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科
icon
搜索文档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不变与变结合以抢抓机遇创造价值
新华财经· 2025-06-13 17:53
香港定位与发展战略 - 香港在"一国两制"下保持开放、多元、包容的国际大都会优势 [1] - 国家赋予香港"八大中心"和"三中心、一高地"的战略定位,重点发展金融、贸易和创科领域 [1] 金融中心发展 - 国际投资者通过股票市场升幅和银行存款增加对香港资本市场投下信心票 [1] - 香港推动离岸人民币中心发展,增加人民币流动性并完善相关基建 [1] - 香港推出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发牌制度和稳定币发牌制度,推进托管与场外交易规管 [2] - 预计2027年香港将成为全球最大跨境资产和财富管理中心 [2] 贸易中心发展 - 内地生产型企业全球布局产业链,香港可提供供应链管理、现代物流、贸易融资等高增值服务 [2] 创新科技发展 - 香港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利用全链条资本市场支持创科企业 [2] - 香港依托高端人才、国际化应用场景及河套区港深合作平台建设国际创科中心 [2] 市场拓展与人才引进 - 香港巩固欧洲和日韩等传统市场,同时开拓东盟和中东新兴市场 [3] - 香港自2022年底已吸引超过21万人才来港,凭借稳定开放的环境和优厚待遇吸引全球高端人才 [3]
陈茂波:香港成国际资金“避风港”
智通财经网· 2025-06-13 15:23
国际资金流动与香港定位 - 国际资金对美元美债信心动摇 近期资金流入香港成为避风港 银行隔夜拆借利率走低 港币维持与美元挂钩 [1] - 国际资金流入后对香港和中国内地经济发展大为改观 逐步加大资产配置比重 中国经济稳定逐步发展 [1] - 香港在"一国两制"下保持自由港地位 普通法体系 自由兑换货币和联系汇率制度 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2] 全球发展趋势 - 地缘政治变化中全球南方占全球GDP达40%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达80% 南南合作机制不断扩大 [1] - 人工智能重新定义竞争力 美国高投入高能耗模式与中国高效创新模式将长期竞争 [2] - 绿色转型国际共识强烈 全球资金需求巨大 将催生大量绿色科技产品和解决方案 [2] 香港金融发展 - 香港股票市场升幅和银行存款增加显示国际投资者信心 争取更多内地龙头企业来港融资 欢迎中概股回流 [3] - 香港推动离岸人民币中心发展 增加人民币流动性 完善基建 开发更多人民币计价产品 [3] - 香港推出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发牌制度 稳定币发牌制度 推进托管与场外交易规管 [4] - 香港在资产管理和绿色金融领域亚洲领先 预计2027年成为全球最大跨境资产和财富管理中心 [4] 香港产业发展 - 国家赋予香港"八大中心"角色 金融、贸易和创科对香港未来经济尤其重要 [3] - 香港投入大量资源发展创新科技 重点布局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 联动大湾区城市共同发展 [5] - 香港提供高增值供应链管理、现代物流、贸易融资等服务支持内地企业全球布局 [4] 市场拓展与人才吸引 - 香港巩固传统市场同时开拓新兴市场 包括东盟和中东 与沙特阿拉伯资本市场互动频繁 [5] - 香港稳定开放国际化环境吸引全球高端人才 自2022年底已吸引超过21万人才来港 [5]
香江观澜:国际盛会汇聚香江 展现香港竞争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6-08 16:51
香港国际会议的经济影响 - 两场国际盛会"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2025香港会议"和"公路及铁路国际会议2025"首次在港举办,提升香港国际影响力并推动经济发展 [1] - 过去三年香港特区政府成功推动多个国际会议首次在港举行,包括"香港·全球人才高峰会"和"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 [3] - 国际大型会议带来高消费过夜商务旅客,其日均消费水平高于普通游客,拉动酒店、餐饮、零售、物流等行业增长 [3] 行业协作与智力支持 - "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2025香港会议"吸引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位嘉宾,探讨政、产、学、研、投高效协作 [3] - "公路及铁路国际会议2025"将汇聚中国内地、香港、瑞士、英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探讨未来交通发展趋势 [4] - 行业领袖云集为香港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3] 香港的独特优势 - 国际会议选择香港因其法治环境、专业服务水平和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4] - 香港"一国两制"下的内联外通独特优势和高效治理能力得到国际认可 [4] - 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的角色通过国际会议进一步强化 [4] 政府政策与未来展望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将继续争取更多国际大型会议落户香港 [6] - 特区政府计划用好"一国两制"下的国际化优势,拓宽香港发展空间 [6] - 国际会议密集举办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深化国际合作的体现 [6]
武汉光谷启动科创金融“伙伴工程”精准灌溉“创新种苗”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06 14:39
科创金融"伙伴工程"启动 - 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启动科创金融"伙伴工程",聚焦初创科技型企业融资痛点,推出"种苗伙伴贷+认股权"专属信贷产品,每年信贷融资额不低于6亿元 [1] - 该工程旨在解决初创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首贷难问题,这类企业因轻资产、高风险特征与传统金融模式难以适配 [1] - 工程将联合银行、投资、保险等机构构建"三首服务"合作机制,通过首贷带动首投、首保 [1] 服务机制与覆盖范围 - 首期将遴选400家技术有高度、市场有前景、投资有价值的初创科技企业组成"种苗企业库" [1] - 建立"种苗科技企业信贷优先通道",对入库企业实行100%信贷申请响应 [1] - 设立3000万元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实现省市区分层风险补偿,建立认股权收益回补机制 [2] 金融创新与支持措施 - 引导银行以投行思维挖掘企业价值,推动合作银行升级科创金融服务能力 [2] - 通过"金融支持—企业成长—收益回补"的可持续运行闭环,让银行敢贷、愿贷 [2] - 工程充分放大湖北省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的政策效应 [1]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香港今年新股融资规模暂居全球首位
证券时报· 2025-05-19 07:35
5月18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最新发表的网志中表示,环顾全球主要市场,资金正逐渐向 引领创新的龙头创科企业,以及具战略价值的未来产业汇聚。 陈茂波称,国际资金流向一方面揭示投资者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和布局,另一方面也是市场情绪的温度计, 反映市场对政经局势的评估。 陈茂波表示,本月初港元汇率持续偏强,贴近7.75港元兑1美元,并四度触发"强方兑换保证",香港金管局多 次承接了市场的美元沽盘,合共向市场注入约1290亿港元。资金流入令流动性充裕,香港本地银行同业拆息回 落。与按揭利率密切相关的一个月期拆息近期便由4厘降至约1.3厘水平。然而,资金流向和利率走势受多个内 外因素影响而存在变数,香港特区政府和监管部门会继续密切监察市场变化,维持金融稳定。 今年以来,港股震荡向好。虽然因关税战影响港股在4月初曾一度受压,其后震荡向上。恒生指数上周五收报 23345点,年初至今累计升幅约16%,跑赢其他主要市场。大市交投亦有所增加,以4月份为例,平均每日成交 超过2700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4倍。 新股市场亦非常畅旺。5月20日,港交所将迎来一家备受瞩目的内地新能源龙头企业新股上市,是今年以来全 球最 ...
香港投资推广署:今年前四月协助223家企业来港设立或扩展业务,按年增13%
快讯· 2025-05-14 13:31
企业设立与扩展 - 2024年1月至4月香港投资推广署协助223家内地及海外企业来港设立或扩展业务 [1] - 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3% [1] - 预计这些企业首年将带来超过223亿港元直接投资 [1] - 预计创造超过4900个职位 [1] 企业来源与行业分布 - 超过25%的企业表示将在香港设立国际及地区总部 [1] - 企业主要来自内地、美国、日本、英国和新加坡 [1] - 涉及行业包括金融服务、金融科技、创科和旅游等 [1]
100亿,香港要出资了
投资界· 2025-01-26 14:37
香港创科产业引导基金设立 - 香港设立100亿港元创科产业引导基金,旨在加强市场资金投资战略性新兴和未来产业,系统性建设创科产业生态圈 [9][10] - 基金涵盖五大主题板块: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机械人、半导体与智能设备、数字化与升级转型,以及未来与可持续发展 [11] - 政府将在每个板块下设一至数个子基金,以市场化方式运作,借鉴内地引导基金模式 [11] 基金投资要求与目标 - 100%基金规模须投资于香港创科产业及新型工业产业及其产业链关联企业 [13] - 至少50%基金规模须投资于香港企业或将在港设立总部/区域总部的非香港企业 [13] - 至少30%基金规模须投放在港设立及营运的生产制造基地 [13] - 子基金期限最长12年,投资期最长6年,预计2026-2027年度开始投资 [13] - 目标通过专业基金经理募资能力使整体子基金规模达至少400亿港元,市场资金是政府出资的3倍 [13] - 愿景未来十年整体产业投资规模达1000亿港元 [13] 香港借鉴内地产业经验 - 创科产业引导基金标志着香港革新投资创新及科技产业思路,借鉴内地"政府引导基金2.0"做法 [16] - 2022年香港成立"港版淡马锡"——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HKIC),管理规模620亿港元,其中300亿港元共同投资基金被视为港版政府引导基金 [16] - HKIC聚焦硬科技、生命科技及新能源/绿色科技,已与思谋科技、百图生科等多家企业签约 [16] - 香港还优化创科创投基金,调拨15亿港元与业界配对成立联合基金 [16] - 2024年有539家境外和内地企业在港设立或拓展业务,同比增长41%,创造677亿港元外来直接投资和6864个就业机会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