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油气装备制造

搜索文档
我国首条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化涂装产线投用
科技日报· 2025-08-20 17:17
核心观点 - 我国首条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化涂装产线在珠海深水装备制造基地投入应用 推动海洋油气装备制造智能化转型 加快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 [1] 产线技术特点 - 智能化涂装产线针对超大型塔筒结构优化设计 由滚轮架 外壁喷涂机器人 内壁喷涂机器人及AGV智能履带式接驳车四部分构成 [3] - 具备全程智能化控制 点对点精准喷涂 自主编程 自动避障等功能 可根据需求单独定制涂装系统 [3] - 采用供气与动力系统高度集成设计 实现全密闭保护 保障机器人连续24小时全负载作业 [4] 效率提升 - 工作效率较传统人工方式提升4至8倍 [3] - 以Inch Cape欧洲风电导管架为例 传统人工喷涂至少需要半小时 智能化产线仅需5分钟即可完成 [4] - 自主研发AGV智能履带式接驳车 搭载机器人实现塔筒内壁全覆盖自动喷涂 解决2500毫米机器喷涂盲区问题 [4] 行业意义 - 涂装工序是海洋油气装备制造的重要环节 防腐涂层系统可保护装备免受海水腐蚀 盐雾侵蚀及生物附着 延长结构寿命并降低维护成本 [3] - 破解传统喷涂方式漆膜厚度不稳定 作业效率低 能耗高等问题 [4] 未来规划 - 探索引入AI自主学习算法 动态优化路径与漆膜厚度 实现复杂曲面自适应喷涂 提升精度与材料利用率 [6] - 为海洋油气装备定制化生产提供创新范式 [6]
海油工程天津公司通过CMMI三级认证
中国化工报· 2025-08-13 14:29
公司认证与能力提升 - 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制造分公司通过CMMI三级国际认证,表明其已建立完整的软件开发管理体系,能够高效交付高质量产品与服务,并具备灵活调整管理流程的能力 [1] - 认证评审期间,评估团队对18个实践域进行全面审查,累计查阅超200份佐证材料,开展近20人次访谈答辩 [1] - 公司智能化数创中心组织20名业务技术骨干提前3个月筹备,系统梳理软件开发全生命周期流程,编制适配公司特点的管理手册 [1] 数字化转型与技术成果 - 公司建成国内首个海洋油气装备制造"智慧大脑"——数字化智造管理系统(DIMS),并完成5G建设,获全国大赛一等奖 [2] - 实现智能仓储系统(WMS)国产化替代与网络安全事件"零报告" [2] - 当前正推进DIMS二期国产化、高级计划与排程(APS)优化、工程数字化交付等前沿领域研究 [2] 流程优化与团队建设 - 公司建立量化评估机制,对工程数字化交付运维平台、资源一体化管控平台等4个在运行项目进行流程优化,针对问题形成整改清单并逐一完善 [1] - 开展十余场专业培训,提升团队专业素养,强化跨部门协作能力 [1]
国产24套2000米级“定海神针”启运巴西
快讯· 2025-07-13 14:38
行业动态 - 中国自主建造的24套2000米级超深水吸力锚启运巴西,这是目前中国对外交付的应用水深最大的深海油气装备之一 [1] - 吸力锚是深水系泊关键装备,能够像大型吸盘一样牢牢吸附在海泥中,实现海洋设施高效固定 [1] - 该装备被誉为深远海能源开发的"定海神针",标志着"中国制造"深海装备获得国际主流市场认可 [1] 技术突破 - 本次交付的吸力锚达到2000米级超深水作业能力,代表中国在深海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突破 [1] - 该装备由我国自主建造,展示了国内企业在深海油气装备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 [1]
“指尖上”的中国绿色革命
新华社· 2025-06-07 22:52
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制造基地的智能化与绿色化转型 - 基地采用智能焊接专机、AGV和龙门吊等自动化设备,实现高效清洁生产,焊花可见但无烟尘,工人通过电脑远程操作设备[1] - 基地占地面积57.5万平方米,拥有4个智能生产车间,总体生产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20%以上[1][3] - 引进600余台套先进节能环保和智能设备,并研发国内首个海洋油气装备一体化智能制造管理平台,降低10%钢材使用量[3] 绿色能源与节能减排措施 - 工厂通过光伏绿电采购年购入约1400万千瓦时绿电,2024年自有光伏发电量将占年用电量25%,二期光伏建设推进中[4][7] - 采用能源在线监测系统实现精益管控,全年可节电300余万千瓦时、节水7000立方米、减碳2000余吨[5] - 智能存储中心通过环境感知系统自动开关窗调节空调照明,缩短设备运行时间以降低能耗[5] 行业政策与国家层面进展 - 国务院提出2025年单位GDP能耗较2020年下降13.5%,企业探索数字技术与绿色生产融合路径[4] - 中国累计培育6430家绿色工厂,2023年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强度较2012年分别下降超26%和35%[7] - 工信部目标2030年绿色工厂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超40%,覆盖超80%制造业行业大类[4][7] 供应链绿色化管理 - 公司获评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截至2024年底带动140余家供应商取得绿色认证[7][8] - 已完成11500余单供应商绿色评价,引导供应链主动转型[8] - 天津地区绿电交易活跃,2024年1月单日完成134.4亿千瓦时交易[5] 生产环境与行业地位 - 车间环境改善显著,绿萝等植物在无烟尘环境中存活三年,电动AGV广泛应用[8] - 母公司为亚太最大海洋油气工程总承包商之一,在绿色革命中发挥引领作用[7]
锻造新质生产力的“中国样板间”!央企智能工厂建设按下快进键
华夏时报· 2025-06-06 19:37
智能制造在央企的实践 - 长安汽车重庆工厂机械臂装配精度达0.1毫米,宝武钢铁湛江基地实现全流程无人化冶炼,中煤陕西公司智能矿山实现井下设备自动诊断故障 [1] - 智能制造被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需从制造知识、载体、手段三方面着力,夯实数据平台、装备数字化和智能检测装备三个基础 [1] - 央企已开始输出系统化智能转型方案,强调梳理中国模式、中国方案和中国标准 [2] 央企智能工厂建设进展 - 国机集团2025年将重点推进先进装备制造、工程承包与供应链业务、战新产业培育,以发挥在制造强国建设和产业链安全中的作用 [2] - 中核科技入选《2025年度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单》,以设备联网为基础,通过5G实现设备实时互联,云平台动态采集分析数据,覆盖5个关键环节和15个以上智能制造典型场景 [2][3] - 中核集团核动力院"核设施DCS装备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成为核工业领域全国首个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将建设数字化控制系统"透明"工厂 [3] 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与政策支持 - 中国智能工厂分为四个级别:3万余家基础级、1200余家先进级、230余家卓越级,以及正在培育的领航级,覆盖80%制造业大类 [4] -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提出到2026年制修订100项以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构建适应新型工业化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4][5] - 中国累计发布智能制造国家标准472项、国际标准50余项,支持建设135个标准应用试点项目 [5] 智能工厂成效与未来方向 - 央企智能工厂在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不良品率、提高资源利用率方面成效显著,卓越级工厂表现突出 [5] - 中央企业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平台推动行业标准化和技术普及,未来将持续优化服务能力,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指导 [5] - 中国石油化工天津分公司推进数字孪生智能工厂建设,新建装置实现全流程智能控制,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制造基地围绕智能工程和智能制造示范场景提升质量、效率和效益 [4]
扎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新京报· 2025-05-08 10:14
国家治理现代化制度框架 - 筑牢根本制度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质[2] - 完善基本制度涉及经济体制改革(如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如健全协商民主机制)[3] - 创新重要制度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具体体制,需持续适应新实践需求[4] 治理效能转化路径 -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重点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及规范秩序[3] - 通过300多项改革举措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包括既有政策升级和新增试点探索[6] - 强调系统集成与协同高效,解决各领域改革关联性问题[7] 重点行业实践案例 - 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制造基地二期投产,建成国内首个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工厂[4] - 东部数控设备有限公司作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生产线[7] 推进方法论 - 依法推进需深化法治领域改革,发挥固根本、稳预期作用[8] - 科学推进要求把握三大规律,聚焦关键环节改革[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