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规划生态旅游线路要“形魂”兼具
中国环境报· 2025-08-01 07:27
讲好生态环保故事,让游客在今昔对比中体悟生态文明。要用具体素材与多元化表达形式,让理念变得 可感可知。可聚焦今昔变迁,从污水横流到清澈见底的河流、从荒山秃岭到绿树成荫的山坡、从"脏、 乱、差"村庄到生态旅游示范村,这些变化都是最生动的教材。比如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如今 目之所及,树绿花繁,鸟飞鱼跃,处处生机盎然,然而这片湿地天堂也曾因高密度养殖、过度开发而奄 奄一息。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不仅要会讲,而且要讲好,这需要创新呈现方式,通过景点解说牌、讲 解员讲述、老照片与纪录片展播,让游客直观感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艰辛,深刻理解美丽中国建设的 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有的地方设计开发线路时,存在"重形轻魂"的倾向,仅以唯美为标准,将生态环境优、自然 风光美的景点简单地串联拼接,便冠以"生态文化"之名。这些线路虽然坐拥良好的生态基底,但由于开 发者对地域生态史、文化传承脉络缺乏深度调查与挖掘,导致线路的生态文化底色不够、成色不足。这 种剥离了生态文化内核的线路,或许能够带来一时的视觉愉悦,却缺失了生态文化的知识性、故事性、 趣味性,最终使得"生态文化"沦为引流的噱头。长此以往,当游客发现所谓的 "生态旅游线路" ...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一季火”到“四季新” 高原小城打造文旅新名片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31 23:02
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地处祁连山脚下,每到盛夏,这里万亩油菜花盛开,成为热门打卡地。但过了花季,就鲜有游客前来。怎么才能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 让文旅项目四季常新呢? 下午两点多,岗什卡雪峰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来自全国各地的登山爱好者整理好行装,在专业向导的带领下,陆续向大本营进发。 岗什卡雪峰是祁连山脉东段的最高峰,因为交通便利,攀登难度适宜,近年来,吸引了不少户外运动爱好者前来探索。但附近基础设施不完善,存在安全隐 患不说,还对大自然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怎么才能在保护生态的同时,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呢?去年,当地成立了专业的文旅公司,探索打造生态旅游新场 景。 不仅是雪山,门源回族自治县境内,还有草原、万亩油菜花等独特自然景观。围绕游客们的多元化需求,当地正在抓紧建设露营基地、滑雪场等设施。 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拓宽就业致富新门路 门源县城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付海刚:依托当地的资源,把整个区域进行了划分。吃饭、住行,包括安全方面,进行了重点打造。夏天我们可以 看到雪山上的雪,冬天我们可以进行滑雪、登山、冰雕。 记者看到,这里不仅有游客接待中心,餐饮、住宿、接驳等基础服务一应俱全,还能为户外运动者提供应急救 ...
荒山变“金山”、山水“酿”诗意 镜头里的夏日中国气象万千
央视网· 2025-07-30 16:34
生态治理与景区开发 - 江西上饶信州区信江生态走廊景区占地面积102公顷 通过生态治理将荒芜滩涂地修复为城市中央湿地公园 整合空中栈道和生态绿道等设施[1][3][5] - 形成滨河湿地带 都市田园带 城市阳台带和景观道路带等风貌 成为天鹅和赤麻鸭等鸟禽栖息地[7] 生态旅游与康养产业 - 新疆巴州且末县喀特勒什村色热克阔勒草原平均海拔3100米 水草丰美且牛羊成群[9][11] - 青海西宁群加国家森林公园海拔2800米 夏季平均气温18℃ 打造露营基地和高原康养生态旅游体验项目 包含5条徒步路线[12][13][15] - 发展藏药材种植和梅花鹿养殖等绿色产业 与康养旅游结伴发展以延伸产业链[17] 特色农业与生态价值转化 - 四川成都金堂县龚家片区种植约1.2万亩油橄榄 使森林覆盖率从45%增长至65% 并获得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18][20][22] - 江西分宜县大岗山占地10.6万亩 森林覆盖率超93 发展高产油茶基地2800余亩 累计产值突破2.5亿元[24][26][28] 城市生态与文旅融合 - 辽宁沈阳北陵公园种植3万多株荷花 开发荷花冰淇淋和荷花元素文创产品[30] - 浑南中央公园九岛湖栽种30多万平方米荷花 沈北七星湿地公园等地均发展荷花观赏产业[32]
2025安康(常州)城市机遇与产业合作恳谈会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7-30 01:44
城市合作背景 - 安康市依托秦巴腹地区位优势,构建富硒产品、生态旅游等9条重点产业链,具备"一市连四省""一江通五邻"的枢纽地位,连接关天、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圈 [1] - 西渝高铁(西康段)2026年通车将完善"公铁水空"立体交通网络,强化产业合作基础 [1] - 常州市作为长三角"万亿之城"加速转型"新能源之都",与安康形成产业互补和市场协同潜力 [1] 产业合作内容 - 现场签约13个项目,覆盖富硒食品(汉滨区百万羽蛋鸡养殖)、生态旅游(萌宠云谷智慧科技产业园)、秦巴医药(旬阳市8000亩中药材基地)、新型材料(汉阴县6000吨POY原丝加工)等领域 [5] - 专题推介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消费电子、生态旅游六大产业,107家产业链企业参会 [7] - 安康79家企业展示300余种特色产品,推动两地经贸深度合作 [7] 合作机制与成果 - 通过苏陕协作平台,两地围绕投资环境、产业资源(招商局/工信局/文旅局专题推介)和文旅资源开展精准对接 [3] - 纺织服装、低空经济、农业养殖等领域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拓展合作思路 [3]
广东红树林面积1.14万公顷 居全国首位 近95%的红树林被纳入生态保护红线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7-28 16:42
7月26日是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国际日。25日,据省林业局消息,广东作为中国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的 省份,现有红树林面积1.14万公顷,通过科学规划、技术创新和多方协作等措施,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 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的新路径,成为世界上少数红树林面积增长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全省红树林面积稳步扩大,生态旅游与生态养殖产业蓬勃发展,红树林成为沿海居民增收致富 的"金钥匙"。 江门台山依托镇海湾的资源禀赋,新营造红树林230公顷、修复38公顷,构筑30公里长的红树林景观 带,与碧道、古村、温泉、台山蚝等相结合,建设集"红树林生态保育+生态养殖+生态旅游"等多功能 综合发挥的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 惠州创新打造"红树林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旅游+湿地文化教育"为主题的粤港澳大湾区红树林生 态园,首创我国红树林碳汇开发权交易。 截至目前,广东红树林面积已由1.06万公顷提升至1.14万公顷,成为世界上少数红树林面积增长的地区 之一。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牵引,依托国际红树林中心等平台 和资源优势,弘扬传承"岳山造林"光荣传统,加强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 划定范围、多样修复、强化监管……近年来 ...
各地深入践行“两山”理念 因地制宜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
央视网· 2025-07-25 10:24
生态旅游行业发展 - 暑期"生态游"成为游客热门选择 各地践行"两山"理念探索绿色发展路径 [1] - 威海市荣成那香海近万亩沿海防护林形成"绿色长廊" 吸引大量游客观光度假 [3] - 威海市通过镇办林场管理模式提升林木管护效率 职工实行绩效激励制度 [5] - 威海市森林覆盖率提升至29% 森林火灾和松材线虫发病面积逐年下降 [6] - 威海市拓展森林康养、露营体验等旅游品牌 生态旅游年收入超20亿元 [6] 海洋养殖业转型 - 浙江苍南县紫菜养殖年消耗30万根毛竹 导致海洋污染和森林资源压力 [6] - 苍南县2022年启动1.7亿元投资 用玻璃钢插杆替代传统毛竹养殖 [8] - 玻璃钢插杆具备抗台风特性 同时提升紫菜产量 [8] - 截至2024年底苍南县玻璃钢插杆养殖面积达2.1万亩 [10]
崇明获“国际湿地城市”认证 “世界级生态岛”成色越来越足 正加快推动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
解放日报· 2025-07-25 09:35
湿地保护与认证 - 上海市崇明区获得第三批国际湿地城市认证 [1] - 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旨在促进城市发展过程中湿地的保护恢复和可持续利用 [2] - 崇明区湿地资源丰富 包括长江口中华鲟湿地自然保护区和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块国际重要湿地 [2] - 崇明全区湿地总面积约27 8万公顷 湿地率达68 8% [2] - 湿地保护面积16 88万公顷 湿地保护率达60 73% [3] 生态修复成果 - 东滩湿地曾受互花米草蔓延影响 2013年起开展大规模生态修复 [3] - 10多年来投入40多亿元开展湿地生态保护及水环境治理 [3] - 东滩候鸟数量连年攀升 每年有超百万只水鸟在此栖息或过境 [3] - 湿地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 鸟类多达380多种 [3] - 占全球种群数量1%以上的水鸟物种数稳定保持在12种以上 [3] 生态价值转化 - 湿地合理利用主要包括湿地生态旅游和湿地农业发展 [6] - 2024年崇明区A级景区接待游客超589万人次 [6] - 推出"优农三兄弟"崇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发展绿色生态有机农业 [6] - 探索湿地碳汇交易 未来有望建立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核算体系 [6] - 优质生态基础将成为产业发展重要支撑 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6]
守护绿水青山 看见美丽蜕变
央视网· 2025-07-25 00:21
生态旅游行业发展 - 暑期"生态游"成为热门选择 各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绿色发展路径 [1] - 山东威海通过专业管护沿海防护林打造"绿色长廊" 吸引大量游客 林场职工年收入达4-5万元 [3] - 威海森林覆盖率提升至29% 森林火灾和松材线虫发病面积逐年下降 生态旅游年收入超20亿元 [5] 林业资源管理与产业拓展 - 威海推行镇办林场管理模式解决基层林业管理难题 实行多劳多得机制提升管护积极性 [3] - 威海通过盘活森林资源发展森林康养、露营体验等新业态 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5] 海洋生态修复与产业转型 - 浙江苍南紫菜养殖曾每年消耗30万根毛竹 导致海水浑浊滩涂淤塞 [8] - 苍南投资1.7亿元用玻璃钢插杆替代毛竹养殖 紫菜单排产量从1500斤提升至1800-2000斤 [8] - 截至2024年苍南玻璃钢插杆养殖面积达2.1万亩 实现海洋生态修复与养殖效率提升 [8]
生态好、乡村美、产业兴……夏日里的神州大地铺展生机盎然旖旎画卷
央视网· 2025-07-21 16:41
新疆那拉提国家湿地公园 - 七月中旬进入最佳观赏期 连片芦苇与蜿蜒河道构成天然栖息地 [1] - 通过生态修复和智能化监管 鸟类种群数量显著增加 [3] 云南文山万寿菊产业 - 万寿菊进入采收期 全州种植面积达29万余亩 年产值5.5亿元 [8] - 万寿菊是提取天然叶黄素的重要原料 采摘周期从7月持续至10月 全年可采收5-13次 [6] - 形成稳定栽培、采摘和收购模式 为周边群众提供家门口增收机会 [6][8] 江西寻乌鹰嘴桃产业 - 鹰嘴桃种植面积达2.3万亩 年产量2.5万吨 带动人均增收超5000元 [13] - 依托地理优势发展种植 新建数智化交易集散中心支持销售 [11] - 形成种植、加工、冷链一体化全产业链模式 [13] 甘肃陇南文县天池旅游 - 海拔1728米的高山湖泊 国家4A级景区 夏季吸引游客泛舟或徒步 [16] - 交通发展促进旅游融合 构建"交通+旅游"新格局 [14] 西藏雅尼湿地旅游 - 雅尼国家湿地公园呈现高原河流湿地景观 夏季水波荡漾草木葱茏 [17] - 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修复 适度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提升体验 [19] 新疆色热克阔勒草原牧业 - 草原平均海拔3100米 牧草丰美 成为牧民夏季牧场 [20] - 牧民延续千年游牧传统 羊群活动形成独特景观 [22]
甘肃张掖如何抓好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修复?| 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来稿选登
中国环境报· 2025-07-21 11:06
生态保护修复成效 -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张掖段179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全部完成整治并通过省级验收 [2] - 关停退出117项探采矿项目并全面恢复生态 规范整治36项水利水电项目 关停8座水电站 [2] - 分类整治11项旅游设施和15个基础设施项目 提前完成草原减畜任务实现草畜平衡 [2] 生态建设量化成果 - 累计完成营造林224.71万亩 退化草原修复治理992.9万亩 退耕还林4.17万亩 [2] - 综合治理沙化土地387.2万亩 林木覆盖率25% 草原植被综合盖度50.98% [2] - 湿地保有量100% 建成天地一体立体化智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2][3] 生态价值转化机制 - 建成西部碳汇交易平台 开展林业碳汇和草原碳汇交易 [3] - 形成资源核查至价值核算至开发交易至反哺产业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闭环机制 [3] - 探索新能源电价收益反哺地方经济新模式 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3][5] 绿色产业发展布局 - 打造现代种业 绿色蔬菜 肉牛 奶业 戈壁农业五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3] - 建设风电 光伏 抽蓄 装备制造基地加千亿产业体系 [3] - 盘道山 皇城抽蓄电站率先开工 聚力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3] 未来生态建设规划 - 构建科学精准无缝覆盖的智慧监管体系 统筹实施重大生态工程 [4] - 全域推进国土绿化扩面提质 持续扩大城市森林覆盖率 [4] - 健全黑河流域生态横向补偿机制 规范引导居民通过多元路径参与保护管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