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艺

搜索文档
相聚现场,一起“嗨”(青年消费新趋势观察⑧)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8 06:56
演出市场整体表现 - 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收入796.29亿元,同比增长7.61%,票房收入579.54亿元,同比增长15.37% [7] - 演唱会经济具有"1∶4.8"的拉动效应,即花费1元门票能带动同期周边消费4.8元 [7] - 大型演唱会增速最为突出,票房破260亿元,同比增长78.1%,观演人次超2900万,同比增长45% [8] - 5000人以上的大型音乐节票房近24亿元,观演人次突破581万 [8] 消费群体特征 - 年轻消费者成为线下演艺市场主力,追求个性化、差异化体验和情绪价值 [10] - 79.4%的受访者认为演出能带来情绪价值,治愈心灵 [10] - 18岁至35岁年轻人占舞剧《牡丹亭》观众近八成 [13] - 社交媒体成为年轻人观演决策重要渠道,晒票根成为"社交货币" [11] 演出内容创新 - 脱口秀(单口喜剧)演出场次和票房上升幅度最大,分别为53%和48% [8] - 沉浸式演出形式兴起,如《克莱因历史》融合脱口秀、戏曲、说唱等多种表演形式 [15][16] - 传统戏曲与现代审美结合,如越剧现代戏《钱塘里》展现当代青年生活 [13] - "不设舞台"的演出形式出现,如朵云书院"戏剧快闪"和酒吧互动剧 [16] 区域分布变化 - 二线城市大型演唱会票房、场次占比均达60%以上 [9] - 三四线城市音乐节票房占比达29.1%,同比增长3.8%,场次占比34.9%,同比增长2.7% [9] - 演出资源向二三线城市扩张,形成"为一部剧奔赴一座城"的文化消费现象 [13]
交流合作激发演艺消费新潜能 深圳演艺新空间供需对接活动成功举办
深圳商报· 2025-05-28 04:06
本次对接会,深圳31家场地方报名参加,包括公共文化场地、产业园区、商业空间等,有60多家演出运 营方报名参会,包括全国头部企业上海一台好戏、北京奇幻森林魔术、北京繁星戏剧村、成都绿树演艺 中心、开心麻花、保利剧院、来疯喜剧等国内有影响力的运营单位。 在路演环节,福田文体中心、平湖文体中心、乐动力新安文体中心、云谷星耀剧场、光明天健文体公司 等5家知名场馆依次亮相,详细介绍场地优势、设施设备及可承接演出类型及合作模式等,多样化的空 间布局与完善的配套设施,为全国各类演艺项目落地提供优质选择。 随后,一台好戏、北京繁星戏剧村(北京天艺文娱)、北京奇幻森林、北京小乌涂影视、成都盼达嗨 皮、上海国风剧社等6家全国知名运营方登台展示,带来优秀演出项目和创新运营理念,表达与深圳场 地方深化合作的意愿,为深圳演艺市场注入全新活力。 【深圳商报讯】(记者赵玉)5月26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重要配套活 动——"深圳演艺新空间供需对接会"在宝安国际会展中心圆满举行。13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演出行业精 英齐聚一堂。活动由文博会组委会办公室主办,深圳市文化市场行业协会承办。 此次对接会通过政策宣传、资源互通和 ...
2025·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上)
经济日报· 2025-05-27 06:13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 - 2024年新创12部舞台作品包括舞剧《天下大足》、音乐剧《大江东去》和《只此青绿》交响音乐会等 [1] - 《只此青绿》获2023年中国演出市场票房榜舞剧类第一 入选2023全国演出市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十大精品演出项目 [1] - 2024年演出总场次646场 其中公益性演出165场 [1] - 2022年至2024年持续三年盈利 [1] 保利剧院公司 - 2024年组织演出12885场 举办"2024中国音乐剧协会年度盛典"等文旅融合活动 [2] - 联合出品制作13部优质剧目 包括舞剧《声希》、话剧《门第》等 [2] - 音乐剧《飞天》获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2] - 8部原创剧目入选2025年国家艺术基金年度创作及巡演资助名单 [2] - 发布首个统编剧场服务国家标准《剧院服务规范》 [2] 天津津云新媒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形成"三端+三网+三矩阵"立体传播体系 总用户规模超过1.68亿 [3] - 拥有软件著作权和技术专利80余项 软件产品应用于78家省市级重点新闻单位和500余家县级媒体 [3] - 自主研发的媒体解决方案连续两年入选中国记协"融媒有技"优秀案例 [3] 河北广电无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 2024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1亿元 净利润2.61亿元 利润率43% [4] - 用户规模超1500万家庭 市场占有率领先 [4] - 2024年9月26日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 [4] 山西省文化遗产勘测与保护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承担全省80%以上的大型基建项目文物调查勘探任务 [5] - 近2年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6000万元 净利润不低于1100万元 [5] - 参与全国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勘察设计及修缮工程200余项 [5] 内蒙古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2024年资产总额35.38亿元 净资产26.2亿元 主营业务收入5.92亿元 净利润1.13亿元 [6] - 年均图书出版量保持在3000种至3500种之间 [6] - 研发费用增长率超过187.2% [6] 大连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2024年原创及改编剧目10个 获国家级奖项1个 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3个 [7] - 大连杂技团经典杂技节目《流星》获法国明日世界马戏节金奖、第20届法国DAX国际马戏节金奖 [7] 吉林省凝羽动画有限公司 - 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5122万元 同比增长365% 净利润1153万元 同比增长471% [8] - 《茶啊二中》系列作品豆瓣平均评分8.9分 播放量180亿+ 全网粉丝量4380万+ [8] 哈尔滨马迭尔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3.6亿元 同比增长98% 净利润2.4亿元 同比增长233% [11] - 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等获吉尼斯世界纪录 [10] 上海追光影业有限公司 - 《长安三万里》取得18.24亿元票房 成为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TOP2 [12] - 《白蛇:浮生》取得4.25亿元票房 [12] 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 2024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6亿元 净利润1.67亿元 [13] - 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全年赴23座城市演出135场 [13] 杭州游科互动科技有限公司 - 《黑神话:悟空》2024年全球销售超2300万套 销售额突破70亿元 [14] - 在30个国家和地区销售登顶前三名 其中21个国家和地区登上榜首 [14] 宝宝巴士股份有限公司 - 累计服务7亿全球家庭用户 [15] - 发布超过200款APP、4500多集儿歌动画、16000多期国学故事等 [16] 咪咕新空文化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2024年实现营收11.7亿元 同比增长78% [17] - 全年新增参编国家标准3项 新增发明专利立案91件 [17] 江西文化演艺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全年创排生产剧(节)目77部 完成各类演出1550场次 [18] - 歌剧《八一起义》获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舞台艺术创作项目立项资助 [18]
服务消费提质才能触发观众“血脉觉醒”
证券时报· 2025-05-27 02:12
演唱会市场表现 - 凤凰传奇北京"鸟巢"演唱会观演人数破纪录,成为该场地人数最多的一场演唱会 [1] - 2024年全国大型演唱会票房突破260亿元,同比增长78 1% [1] - 2024年观众人数超过2900万人次,同比增长45% [1] 市场供需分析 - 年轻观众尤其是"Z世代"对凤凰传奇的喜爱被称为"血脉觉醒",将原本认为"土"的歌曲转变为时尚符号 [1] - 艺人及公司团队主动在年轻群体聚集的互联网平台进行再创作,打破刻板印象 [1] - 文艺作品带有民族元素且旋律优美,引发年轻受众情绪共鸣并增强消费体验感 [1] 政策支持与监管 -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支持旅游景区、文博单位拓展服务项目并延长经营时间 [2] - 推行"一次审批、全国巡演"等措施以推动服务提质 [2] - 需强化监管以打击"黄牛"高价炒票现象并规范退改票规定 [2]
解码广东文产新政:一次领跑22年后的动能再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6 17:27
文化产业规模与现状 - 广东文化产业规模连续22年全国第一 2024年全省规上文化企业营收2 5万亿元 占全国1 6 [1] - 动漫产值占全国1 3 游戏营收占全国约8成 电影二十余年稳居全国第一票仓 [1] - 现象级文化产品涌现 如《黑神话 悟空》一小时斩获百万玩家 《哪吒之魔童闹海》累计票房超150亿元 [1] 政策包核心内容 - 广东省发布六大产业政策文件 涵盖影视 演艺 动漫 游戏 电竞 网络视听 [1] - 政策包包含87条具体措施 首次构建系统性 精准落地的政策体系 [2] - 扶持力度空前 重点聚焦原创精品与前沿技术融合 [3][4][6] 原创精品扶持措施 - 动漫领域 国内票房达1亿元奖励500万元 每增加1亿元追加100万元 最高3000万元 [4] - 重点动画电影选题孵化或剧本创作阶段给予最高500万元扶持 [4] - 游戏领域 省级统筹资金对优质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一次性奖励 [6] 前沿技术融合支持 - 游戏领域探索流量券 算力券扶持体系 支持虚拟引擎研发 游戏大模型训练 最高奖励500万元 [6] - 动漫领域支持AI 虚拟现实 4K 8K等技术应用 [7] - 电竞领域鼓励AI AR VR在赛事运营中应用 演艺领域推动VR AI AR与低空文旅结合 [7] 产业链与集群布局 - 打造环珠江口影视产业带 国际一流演艺城市群 游戏产业集群 [9] - 动漫产业联动制造业 全球动漫衍生品1 4由东莞制造 中国85 潮玩产自东莞 [11] - 推动游戏与文旅 制造业融合 鼓励动漫与演艺 旅游 教育等产业跨界 [12] 企业案例与技术应用 - 咏声动漫将传统动画产线AI化 新电影中20多个镜头由AI制作 [7] - 三七互娱自研游戏行业大模型 推动技术向文旅 教育场景转化 [7] - 深圳洛克特视效科技强调产业集群对降低用人成本和时间消耗的效益 [12]
长江沿线联手推“剧”
新华日报· 2025-05-26 16:39
长江演艺联盟成立与发展 - 2024年长江演艺联盟正式成立 旨在通过合作共赢拓展演出市场 打造长江沿线演艺高地 [1] - 联盟由长江沿线12家演艺集团组成 覆盖青海 四川 江苏 上海等地 推动多省市巡演覆盖与项目深度扩展 [2] - 联盟探索建立项目共投机制 演艺基金金融平台等举措 提升区域演艺产业整体实力 [2] 演艺市场活动与签约成果 - 2025长江演艺联盟年会签约65台剧目 超过200场次演出 签约金额突破2500万元 [4] - 签约项目包括舞剧《记忆深处》全国巡演 京剧《张謇》东北巡演等 [4] - 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体收入79629亿元 同比增长761 其中演出票房收入57954亿元 同比增幅1537 [4] 长江主题创作与地域文化IP - 江苏省演艺集团推出民族交响诗《春江花月夜》 儿童音乐剧《江豚小星·奇妙归途》等长江主题创作 [2] - 青海推出生态舞剧《大河之源》 贵州舞剧《王阳明》将开启40场巡演 重庆舞剧《杜甫》片段在抖音创下超20亿次浏览量 [3] - 舞台剧《繁花》终版将于2024年10月底至11月首演 泰州梅兰芳京剧团推出首部大戏《梅兰芳·丹桂记》 [3] 行业数据与市场趋势 - 大型演出平均跨城观演率保持在60以上 直接带动观众综合消费超过2000亿元 [4] - 长江流域现存300多个戏曲剧种超一半仍活跃 展示青海平弦戏 云南花灯戏 楚剧 川剧等多元魅力 [1] - 联盟通过资源共享与数字化赋能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激发市场活力 [4]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企业样本篇︱亚华湖剧院:小剧场打开大市场
新华社· 2025-05-26 15:07
行业背景与市场现状 - 国内音乐剧市场早期面临剧院少、观众少、原创剧目少的困境,大剧场常出现上座率不足50张票的冷清场面[2] - 传统剧院多为500人以上体量,小众剧目和实验性项目缺乏合适演出场地,难以培养新观剧群体[2] - 年轻音乐剧演员就业不稳定,多数需兼职维持生计,行业人才留存率低[3] "星空间"商业模式创新 - 利用写字楼办公空间改造小剧场,降低剧目成本并孵化爆款,单剧场可容纳约400人[1][3][7] - 采用驻场演出模式避免巡演装修成本,每年实施末位淘汰制优化剧目(2025年1-5月演出1868场,观众14.07万人)[8] - 通过社交网络营销策略(如开放最后10分钟拍照)实现二次传播,形成文商旅融合的"夜经济"范本[8] 政策支持与扩张路径 - 2019年上海出台《演艺新空间运营标准》提供政策背书,首个"星空间"于2020年8月建成[4] - 从亚洲大厦19个小剧场起步,拓展至上海第一百货8500平方米商业面积改造的19个新剧场,形成"环人广"聚集带[6][7] - 计划2026年将"星空间"数量从60余个增至100个,挖掘城市闲置空间潜力[11] 内容孵化与出海成果 - 原创音乐剧《阿波罗尼亚》首演即实现周票售罄,带动《辛吉路的画材店》等多部沉浸式剧目诞生[4][6] - 《翻国王棋》2022年10月被韩国导演选中,年底完成版权输出;《蝶变》2024年韩语版首演平均上座率超95%[9][10] - 韩国市场主动邀约中国创作人才合作,推动中韩在内容创制与人才交流领域的深度合作[11] 运营数据与市场反响 - 亚洲大厦"星空间"累计上演超万场剧目,上海第一百货穹顶剧场单场容纳量达400人[2][7] - 原创剧目从改编走向自主孵化,形成经典剧与孵化剧并存的内容矩阵[7] - 外地观众专程乘高铁/飞机赴沪观剧,"星空间"成为全国演艺新地标[6]
与杭州街头艺术汇演“撞个满怀”!
杭州日报· 2025-05-26 10:05
初夏的夜幕下,摩天大楼的璀璨光带与城市街巷的市井烟火交织在一起,新天地的马戏市集开演 了。左边是杂技演员高超的球艺炫技,右边是高跷小丑和踢踏舞演员的互动表演,UF楼梯上的赛博朋 克风舞台正在上演牛仔风弹唱。市民游客们欢欣雀跃、手舞足蹈,跟着巡演队伍从马戏市集小舞台一路 来到太阳广场主舞台,本次街艺汇演正式拉开序幕。 开幕式上,不同风格的街头艺术相互融合,轮番上演,让人目不暇接。柔术杂技演员们凭借着精湛 的技艺,在舞台上做出一个个高难度的动作,刚柔并济间尽显力与美的完美结合。面具打击乐表演则充 满了异域风情,在激昂的节奏与鼓点中,现场气氛愈发热烈。 值得一提的是,"黑悟空"与"哪吒"两大炙手可热的国潮IP在舞台上破壁碰撞。双排键与唢呐合奏的 《黑神话:悟空》和双琵琶、打击乐演奏的《就是哪吒》,加之非遗小热昏+Rap、杂技《巧匠·蹬人》 等高水准节目表演,使整个开幕式演出令人惊艳叫绝。 "最后'黑悟空'的唢呐一声冲天,太对味了!"游戏迷张先生表示,自己是第一次现场听到《黑神 话:悟空》的音乐演出,很新奇、很震撼。 为充分发挥文化赋能、旅游带动作用,更好地满足年轻人跟着演唱会去旅游的消费诉求,杭州市文 化广电旅游局 ...
在樱桃园中起舞
人民日报· 2025-05-26 06:13
演艺事业成就 - 法国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从事演艺事业54年,参演120多部电影和近30部话剧,多次荣获欧洲三大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等奖项 [1] - 2020年《纽约时报》评选"21世纪最优秀的演员",于佩尔位列第二 [2] - 纪录片《伊莎贝尔·于佩尔:献给表演的人生》记录了她"超人"般的工作强度 [1] 近期演出活动 - 4月11日至27日,于佩尔主演的法语话剧《樱桃园》在上海、南京、北京巡演8场 [1] - 去年12月在国家大剧院连演3场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自传戏剧《玻璃动物园》 [4] - 《樱桃园》在北京的3天演出中现场座无虚席,观众反应热烈 [2] 表演风格与角色塑造 - 于佩尔通过细腻准确的微动作,一个眼神的流转,一个微笑的绽放,让观众感受到人物情绪和状态的细微变化 [2] - 在《樱桃园》中饰演柳鲍芙时,不同于过往版本的情绪外放和悲剧化处理,于佩尔诠释的柳鲍芙克制淡然 [5] - 第三幕结尾,于佩尔献出全剧最为动人的10分钟表演,通过沉默、悲伤、无能为力的内向收敛情绪展现人物心境 [6] 戏剧制作特点 - 法语版《樱桃园》创排于2021年,由葡萄牙导演蒂亚戈·罗德里格斯执导,剧情忠实还原原著 [2] - 罗德里格斯用非自然主义手法排演《樱桃园》,采用极简的舞台美学,为观众提供开放式的观看体验 [6] 与中国文化的互动 - 于佩尔欣赏中国电影《白日焰火》《路边野餐》等,称赞这些作品用浓烈的诗意将观众带入新的意境之中 [7] - 参加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大师班,与青年导演毕赣对谈 [7] - 期待与贾樟柯、毕赣等中国导演合作,未来考虑来华发展并学习中文 [8] 艺术理念 - 于佩尔认为电影和戏剧艺术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如何建立联系,希望通过作品与中国观众展开对话,产生情感连接 [8] - 她将拍电影比喻为走进一座房子自由穿梭,而话剧则如同攀登一座高峰,需要漫长的排演过程 [4]
从单向输出到共情共鸣 中式舞剧全球圈粉
北京商报· 2025-05-25 22:33
文化出海现状与挑战 - 文化出海面临语言翻译、渠道控制、文化理解、法律政策等多重壁垒 [1] - 舞台演出因依赖现场体验而在出海过程中更具挑战性,但也因其独特性更易讲述中国故事 [1] - 舞剧《咏春》通过市场化商演方式突破海外市场,改变传统政府全资保障的文化交流模式 [3][4] 成功案例与市场表现 - 周杰伦吉隆坡和新加坡演唱会门票秒空,新加坡国家体育场连开两场座无虚席 [3] - 舞剧《咏春》2023年9月开启海外巡演,2024年伦敦沙德勒之井剧院连续演出9天12场,平均上座率80% [4] - 巴黎会议宫4场演出平均上座率高达97%,截至俄罗斯巡演前已在47座城市演出242场 [4] - 浙江婺剧团出访119次,覆盖64个国家和地区,演出340多场 [6] 内容创作与国际化策略 - 《咏春》以中国功夫和中华武术精神为核心,融合咏春拳和香云纱非遗元素 [3][4] - 民族元素与现代审美交融,如话剧《青蛇》《西游记》《黄粱一梦》取材古典名著或民间传说 [5] - 浙江婺剧团根据海外观众偏好打磨剧目,降低语言障碍并优化道具设计以节省成本 [6] - 海外市场需求受思乡情影响,乐队和艺人出海演出票房表现良好 [6] 跨文化传播与艺术创新 - 话剧《恋爱的犀牛》虽含北京俚语和跳跃剧情,仍打破多国剧场上座率纪录 [7] - 纯肢体戏剧《水生》融合传统傩戏与西方形体戏剧,以肢体语言传递中国故事 [7] - 海外商业演出需完成从"猎奇式观看"到"价值认同"的跨越,注重精准跨文化传播 [8] 长期发展与战略方向 - 文化出海需拓展贸易渠道、加强精准宣传、提高受众触达率,实现有效传播 [8] - 通过美学共振(如《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提升中国文化全球叙事能力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