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开采

搜索文档
【期货盯盘神器专属文章】南非矿商直言X美元是价格底线!锰硅主力合约周内自2016年7月低点反弹,南非矿商减产预期能否持续为价格托底?
快讯· 2025-06-06 21:31
南非矿商减产与锰硅价格 - 南非矿商明确表示X美元是锰硅价格的底线 [1] - 锰硅主力合约周内自2016年7月低点反弹 [1] - 市场关注南非矿商减产预期能否持续支撑价格 [1]
阿布扎比王室5亿加元收购全球第三大锡矿56%股权
金融界· 2025-06-05 13:25
收购交易概况 - 国际资源控股公司以503亿加元收购Alphamin Resources约56%股权 [1] - 交易方为美国私募基金Denham Capital子公司 [1] - 收购标志着阿联酋在关键矿产资源领域的战略布局深化 [1] 标的资产价值 - Alphamin Resources拥有刚果金东部的Bisie大型锡矿 [3] - 矿区蕴藏锡、钽、钨和钶钽铁矿等多种关键矿产 [3] - Bisie锡矿2019年投产 设有Mpama North和Mpama South两大矿坑 [3] - 2024年产量超17万吨 占全球锡产量约6% [3] - 全球第三大锡矿 曾因地缘政治因素在3月暂停运营 引发锡价上涨 [3] - 目前矿区已恢复正常生产状态 [3] 战略投资背景 - 国际资源控股公司隶属于阿联酋国际控股公司 由阿布扎比王室成员塔赫农·本·扎耶德领导 [4] - 塔赫农·本·扎耶德管理规模达15万亿美元的商业帝国 [4] - 收购体现阿联酋在全球关键矿产资源配置的长远规划 [4] - 通过控制Bisie锡矿 阿布扎比王室在锡、钽、钨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建立供应保障 [4] - 这些矿产对高科技制造业和产业链安全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4]
山西太原瞄准六大领域常态化打击非法采矿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04 16:24
太原市打击非法采矿专项行动 - 太原市出台《太原市加强常态化严厉打击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的工作方案》,以六大重点整治领域为抓手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 [1] - 六大整治领域包括无证违规开采、借工程名义盗采、隐蔽场所盗采、重点区域管控、非法使用民爆物品及涉黑涉恶犯罪 [1] - 重点打击无证开采、以探代采等违规行为以及利用洗煤厂、民宅掩护盗采等隐蔽手段 [1] - 加强对历史盗采易发区、关闭(废弃)矿井等区域的巡查管控 [1] - 坚决遏制"砂霸""矿霸"等涉黑涉恶违法犯罪行为 [1] 监管机制与执行计划 - 推出动态台账与闭环管理举措,建立有证矿山、关闭矿山等涉矿信息专人管理制度并实时更新 [1] - 对信访线索、案件查处实行"核查、结案、整改"闭环管理 [1] - 实行"月报告制"确保信息及时互通 [1] - 9月底前完成台账整改销号并建立问题、责任、整改"三个清单" [2] - 11月底前完善"政府主抓、部门联动、属地管理、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2] - 12月10日前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准全面总结并提炼优秀做法 [2]
多地多措并举 严防战略矿产非法外流
快讯· 2025-06-02 10:57
战略矿产管控政策实施 - 国家出口管制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印发《加强战略矿产出口全链条管控工作总体部署》,要求按流程审批后实施[1] - 贵州省将严格按照《总体部署》分工执行相关工作[1] - 湖南省将对战略矿产出口企业进行系统摸排并建立台账,指导企业加强合规制度建设[1] 地方监管措施强化 - 广西将加强战略性矿产勘查开采监管,重点查处无证开采、越界开采等非法采矿行为[1] - 广西梧州市和广东云浮市已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打击矿产资源违法行为[1] - 江西、云南相关部门表示将按职责分工落实各项工作[1]
最高法发布指导性案例,明确生态环境案裁判、审查、程序规则
第一财经· 2025-05-29 10:39
生态环境案件审判规则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46批5件生态环境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 涵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防治放射性污染 固体废物污染 尾矿库污染 严惩长江流域非法采砂等类型 [1] - 人民法院审理环境资源案件应当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 - 建设项目已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且采取针对性保护措施的 应认定不具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风险 [2] 环境公益诉讼规则 - 环境公益诉讼在司法理念 程序规则及责任方式等方面与传统私益诉讼有明显不同 [4] - 原告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提起诉讼属于公益活动 应依法鼓励和保护 但需依法行使诉讼权利 [4] - 原告申请撤诉需经法院审查确认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诉讼请求已全部实现方可准许 [5] - 对生态修复等达成的调解协议或和解协议 法院应进行实质审查评估能否实现修复目的 [5] 跨行政区划案件处理 - 上级法院可依法指定具有环境资源审判职能的下级法院管辖跨行政区划案件 [6] - 法院可将执行到位的修复费用跨行政区划移交受损地用于生态环境修复 [6] - 各地各级法院和执法司法机关已建立不同形式的协作衔接机制 需进一步细化相关规则 [5] 典型案例分析 - 某水电站项目总投资81.5亿元 开发河段涉及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 但已采取针对性保护措施 [2] - 非法采矿案中 法院将执行到位的修复费用从江苏移交安徽用于长江生态环境整治和江豚保护项目 [6]
龙高股份控股股东拟重组 福建国企整合步伐加快
证券日报网· 2025-05-29 10:00
公司重组 - 龙岩高岭土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东龙岩投资发展集团51.04%股权将与其他两家公司股权作价出资入股新组建的龙岩市投资开发集团[1] - 重组完成后龙岩市国资委持有投资开发集团100%股权 投资发展集团成为其控股子公司[1] - 资产评估机构已出具股权价值评估报告 重组事项正履行核准程序[3] 集团业务布局 - 投资发展集团以"实业投资+资本运营"双轮驱动 重点布局有色金属、机械装备、矿产开采、绿色能源等产业[2] - 同时涉足新材料新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2] - 投资开发集团注册资本30亿元 定位为区域经济关键行业发展的引领平台[1][2] 协同效应预期 - 龙高股份有望优先获得项目与资金支持 实现业务拓展[2] - 可共享集团供应链资源 降低运营成本[2] - 借助集团科研力量开展高岭土深加工技术研发 提升产品附加值[2] 福建省国企整合动态 - 福建省工业控股集团正式成立 资产总额超1500亿元 年营收超1000亿元[4] - 由三家省属企业整合重组而成 拥有5家控股上市公司和15家专精特新企业[4] - 整合旨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4][5] 改革影响 - 国企整合显著提升国资运营效率 强化产业协同效应[5] - 为资本运作与资产证券化开辟新路径[5] - 推动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4][5]
矿企“出海”并购意义大
证券日报· 2025-05-28 00:26
矿企出海热潮 - 今年以来内蒙古兴业银锡矿业、青海盐湖工业、洛阳钼业等公司宣布并购海外矿山进行资源储备,开启新一轮出海热潮 [1] - 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及地缘政治博弈加剧背景下,中国矿企出海布局有助于重塑自身价值并重构全球矿业版图 [1] 资源储备与产业根基 - 矿企全球化发展是大势所趋,需通过控制优质矿产资源形成竞争优势 [2] - 海外并购需应对复杂运营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等多方面风险,要求矿企提升管理能力和风控能力 [2] - 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关键,矿企需通过先进工艺、技术、标准、装备建设绿色智能矿山,推动当地工业化进程 [2] 全球化供应链体系 - 全球产业链重组促使矿企优化产业结构,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形成上下游协同发展优势 [3] - 洛阳钼业2019年收购全球第三大金属贸易平台埃珂森后构建覆盖80多国的全球金属贸易网络,形成全链条发展优势 [3] - 2023年宁德时代成为洛阳钼业第二大股东,双方通过深度合作提升上下游产业链协同竞争力 [3] 多元供应体系与市场需求 -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推动铜、锂、钴、镍等新能源矿产需求增长 [4] - 矿企出海并购资源可构建多元化供应体系,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提供资源保障 [4] - 矿企国际化有助于增强企业实力、提高竞争力,同时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4]
有一种与稀土一样珍贵的金属,这种金属在我国的储量十分丰富。
搜狐财经· 2025-05-24 11:39
钨矿资源的重要性 - 钨被称为国防工业的"灵魂"和"工业的心脏",是国家严格控制的战略物资 [1][3] - 钨具有高熔点(4422摄氏度)和出色硬度,广泛应用于核反应堆防护、武器弹药外壳、电子芯片精密接触点等领域 [8] - 钨在军工领域不可或缺,缺乏钨将导致美国军工企业寸步难行 [8] 全球钨矿资源分布 - 全球钨矿总储量440万吨,中国独占230万吨(52%),美国仅15万吨,俄罗斯45万吨 [3] - 中国钨金属年产量7.1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84.52% [5] - 中国、俄罗斯、朝鲜共同占据全球90%的钨矿供应链 [9] 中国在钨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 - 中国精炼稀土产能占全球92%,稀土产量占全球61% [3] - 美国58%的钨合金依赖中国进口,预计2024年美国钨净进口需求达1.04万吨 [8] - 美国军工领域年钨消耗量超过6000吨 [8] 钨资源的战略意义 - 21世纪矿产资源博弈中,钨属于"不可替代"的金属资源 [9] - 中国严格管控稀土和钨矿出口,特别是对美国出口 [9][11] - 美国在钨提纯、冶炼及深加工技术方面落后于中国 [9]
*ST中程六年财务造假与退市风险
新浪证券· 2025-05-23 17:10
财务造假行为分析 - 公司通过虚构菲律宾风光一体化项目虚增营业收入14.03亿元(2017年占当期营收92.18%),虚增利润5.53亿元(占当期利润136.17%)[1] - 光伏项目通过虚报工程进度制造虚假营收与利润增长曲线[1] - 2019年通过虚减营业收入6.72亿元(占当期营收88.83%)调节利润指标,形成"业绩洗大澡"特征[1] - 印尼矿权资产欺诈累计虚增资产规模超10亿元,包括已撤销的CIS煤矿采矿权证和到期的JAYA锰矿矿权[2] 内控与信息披露问题 - 内控体系全面失效,审计机构形同虚设[2] - 印尼子公司涉案6.27亿元(占2022年净资产57.47%)的重大诉讼被刻意隐瞒半年,高管集体参与信息封锁[3] - 财务欺诈从会计技术层面升级为系统性违法[3] 监管处罚与退市风险 - 证监会开出750万元公司罚单,对主要责任人贾晓钰实施650万元罚款及10年市场禁入,合计罚没1900万元[3] - 2023年末净资产为负触发退市风险警示(*ST),2024年财报被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且内控遭否定意见[4] - 连续六年造假符合"三年造假退市"条款[4] 经营与资本运作状况 - 青岛城投金控通过豁免8.5亿元债务使公司2023年净资产转正[4] - 2024年录得营收1.37亿元(同比降70.21%)、净亏3.1亿元[4] - 国资累计42亿元投入未能扭转经营颓势,印尼产业园开发十年无实质进展,镍矿资产折损超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