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妆原料
搜索文档
情绪护肤,国际原料巨头们的“新能源”?
搜狐财经· 2025-10-13 08:42
行业整体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国际原料企业整体业绩出现不同程度震荡,集团整体销售额同比变化为:巴斯夫-1.48%、帝斯曼-芬美意+3.37%、科莱恩-4%、德之馨-0.5%、禾大+4.9%、亚什兰-15.65%、赢创-5.82% [1][2] - 美妆原料相关业务板块表现相对积极,部分公司实现增长:巴斯夫美妆原料板块销售额同比增长3.6%、禾大美妆原料板块销售额同比增长7.4% [2][3] - 欧元兑美元在2025年上半年累计涨幅达13.86%,汇率波动对企业财报数据产生显著不利影响,导致按当地货币计算增长但按本国汇率结算时呈现下滑 [3] 企业美妆原料业务亮点 - 科莱恩护理化学品业务板块营收达10.96亿瑞士法郎,同比下降4%,但其美妆原料业务LMC在独立/本土品牌定位精准和中国项目增多的驱动下保持可观增长且盈利良好 [3] - 禾大消费者护理产品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表现最为强劲,得益于强大的分销与零售业务以及美容护理产品销量的显著增长,头发护理表活、香精香料和家庭护理类原料均获得业绩增长 [3] - 赢创护理业务领域针对活性化妆品成分的系统解决方案继续保持强劲且高于平均水平的盈利增长态势 [4] 中国市场趋势与战略 - 中国消费者对美妆成分的偏好转向理性,更关注成分是否具备明确的科学机制和临床验证,推动行业进入科学护肤时代 [4] - 国际原料企业针对中国市场投入更多前沿技术成果,例如德之馨推出基于燕麦研究的SymCalmin®系列舒缓成分、帝斯曼-芬美意推出ETERWELL™ HAIR等覆盖护肤、防晒、护发领域的原料技术 [5][6][7][8] - 国际企业加速中国本土化创新,科莱恩在中国本土化产能占比约50%,原材料本土化供应达80%,并开发如江苏太子参等适合中国人群的解决方案 [14] 技术创新与研发重点 - 神经学美容成为重要创新方向,禾大推出可抑制肌肉收缩并刺激内啡肽合成的CALMOSENSINE™成分,科莱恩LMC推出可激活催产素受体的GlowCytocin™成分 [9][10][11] - 企业注重体系化创新与基础研究,德之馨拥有17000多种成分的分子库,科莱恩LMC拥有700多个肽类原料分子库,帝斯曼-芬美意建立了CORNEOCARE™和SENOLYTICS等专业科研平台 [12][13] - 原料开发从科学驱动转向消费者和市场驱动,强调完整的科学链路包括皮肤生物学靶点、机制研究和临床数据 [5][12] 企业长期发展战略 - 国际原料企业通过长周期投入培育成功原料项目,德之馨热门产品的市场推广周期达5至10年,科莱恩的神经学美容相关产品开发周期长达十年 [11][12] - 企业搭建完善的科学传播服务体系,包括将技术研究发布在国际期刊上为客户提供背书,并协助客户进行市场解释、科研传播和知识产权保护 [15] - 面对中国市场响应时间和周期挑战,企业更倾向于通过技术储备和先发优势实现体系化创新,而非追逐短期市场热度 [11][12][15]
深度 | 情绪护肤,国际原料巨头们的“新能源”?
FBeauty未来迹· 2025-10-10 19:40
国际美妆原料企业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 - 集团整体业绩普遍承压,销售额和EBITDA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例如巴斯夫整体销售额下降1.48%,EBITDA下降13.4% [5][6] - 美妆原料相关业务板块表现相对稳健,部分公司实现增长,如巴斯夫美妆原料销售额增长3.6%,禾大增长7.4% [6][7] - 货币汇率成为重要影响因素,2025年上半年欧元兑美元累计涨幅达13.86%,导致许多企业按本地货币计算增长但按本国汇率结算下滑 [6] 美妆原料业务板块亮点 - 科莱恩LMC在独立/本土品牌定位精准和中国项目增多驱动下保持可观增长 [8] - 禾大消费者护理产品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表现强劲,美容护理产品销量显著增长,头发护理表活、香精香料和家庭护理类原料均获业绩增长 [8] - 赢创护理业务领域针对活性化妆品成分的系统解决方案保持强劲且高于平均水平的盈利增长态势 [8] 中国市场消费趋势变化 - 中国消费者对成分的追求从"新奇特"转向理性,更关注科学机制和临床验证,推动行业进入"科学护肤"时代 [11][12] - 原料开发需提供完整科学链路,包括皮肤生物学靶点、机制研究、功效验证和特定人群临床数据 [14] - 中国市场存在独特需求,如重组胶原蛋白技术热度上升,创新方式从科学驱动转向消费者和市场驱动 [14] 国际企业技术创新方向 - 帝斯曼-芬美意推出ETERWELL™ HAIR等关键原料技术,覆盖护肤、防晒、护发领域 [17] - 亚什兰推出可可光护因子blumilight™,路博润推出Argireline® Amplified肽等肽类抗老成分 [17] - 禾大、科莱恩、赢创等企业布局"神经学美容"成分赛道,如禾大CALMOSENSINE™可抑制肌肉收缩减少表情纹,同时刺激前内啡肽分子合成缓解压力 [18] 神经学美容发展趋势 - 神经学美容在成品市场呈现上升趋势,2019-2023年全球推出具有情感益处产品数量增加47.9% [19] - 皮肤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脑-皮肤轴"互动,情绪波动直接影响皮肤状态 [19] - 科莱恩LMC推出GlowCytoCin™爱的风信子成分,可减少CGRP释放舒缓肌肤,并激活"爱情分子"催产素受体模仿恋爱状态改善皮肤 [19] 原料企业的长周期创新策略 - 国际原料企业面临响应时间和周期挑战,热门产品需要5-10年市场培育才能达到热度 [20] - 原料创新应扎根科技,回归成分和功效科学性,如德之馨开发活性成分时会进行基因组筛查 [21] - 经典成分需要时间沉淀,基于真实科学经历长周期市场考验,大型企业通过技术储备和先发优势实现体系化创新 [23] 科研体系与本土化策略 - 德之馨拥有17000多种成分的分子库,科莱恩LMC拥有700多个肽类原料分子库,帝斯曼-芬美意建立CORNEOCARE™和SENOLYTICS等专业科研平台 [24][25] - 科莱恩在中国本土化产能约占50%,原材料本土化供应达80%,开发适合中国人群的解决方案如江苏太子参活性成分 [26] - 国际企业完善科学传播服务体系,包括技术研究国际期刊发表、市场解释、科研传播和知识产权壁垒建设 [26]
仅余10席!生物制造青年论坛,8月宁波SynbioCon 2025探索合作机遇!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14 21:29
生物制造青年论坛 - 论坛将于8月20日在浙江宁波举办 作为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的特色专场 [1][2] - 设置近30场报告 分为两场进行 第一场13:30-17:30 第二场19:00-20:30 [2] - 旨在发掘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制造领域的创新成果 促进科研团队与产业方对接 [2] - 已确认参与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包括安徽工程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等 [4] - 报告内容聚焦科学问题 解决思路 成果放大可行性及未来发展方向 [3] 大会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包括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和宁波酶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5] - 支持单位涵盖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基材料专业委员会 上海市未来产业生物制造专委会等 [5] - 大会顾问为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院长张先恩 [5] 特色活动安排 - 生物制造产业高层闭门研讨会将聚焦"十五五"生物制造发展趋势与增长点 邀请30位行业头部企业高层和专家参与 [11] - 优质项目路演与对接活动邀约头部园区和投资机构参与 欢迎合成生物新产品 新工艺和新技术企业申报 [14] - 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专场将公开征集100个合成生物和生物制造领域创新成果进行现场展示 [20] 分论坛议题 - 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专场讨论大宗化学品 精细化学品和生物基材料的低成本规模化开发 [15] - AI+生物智造专场探讨AI与生物制造双向赋能 拟邀AI技术企业和生物制造企业参与 [17] - 未来食品&农业专场关注高值新质蛋白 功能糖等食品配料的生物制造技术 [19] - 美妆原料专场讨论生物基化学品 香精香料的绿色制造技术及化妆品应用 [22] 新型碳源开发 - 新型碳源生物制造专场拟邀非粮碳源开发企业和技术团队参与 [16] - 重点讨论CO2 甲醇等一碳原料生物转化饲料蛋白和能源化学品的产业化案例 [18] - 圆桌会议将探讨新型碳源生物制造的产业化路径与关键成功因素 [18]
科思股份(300856):美护原料龙头 静待周期反转
新浪财经· 2025-06-11 16:46
行业趋势 - 全球美妆与个人护理行业高端化趋势明显,高端彩妆、线上渠道、防晒品渗透率持续提升 [1] - 香精香料行业稳步增长,2024年规模预计达323亿美元,中国市场集中度较低,发展空间广阔 [1] 公司产品 - 2023年研发投入1.13亿元(yoy+40.79%),推出P-S、EHT等高毛利防晒剂 [1] - 加快PO去屑剂、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卡波姆等高端洗护原料布局,顺应行业高端化趋势 [1] 客户资源 - 前五大客户常年贡献60%+收入,合作对象包括帝斯曼、宝洁、欧莱雅等国际巨头 [1] - 加速拓展中小客户,提升定价权和毛利率,通过直销+经销模式强化市场覆盖 [1] 产能与运营 - 2024年化妆品活性成分产能利用率达54.98%,2023年产销率稳定超90% [1] - 具备强大的成本转嫁能力,能有效传导原材料价格波动压力,维持稳健盈利能力 [1] 盈利预测 - 预计25-27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4.0/4.9/5.4亿元 [2] - 给予25年22倍PE估值,对应合理价值18.70元/股 [2]
95后北大博士获欧莱雅重金押注,AI+生物制造,让中国美妆原料站上世界舞台
生物世界· 2025-05-30 14:06
合成生物学与AI在美妆行业的应用 - 合成生物学与AI技术正在重塑美妆行业研发逻辑,实现从遗传密码读取到书写的跨越 [2] - 公司通过"AI+生物技术"矩阵破解行业"研发慢、成本高、可持续难"三大痛点,实现1天内完成功效实验、9个月提升活性物含量17倍、10个月完成新原料全周期开发等突破性效率 [2] 公司技术与研发体系 - 搭建全球最大生物活性物数据库(300亿分子量级)及亚洲最大愈伤组织资源库(80+珍稀植物),AI筛选效率提升万倍以上 [15][22] - 构建三大研发体系(原料发现、评价、可持续生产)与七大平台,实现端到端全链路创新生产 [11] - 首创半固体愈伤组织培养技术,相比传统植物提取物效果更强、稳定性更高且供应稳定 [22] 商业化进展与战略合作 - 成立4年完成5轮融资,获欧莱雅、纳爱斯近亿元战略投资,并与欧莱雅建立联合研发关系 [4][6][9] - 已服务珀莱雅、华熙生物等头部品牌,定制化开发抗氧化、美白等功效原料并实现产业化落地 [25] - 医疗器械业务取得突破:GMP工厂获二类资质,胶原蛋白产品Time-COL17™量产并拓展医美市场 [25] 全球化布局与行业影响 - 主导起草首个人体在体透皮检测标准,填补国际评价体系空白,推动中国从产业链配套者升级为规则制定者 [28] - 搭建国际化团队覆盖欧美、东南亚市场,与科斯美诗等全球代工厂合作,直接服务国际品牌 [28] - 通过技术标准输出争夺全球话语权,目标成为全球蛋白类生物材料主要供应商 [26][28] 核心竞争优势 - 创始团队来自北大/清华国家重点实验室,发表26篇Cell/Nature子刊论文,具备前沿技术商业化能力 [24] - 独创"三步走"战略:护肤原料→医疗器械→食品原料,已实现第一阶段现金流并推进医美业务 [25][26] - AI深度赋能案例:与容大生物合作开发的"亟肤因"多肽原料从发现到上市仅用2年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