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咨询
搜索文档
十年拿了西贝6000万,「华与华」为何陷入争议
36氪· 2025-09-16 17:51
文章核心观点 - 华与华作为西贝的品牌战略咨询公司因公开站队西贝卷入与罗永浩关于预制菜知情权的争议并引发行业对其专业性的讨论 [6][8][10] - 华与华通过独创的超级符号方法论服务众多知名品牌与西贝合作十年收取咨询费超6000万元并展望下个十年目标1-2亿元 [12][13][14] - 华与华在品牌咨询行业与定位系存在长期理论及商业利益竞争试图通过批判定位理论提升自身行业影响力 [17][18][19] 华与华公司概况 - 公司全称为上海华与华营销咨询有限公司由华杉和华楠兄弟于2002年创立持股比例分别为53%和47%主营品牌咨询、营销策划和战略设计 [12] - 公司形成超级符号方法论品牌外观设计原则归纳为大、亮、多服务客户包括海底捞、蜜雪冰城、东鹏饮料、西贝、厨邦酱油等 [12][13] - 与西贝自2013年开启合作当时西贝全国仅40多家门店华与华为其打造超级符号I♥莜并推动品牌系统整体升级 [13] 华与华业务与财务 - 公司咨询费多在几百万元低于君智咨询的3000万元级别 [13] - 为西贝服务十年收取咨询费6000余万元华杉展望下个十年目标1-2亿元 [14] - 华杉华楠兄弟同时为上市公司读客文化实际控制人华楠持股41.03%华杉持股29.58%截至9月15日公司股价10.13元/股市值40.55亿元 [15] - 读客文化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1.68亿元同比下降15.38%归母净利润612.57万元同比下降46.90% [15] 行业竞争与理论争议 - 品牌咨询市场存在四大流派华与华代表设计系特劳特代表定位系叶茂中代表冲突系百思特咨询代表势能系 [17] - 定位理论由特劳特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特劳特、里斯、君智、东极并称陆家嘴四大战略定位公司 [17] - 华杉公开批判定位理论称其不符合理论质量标准试图让超级符号成为行业标准削弱定位理论影响力 [18] - 华与华与定位系的争论不仅是理论之争更是商业利益和行业地位的竞争旨在吸引客户巩固市场地位 [19]
10年6000万咨询费,“制造大冤种”的华与华,到底什么来头?
36氪· 2025-09-16 16:22
事件概述 - 罗永浩与华与华就西贝事件产生公开争执,华与华老板向罗永浩道歉后事件平息 [1][5][6] - 网友指责华与华在西贝事件中存在四宗罪:收费高但效果差、专业性不足、煽动客户硬刚、道歉迅速被指认怂 [5] - 华与华作为西贝的品牌战略咨询公司,十年间收取咨询费超6000万元 [6] 公司业务与商业模式 - 华与华由华杉、华楠兄弟于2002年创立,公司规模超200人,华杉持股53%,华楠持股47% [11] - 公司核心方法论为“超级符号”理论,通过将企业总结提炼成易于记忆的符号、口号和音乐进行营销 [11][12][14] - 商业模式为提供全年全案营销咨询服务,不接单个项目、不参与比稿竞标,合作客户需预先充分了解公司 [18] - 咨询服务年费高昂,以西贝为例,十年咨询费超6000万元,即年均约600万元,其他客户如泸溪河合作费也为一年600万 [6][24] - 公司将方法论产品化,开设单人学费高达9.9万元的课程,华杉解读《论语》等付费课程销量超30万份 [16] 主要成功案例与行业地位 - 客户覆盖餐饮、茶饮、调味品等多个行业,包括西贝莜面村、海底捞、蜜雪冰城、东鹏特饮等知名品牌 [11] - 为西贝打造“I♥莜”标识及“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等广告语 [8] - 创作蜜雪冰城洗脑神曲“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 [12] - 帮助濒临倒闭的田七牙膏设计“拍照大声喊田七”口号,据称使其在2004年售出4亿支牙膏 [11] - 在2025年度品牌咨询行业排名中位列行业前三 [18] 争议与挑战 - 设计风格被指“土”且缺乏审美,例如泸溪河新Logo被吐槽不雅观 [19] - 曾陷入抄袭争议,其为水星家纺设计的品牌系统被指与国际品牌巴宝莉、爱马仕设计元素高度雷同 [21] - 公司曾因广告问题被上海市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没收广告费用88235.29元,并处罚款100万元 [24] - 联合创始人华楠控股的读客文化业绩表现不佳,2024年上半年营收1.68亿元,同比下降15.3%,净利润612.57万元,同比下降46.9% [26][29] - 读客文化高管及股东自上市后多次减持,累计套现超1.7亿元 [30][31]
老罗火烧华与华,为什么会有企业愿花6000万咨询费?
虎嗅· 2025-09-16 07:21
罗永浩与华与华争议事件 - 罗永浩在直播间公开批评华与华品牌策划能力 质疑其服务价值 [3][4] - 华与华为西贝提供十年品牌咨询服务 累计收费6000万元人民币 [4] - 华与华创始人向罗永浩道歉 但舆论持续发酵 引发行业对咨询费价值的讨论 [5][6][7] 华与华商业模式与运营数据 - 公司采用固定年费制 收费标准为600万元/年起 不议价不比稿 [58] - 2021年公司规模达160人 年营业收入近3亿元 人均贡献约190万元 [9] - 业务聚焦餐饮行业 客户包括蜜雪冰城 西贝等头部品牌 [30][46] 品牌咨询行业价值逻辑 - 咨询服务的核心价值在于信任背书而非方法论 帮助客户降低内部决策成本 [16][18][22] - 对外背书能增强加盟商信心 餐饮行业加盟商依赖权威机构背书做投资决策 [41][43][46] - 典型案例包括小米耗资200万元聘请原研哉设计Logo 实质为购买决策共识 [24][25] 行业地位与竞争格局 - 华与华与君智咨询并称为行业价格锚点 君智咨询收费标准超千万元 [59][65] - 超级符号理论未形成学术流派 影响力不及特劳特定位理论 [54][55] - 公司通过高价策略提升行业整体服务定价空间 扭转乙方沦为执行外包的趋势 [60][62] 历史业务发展轨迹 - 2003年叶茂中曾向西贝报价300万元 相当于其北京最盈利门店年利润 [37][38] - 西贝于2013年正式与华与华合作 服务持续12年 [40] - 早期服务医药客户 后转向餐饮行业 因餐饮依赖视觉符号与线下传播 [30][31][33] 方法论争议与行业贡献 - 超级符号理论被部分从业者质疑缺乏创新 被指重复包装旧概念 [51][53] - 公司坚持不竞标不试稿的商业模式 维护咨询行业服务尊严 [58][60] - 通过明确高价定位 为行业建立价格参照系 提升整体服务价值认知 [61][62]
“罗西之争”又过去了?罗永浩称华与华老板已经道歉
扬子晚报网· 2025-09-15 16:31
罗永浩与华与华及西贝的争议事件 - 罗永浩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华与华老板已道歉,事件告一段落,但强调餐饮企业使用预制菜时必须给予消费者知情权是严肃主题[1] - 9月14日罗永浩表示事件无法揭过,因其带货直播中怒怼华与华,称其服务西贝10年收费6000万,并指其为“品牌刺客”,要求华与华通过共同朋友私下道歉[1] - 网传截图显示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称罗永浩是“网络黑社会”,并表示“太坏了”[1] - 9月13日罗永浩发文称西贝事情可告一段落,期待预制菜相关国家法规尽快出台[1] 华与华公司业务 - 华与华是一家战略营销品牌咨询公司,为客户提供企业战略、品牌战略、品牌设计、产品开发、广告创意等全年全案服务[1] - 公司客户包括西贝[1]
罗永浩一记重拳,打疼了华与华:6000万咨询费,到底咨询了啥?
经济观察报· 2025-09-15 14:42
事件概述 - 罗永浩在直播中公开批评华与华 称其收取西贝6000万元咨询费却未解决品牌核心问题 并指责其为"品牌刺客" [1] - 华与华老板已通过私人渠道向罗永浩道歉 事件焦点转向餐饮企业使用预制菜时的消费者知情权问题 [1] 咨询合作细节 - 华与华服务西贝时长达到10年 总咨询费用为6000万元人民币 [1] - 该公司以"超级符号理论"闻名 曾为西贝打造"主食是莜面"等知名口号 [1] 品牌策略问题 - 西贝"宝宝餐"定位与预制菜现实存在严重脱节 导致品牌承诺与实际产品产生根本性冲突 [2][6] - 华与华设计的品牌口号在产品质量问题曝光后产生强烈反噬效应 [2] - 咨询公司专注于顶层设计但缺乏对执行环节的监督 未能发现预制菜与品牌承诺间的矛盾 [4][7] 行业反思 - 咨询行业普遍存在"空心病"现象 过度注重宏观战略叙事而忽视一线执行细节 [7] - 品牌咨询需要从"PPT时代"转向系统工程 涵盖产品 供应链 门店体验等全环节 [10] - 消费者认知能力提升 传统品牌包装方式在社交媒体时代面临更大挑战 [8][9] 核心争议 - 6000万元咨询费是否产生相应价值 引发对咨询行业收费标准的质疑 [3][11] - 咨询公司是否应为客户品牌危机承担连带责任 [4][5] - 品牌护城河应建立在消费者信任基础上 而非单纯依靠广告语 [12] 影响范围 - 事件引发餐饮行业和广告咨询行业的广泛讨论 [1] - 西贝品牌声誉受损 华与华行业信誉受到挑战 [6][12] - 公众开始质疑咨询行业的整体价值主张和职业道德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