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游
搜索文档
2023年中国车载冰箱行业调研简报-20251031
头豹研究院· 2025-10-31 20:20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有效解决了车载用电难题 使车载冰箱从高端豪华车配置转变为提升汽车生活平台便利性和舒适性的重要手段 [6] - 自驾游与露营经济的爆发式增长 以及消费升级趋势 使车载冰箱从目的地旅行装备转变为提升自驾过程体验的刚需产品 [10] - 行业正经历多元化、技术化的深刻变革 产品向智能化、多功能化、轻量化及节能环保方向发展 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7][11][15][29][30][31] 技术与产品类型 - 车载冰箱按工作原理主要分为半导体制冷和压缩机制冷两种类型 [3][4] - 半导体制冷冰箱体积小(5-20L) 售价低(普遍100-400元) 制冷效果低于环境温度20°-25° 不能冷冻 功率35-55W 噪音约30-35db [3] - 压缩机制冷冰箱体积大(10-40L) 售价高(普遍500元以上) 制冷效果低于环境温度40° 可以冷冻 制冷速度快 功率60-80W 噪音约45db [3] - 按安装方式可分为嵌入式与便携式 嵌入式专为高端车型或房车设计 与中控/后备箱集成 美观性强 容量大(20-60L) 多采用压缩机制冷(-18℃~10℃) 但安装复杂、价格高(5000元+) [5] - 便携式冰箱较灵活 供电方式多样(点烟器/USB/家用电源) 半导体或压缩机类型可选 容量较小(4-35L) 价格亲民(200-3000元) 适合普通家用车或露营 [5] - 2025年上半年半导体冰箱凭借低功耗、轻量化特性占据市场总量42% 主要应用于中端乘用车市场 其制冷效率提升至18℃的技术突破推动零售单价下探至800至1,500元区间 [7] - 压缩机车载冰箱保持高端市场主导地位 市占率稳定在35% 制冷温度可达25℃的旗舰机型在房车及豪华商务车领域渗透率超过68% [7] 市场驱动因素与规模 - 2023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嵌入式车载冰箱销量达到29.67万台 2024年该数据达到90.71万台 同比大幅增长205.7% 行业进入高速增长窗口期 [6] - 2022年中国车载冰箱销量达345万台 2024年突破450万台 年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 [14] - 市场规模方面 2020年仅为16.8亿元 2023年增长至21.5亿元 预计2025年将接近3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CAGR)约12% [14][17] - 自驾游与露营经济爆发 2025年假期"自驾露营"关键词搜索热度涨幅达65% 中国汽车总量每年新增三千多万辆 自驾游趋势明显 [10] - 消费升级趋势推动消费者在自驾游领域从关注目的地旅行转变为更关注自驾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10] 竞争格局 - 中国专门生产车载冰箱的企业数量已超过510家 主要集中在广东省、江苏省和浙江省等东南沿海地区 广东企业数量几乎占全国总数近三分之一 [23] - 美固(MOBICOOL)占据中国市场份额约17% 为最早的专业车载冰箱品牌之一 采用德国变频压缩机 最低温可达-18℃ 但价格偏高 大众市场渗透率较低 [21] - 英得尔(ICECO)占据中国市场份额14% 与奔驰、比亚迪等21家车企合作 分为前装定制、零售品牌、OEM/ODM三大板块业务 但同样价格偏高 [21] - 艾凯电器(ALPICOOL)占据市场份额12% 电商渠道强势 平台销量较高 但高端市场涉及较少 2024年1月成功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 [21][23] - 普能达(PNDA)市场份额7% 为"车载冰箱团体标准"主导编制单位 产品覆盖全球96%的地区 但品牌知名度较低 [21] - 宁波锦灏(Euhomy)市场份额4% 聚焦日用百货出口业务 年产值超2.5亿美元 但中国本土市场份额较低 售后网络暂不完善 [21] - 美固、英得尔占据全球约38%市场份额 作为第一梯队的国际化高端品牌 主打高端市场 [22] - 英得尔(中国)、艾凯等本土企业作为第二梯队在中国市场表现突出 618购物节销量增长显著 [22] - 美的等家电巨头布局中端市场 主打性价比 区域性厂商、白牌企业作为第三梯队主要争夺500元以下低端市场 [22] 未来发展趋势 - 车载冰箱将朝着智能化、多功能化和低能耗方向发展 通过智能控制系统根据车内外温度自动调整制冷强度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1][29] - 产品可能集成加热、空气净化、湿度控制等多种功能 提供更全面的车内环境控制 [11][30] - 结合AI和大模型技术 车载冰箱可具备更高级别的智能化服务 如与人交互、提供个性化服务等 2025年美的公司推出车载冰箱智能化专利 [29] - 轻量化与节能化同为时代趋势 国务院《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点明轻量化在未来新能源汽车中占据重要地位 太阳能车载冰箱作为新型研究方向被众企业采纳 [31] - 市场正从单一的"车内冷藏"向多功能、环保化、便携化发展 针对不同使用场景定制不同类型产品 如车载医疗箱、便携式冰箱、贩卖机、车载制冰机、饮水机、化妆箱、母婴箱等 [30]
旺季竟然有不少空房,酒店老板有点慌:你们旅游的,不睡酒店睡车上?
36氪· 2025-10-17 09:45
新兴消费行为对酒店业的冲击 - 新能源车自驾过夜等“床车”旅游方式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相关话题阅读量近5000万次,今年搜索量同比翻倍增长[1] - “睡一晚就省几百”的高性价比口号促使游客选择在服务区、景区停车场等地的车内过夜,对传统酒店住宿形成替代[1][3] - 节假日出现“上百辆车就地过夜”的现象,游客通过此举可“怒省几千”元住宿成本[3] 自驾游市场与相关装备的快速增长 - 2023年国内租车订单量同比增长167%,较2019年增长10倍以上[4] - 2025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国内自驾游需求同比增长6.7%,95后、00后及55~64岁群体增幅分别达23%、26%和18%,带娃自驾家庭数量增长15.7%[4] - 与车内过夜相关的装备销售显著增长,例如“充气床垫”GMV环比提升15.05%,“户外电源”GMV环比大幅增长84.27%[4] - 新能源车在座椅舒适性(如按摩、通风、全面放倒)、空调安全性和空间设计上的进步,提升了车内过夜的可行性和舒适度[6] 酒店行业面临的竞争与经营压力 - 酒店业供给大幅增加,某酒店周边区域一年内新增超过600间客房,导致分流效应明显[8] - 中国住宿业设施到2024年底总数达57万家,客房总规模1927.8万间,酒店业设施34.87万家,已恢复甚至超过2019年水平[8] - 高端酒店普遍采取“以价换量”策略,四川某景点周边高端酒店价格从往年1300元/间/晚降至最低500元左右,严重挤压中端酒店生存空间[8][9] - 2024年暑假期间,全国酒店房价均价同比仅小幅提升,北京、上海部分高星酒店价格同比下降近20%[10] - 国内四大酒店巨头华住、亚朵、首旅、锦江的日均房价等运营指标在2024年第一、二季度持续下滑[10] 酒店行业的结构性变化与新趋势 - 客源增长远跟不上供给增加速度,供需失衡加剧行业竞争,行业进入红海市场,需要卷价格、卷渠道、卷服务[10] - 短途游和县域游成为主流,长假期间三天两晚的住宿需求占主导,县域市场增长明显[10] - 假期数据显示,二三线及以下城市成为酒店业增长主力,华住在宁波、温州等二线城市入住率超90%,在益阳、怀化等三四线城市超过100%[11] - 行业竞争加剧促使中国旅游业从规模扩张转向精益运营和存量竞争,需要重新思考旅游产品与服务的核心价值[11]
旺季竟然有不少空房,酒店老板有点慌:旅游的不睡酒店睡车上?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7 06:34
车载住宿新趋势对酒店业的冲击 - 新能源车配备床垫过夜成为节假日新现象,口号为“睡一晚就省几百,用个两次就回本”[1] - 长假期间,小红书“床车自驾游”话题阅读量达1.1亿次,其中新能源车过夜相关话题阅读量近5000万次,今年相关搜索量同比翻倍增长[1] - 国庆中秋假期自驾出行占比达八成,服务区、景区停车场出现大量“移动客房”[1][3] 自驾游市场持续升温 - 2023年国内租车订单量同比增长167%,较2019年增长10倍以上[4] - 2025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国内自驾游需求同比增长6.7%,出境自驾游需求同比增长11.6%[4] - 95后、00后及55-64岁中老年自驾人群增幅显著,分别达23%、26%和18%,带娃自驾家庭数量增长15.7%[4] 车载住宿配套装备热销 - 国庆前夕,“什么值得买”平台“充气床垫”关键词商品GMV环比提升15.05%[4] - “户外电源”产品GMV环比大幅增长84.27%[4] - “露营帐篷”、“卡式炉”和“折叠椅”等商品GMV分别环比增长50.65%、36.02%和35.15%[4] 汽车行业技术发展助推趋势 - 新能源车企在座椅零重力、旋转翻平躺平等功能上持续改进,技术及舒适度已成熟[6] - 新能源车空调解决了燃油车一氧化碳倒灌问题,实现安全“车内小憩”,冲击酒店钟点房需求[6] - 新能源车续航里程提高,满足中短途旅游,大空间车型及专用房车设计增强“以车为家”可操作性[6] 酒店行业面临供需失衡与竞争加剧 - 酒店业供给大幅增加,某酒店周边区域自去年9月至今新增超过600间客房[8] - 2024年底中国住宿业设施总数达57万家,客房总规模1927.8万间,其中酒店业设施34.87万家,已超过2019年水平[8] - 房地产行业下行促使投资者跨界买楼改酒店,客源增长远跟不上供给增加速度[10] 酒店业采取以价换量策略 - 价格战成为行业常态,高端酒店降价与中端酒店竞争,四川某景点高端酒店价格从往年1300元/间/晚降至最低500元左右[8] - 高端酒店通过部分房间降价抢流量弥补固定成本,严重挤压中端酒店生存空间[9] - 今年暑假七八月,全国酒店房价均价仅小幅提升,北京、上海部分高星酒店价格同比下降近20%[10] 酒店业市场结构变化与新增长点 - 短途游和县域游成为主流,长假期间三天两晚住宿需求占主导[10] - 国庆假期,华住、锦江等集团在二三线及以下城市入住率超90%,部分三四线城市入住率超过100%[11] - 行业面临从规模扩张转向精益运营、从增量转向存量竞争的重要转折点[11]
旺季竟然有不少空房,酒店老板有点慌:你们旅游的,不睡酒店睡车上?游客纷纷种草:怒省几大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6 23:09
新兴消费趋势:车载过夜 - 新能源车主在节假日选择在服务区、景区停车场等地点使用车载床垫过夜,形成“移动客房”现象 [1] - “睡一晚就省几百,用个两次就回本”的口号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车载过夜以其零成本、高自由度的优势吸引游客 [1] - 在小红书平台上,“床车自驾游”话题阅读量达1.1亿次,其中新能源车自驾过夜相关话题阅读量近5000万次,今年相关搜索量同比翻倍增长 [1] 自驾游市场数据 -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自驾出行占比达八成,国内自驾游需求同比增长6.7%,出境自驾游需求同比增长11.6% [4] - 2023年国内租车订单量同比增长167%,较2019年增长10倍以上 [4] - 95后、00后及55~64岁中老年自驾人群增幅显著,分别达23%、26%和18%,带娃自驾家庭数量增长15.7% [4] 相关装备销售增长 - 国庆长假前夕,“什么值得买”平台上“充气床垫”关键词商品GMV环比提升15.05% [4] - “户外电源”等装备GMV环比大幅增长84.27%,“露营帐篷”、“卡式炉”和“折叠椅”等商品GMV分别环比增长50.65%、36.02%和35.15% [4][5] - 市场上出现针对不同车型定制的充气床垫和折叠海绵垫,以打造更私密、安全、舒适的“移动卧室” [6] 汽车行业的技术适配 - 新能源车企在座椅舒适性上迭代功能,如按摩、通风、全面放倒等,技术成熟度已满足市场需求 [5][6] - 新能源车的空调系统解决了燃油车怠速开空调的安全隐患,实现了安全的车内“小憩”,对酒店钟点房需求造成冲击 [6] - 新能源车续航里程提高,能够满足中短途旅游需求,更大空间的设计增加了“睡几天”的可操作性 [6] 酒店行业面临的挑战 - 酒店业出现供给过剩,2023年新签约项目集中在2024下半年至2025上半年开业,导致市场供给大幅增加 [8][1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住宿业设施总数达57万家,客房总规模1927.8万间,其中酒店业设施34.87万家,已恢复甚至超过2019年水平 [8] - 高端酒店采取以价换量策略,例如四川某景点周边高端酒店价格从往年1300元/间/晚降至最低500元左右,严重挤压中端酒店生存空间 [9] 酒店行业运营指标与市场趋势 - 国内四大酒店巨头华住、亚朵、首旅、锦江的日均房价等运营指标在一季度明显下滑,第二季度持续下滑 [10] - 短途游和县域游成为主流,长假期间三天两晚的住宿需求占主导,县域市场增长明显 [10] - 国庆假期,华住旗下酒店在宁波、温州等二线城市入住率超90%,在益阳、怀化等三四线城市入住率超过100% [10]
长假出游人次呈两位数增长!“度假+探亲”需求旺,自驾游、自由行成境内游主流
扬子晚报网· 2025-10-09 09:36
总体出游趋势 -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出游人次实现较去年同期的两位数增长 [1] - 假期呈现度假与探亲双高峰特征,家庭客群占比超过80% [2][5] - 近15%的用户选择在10月1日前开启旅程,出游高峰期从9月30日持续至10月5日,假期首日为出游峰值 [2] 境内旅游市场 - 境内自驾游和自由行占比合计超过70% [5] - 国内长线游用户中选择5至6天行程的占比为46% [4] - 北京、成都、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广州、深圳、重庆、天津为热门客源地,南京热度位列第五 [6] - 北京、上海、成都、杭州、南京、重庆、广州、西安、三亚、贵阳位列境内游热门目的地榜单前列 [7] -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重点城市群自驾游热度旺盛 [9] - 文博场馆(如故宫、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和主题乐园(如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北京环球度假区)受到追捧 [9] - 低线及县域旅游目的地热度快速增长,如绵阳、自贡、毕节、遵义等地 [11] - 境内跟团游以3至8天的纯玩团、私家团等产品为主,"南京3日游"、"张家界5日游"等产品预订火爆 [11] 出境旅游市场 - 出境游出游人次实现同比两位数增长 [12] - 出境自由行出游人次同比增长近一倍 [1] - 出境短线游用户中选择5至6天行程的占比为54% [4] - 日本、马尔代夫、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意大利、法国、瑞士、德国为热门目的地 [12] - 出境短线游以自由行为主,马尔代夫、巴厘岛、新加坡、东京等地受自由行用户关注 [12] - 出境长线游以跟团游为主导,选择10至13天行程的用户占比达65% [4][13] - "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11日游"、"土耳其10日游"、"北欧五国13日游"等长线跟团游产品热度排名靠前 [13]
飞猪:国庆中秋假期客单价提升14.6%,95后游客占比最高
新浪财经· 2025-10-08 11:36
假期旅游市场总体表现 - 假期出行客单价同比提升14.6% [1] - 游客足迹覆盖超180个国家和地区,较去年大幅增长 [1] - 多目的地"串游"趋势明显,交通工具类商品人均预订量同比提升5%,酒店、线路游、门票等商品人均预订量同比提升4.6% [1] 热门及新兴目的地 - 上海、北京、杭州、广州、成都等为国内游热门城市,日本、中国香港、泰国、韩国等为出境游热门选项 [1] - 国内三线及以下城市增长强劲,东亚、东南亚、澳新、欧洲的中小城市订单翻倍增长 [1] - 景德镇订单量同比增长60%,泸州订单量同比增长45%,新疆昭苏、海南屯昌等长线游目的地订单量同比录得2倍以上增速 [2] 游客结构特征 - 95后游客预订人次占比最高,达到近四分之一 [2] - 05后游客预订人次同比大增61%,占比提升最快 [2] - 大学生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63%,其中国际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110%,人均预订金额较去年提升31% [2] 旅游消费行为变化 - 租车订单量同比增长约60%,机场、火车站附近的租车门店成为热门取还车区域 [3] - 国内目的地玩乐商品订单量同比增长78%,出境游目的地玩乐商品订单量同比增长近30% [3] - 旅行AI产品"问一问"日均使用用户数环比暑期劲增超5倍,AI拍照讲解功能在10月3日迎来使用峰值 [3] 节后错峰游市场 - 节后机票价格大幅下降,例如10月11日广州飞曼谷、上海飞香港机票价格均不足400元 [4] - 10月9日上海飞大连、北京飞银川等航线最便宜机票价格在200元左右 [4] - 长沙、昆明、青岛等城市10月10日、11日入住的高星级酒店价格有不少在400元以内,部分低至300元左右 [4]
@新能源车主 长距离出行,这份停车充电攻略请收好
央视新闻· 2025-10-05 11:53
假期出行总体特征 - 出行总量大、热点多、拥堵缓行路段多点分布,高速公路主要通道、城市周边及通往热门景区公路的局部路段流量激增 [1] - 自驾是主要出行方式,占出行总量的八成左右 [1] - 长距离出行导致新能源车充电补能需求高,服务区充电服务保障压力较大 [1] 新能源汽车出行数据 - 假期期间新能源汽车约占日均总流量的20%,较2024年国庆增长约30% [1] - 新能源车仪表盘电量不足警告灯亮起时续航通常低于30%,需立即停靠充电 [6] - 景区周边已加密布局充电桩以尽力满足新能源车充电需求 [6] 自驾游目的地与租车趋势 - 自驾游为热门选择,订单增幅显著,规避拥堵且相对人少的目的地更受欢迎 [3] - 租车订单增幅最高的前十名城市包括新疆伊犁、青海海东、贵州安顺等,多人组团自驾占比高 [3] 热门景区交通与客流情况 - 湖北十堰武当山风景区车流人流明显增加,门票预订同比增长16% [5] - 景区共设38个停车场,提供12000多个停车位以满足游客需求 [5] - 热门景区周边停车泊位容易趋于饱和,建议驾车前往时尽量将车辆远端停放 [8] 交通管理与安全提示 - 当地交警在高速公路互通口至景区门口等旅游道路疏导车辆,引导停放以保证道路畅通 [5] - 出行前应提前查询路况、规划路线,尽量错峰避开高峰时段和夜间行车 [8][9] - 驾车时需保持平和心态,拒绝疲劳驾驶,切勿随意争道抢行 [8][9] - 出行前应提前检查车辆状态,关注天气情况和交通安全提示 [9]
九绵高速通车为自驾游再加把火 九寨沟旅游格局迎“快进”新变
四川日报· 2025-10-05 09:36
交通流量变化 - 九绵高速开通试运行后,国庆中秋假期期间经该高速至九寨沟县的车流量显著提升,9月30日至10月4日日均超过8500辆,其中9月30日和10月1日单日车流量均突破1.3万辆 [1][2] - 9月29日经九绵高速至九寨沟县的车辆为2606辆,与假期高峰相比基数较低 [2] 旅游市场影响 - 九绵高速开通带动九寨沟县城酒店、民宿平均入住率升至80%以上,明显高于往年水平,改变了以往景区(漳扎镇)热、县城冷的旅游格局 [1][3] - 九寨沟景区在10月1日至6日门票均已售罄,10月4日游客接待量达到日最大接待量4.1万人次,维持假日火爆氛围 [1] - 交通方式多元化使部分游客延长了在九寨沟的停留时间,但高速对“慢游”的全面影响尚需时间检验 [2] 旅游线路与区域联动 - 自驾游线路选择更加丰富,包括“九寨沟—黄龙—若尔盖草原”线路和“九寨沟—黄龙—茂县中国古羌城”线路 [2] - 部分游客选择白天游玩九寨沟景区,晚上入住距高速出口仅7公里的南坪镇养心谷景区,并可停留达两晚 [4] 政府服务与设施配套 - 为应对自驾游客增多,九寨沟县在县城范围内新开设16个免费停车场 [1][3] - 假期每天投入180辆次应急摆渡车,日均转运游客超2万人次,有效解决游客集散问题 [1][3] - 文旅部门利用摆渡车将未能购买到九寨沟景区门票的游客分流至县内其他点位,带动小众景区客流 [4] 小众景区客流分化 - 部分小众景区游客数量显著提升,例如神仙池景区10月3日接待游客2446人次,较去年有明显增长 [4] - 也有景区游客数量出现下滑,如甲勿海·熊猫园景区因九绵高速开通导致部分游客选择“快进快出”,客流量暂不及往年 [4]
多景区紧急公告:售罄、约满!43%为家庭出游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3 18:09
出行总量与趋势 - 10月2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3亿人次,10月3日预计达30013万人次,同比增长5.9% [1] - 铁路客流高峰在9月30日,当日发送旅客1846万人次 [3] - 国庆中秋假期跨省游订单量同比增长45% [3] 交通方式与特点 - 10月1日及2日全国高速公路新能源车流量分别为1328.7万辆和123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2%和30.1% [1] - 10月1日自驾游订单同比增长八成,其中七座SUV及商务车订单同比增长近九成 [2] - 自驾游中五个人以上组团订单占比近五分之一,带宝宝座椅的租车订单增长1.2倍 [2] 旅游目的地与偏好 - 热门取车城市集中在西北、西南、东北等区域,TOP10包括乌鲁木齐、成都、西宁等 [2] - 还车订单增幅最高的城市多为小城,如青海海东、福建南平、贵州安顺等 [2] - 游客搜索偏好“人少”、“不挤”、“不贵”等关键词,“赏秋”、“红叶”、“海边”等泛目的地搜索量居前 [2] 景区与住宿情况 - 热门博物馆如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直至10月7日或8日前门票均已约满 [1] - 九寨沟、黄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等多个景区在假期多日门票售罄或约满 [1] - 浙江松阳乡村核心村落民宿预订火爆,国庆期间基础房型价格在800至3000元一晚,家庭房型超5000元 [3] 消费业态与产品趋势 - 游客涌入带动周边文创、餐饮等业态,如先锋书店陈家铺平民书局年接待游客超60万人次 [3] - 具备“场景+文化+体验”的复合型产品及非遗体验受到游客欢迎,拉动了消费 [4]
多景区紧急公告:售罄、约满!43%为家庭出游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3 18:08
出行总量与结构 - 10月3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达30013万人次,同比增长5.9% [1][2] - 10月2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3亿人次 [1] - 各交通方式客运量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水路客运量预计195万人次,同比增长8.5%,民航客运量预计237万人次,同比增长7.3%,公路人员流动量预计27756万人次,同比增长6.1%,铁路客运量预计1825万人次,同比增长3.7% [2] 景区与博物馆客流 - 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热门博物馆直至10月8日前后门票均已约满 [2] - 九寨沟景区10月2日至6日门票达到最大承载量并停止线上销售,安徽黄山景区2日至6日门票预约已满,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和天门山景区10月4日门票已约满 [5][6] 自驾游市场趋势 - 10月1日自驾游订单同比增长八成,其中五个人以上组团自驾出行订单占比近五分之一 [10] - 10月1日全国高速公路新能源车流量达1328.7万辆,同比增长26.2% [10] - 租车订单中七座SUV、商务车订单同比增长近九成,带宝宝座椅的租车订单增长1.2倍 [10] - 热门取车城市集中在乌鲁木齐、成都、西宁等西北、西南、东北地区 [10] 乡村旅游与新消费 - 黄金周假期跨省游订单量同比增长45% [13] - 浙江松阳乡村核心村落民宿国庆期间一房难求,基础房型价格在800至3000元一晚,家庭房型达5000元以上 [13] - 先锋书店陈家铺平民书局年接待游客超60万人次,其文创产品热销 [13] - 具备“场景+文化+体验”的复合型产品及非遗体验受到游客欢迎 [13] 交通枢纽客流高峰 - 9月30日铁路发送旅客1846万人次,大兴机场当日执行航班1025架次,运送旅客17.1万人次,创节前高峰日纪录 [11] - 白云机场预计假期单日接送旅客超25万人次,创假期单日新高,整个假期预计接送旅客199.3万人次,日均24.9万人次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