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工业
icon
搜索文档
立足山地特色开辟发展新路
经济日报· 2025-06-19 04:18
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 - 贵州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以生态价值转化、数字技术赋能、清洁能源开发、乡村生态富民为四大抓手,探索山地特色绿色发展新路 [1] - 通过系统化构建核算、交易、产业和补偿四大环节,创新生态价值转化机制,包括GEP核算方案、省级生态产品交易中心、特色产业体系和跨省流域横向补偿机制 [1] - 打造"山地特色农业+生态工业+文旅融合"的特色产业体系,将生态优势直接嵌入价值创造过程 [1] 数字技术赋能绿色治理 - 作为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构建"数据监测—智能决策—产业转型"的技术赋能体系 [2] - 依托流域智慧监测平台,通过水质传感器、无人机巡航及卫星遥感技术实现动态监测,提高污染溯源效率 [2] - 创新打造"天眼监控—云端分析—网格处置"全链条治理范式,提升流域治理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2] 清洁能源开发与供给体系 - 针对喀斯特地貌与石漠化地区的地理限制,攻克柔性光伏组件适应性安装、复杂地形风机基础稳固等关键技术瓶颈 [2] - 规划建设以大型水电基地为核心、水风光储多能深度融合的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 [2] - 通过区域智慧能源协调平台,实现多种能源的互补互济与联合优化调度,构建智慧能源供给体系 [2] 乡村生态富民与产业融合 - 创新"生态+体育+文旅"融合业态,通过"村BA"等乡村体育IP带动生态康养、农文旅体融合等产业发展 [3] - 立足林地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现林地增值、农户增收 [3] - 建立生态护林员制度,让农户在保护生态中获得收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3] 未来发展规划 - 构建基于数字孪生的全域生态治理系统,实现从碎片化监测到整体性智治的跨越 [3] - 探索"碳汇交易+生态补偿"的市场化机制,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从试点探索到制度建构 [3] - 打造"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循环经济体系,在新能源、大数据等领域培育区域绿色产业集群 [3]
广西四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经”
广西日报· 2025-05-28 09:46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模式 - 广西蒙山县、凌云县、三江侗族自治县、资源县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森林覆盖率高(凌云84.35%、三江79.73%、资源62.07%),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1] - 四县通过生态农业、绿色工业、康养旅游等路径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1][3][6][8][11] 蒙山县生态产业发展 - **生态农业**:桑蚕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桑园面积6.3万亩,2025年蚕茧产值预计突破2.3亿元,带动1.2万农户增收;打造7000亩绿色蔬菜基地,2000亩获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认证 [3] - **生态工业**:引进三峡新能源等太阳能发电项目,总投资15亿元,年发电量4亿度,年增绿色税收8000万元;获"中国西部茧丝绸织造新城"称号 [4] - **康养旅游**:构建"一轴·两翼·七极"文旅格局,天书侠谷景区获"中国森林养生基地",水韵瑶寨获"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区" [4] 凌云县生态经济协同发展 - **产业体系**:构建"产业+加工/经营/旅游"三大体系,引进8家企业,建成玉玺茶叶产业园、平怀蚕桑产业园,生产茶叶酒、桑果酒 [6] - **品牌培育**:推动"圳品"认证,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品牌;凌春茶场打造采茶体验和星空民宿疗养基地 [7] - **生态旅游**:浩坤湖湿地公园吸引游客,民宿"云栖阁"结合疗养与慢生活体验 [5][6] 三江侗族自治县生态旅游升级 - **生态农业**:2024年茶叶种植21.5万亩,干茶年产量2万吨,综合产值87亿元;油茶林61.7万亩,年产值20.59亿元;稻渔种养8.26万亩,年产值2.85亿元 [9] - **茶旅融合**:开发布央仙人山丛林穿越、观茶·山境度假民宿等项目;程阳八寨景区年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入选"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 [9] - **绿色工业**:建设"四园两区"生态工业园,引进茶油加工、竹材汽车等项目;谋划低空经济产业园,发展无人机观光等新业态 [9] 资源县"生态+"模式 - **生态旅游**:丹霞八角寨景区年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周边增收30%;2024年"五一"单日接待量突破5000人次,营收同比增100% [12] - **茶产业转型**:引入浔源茶业公司,加工本地茶叶提升附加值,村民月收入达4000元 [13] - **生态保护**:实施"林长制""河长制",开展绿色矿山修复、流域治理等举措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