然低迷,但中介的胃口这么大
集思录· 2025-05-06 22:44
房产交易市场现状 - 房产交易中中介存在利用信息差获取高额差价的行为 一套标价760-810万的房产最终以848万成交 中介从中获利48万以上 [2][5] - 买方市场存在经验不足的购房者 部分客户因急于购房或缺乏市场了解导致议价能力弱 案例中买方仅还价10万 远低于市场常规70-80万的砍价幅度 [3][4] - 卖方对价格预期存在偏差 挂牌数月接待上百客户 但仅6-7组给出报价 最终成交价800万实收符合卖方心理预期 [1][3] 中介操作手法分析 - 采用隔离谈判策略 阻止买卖双方直接沟通 通过双向传话操控交易进程 案例中中介将848万成交价拆分为800万房款和48万中介费 [2][4] - 刻意隐瞒关键交易信息 未向买方披露"满五唯一"免税政策 反而误导买方认为卖方需承担高额税费 [5] - 利用心理战术施压 对卖方谎报买方心理价位为780万 实际促成848万交易 差价部分全部转化为中介收入 [2][5] 行业监管与法律风险 - 中介收取差价行为涉嫌违法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中介仅能收取佣金 不得获取交易价差 [10] - 交易流程设计存在法律瑕疵 隔离谈判方式剥夺买卖双方知情权 可能构成欺诈行为 [12][13] - 行业存在系统性操作 部分中介机构通过伪造看房客户压低卖家心理价位 人为制造信息失真 [11] 交易参与者行为特征 - 卖方更关注实际到手价 案例中卖方接受800万底价 但对中介获取超额利润表示不满 [3][8] - 买方决策受非理性因素影响 孕期等特殊状况导致议价能力下降 跨区域看房但缺乏本地市场认知 [3][4] - 中介激励机制扭曲 业绩导向促使老牌中介更倾向于快速成交而非维护客户利益 [14] 市场经验与风险规避 - 有效议价需充分市场调研 建议买方至少实地考察10套以上房源再决策 [6] - 交易流程应保持透明 避免签署独家协议 买卖双方需坚持三方当面协商 [6][13] - 选择服务机构需谨慎 不同中介服务质量差异显著 需警惕高佣金低服务现象 [6][14]
深圳大增37%!4月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同比增长
券商中国· 2025-05-06 22:01
另据广州市房地产中介协会统计,4月(统计周期:3月26日至4月25日),广州市二手住宅共网签10312套、105.30 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12.97%和17.10%。 4月,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同比普遍增长。 具体来看,一线城市中,深圳二手住宅成交套数同比大增37%,上海同比增长30%,北京同比增长17%,广州同比增 长近13%。二线城市中,成都、杭州、南宁二手住宅成交套数同比分别增长20%、16%、14%。 业内人士认为,4月重点城市二手房交易活跃度持续,驱动行业对后市信心有所回升,5月房地产市场有望延续积极 向好。 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同比增长 4月,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量整体同比延续增长态势。 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4月,一线城市中,深圳二手住宅成交5733套,同比增长37%;上海二手房成交超2.3万套, 同比增长30%;北京二手住宅成交超1.5万套,同比增长17%。二线城市中,成都、杭州、南宁二手住宅成交套数同 比分别增长20%、16%、14%。 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表示,4月深圳二手房市场继续保持较好的市场行情,"银四"成色足。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认为,重点城市二手房市场延续去年以来的 ...
中原CCL按周升0.25% 预计短期香港二手楼价持续受压
智通财经· 2025-05-02 16:56
香港楼市现状 - 中原城市领先指数CCL最新报136.71点,按周升0.25%,连升2周共0.26%,但升幅温和,指数连续5周于136点水平窄幅徘徊 [1] - 忧虑贸易冲突升级导致买家态度审慎,业主议价幅度较窄,市场平价笋盘已消耗,二手成交大减,楼价出现争持 [1] - 中美局势未明加上一手新盘低价促销抢占购买力,预计短期二手楼价持续受压偏软 [1] - CCL距离第二季目标133点相差3.71点或2.71% [1] - CCL处于逾8年半低位,在2016年9月中水平徘徊 [1] - 财案后6周楼价累升1.35%,2025年楼价暂时累跌0.68% [1] - CCL较2024年9月首次降息前135.86点低位升0.63%,较2021年8月191.34点历史高位跌28.55%,较2024年3月撤辣前的低位143.02点跌4.41% [1] - 西沙SIERRA SEA次轮价单发售288伙累计截收逾4.2万票,创全港历来新盘收票新高,对二手楼价的影响将于2025年5月下旬公布的CCL才开始反映 [1] 八大楼价指数表现 - 2025年八大楼价指数中,CCL累跌0.68%,CCL Mass跌0.75%,CCL(中小型单位)跌0.56%,CCL(大型单位)跌1.21% [2] - 分区表现:港岛跌1.28%,九龙升0.47%,新界东跌1.69%,新界西跌1.29% [2] - 中原城市大型屋苑领先指数CCL Mass报137.09点,按周跌0.11%,连跌4周共0.84% [2] - CCL(中小型单位)报136.23点,按周微升0.03%,连跌3周后回稳,CCL Mass及CCL(中小型单位)两大指数处于2016年8月底水平 [2] - CCL(大型单位)报139.14点,按周升1.35%,连升2周共1.69%,指数于2016年9月底水平徘徊 [2]
武汉二手房交易迎“安全革命”:贝壳如何提供“全周期”资金安全保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1 10:33
文章核心观点 贝壳武汉站发布“标准都做到,房款平台保”服务承诺,将房产资金安全保障拓展至全交易周期,通过多种升级举措保障消费者和服务者权益,降低银行风险 [3][11][13] 行业现状 - 房产交易资金安全是基石,过去因资金安全保障不足,卖方市场时买方易受损,买方市场时卖方易受损 [2] - 《中国消费者报》2024 年调研显示超七成消费者不清楚二手房交易常见风险,39.08%的消费者遭遇过“资金安全问题” [4] - 房地产交易资金风险与市场环境有关,卖方市场买方受骗多,买方市场卖方受骗多,市场波动大时案例增多 [4][5] 贝壳过往举措 - 2019 年起贝壳签约服务中心在全国引入多种资金存管服务,目前全国资金存管当量达 95%以上,实现资金安全第一阶段管理能力 [8] - 过去打造签约流程标准化,推出第三方资金存管服务等举措预防风险 [9] 贝壳新服务承诺 - 4 月 24 日贝壳武汉站发布“标准都做到,房款平台保”服务承诺,将保障从存管环节拓展至全交易周期 [3] - 此次服务承诺在“资金存管”基础上多项升级,从保障范围扩大,通过标准化流程管理实现从“静态告知”到“动态护航”进化 [11] 新服务承诺具体体现 签约阶段 - 引导客户和业主观看资金风险视频,签署《交易风险告知函》,增强风险意识 [12] - 创建“贝壳官方服务群”,确保角色认证,资金信息透明可交互,双方实时掌握资金动态 [12] 合同履约跟进 - 实施强提醒机制,确保客户支付每一步得到及时提醒和指导 [12] - 升级管理规则,推动系统智能链接,由被动滞后询问变为主动监测,实现应付与实付房款数据可知、可视、可管理 [12] 宏观层面 - 构建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定义 5 类准资损风险和 37 个风险特征,建立城市风险管理组织机制及流程标准 [12] 服务保障机制 - 如客业双方按标准流程交易仍发生资金风险,遵循“先 C 后 B”原则,贝壳优先解决消费者损失,承诺范围内赔付周期不超 15 个自然日,再核实平台与品牌方责任归属 [12] 服务意义 - 有助于降低银行风险,完善风险管理体系降低银行端风险,系统直连确保数据传输准确安全,助力银行提高贷款流程服务效率 [13] - 强化标准化服务意识,武汉平台合作经纪人及门店开展专项学习培训,签约中心优化签约经理服务标准化流程 [13] - 让消费者和服务者受益,贝壳为 C 端消费者和 B 方店东兜底,搭建安全可靠交易桥梁 [13]
中原地产:中原十大屋苑周末录7宗成交 连续4周单位数成交
智通财经网· 2025-04-28 10:51
一手市场表现 - 西沙新盘SIERRA SEA首轮开售318伙价单单位即日沽清,带动周末一手市场成交逾350宗[1] - 发展商迅速加推全新价单应市,显示市场反应炽热[1] - 一手交投周环比大幅飚升,大批新盘向隅客涌现,预期更多购买力释放[1][2] - 多个新盘部署短期内应市,发展商积极去库存推售余货盘,一手需求持续看俏[2] 二手市场表现 - 中原地产十大屋苑周末录得7宗成交,周环比减少8宗或12.5%,5个屋苑零成交,连续4个周末录得单位数成交[1] - 美联物业十大二手指标屋苑周末录得约10宗成交,较上周末11宗减少约9.1%,连续第三个周末维持双位数[1] - 十五大屋苑周末录约11宗成交,较上周末12宗减少8.3%[1] - 二手市场受新盘低开影响持续淡静,细价楼最受影响,交投难有突破[1] - 节日因素散去后二手看楼活动及成交陆续恢复正常,指标屋苑交投靠稳[2] 市场供需分析 - 新盘低开策略导致二手市场处于捱打状态[1] - 大量购买力涌入一手市场,二手交投在现水平徘徊[1][2] - 仍有买家在二手市场物色笋盘[2]
贝壳深圳“五一新房节”启幕 助力楼市销售
快讯· 2025-04-27 15:43
房企促销活动 - 贝壳深圳启动"贝壳新房节,五一狂欢购"主题活动,活动持续至5月5日 [1] - 活动整合平台资源,联动众多知名品牌开发商,提供多重福利 [1] - 优惠活动覆盖全国,包括抽奖、红包雨、购房券、京东大家电专属折扣礼、装修补贴等方式,最高立减超百万元 [1] - 贝壳精选全深圳超500套优质特价房,涵盖刚需盘、改善型住宅及学区房,部分房源限时折扣力度空前,单套最高立减超百万元 [1] 服务承诺 - 贝壳深圳新房发布"B端安心服务承诺",覆盖佣金结算、垫付效率及报备保障等核心环节 [1] - 努力为服务者构建积极、阳光、安全的作业环境 [1]
即将出台楼市新政,深圳贝壳内部发“通知”?记者求证!
证券时报· 2025-04-24 20:29
深圳房地产调控新政传言 - 网传深圳贝壳内部通知要求全员在岗准备迎接新刺激 但公司内部核查后否认发布此类通知 [2] - 业内人士指出"五一"假期前可能存在编造谣言刺激销售的行为 建议购房者以官方信息为准 [3] 深圳楼市近期表现 - 3月深圳一手住宅网签4161套 环比上升67.5% 同比上升47.2% 二手住宅过户6078套 环比上升65.3% 同比增长58.3% [3] - 深圳新房去化周期连续七个月回落 截至3月底预售住宅库存26655套 按近12个月月均去化3474套计算 去化周期为7.7个月 [3] - 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预测4月二手房市场将保持活跃 因政策支持持续发力且品质新房将入市 [4] 深圳公积金政策调整 - 深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发布两项文件 自2025年3月24日起实施 包括提升贷款额度 调整最低首付款比例 取消异地贷款户籍和首套房限制等 [4]
此薪酬非彼薪酬——“贝壳”天价“薪酬”事件解析
和讯网· 2025-04-21 21:56
高管薪酬争议 - 董事长彭永东2024年财报显示薪酬总额达4亿元,其中股份支付费用占比超97%,实际现金薪酬不足200万元,仅占0.5% [1][5][12] - 股份支付费用源于港股上市时授予的7182.4万股限制性A类股,按会计准则分5年摊销计入薪酬成本,属于非现金账面数字 [5][6] - 限制性股票价值与股价深度绑定,未解锁部分可能因市场波动大幅缩水,存在"纸面富贵"与实际变现的差异 [6][12] 股权架构设计 - 公司采用同股不同权架构,A类普通股1股1票,B类普通股1股10票,管理层通过B类股放大投票权 [7][8] - 彭永东团队持有7.7%股本但控制32.1%投票权,其中彭永东个人持股5%却拥有22.1%投票权 [9] - 该设计为满足港股上市合规要求,需管理层持股≥10%经济利益,同时避免创始人离世后的治理真空 [7][8] 行业对比分析 - 房地产中介行业基层收入低(年均约8万元),与高管账面薪酬形成5000倍差距,加剧公众对分配公平性质疑 [1][11] - 相比"特斯拉"业绩对赌型薪酬,"贝壳"限制性股票授予源于上市合规而非业绩目标,缺乏明确合理性锚点 [11] - 公司选择详细披露高管薪酬,而"京东"、"小米"等通过豁免或特殊设计降低敏感度 [11] 投资者分析框架 - 需区分薪酬现金含量(0.5%)与股权激励(99.5%),后者价值取决于未来股价表现 [12] - B类股投票权与任期强绑定,离职即转为A类股,形成"权力倒计时"机制制约长期独裁风险 [12] - 房地产行业特性易引发"暴利"联想,基层收入透明度与高管会计处理差异激化舆论矛盾 [12][13] 资本市场规则 - 超30%港股新经济公司采用AB股架构,平衡创始人控制权与公司长期发展 [13] - 联交所允许同股不同权但要求管理层持股≥10%,公司通过限制性股票补足经济利益缺口 [5][8] - 会计规则将限制性股票公允价值按解锁期分摊,导致财报数字与公众认知存在鸿沟 [5][6][14]
左晖离开后的贝壳:利润越差,高管越赚?
创业邦· 2025-04-20 18:33
核心观点 - 贝壳创始人左晖离世后,公司高管彭永东和单一刚年薪激增,两年合计拿走超20亿元,引发市场质疑 [8][11] - 贝壳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30.8%至40.78亿元,但高管薪酬占比过高(2023年占净利润29.6%),远超国际同行3%-5%的水平 [9][11][12] - 公司采用同股不同权架构,彭永东和单一刚通过股权激励获得巨额收益,但缺乏业绩对赌条件,被质疑变相利益输送 [13][16] - 左晖时代的ACN合作模式逐渐转向高抽佣模式(12%-18%平台费),引发加盟商和消费者投诉,黑猫平台相关投诉超2800条 [20][21][23] - 公司战略从"一体两翼"扩展为"一体三翼",新业务(家装/租赁/住宅开发)2024年收入占比33.8%,但尚未形成支柱 [26][27][29] 高管薪酬与治理结构 - 彭永东2022-2023年薪从4.75亿元增至7.13亿元,单一刚从3.55亿元增至5.29亿元,两年合计20.72亿元 [11] - 2023年两人薪酬占净利润22.78%,其中彭永东7.01亿元来自股权结算,薪资仅1200万元 [12] - 同股不同权架构下,彭永东和单一刚合计控制49.7%投票权,但持股比例仅7.5% [13] - 2022年港股上市前获股权激励,彭永东7182万股、单一刚5387万股,行权价较市价低62%,总价值37.75亿港元 [16] 财务与业务表现 - 2024年净收入935亿元(+20.2%),净利润40.78亿元(-30.8%),经调整净利润72.11亿元(-26.4%) [9] - 家装业务收入148亿元(+36.1%),利润率提升1.75个百分点至30.7% [27] - 租赁业务收入143亿元(+135%),省心租在管房源超42万套 [29] - 贝好家住宅开发业务首个项目开盘2.5小时售罄,已斥资25亿元拿下4地块 [29] 战略转型与行业影响 - ACN模式从6经纪人协作变为高抽佣,加盟商需按月缴纳系统使用费,南沙区新房佣金比例达23% [20][21] - 2021年起三次大规模裁员,部门平均裁员比例达50%,经纪人提成下降且存在倒扣钱机制 [21] - 15.5亿元收购爱空间计划终止,消费者投诉个人信息被转售家装公司 [31] - 美股市值从峰值900亿美元跌至230亿美元,跌幅超70% [7] 高管动向与社会责任 - 彭永东拟捐赠900万股(价值4.68亿港元),50%用于行业服务者医疗福利,50%用于毕业生租房帮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