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医疗

搜索文档
这项业务马云亲自取名
第一财经· 2025-08-18 17:36
2025.08. 18 作者 | 第一财经 陈杨园 8月18日,蚂蚁集团旗下AI健康应用AQ宣布正式推出一系列AI打假功能,对医疗广告"打假",预防 老人受骗。此前,蚂蚁于6月26日上线AQ,提供健康科普、就诊咨询、报告解读等上百项AI功能, 押注AI医疗成为蚂蚁的未来方向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所看好的赛道。蚂蚁集团副总裁、数字医疗健康事业部总 经理张俊杰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AQ"这个名字来自马云,他希望这个产品既有AI,又有IQ、 EQ,让AQ像支付宝当初让"天下无贼"一样,"让天下患者不再被忽悠",用AI科技消灭虚假医疗广 告。 2014年,马云曾在首届互联网大会上预言,中国十年以后最大的麻烦是健康问题和快乐问题,这是 两个值得投资的产业。2023年3月,彼时久未公开露面的马云也曾在参观云谷学校时表示, ChatGPT这一类技术只是AI时代的开始,要用人工智能去解决问题。如今,蚂蚁AQ成为马云"AI+健 康"蓝图的一环。 市场研究机构Grand View Research的数据显示,全球AI在医疗健康市场的规模预计将从2021年 的110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的1940亿美元,年 ...
消费新场景丨健康消费加速向“新”
央广网· 2025-08-14 08:57
央广网北京8月14日消息(记者杜希萌 王妍 山东台记者赵国伟)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 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中国之声特别策划《消费新场景》,14日推出《健康消费加速向"新"》。 这个夏天,特色中医夜市在很多城市流行开来。夜幕中,不少年轻人在集市上或号脉问诊,或拔罐 足浴,或品尝药膳。 29岁的张雯清选择体验的是中医传统疗法。 张雯清:因为白天上班和就医时间有点冲突,正好有了中医夜市,我就今天晚上过来看一看。 数字人:您好,请告诉我您的腰围是多少厘米呢? 李兆凯:是103厘米。 李兆凯是济南一家企业的"90后"工程师,AI数字减重帮手成了他全天候在线的"减重搭子"。 李兆凯:结合我身体的一些指标进行评估,减重遇到一些不太舒服的地方可以直接问。 今年,山东省提出要加速人工智能赋能生物医药、医疗等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生活领域新型 消费热点。而为李兆凯提供帮助的AI减重医生智能体就是依托数字分身等技术研发的"体重管理大模 型"。 技术研发方之一,某企业云医疗与教育事业部产品总监冀国威:这样一个数字分身融合了20多位专 家的诊疗经验以及管理或者服务经验,基于后续的这种终端设备的实时监测,提供相应的智能提醒。 ...
大模型现场“出诊” “AI+医疗”商业化提速
上海证券报· 2025-07-28 02:48
AI+医疗商业化进展 - 智慧眼科技推出"砭石AI中医四诊仪" 搭载自研医疗大模型 融合海量中医数据 实现面诊/舌诊/脉诊自动化分析 3分钟生成体质报告与处方草案[1] - 上海音乐学院开发人工智能音乐疗愈舱 通过脑电/HRV监测实时生理数据 动态生成个性化疗愈音乐 形成"监测-评估-生成-体验"闭环系统[2] - 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AI医疗规模达973亿元 预计2028年增至1598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0.5% 医疗健康位列AI应用三大高关注场景[3][4] 医疗智能体技术突破 - 阿里达摩院发布"平扫CT+AI"多病早筛Agent 覆盖肿瘤/慢性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筛查诊断全流程[3] - 蓝想数科推出急危重症专科智能体 整合多模态医学数据 提供临床智能辅助决策方案[3] - 华鲲振宇医疗智能体实现单病例处理时长从30分钟压缩至1分钟 效率提升30倍[3] 行业技术融合趋势 - 中医领域加速智能化转型 通过大模型技术推动诊疗标准化 解决传统中医临床落地难题[1] - 音乐疗愈实现跨学科融合 结合AI算法/医学/心理学/神经科学 从经验性疗愈升级为精准干预[2] - 医疗AI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涵盖中医诊断/急重症救治/慢病管理/康复疗愈等多元领域[1][2][3]
WAIC现场|手术机器人已能剥鹌鹑蛋,壳破膜不破!未来有望独立完成手术
第一财经· 2025-07-27 17:17
手术机器人技术进展 - 国产手术机器人已具备精细操作能力,如剥鹌鹑蛋破壳不破膜,未来有望独立完成手术操作 [1] -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发的AI手术机器人已能完全自主完成胆囊切除手术,标志着自动化医疗重大突破 [3] - 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强预测未来将有更多手术由机器人直接操作无需人类医生介入 [1][3] 人工智能医疗应用现状 - 上海医疗机构在AI诊断、急诊规划、影像分析和病理分析等领域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3]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已完成国内首例心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的冠脉介入手术 [4] - AI医疗大模型显著提升疾病诊断效率,但当前手术机器人尚不具备真正的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 [4][6] 未来医疗体系变革 - 专家预测AI将根本性改变医疗范式,未来医院形态和病历模式将发生重大变革 [6] - 手术机器人成熟后将缩短手术时间,解决外科医生短缺问题并减少人为错误 [1][3] - 上海市提出推进医疗大模型研发、医学AI安全应用和普惠性AI医疗产品发展三大方向 [7] 科技伦理治理 - 全球首个科技伦理审查AI系统"一鉴"已发布,具备跨领域应用潜力 [6][7] - 该系统由复旦大学多院系联合研发,目前在校内及附属医院试点应用 [7] - AI医疗发展需重点关注伦理问题,现有伦理审查效率与质量有待提升 [6]
夸克通过“主任医师级”笔试
第一财经· 2025-07-23 21:32
行业动态 - 全球AI医疗健康市场规模预计从2021年110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1940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1% [1] - 字节 百度 阿里等大厂均在押注健康大模型赛道 [1] - 行业现阶段核心痛点为健康大模型准确性不足 模型能力被视为基础竞争力 [1] 技术突破 - 夸克健康大模型通过中国12门核心学科主任医师笔试评测 成为国内首个完成该挑战的大模型 [1] - 模型构建"慢思考能力" 融合链式推理与多阶段临床演绎路径建模 实现分阶段推导复杂医疗问题 [2] - 训练方法引入"过程奖励模型"和"结果奖励模型" 分别评估推理链合理性与结论准确性 [2] 数据与资源投入 - 医学数据划分为"可验证"(诊断类)和"不可验证"(健康建议类)两类进行差异化训练 [2] - 夸克拥有千人规模专业医师标注团队 其中超过400名为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家 [3] - 人类医生临床数据 诊断经验及数据标注对模型发展至关重要 [3] 商业化探索 - 当前阶段暂未考虑商业化 未来可能涉及健康档案管理 诊疗服务转化 智能互联设备等方向 [4] - 商业化模式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 尚未形成清晰路径 [4] 应用挑战 - 患者提示词准确性 多模态能力建设直接影响大模型输出质量 [2] - 精神科诊疗需精准挖掘病症与需求点 对模型理解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2]
在家门口看病,AI医疗让梦想照进现实
虎嗅APP· 2025-07-14 18:01
核心观点 - 微医通过AI健共体模式显著改善慢病管理效率,实现患者健康指标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医保支出增幅下降的"两升一降"成效,并达成医疗机构、医生、患者、医保基金"四方共赢"[10] - 公司以天津为样板,首创"按人头总额付费"健康责任制,构建覆盖266家社区卫生中心和2000余站点的健共体网络,2024年天津人工智能总医院收入超50亿元[6][7][9] - 微医与上海交大及医学院合作共建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整合全球顶尖AI科研、顶级临床资源和规模化场景应用,推动医疗AI从单点工具向全链条健康效果付费转型[19][20] - 公司发展经历"物理连接-生物裂变-系统聚变"三级跳战略,从互联网医院向健康运营商转型,持续引领医疗体系变革[12][17] 天津AI健共体模式 - 健共体通过AI医生/药师/检查/健康/智控五大智能体赋能基层,复制三甲专家能力,使基层医生服务效率提升[10] - 医保采用"按人头付费"机制,2024年服务超100万健康会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同时医保支出增幅下降[6][9] - 该模式突破性实现214万慢病患者精准管理,在天津碳水饮食导致慢病高发背景下成效显著[13] 技术布局与商业化 - 2017年与浙大共建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2020年升级天津互联网医院为AI医院,2022年扩展为覆盖全市的健共体[6][7] - 天津人工智能总医院2024年收入50亿元,成为市占率第一的AI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10] - 医疗大模型在垂类评测中长期领跑,AI能力已深度融入诊疗全流程[13][17] 战略合作与行业影响 - 与上海交大及医学院合作聚焦"医工融合",计算机学科AI能力全球第一+临床医学中国第一+微医场景应用形成产学研闭环[19] - 合作方向包括技术端算法优化、验证端13家三甲医院临床反馈、价值端按健康效果付费转型[20] - 模式已向重庆沙坪坝、浙江杭州等地复制,国家卫健委2024年政策推动AI应用加速落地[14] 发展历程与行业定位 - 2010年挂号网解决供需矛盾,比卫生部要求三级医院开放号源早1年[12] - 2015年创建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3年后互联网医院成公立医院标配[12] - 参与三明医改药械平台数字化建设,深度融入中国医改进程[13]
议程持续更新!读者福利!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
思宇MedTech· 2025-07-10 18:13
会议基本信息 - 会议地点:中关村展示中心会议中心(北京市海淀区新建宫门路2号)[3] - 会议时间:2025年7月17日(周四)[3] - 参会规模:约500人[3] - 主办单位:思宇MedTech、中关村联新生物医药产业联盟[3] - 协办单位:启迪之星、禾芫科技孵化器、中关村科学城CGT产业孵化中心[2] 会议议程 - 10:15-10:35 《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探讨》 赵阳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大所生物科技部副主任[4] - 10:35-10:55 《可穿戴脑机接口与精神疾病诊疗》 左年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脑网络组研究中心主任[4] - 10:55-11:15 《医疗器械行业2025产业趋势和投资策略》 王在存,中信建投证券医疗器械与服务行业首席分析师[4] - 11:15-11:35 《国产CT影像设备创新之路》 刘圣慧博士,赛诺威盛CSO首席科研官[4] - 11:35-12:15 圆桌环节[4] - 14:00-14:15 《多模态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成式医学人工智能创新应用》 弓孟春,神州医疗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医学官[4] - 14:15-14:30 《AI+神经科学:重塑脑健康的未来防线》 范向民,中科睿医董事长,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4] - 14:30-14:45 《AI超声赋能肌骨临床--技术革新的未来图景》[4] - 14:45-15:00 《脉冲电场消融行业发展:从颠覆性外科能》[4] 报名信息 - 报名链接:https://hdxu.cn/1fwan[8] - 优惠信息:58元票的价格可变为0元[8] 其他活动信息 - 思宇年度活动回顾:首届全球眼科大会、首届全球骨科大会、首届全球心血管大会、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1][8] - 即将召开的活动:2025年7月17日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2025年9月3-5日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8]
强盛集团丨借势热门赛道,巧设股权架构,融资快人一步!
搜狐财经· 2025-07-04 16:53
热门行业融资优势 - 人形机器人赛道自2023年以来融资活跃 2024年截至7月初国内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已获13笔融资 [2] - 智元机器人公司在1年内完成6轮融资并跻身独角兽企业行列 [2] - 具备核心优势的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获取天使轮和A轮融资难度显著低于其他行业 [2] - 热门行业因高需求、高增长潜力及前沿技术特性更易吸引资本关注 [2] 股权设计核心原则 - 合理股权架构需避免完全平均分配或创始人一股独大两种极端 [4] - 创始人应保持相对控制权(建议直接或间接持股51%以上) [4] - 需为联合创始人和核心员工预留10%-20%股权激励池 [4] - 应为多轮融资预留股权空间以防止过度稀释 [4] 行业与股权协同效应 - 热门行业带来流量关注度 科学股权设计增强投资者信心 [5] - 人工智能医疗领域初创企业案例显示:创始人控制权+人才股权激励+融资预留空间形成融资竞争优势 [5] - 行业风口与股权结构优化可帮助企业获取更有利融资条款 [5] 企业融资策略建议 - 需持续追踪行业动态以把握风口机会 [6] - 股权结构优化应与行业选择形成双重驱动 [6] - 两者结合可实现融资效率与长期发展的平衡 [6]
蚂蚁发布AI健康管家AQ
第一财经· 2025-06-27 14:07
蚂蚁集团AI医疗布局 - 公司发布AI健康应用「AQ」,集成健康科普、就诊咨询、报告解读、健康档案等上百项功能,连接全国超5000家医院、近百万医生及近200个名医AI分身 [1] - 产品以医疗大模型为技术底座,通过模仿真人医生交互方式引导用户提供信息,支持拍照识别复杂报告/皮肤问题/药盒等场景 [1] - 已与鱼跃、三诺等健康设备厂商及vivo/华为/苹果可穿戴设备打通,可根据血糖/睡眠/运动数据提供个性化建议 [1] 行业竞争焦点 - 当前AI医疗产品主要覆盖诊前/诊后环节,其中涉及专科知识的诊后环节成为差异化竞争重点 [1] - 行业竞争核心转向医院/名医资源整合能力,通过专业医疗资源提升AI产品专业度并降低幻觉率 [1] - 大厂凭借生态与数据优势推动AI医疗竞争进入深水区,名医AI分身需训练100小时医患对话数据并融合临床知识/文献指南 [2] 商业化策略 - 公司明确医疗场景坚持用户价值导向,避免技术干预客观结果(如医生推荐排序)[2] - 虽认可未来商业化空间,但强调在民生普惠领域需保持长期投入,当前仍处谨慎探索阶段 [2] 产品技术特性 - 名医AI分身实现线上诊前诊后全链路服务,典型案例显示可结构化存储问诊记录以降低线下就医沟通成本 [2] - 系统设计兼顾轻症AI自主应答与重症转接真人医生/线下挂号的双轨机制 [2]
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登顶MedBench榜单,多项核心能力位居第一
证券之星· 2025-06-17 17:01
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评测表现 - 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以综合得分95.4登顶MedBench榜单,在复杂医学推理、医学语言理解、医疗安全和伦理等核心能力位居第一 [1] - 评测体系覆盖医学语言理解、医学语言生成、医学知识问答、复杂医学推理、医疗安全和伦理五大维度,涵盖医学考试、病例分析等多项医学任务 [2] - 对比其他模型,讯飞星火在参数量70B级别中表现突出,医学知识问答得分88.6,医学语言生成83.2,复杂医学推理86.1 [2] 技术研发与行业应用 - 讯飞医疗于2023年发布业界唯一基于全国产算力训练的医疗大模型,在循证医学推理、健康交互等关键技术持续突破 [3] - 智医助理已覆盖全国31个省市692个区县、超7.4万家基层医疗机构,服务22万名基层医生,提升基层医疗效率 [3] - 与超500家等级医院合作,提供患者管理体系和病历质控方案,个人健康助手"讯飞晓医"覆盖三大核心健康场景 [3] 专科领域深度合作 - 联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布"华西黉医"大模型,与北京安贞医院开发心脏超声诊断系统,与齐鲁医院合作全病程管理大模型 [4] - 首发全球首个1型糖尿病专病大模型,推动慢病管理专项技术落地 [4] - 未来将通过底层技术突破和场景化创新双轮驱动,拓展医疗AI应用边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