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家居

搜索文档
追踪关税的传导过程:羊毛出在谁身上?
智通财经网· 2025-07-12 18:03
关税传导机制 - 美国进口商是当前跨境贸易中关税升幅的主要承担者,中国出口商仅承担关税增量的12%左右,服装出口商分担步伐较快[1][3] - 美国珠宝和飞机进口商议价能力较弱,日本车企通过"以价保量"策略主动消化关税,中国出口企业因利润率缓冲垫较薄难以吸收关税压力[3] - 若特朗普7月威胁的关税实施,美国总体有效关税税率将升至约15.8%[2] 终端价格影响 - "中国含量"较高的消费品在"芬太尼关税"落地后已开始温和涨价,而欧日等非美贸易伙伴来源的消费品尚未因基准关税生效而涨价[1][5] - 进口敏感型终端消费品价格显现关税影响,美国零售商对欧日进口商品可能自行吸收成本[5] - 美国企业若完全吸收今年以来关税增幅,利润率将平均下降1.8%,综合零售、服装、家具家居等薄利行业难以承受[4] 成本转嫁趋势 - 美国企业在地方联储调查中表现出向下游转嫁关税成本的意愿和能力,预计年内能向居民部门完成大部分转嫁[4] - 当前关税涉及范围更广且基准税率维持10%,企业通过牺牲利润率稳定终端售价的难度加大[4] - 美国通胀下半年存在反弹隐忧,可能削弱美债配置吸引力[5] 数据研究方法 - 通过超六万条美国进口货物统计数据映射至投入产出表体系,计算PCE细项中的"进口含量"[5] - 构建三个进口敏感型零售消费品价格追踪指标,量化关税对终端价格的影响[5]
美国关税谈判陷僵局,欧盟等表态强硬!多家机构曾表达担忧
南方都市报· 2025-07-07 13:03
贸易谈判进展 - 美国设定的90天关税暂缓期将于7月9日结束 若未达成协议 更高关税税率将于8月1日生效 [1] - 美国财政部长表示 特朗普本周将向贸易伙伴发送信函 告知计划征收的关税税率 预计未来几天发布重大声明 [2] - 谈判进展不及美方预期 欧盟、日本、印度等多方强调捍卫自身利益的坚定立场 [1][2][3] 欧盟谈判动态 - 欧盟希望在7月9日前与美国达成原则性协议 若无法达成 倾向于寻求延长暂缓加征关税期限 [2] - 谈判焦点涉及飞机零部件和烈酒等商品的关税豁免条款 [2] - 欧盟委员会主席表示 若谈判失败 欧盟将采取反制措施保护欧洲经济 [3] 日本谈判动态 - 日美贸易谈判陷入僵局 主要难点在汽车和农业领域 美国加征25%汽车关税对日本经济影响巨大 [3] - 日本首相强调 日本是美国最大海外投资国 为美国创造大量就业 重视投资而非关税 [3] 印度谈判动态 - 印度与美国的贸易谈判在汽车、钢铁和农业等领域存在分歧 [3] - 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强硬表态 贸易协议需符合本国利益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3] 美国行业反馈 - 美国服装与鞋类协会表示 关税政策将大幅增加本土制造成本 削弱美国产品出口竞争力 [2] - 美国家具家居协会、美国全国婚纱零售商协会等机构均对特朗普关税政策表示担忧 [2]
北京:支持家具家居企业转型 发展全屋定制业务
快讯· 2025-06-09 13:50
政策支持 - 北京市商务局等4部门联合印发《北京市扩大时尚消费专项行动方案》[1] - 方案提出支持家具家居企业转型 开发智能家居产品 发展全屋定制业务[1] - 鼓励医疗美容项目扩产和产品研发创新 推出美丽健康产业个性化服务沉浸式消费场景[1] 技术创新应用 - 聚焦数智电子 智能出行等领域 应用新技术加速新品研发和产品迭代[1] - 优化产品美观性与功能集成化 提高人机交互体验[1] - 鼓励企业应用虚拟现实 人工智能 元宇宙等新技术 创新推出VR购物 AR试穿 虚拟模特 元宇宙体验等消费场景[1] 行业场景拓展 - 推动科技赋能旅游服务 商业服务等场景[1] - 鼓励文旅场所 商业单位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服务水平[1] - 结合"未来美城"建设 打造个性化服务沉浸式消费场景[1]
赚钱的方法,每天都变。但赚钱的公理,永远不变
创业邦· 2025-05-05 10:39
商业底层逻辑 - 商业世界的底层逻辑是"消费者总希望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更好的东西",这是不变的公理[3][5] - 消费者视角决定商业形态,生产者需围绕这一逻辑调整策略[5][7] - 日本宜得利家居30年股价上涨57倍,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同样因平价优质策略成功[6] 生产者应对策略 - 实现"更便宜更好"需从创新或效率入手:成本不变效果更好(创新),或效果相同成本更低(效率)[8][17] - 小米通过同样价格提供更好产品(创新),泰勒工厂和丰田通过流程优化降低成本(效率)[13][16][17] - 加拿大西捷航空用5万美元创新营销达成500万美元效果,案例证明创新价值[14][16] 科技的核心作用 - 科技是第一推动力,能实现颠覆性创新和效率提升[18][23] - Midjourney年营收1亿仅需11人,科技大幅降低人力成本[19] - 冲锋衣新材料、预制菜冷冻技术、SpaceX火箭成本降至行业10%均依赖科技进步[23] - 柯达、诺基亚因忽视科技转型失败,反面验证科技重要性[23] 企业进化法则 - 没有永恒成功的企业,只有适应时代的企业[24][26] - AT&T因保守错失通信革命,华为中兴抓住机遇崛起[25] - 企业需持续迭代科技与方法论,满足消费者对"更"的无限需求[25][26] 方法论总结 - 商业成功=消费者视角(平价优质)+生产者视角(创新/效率)[27] - 创新路径:突破常规思维(如九点连线游戏),用科技实现产品升级[9][11][13] - 效率路径:优化流程(泰勒制)、减少协作成本(SpaceX)[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