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演艺
icon
搜索文档
“大戏”上演!丰盛文化大餐点亮百姓多彩假期 创新表达让经典绽放新光彩
央视网· 2025-10-03 17:03
国庆假期文艺演出市场概况 - 国庆假期各大文艺院团竞相推出精品文艺演出,为假期生活提供丰盛文化大餐 [1] - "大戏看北京"2025展演季在国庆假期火热举办,各类演出吸引大批市民游客观演 [7] - 2025国际音像艺术作品博览会同期举行,观众在浓厚艺术氛围中享受假期 [11] 重点剧目演出信息 - 由濮存昕、唐烨执导的《雷雨》在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曹禺剧场上演,演出将持续至10月7日 [4][6] - 该版《雷雨》创排于2021年,在舞台空间上进行实验性拓展,呈现象征与写实的双重表达 [4][6] - 原创民族歌剧《红高粱》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上演,该剧为国家大剧院集结"黄金阵容"主创团队首次将小说搬上歌剧舞台 [9] 大型文化活动规模与内容 - "大戏看北京"展演季以"文艺展新姿 精品献人民"为主题,在为期3个月时间里,80余家演出单位将呈现10余个门类117部精品剧目 [11] - 2025国际音像艺术作品博览会设有6大展区,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来自17个国家的近6000件珍藏音像作品集体亮相 [13] - 北京艺术中心在10月1日至6日期间,配套服务、公益展演和互动活动全部开放 [15]
假日经济新观察·消费驱动力跃迁 市场呈现品质化、理性化、体验化新面貌
央视网· 2025-10-03 15:06
假期消费总体表现 - 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相连形成8天超长假期 消费需求集中释放 彰显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与活力 [1] - 假日经济带动消费活力持续释放 旅游消费需求旺盛 沉浸式体验受青睐 政策支持成效显著 [22] 文旅消费与文化活动 - 各大文博场馆是假期顶流目的地 故宫博物院推出3个重磅展览 包括时隔10年再次展出的《清明上河图》 [3][5] - 北京启动“大戏看北京”2025展演季 3个月内将推出117部精品剧目 展现国内外戏剧艺术顶尖水准 [7] - 安徽徽州古城和浙江富阳龙门古镇等地 依托古镇建筑和非遗资源推出特色文旅活动 如鱼灯表演、行龙灯等沉浸式互动场景 [11][13][15] - 各地将举办超2.9万场次文旅活动 文化体验成为核心消费驱动力 消费从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跃迁 [19][24] 零售与餐饮消费 - 国庆假期重点商圈人潮涌动客流旺 上海南京路商圈举办20多个首展、首发、首秀及快闪活动吸引境内外游客 [2][5] - 双节催热“团圆经济” 从商超热销的月饼到餐馆的家宴 零售与餐饮市场同步繁荣 [8][10] 政策支持与行业趋势 - 政策加力支持消费 各地发放超4.8亿元消费补贴 2025年第4批69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在假期前下达 [19] -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下 企业加速创新产品供给 包括银发经济和适老化改造 推动文旅消费向全年龄段覆盖 [26] - 假期消费市场展现出品质化、理性化、体验化的新面貌 体现了经济转型升级的阶段性成果 [26]
演出市场“冷热不均”如何破局?看“一元剧场”的经济账本
搜狐财经· 2025-10-03 08:51
行业宏观数据与挑战 - 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票房收入达到57954亿元 [1] - 行业存在商业演出票价高与基层平价演出供给严重不足的问题 [1] - 市场呈现“大城市热、小城市冷”的失衡格局 [1] 渭南市“一元剧场”模式 - 渭南市于2007年下半年在全国率先启动“一元剧场”探索 [5] - 首演当日一元戏票半小时售空,出现一票难求的火热场面 [7] - 渭南市秦腔剧团目前每年演出约200场,其中120场为“一元剧场”演出 [9] - 每场演出可获得政府补贴4000元至6000元,但剧团仍面临入不敷出的压力 [10] - 华州区剧团于2015年加入,每场演出可获得3000元补贴 [13] “一元剧场”模式的成效与影响 - 模式解决了群众看戏难、看戏贵的问题,并激活了演艺市场 [9] - 演出机会增多带动收入提升,增强了对年轻演员的吸引力 [18] - 剧团中开始出现年轻新面孔,甚至包括“00后”演员 [18] - 下乡演出成为剧团重要收入来源,服务基层群众 [15][17] 重庆开州区“壹圆剧场”模式 - 开州区在汉丰湖景区打造面向普通百姓的“壹圆剧场” [18] - 每场演出成本约3万元,当前门票收入仅1000多元 [20] - 目标是通过公益孵化品牌,最终实现市场化运作 [22] - 已成功举办30场演出,累计吸引线上线下观众超150万人次 [23] 商业化与未来发展路径 - 开州区计划将剧场流量转化为持续消费力,实现商业化转化 [25] - 短期规划包括文创产品开发和场地智能化改造 [25] - 中期计划打造“船游湖景·夜看小戏”等特色文旅产品 [25] - 模式旨在通过IP化开发、文旅融合和平台经济实现社会与经济效益双赢 [25][27]
小剧场撬动大市场!“白天逛商圈,晚上进剧场”成年轻人休闲新选择
搜狐财经· 2025-10-02 08:01
如今国产原创剧目占比超过了50%,一些优秀剧目逐渐走向海外。音乐剧《蝶·变》《梦微之》都是其中的代表。 沉浸式话剧之所以经久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沉浸式体验。《阿波罗尼亚》就是让观众在吧台边,边喝酒,边看戏,和演员零 距离的沉浸式体验,带来了突破常规的观剧体验。 亚洲大厦里的小剧场不断扩张,发展到现在已有19个演艺空间、19部剧。位于大厦地下二层的音乐剧《海雾》是今年6月推出的新剧目,客单价在300多 元,平均上座率70%就有2万多的票房收入,回收成本指日可待。 小剧场的火爆不但让亚洲大厦成为时尚地标,还激活了演艺市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创作者。28岁的吕学平是国产原创音乐剧的创作者。今年7 月,他的第一部作品《雕像》在亚洲大厦首演,平均上座率达到了80%以上。 如今,在一些城市的热门商圈,"白天逛商场,晚上进剧场"正成为许多年轻人的休闲新选择。小剧场这门"小而美"的生意,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中国演 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至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收入从243.6亿元猛增至796亿元,其中小剧场及新空间演出功不可没。 上海市南京路的亚洲大厦被称为垂直生长的戏剧街区,这里汇集 ...
“嗨购盛宴·悦享生活”2025滨海新区新河街道消费嘉年华启幕
搜狐财经· 2025-10-02 07:40
渤海之滨,潮涌新河。"十一"假期,市民游客又添了一个集购物、休闲、美食、文化体验于一体的黄金 周欢乐目的地。 9月30日下午,"嗨购盛宴·悦享生活"2025滨海新区新河街道消费嘉年华在滨海吾悦广场启幕。作为滨海 新区向海乐活节系列活动之一,活动以消费为桥连接优质供给与民生需求,让商业活力与社区温情同频 共振。 滨海新区新河街道办事处主任张林堂在致辞中,聚焦区域消费升级、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描绘新河发 展蓝图。活动现场,天津北方演艺集团与南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带来精彩演出,融合传统气韵与时代锋 芒的表演赢得阵阵掌声。 新河街道的发展植根深厚文脉,活动现场,新河街道党工委书记窦克栋为"新河非遗工匠"——宋氏形意 拳传承人、北塘老式海鲜蒸饺制作技艺传承人颁发证书,表彰他们在非遗传承、文脉延续中的坚守和贡 献。随后聘任中国著名山水画家刘家城担任"新河文化匠心推介官"并颁发聘书,期待他们成为文化"传 播使者"。 滨海新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恒为奥运冠军佟文颁发"新河消费嘉年华活动推广大使"证书。佟文表 示:"很高兴助力家乡盛会,希望带动更多人走进新河、体验新河魅力。" 各项仪式后,滨海新区区委副书记李龙宣布:"'嗨购盛 ...
“大戏看北京”2025展演季启幕 百余部精品剧目将登台
中国新闻网· 2025-10-01 08:36
"大戏看北京"2025展演季启幕 百余部精品剧目将登台 中新网北京9月30日电(记者 徐婧)"大戏看北京"2025展演季30日在国家大剧院开幕,歌剧《红高粱》作 为开幕大戏上演。本届演出季为期三个月,80余家演出单位将在30余家专业剧场、20多个演艺新空间呈 现117部精品剧目,全方位展现国内外戏剧艺术。 "大戏看北京"展演季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是北京推进"演艺之都"建设、 擦亮"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也是展示文艺精品创作成果、加强舞台艺术交流互鉴的 重要窗口。 今年以来,北京"演艺之都"建设按下快进键,首都演出市场活跃兴盛。上半年,北京全市举办营业性演 出超2.9万场,票房收入超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17.8%。 本届展演季继续以"文艺展新姿 精品献人民"为主题,通过"戏剧+百业"模式推动戏剧与文商旅体科深度 融合,重点推出精品大戏、梨园大戏、海外大戏、新锐大戏以及演艺新空间、精品演出进高校六大单 元。今年还将引入沉浸式体验、超高清第二现场等新型呈现形态,为首都文化消费升级注入新动能。 本届展演季精品剧目荟萃,涵盖歌剧、话剧、芭蕾舞、戏曲等10余个门类,为中 ...
“大戏看北京”2025展演季启幕,百部大戏齐聚京城
新京报· 2025-09-30 23:08
大戏 Fish EEE 艺 精 新 文 品 南大 展 KM 民 主 办 : 中 共 北 京 市 委 宣 传 部 北京 市 文 化 和 旅 游 局 本届展演季精品剧目荟萃,涵盖歌剧、话剧、芭蕾舞、戏曲等10余个门类,为中外艺术家搭建高端交流展示平 台。歌剧《白毛女》、舞剧《天工开物》、音乐剧《四十天》等36部国内精品大戏,瓯剧《张协状元》、龙江剧 《鲜儿》等16个地方戏种的戏曲精品,话剧《一仆二主》、舞剧《堂吉诃德》等20部国外优秀剧目,音乐剧《青 春之歌》、话剧《翻山海》等23部青年创新力作,都将登上首都舞台,凸显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功 能定位。 "大戏看北京"2025展演季主视觉海报。 9月30日晚,"大戏看北京"2025展演季在国家大剧院正式拉开帷幕,歌剧《红高粱》作为开幕大戏精彩上演。 今年以来,北京文化(000802)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盛事不断,高光不断,亮点和创新不断。第十五届北 京国际电影节首创"北京电影生活节",试水"票根经济",充分释放了文商旅消费潜能;看·见殷商大展已接待观众 19万人次,门票和文创合计收入近1900万元,彰显了文化文物改革试点的政策效益;"我与地坛"书市再次 ...
百部大戏齐聚“大戏看北京”2025展演季
北京商报· 2025-09-30 21:47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展演季联动北京金秋惠民观演活动,发放2000万元观演补贴,在大麦平台推出观演立减、演赛联动、畅享惠游等活动。策划10条"跟着 演艺游北京"线路,串联我市主要剧场、演艺新空间、商圈和旅游景点。还将推出票根与剧场周边生活场景互动,可享酒店、餐饮、购物折扣,推动城市消 费能级跃升,把实惠送到观众手中,让"看大戏"成为市民日常选择。 本届展演季精品剧目荟萃,涵盖歌剧、话剧、芭蕾舞、戏曲等10余个门类,为中外艺术家搭建高端交流展示平台。歌剧《白毛女》、舞剧《天工开物》、音 乐剧《四十天》等36部国内精品大戏,瓯剧《张协状元》、龙江剧《鲜儿》等16个地方戏种的戏曲精品,话剧《一仆二主》、舞剧《堂吉诃德》等20部国外 优秀剧目,音乐剧《青春之歌》、话剧《翻山海》等23部青年创新力作,都将登上首都舞台,凸显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定位。 北京商报讯(记者 卢扬 卓洋)9月30日晚,"大戏看北京"2025展演季在国家大剧院正式拉开帷幕。据悉,本届展演季以"文艺展新姿 精品献人民"为主题, 通过"戏剧+百业"模式推动戏剧与文商旅体科深度融合,重点推出精品大戏、梨园大戏、海外大戏、新锐大戏以及演艺新空间 ...
莫让“注水”订单透支汽车行业未来|电讯评论
新华社· 2025-09-30 11:55
港口运营表现 - 大港港区1-8月集装箱吞吐量31.86万标箱,同比增长13.02% [1] - 港口及关联企业税收9858万元,同比增长24.1% [1] - 厦门衆屿矿业将混配矿中心迁入大港港区,全年可为腹地钢厂降低物流成本2亿元 [2] 大宗货物加工与物流 - 年产能500万吨的铁矿石混配加工基地采用全自动化封闭式加工,矿石通过封闭传送带转运 [2] - 多式联运"天天班"1-8月发送光伏产品、汽车配件等货物38.4万吨,实现铁路货运收入5000多万元 [4] - 智慧系统将单票通关时间从4小时压缩至90分钟,每票为企业节省滞港费1.2万元 [4] 新能源产业出口 - 孚能科技镇江工厂2023年完成出口额76.3亿元,占全市出口比重9.6% [4] - 企业可根据成本、时效灵活选择水路、航空或水铁联运等运输方式 [4] 服务业与企业规模 - 2025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规模达51.1万亿元,平均营业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022.2亿元 [9] - 多地出台政策支持科技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如安徽支持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江西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9] 演艺经济带动消费 - 北京鸟巢万人以上演唱会带动周边吃住行游购娱综合消费15.4亿元 [12] - 演出日餐饮业态营业额可达平日的1.5倍,酒吧等夜间消费客流增长3-4倍 [12] - 北京优化演出审批流程,时限从35个工作日减至6个工作日,办理材料从38件减至22件 [11] 汽车行业订单数据问题 - 部分车型预售订单与实际交付量差异显著,如某车型宣称小订突破3万辆但月交付仅约2000辆,另一车型宣称8小时订单破2万辆但月交付约1000辆 [17] - 车企订单数据缺乏第三方监管,存在员工刷单、灰色产业链包装订单等现象 [17] - 工信部等六部门于2024年9月启动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重点打击夸大和虚假宣传行为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