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婴幼儿奶粉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概念重塑全球商业,一场话语权的底层革命
搜狐财经· 2025-09-01 17:37
全球消费市场的权力版图正经历板块撕裂,曾经被西方巨头垄断的护肤美容帝国,正被中国品牌的利剑 刺破苍穹。据Euromonitor战报,2024年国货化妆品市占率突破55.2%,销售额同比激增21.2%。这不仅 是市场份额的易主,更是一场由科研硬实力与文化话语权双重驱动的产业革命:华熙生物以6.8%研发 费用率碾压国际巨头1.5%~3.5%的行业基准;珀莱雅双抗精华以早C晚A重构抗老赛道;相宜本草携 《本草纲目》千年智慧迂回包抄国际护肤品腹地。 随着中国品牌军团的份额逐步赶超全球护肤巨头之时,一个更加重要的命题浮出水面:在当今全球商业 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在话语权层面,中国品牌又该如何突破外资势能压制,从"跟随者"跃升为"引 领者"?针对此问题,我们联系到了东极定位创始人、民族品牌专家王博。 王博曾成功助力飞鹤奶粉、猫人内衣、相宜本草、樊文花、三棵树、背背佳等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脱颖而出,成为业内标杆。他率先鲜明提出:"商战本质,乃在于概念之争。"在他看来,外资品牌的优 势,并非仅因技术或资本,更在于其牢牢掌握着全球消费者心智中的价值定义权。而中国品牌的崛起, 必须从夺回话语权开始。 商战本质,乃在于概念之 ...
海普诺凯获艾媒咨询“荷兰A2蛋白奶源婴配奶粉领导者”市场地位确认
行业趋势 - 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正经历消费升级与科学喂养理念驱动的变革,新生代父母追求更精准、更贴近母乳的"全面高阶营养" [3] - 75.1%的消费者认为科学配比的奶粉能更有效促进婴儿全面成长,95.2%将"营养成分的全面性与均衡性"视为核心选购标准 [3] - 行业竞争从单一营养转向以A2蛋白奶源、母乳模拟技术、自护力成分为代表的综合价值竞争 [3] A2蛋白奶源技术 - 全球仅30%的荷斯坦奶牛携带纯正A2基因,其乳汁中的A2β-酪蛋白更接近母乳结构,能显著降低肠胃不适风险并与认知功能改善相关 [5] - 荷兰奶源因基因筛选严格、牧场生态纯净备受青睐,消费者对有机认证、乳铁蛋白等高阶成分需求攀升 [5] - 海普诺凯自有牧场通过基因检测筛选纯种A2β-酪蛋白荷斯坦奶牛(占全球荷斯坦牛群1/3),所产牛奶A2β-酪蛋白含量达100% [8] 公司核心竞争力 - 海普诺凯拥有百年乳企背景,1938年率先实现婴幼儿奶粉工业化生产,1960年建成荷兰规模领先的奶粉工厂 [7] - 构建"1.5小时锁鲜运输链",从挤奶到加工全程4℃冷链管控,乳脂率与乳蛋白含量分别较普通牧场提升18%和12% [8] - "Pro59黄金配比技术"模拟母乳59种以上营养组分,蛋白质分子量控制在平均3.2kDa,消化吸收率达97% [9] 产品创新 - 荷致系列添加5种母乳低聚糖模拟物,配合GOS:FOS=9:1益生元配比,临床验证可降低60%呼吸道感染风险 [9] - 采用95%高纯度乳铁蛋白(较行业均值提升30%),结合OPN活性蛋白与核苷酸形成三维防护体系 [9] - 2024年联合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白皮书,基于10万例喂养数据验证Pro59配方对身高、体重及免疫力的提升作用 [10] 市场表现 - 海普诺凯荷致系列奶粉连续两年蝉联全国销量第一,获艾媒咨询"荷兰A2蛋白奶源婴配奶粉领导者"认证 [7][5] - 通过三大升级匹配渠道策略:顶奢荷兰A2奶源拉动声量、全面自护营养群提升转化、扫码权益沉淀终端留量 [10] -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专家团确认其配方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10]
回归传统核心资产 - 6月A股策略
2025-06-02 23:4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金融、消费、医药、科技成长、母婴、大众消费、家居、硬科技、电子、银行 - **公司**: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恒瑞医药、爱尔眼科、药明康德、索菲亚、申洲国际、博西威、卡游、东风集团、长安集团、海光信息、中科曙光、国药集团、航天科技、中电子、中电科、云农商行、沪农商行、领益智造、国货行、亿联科技、上海合金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6月市场有望回归传统核心资产**:海外关税扰动、财政和美债问题未解决,流动性环境不宽松;国内经济预期改善,资产隐含经济预期修复;小盘股拥挤度达历史高位,可能引发风格切换或回调[1][2] - **关注内需相关传统核心资产**:金融板块的保险、股份行;消费和医药行业龙头;A股和H股新消费(养老、医药消费、母婴)[1][4] - **科技成长领域投资建议**:整体处于拥挤度触底回升阶段,等待红利热度升至高位再配置,关注硬科技领域央企重组[1][4] - **海外宏观层面关注事件**:美债利率冲高后可能触顶回落;美国党争可能阻碍特朗普减税法案通过;关税问题仍可能扰动市场;美债利率上行影响美股和A股行情,回落时权益市场向上,利率回落阶段黄金大概率上涨[1][5] - **国内宏观环境利于核心资产表现**:4月PMI和高频数据回落,但财政和信贷脉冲向上,资产隐含经济预期指向后续PMI有望回升[6][7] - **市场情绪层面变化**:小盘股拥挤度达90分位以上高位,可能出现止盈动力,带动市场调整和风格切换[8] - **内需相关消费领域推荐方向**:提供情绪资源类(宠物陪伴、IP潮玩、寺庙景区);缓解焦虑类(美妆、黄金珠宝、新式茶饮、休闲食品);宣泄情绪类(户外运动、酒水烟草)[9] - **母婴消费领域推荐方向**:母婴零售、婴幼儿奶粉、婴儿护理产品、AI玩具[10] - **大众消费部分方向出现改善迹象**:白酒、啤酒、方便食品及乳制品环比改善,酒类及乳制品产量环比提升,高端白酒价格环比改善,中药价格同环比均提升[11] - **核心资产中长期关注基金重仓股**:前几年经历显著调整且最近三年业绩持续向好,筛选标准包括市值排名、跌幅、盈利复合增速、净资产收益率等[12] - **科技成长方向关注标的**:中长期看好科创50和恒生科技中的AI自主可控相关方向;短期内关注央企并购相关硬科技标的,证监会修订规定便利重组[1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内需相关消费领域梳理完整标的清单,并推荐正在申请港股上市公司如博西威、卡游**[9] - **母婴消费领域每个方向梳理两到三个最推荐标的,共计10个标供参考**[10] - **上周五中证指数披露指数成分调整方案,涉及宽基ETF,调入沪深300和中证1000的新成分股受影响,对银行业相对利好,6月16日生效,ETF一般在生效前一周调仓**[16][17]
三大品牌推出“生育补贴”,奶粉行业争夺新生儿市场
贝壳财经· 2025-04-18 19:26
文章核心观点 近期飞鹤、伊利、君乐宝三大国产奶粉品牌推出生育补贴计划,被视为鼓励生育政策的社会性补充,人口出生率下降致市场需求萎缩,是行业最大挑战,生育补贴是企业获客策略,预计未来更多企业跟进,行业分化将更明显 [1] 三大品牌推出生育补贴 - 4月15日君乐宝宣布自5月起启动16亿元生育补贴计划,为符合条件孕期家庭提供不少于1600元补贴 [2] - 飞鹤4月起为符合条件孕期家庭提供不少于1500元补贴,计划投入12亿元,超5万人申请成功 [2] - 伊利启动16亿元生育补贴计划,为符合条件孕期家庭提供不少于1600元补贴,还提供健康管理等服务 [2] - 企业生育补贴直接面向消费者发放奶粉产品,可助门店引流获客,被视为鼓励生育政策的社会性补充 [2] - 多地出台生育补贴政策,2024年黑龙江等省份及29个地级市出台政策,2025年辽宁沈阳、内蒙古呼和浩特更新政策 [3] 争夺新生儿“第一口奶” - 人口出生率连续走低,2019年高盛预判配方奶粉销量或走低并下调乳企目标股价 [4] - 婴幼儿奶粉上市企业2022年结束高增长,2023年行业规模双位数下降,2024年销售额下降速度缩减至中个位数 [4] - 存量市场竞争加剧,奶粉企业获客成本涨至500 - 1000元,生育补贴计划对企业获客有一定作用 [4] - 母婴渠道获客成本从2019年前的20元左右增至50 - 80元,靠客户长期黏性抵消成本 [5] - 国产奶粉头部企业推出生育补贴是跟随战术和获客方式,未来会有更多形式补贴出现 [5] - 企业生育补贴在品牌宣传上作用大,能否获客和引流待观察,未来补贴形式或更多样 [6] - 小品牌难跟进一线品牌补贴政策,头部品牌市场份额会增加但幅度有限,前十家企业市场份额超85% [6] - 未来婴幼儿奶粉行业分化更明显,头部母婴连锁完成渠道整合,未加入体系的企业和品牌更被动 [6]
股票投资之最佳时机
雪球· 2025-03-07 15:10
核心观点 - 股市运行规律不以个人偏好为转移,最佳投资时机往往出现在不确定性巨大的时候[1] - 通过7个案例论证"向下有保底、向上空间无限"的投资机会识别方法[4][6][9][13][18][21][25] - 投资决策应基于长期逻辑和深层次分析,而非短期市场情绪[34] 案例研究 网易(2001年) - 市值3亿但账上现金5.6亿,现金/市值比达2倍[2][3] - 段永平以1倍PE买入,半年后股价飙升70倍[4] - 投资逻辑:人才优势+游戏行业蓝海+超跌反弹[4] 贵州茅台(2003年) - 市值60亿对应5倍PE,账上现金20亿[6] - 行业产量从800万暴跌至300万吨,但高端市场占比仅0.3%[6][7] - 4年市值增长30倍至1900亿[7] 长城汽车(2008年) - 市值20亿时聚焦SUV赛道(当时行业占比5%)[9][10] - 战略转型后5年利润达50亿,市值1500亿[12] - 投资逻辑:品类增长空间200倍+团队执行力[11] 李宁(2015年) - 市值70亿时仅为耐克1/100[16] - 6年利润从亏损增至70亿,市值3000亿[17] - 投资逻辑:品牌IP价值+行业周期反转[15] 华晨中国(2022年) - 市值200亿但持有宝马中国25%股权(年分红75亿)[19] - 账上现金200亿,股息率超30%[19] - 2年实现10倍回报[20] 小米集团(2021年) - 市值2000亿仅为苹果1/100[24] - 物联网平台优势+雷军战略能力[23] - 股价从30元跌至8元后具备反转潜力[22] 中国飞鹤(2024年) - 市值300亿对应3年回本,净现金200亿[29] - 高端奶粉市占率28.6%,利润率20%[31] - 客户占比5%但创造行业50%利润[31] - 国际化空间对标爱他美(德国市占70%)[33] 投资方法论 - 8成胜算即可出手,需满足"向下保底+向上无限"条件[5][8][12][17][20][24][34] - 重点观察:现金/市值比、行业地位、管理层能力、品类成长空间[3][6][10][15][19][23][29] - 长期视角优于短期波动,典型案例显示3-5年可获得10-70倍回报[4][7][12][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