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正极材料

搜索文档
容百科技: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02 00:3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2.48亿元,同比下降9.28%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839.46万元,同比下降765.45%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8.92亿元,主要由于应收票据贴现管理 [3] - 研发费用2.19亿元,同比增长22.44%,占营业收入比例3.50% [3][15] 业务发展 - 三元材料上半年销量5万吨,扣除新业务投入后实际盈利约7700万元 [5] - 钠电正极产品在动力、储能等领域已获得头部厂商认可,计划建设年产6000吨聚阴离子钠电正极材料产线 [5] - 磷酸锰铁锂产品出货量已达2024年全年总量,商用车领域销量突破千吨 [5] - 正式进入磷酸铁锂领域,计划在波兰建设欧洲首条磷酸铁锂产线 [5] 技术研发 - 累计专利申请1299项,授权679项,其中发明专利192项 [15] - 固态电池用高镍三元已小批量生产,硫化物电解质性能领先 [5] - 富锂锰基材料在全固态领域已有百公斤级出货并获批量订单 [5] - 尖晶石镍锰正极材料已有吨级出货,预计2026年量产 [5] 产能布局 - 已建成正极产能30余万吨,新产线正在爬坡和转固 [21] - 韩国工厂首期2万吨/年生产基地通过认证,二期4万吨/年产线建设完成 [11] - 波兰基地首期2.5万吨产线已开工建设 [11] - 仙桃启动年产6000吨聚阴离子钠电正极材料产线建设 [5] 行业趋势 - 低空经济和人形机器人市场为三元材料带来新增长机会 [5] - 商用车电动化需求放量带动磷酸锰铁锂产品增长 [5] - 固态电池领域正极材料和电解质双线并行推进 [5] - 多产品布局覆盖动力、储能和新兴市场需求 [9]
2025H1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公布!
起点锂电· 2025-07-28 17:59
三元正极材料 - 2025H1中国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为32.1万吨,同比增长4.2% [2] - 出货量TOP10企业依次为瑞翔新材、容百科技、巴莫科技、邦普循环、当升科技、厦钨新能、五矿新能、宜宾锂宝、天力锂能、巴斯夫杉杉 [2][3]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 2025H1中国磷酸铁锂正极出货量达160.6万吨,同比增长68.5% [4] - TOP10企业包括湖南裕能、万润新能、德方纳米、友山科技、国轩高科、江西升华、龙蟠科技、安达科技、北大先行、协鑫锂电 [4][5] 钴酸锂正极材料 - 2025H1中国钴酸锂正极出货量5.35万吨,同比增长24.2% [6] - 出货量TOP5企业为厦钨新能、巴莫科技、巴斯夫杉杉、盟固利、科恒股份 [6][7] 行业白皮书目录 - 白皮书涵盖锂电池正极材料定义与分类、全球行业发展历程与现状、不同材料性能对比等内容 [10] - 同期活动包括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国际峰会、户储及便携式储能电池技术论坛等 [10]
2025Q1中国磷酸铁锂正极TOP20发布
起点锂电· 2025-06-23 18:39
磷酸铁锂正极行业市场格局 - 2025Q1中国磷酸铁锂正极出货量达74.6万吨,同比增长88.9%,主要受动力和储能领域需求驱动 [1] - 行业呈现"一超多强"格局,湖南裕能以29.8%市场份额居首,前五企业合计市占率61.1%(CR5),较去年下降2.3个百分点 [1] - 主要竞争者包括湖南裕能、万润新能(9.9%)、德方纳米(8.2%)、友山科技(7.0%)、国轩高科(6.2%) [1] 技术发展趋势 - 磷酸铁锂正极已发展至第四代产品,粉末压实密度从首代2.30g/cm³提升至四代2.60g/cm³,极片压实密度达2.75g/cm³ [4] - 行业普遍聚焦三代及以上产品(粉末压实密度≥2.50g/cm³),二代及以下产品已难盈利 [4] - 主要企业技术进展:湖南裕能第四代已量产并开发第五代;德方纳米2.6g/cm³产品批量出货;友山科技专利技术可达2.712g/cm³ [6] 下游应用占比 - 2025Q1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机占比达80.8%(同比+17pct),三元电池占比降至19.2% [3] - 储能领域磷酸铁锂占比超94%,动力领域国内占比超80% [3] - 海外企业如三星SDI、LG新能源、SK、松下等加速布局磷酸铁锂电池 [7] 未来增长驱动因素 - 预计2025年出货量达330万吨(+36.3%),2030年达710万吨(6年CAGR19.6%) [6] - 增长动力包括:1)动力/储能电池需求增长;2)成本优势;3)安全性更高;4)能量密度差距缩小 [7] - 万润新能与宁德时代签订5年132.31万吨供应协议,德方纳米DY-12产品满足快充要求 [6] 企业战略动态 - 原三元正极企业如当升科技、五矿新能等加速转型磷酸铁锂,一季度基本满产满销 [3] - 湖南裕能云南20万吨产能将专供高压实产品,龙盛科技S526材料粉体密度达2.62g/cm³ [6] - 技术路线分化:万润新能采用二烧工艺,富临精工采用固相法+草酸亚铁工艺 [6]
五矿新能: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五矿证券有限公司关于五矿新能源材料(湖南)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6-20 18:41
经营业绩分析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39亿元,同比减少48.37%,归母净利润-5.08亿元,连续两年亏损且亏损规模扩大 [1] - 综合毛利率2.95%,同比减少1.75个百分点,主要受市场需求变化、原材料价格下跌、产能利用率较低等因素影响 [1] - 正极材料销售收入从2023年的106.07亿元降至2024年的54.36亿元,下滑48.75% [8] - 直接材料成本占比超过80%,2024年直接材料成本下降51.27% [9] 产品结构与市场趋势 - 主要产品包括三元正极材料、钴酸锂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和球镍 [2] -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9年221万辆增长至2024年1,823.6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52.51% [4] - 中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2024年达329.2万吨,其中磷酸铁锂242.7万吨,三元材料64.3万吨,合计占比93.26% [4] - 2023年下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放缓,正极材料产能利用率从2022年60%以上降至2024年初40%以下 [5] 原材料价格波动 - 碳酸锂价格从2023年高位下跌超过60%,2024年下探至7万元/吨上下 [6] - 磷酸铁锂价格从15万元/吨降至低于5万元/吨,多元材料价格从40万元/吨降至15万元/吨以下 [7] - 硫酸镍、硫酸钴价格较2023年度下跌超过20% [8] - 原材料价格下行趋势有所放缓,正极材料市场价格下行趋势随之放缓 [7] 同行业比较 - 同行业可比公司2024年普遍面临业绩下滑,当升科技归母净利润下降75.48%,容百科技下降49.06% [11] - 行业毛利率普遍下滑,当升科技多元材料毛利率下降2.92%,振华新材正极材料毛利率下降20.80% [12] - 公司存货周转率5.55次,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5.94次 [31] 财务风险与资产减值 - 期末其他应收款计提坏账准备1.22亿元,主要因江西金辉锂业1.76亿元往来款计提 [19] - 期末存货账面价值10.63亿元,同比增长71.94%,存货跌价准备余额1.29亿元 [26] - 递延所得税资产2.10亿元,同比增加53.01%,主要来自坏账准备和可抵扣亏损 [49] - 2024年新增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16亿元,转回或转销1.12亿元 [26] 产能与订单情况 - 2024年正极材料产能利用率41.75%,2025年一季度有所回升 [15] - 截至2024年末在手订单2,714.85吨,金额23,507.12万元 [16] - 公司暂无产能扩张计划,主要因锂电池行业形势变化较快 [16] - 新产品研发进展顺利,部分产品已完成客户端导入验证 [34]
丰元股份(002805) - 2025-005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9 17:58
经营业绩 - 公司紧抓新能源机遇,聚焦锂电池正极材料业务,通过深化客户合作、优化生产与供应链管理等举措提高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具体经营数据关注定期报告 [2] 产能情况 - 已建成磷酸铁锂产能 22.5 万吨,在建 7.5 万吨,2025 年底总产能将达 30 万吨,会根据行业和客户需求实时调整产能建设 [2] - 未来将通过提升产品竞争力、深化合作等方式提高产能利用率 [2] 战略布局 - 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方面有研发布局,且参股固态电池企业 [3] 新产品研发 - 密切跟踪行业技术与市场需求,积极开拓研发新产品,目前研发的新产品正在推进客户送样验证 [3] 行业前景 - 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增长,为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带来广阔发展空间,公司将把握机遇推进高质量发展 [3]
盟固利(301487) - 2025年5月2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2 20:27
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 2024年公司构建双碳体系,规划特色双碳推进路线,获ISO14067、ISO14064及ISO14021等认证,通过SBTi的1.5℃短期目标、长期净零目标两项审验,在CDP 2024年度评级获B级评价 [3] 产品质量把控 - 2024年质量管理全面升级,从8个维度策划实施年度质量改善规划,运用六西格玛、QCC等方法,开展质量活动,关键质量指标超额达成,依托CNAS实验室认可的检测中心助力研发创新 [4] 投资并购策略 - 投资并购策略为产品横向发展及上游原材料端布局 [4] 数字化转型战略 - 围绕“精益数字化、工厂智能化、管理信息化”三化融合理念,升级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工艺,优化关键设备,降低能耗,提升设备综合效率,开发BI系统与能源管理系统,建立工艺知识库 [5] 补锂剂产品 - 补锂剂产品具备不可逆容量高、pH残碱低、空气稳定性优的特点,已完成中试工艺定型,正进行客户推广 [5] 市场竞争应对措施 - 聚焦强化产品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提升性能、降本增效,部分产品差异化发展,重视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 [5] 未来目标 - 以技术创新驱动和全产业链垂直整合为核心竞争力,构建多元化材料体系与低碳化产业生态,聚焦核心材料研发,强化成本优势,延伸产业链,构建新能源材料产业矩阵 [6][7] 人形机器人领域布局 - NCA产品具备高体积密度、高功率续航、高安全性能,已与下游客户联合开发,应用于高端小动力、人形机器人领域 [8] 市值管理 - 从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择机开展回购增持、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投资并购等方面开展市值管理,投资并购对产品横向及上游项目寻源调研 [9] 原材料价格波动应对 - 建立原材料价格市场动态监控机制,优化采购策略与供应商管理体系,开展碳酸锂期货套期保值业务 [9][10] 业务发展情况 - 主要业务为研发、生产及销售钴酸锂及三元正极材料,布局储备前瞻材料,钴酸锂覆盖全电压平台,三元正极材料多系列研发生产,前瞻材料推进多种先进材料研发 [11] 行业市场前景 - 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2100万辆,渗透率达23.2%,中国销量预计达1610万辆,渗透率有望超50%;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3%达12.7亿部,笔记本电脑出货量预计达1.83亿台,增长4.9%,可穿戴设备市场增长3.9%,预计销售约5.59亿部;全球电动工具产量预计达4.01亿台,带动27GWh新能源电池需求;2032年全球消费类电池需求将达280GWh;国内正极材料市场需求量预计增长至420.53万吨 [12][13] 股份回购计划 - 综合考虑经营业绩、股价、现金流等因素,审慎适时考虑股份回购事宜 [13] 行业整体业绩 - 2024年A股锂电池正极材料11家主要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下降或亏损,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2.10%至71.48%,6家连续2年亏损,其他5家扣非净利润下降4.06%至647.00%,公司经营业绩符合行业整体情况 [13] 固态电池应用 - 固态电池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机器人、无人机、低空飞行器等领域 [14] 技术研发布局 - 以“创新驱动为核,技术引领前行”为理念,形成“三代叠加”科技创新战略,搭建创新型平台,构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研发组织,推行IPD产品开发机制 [15] 盈利增长点 - 下游消费电子和动力电池领域需求增长,新产品新客户开拓带动钴酸锂及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增长,带来盈利增长 [15] 合作关系 - 公司未与中科院物理研究院合作 [15] 生产订单情况 - 2025年在多个产品线上技术和产量突破,NCA产品销量好,生产订单稳定充足 [15] 固态电解质布局 - LATP固态电解质产品完成技术定型并通过头部企业材料认证,有望应用于多领域,同时研发储备更高电导率的电解质技术 [15][16] 本期盈利水平 - 2024年度产销量增加,但营业收入因产品价格下降下降,净利润因原材料价格、竞争、减值准备、研发费用等因素下降,出现业绩亏损 [16] ESG治理 - 2025年启动ESG工作,将治理理念融入决策流程,打造可持续发展治理体系 [16]
ST合纵(300477) - 300477ST合纵业绩说明会、路演活动等20250519
2025-05-19 15:42
行业前景 - 锂电池正极材料板块所处新能源新材料行业,今年下半年有望达供需平衡,需求端增速高,公司看好未来发展前景 [1] - 因人工智能、新能源发展,电力行业处于历史最好阶段,未来5 - 10年有望持续景气 [1]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4,982.7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0.33%;营业利润 - 114,075.17万元,同比下降31.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63,124.96万元,同比上升1.88% [2] 子公司情况 天津茂联 - 2024年4月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因资金短缺、行业未回暖暂时停工停产,截至目前未复产,后期将根据资金和行业情况安排发展规划 [3] - 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供需变化等因素影响,近年来经营状况持续向差,不及预期,公司正寻求解决办法改善其资产质量 [4][5] - 与朱某某控制公司存在仲裁案,朱某某涉嫌侵占资产已被立案侦查,案件正在刑事侦查中 [5] 其他子公司 - 除天津茂联外,其他子公司经营正常,经营业绩关注公司定期报告 [5] 营收萎缩原因 - 2024年第四季度及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规模萎缩,主要因天津茂联2024年下半年暂时停产,致同期营收减少 [3] 市值管理 - 公司高度重视市值管理,围绕发展战略,通过优化合规治理、稳健发展经营、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等方式开展工作 [3][7] 盈利增长驱动因素 - 电力板块受益于电网升级改造、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速,装备能效和智能化需求显著,有助于驱动业绩增长 [5] - 锂电池正极材料板块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储能领域较大需求,有助于驱动业绩增长 [5] 现金流与停产情况 - 公司现金流偏紧,除天津茂联外其他子公司都在生产经营 [5] 湖南云松欠款 - 公司持续跟进并督促湖南云松股东尽快支付1.3亿剩余回购款,针对其他风险警示涉及事项每月披露进展公告 [6][7] 2025年经营规划 - 今年磷酸铁价格回升,行业略有回暖,公司通过技改、供应商优化、提高人效等措施降低成本,看好行业未来发展前景 [7] 股价相关 - 公司二级市场股价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提示投资者理性分析、注意投资风险,将围绕发展战略开展市值管理工作 [7]
丰元股份(002805) - 2025-003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4 18:58
公司经营与产能规划 - 公司经营数据关注定期报告,将提升产品竞争力、加强客户合作提高产能利用率 [2] - 在建磷酸铁锂产能 7.5 万吨,2025 年底形成 30 万吨产能,会根据行业和需求调整规划 [2] 客户合作情况 - 与大客户保持稳定合作,协议履行对财务和经营成果影响不确定,若履行将产生积极影响并强化公司优势 [3] 行业趋势看法 - 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发展为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带来空间,公司将推动该领域高质量发展 [3]
丰元股份(002805) - 2025-002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09 18:16
公司基本信息 - 2025 年 5 月 9 日 15:00 - 17:00 在全景网举办 2024 年度业绩说明会,采用网络远程方式,接待人员有董事长赵晓萌等 [2] 业务布局与产能 - 在建磷酸铁锂产能共计 7.5 万吨,未来会根据行业和客户需求调整产能规划 [2][3] - 形成以锂电池正极材料业务为主,草酸业务为辅的主营业务模式 [3] 客户合作与竞争优势 - 客户为电池厂商,支持研发创新,通过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竞争力 [4] 业绩亏损原因与应对 - 2024 年受行业供需格局变化影响,产品价格下降、设备稼动率不足、费用分摊高、存货跌价等因素致业绩亏损 [4][5] - 通过提升产品竞争力、推进客户合作提高产能利用率,采取多元化降本增效措施改善盈利能力 [5] 解决策略 - 抓住新能源机遇,推动锂电池正极材料高质量发展,发挥优势优化产品结构 [6] - 加强与重点客户合作,提供定制化方案,参加国际活动,探索国际业务模式 [6] - 加大科研投入,升级产品,优化工艺降成本,根据客户反馈调整研发方向 [6] - 加强与供应商合作,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生产稳定性和可控性 [6] - 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加强精细化管理和过程控制 [6] 其他问题回复 - 海外建厂会加强调研分析和国际交流,有计划会依规披露 [7] - 固态电池正极材料有研发布局,会紧跟市场趋势 [8] - 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发展为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带来空间 [8]
万润新能:受益磷酸铁锂景气度提升 经营绩效有望持续改善
证券时报网· 2025-04-16 19:26
行业动态 - 3月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达56 6GWh 环比增长62 3% 同比增长61 8% 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46 6GWh 占比82 3% 环比增长63 9% 同比增长97 0% [1] - 1-3月中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30 2GWh 同比增长52 8% 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105 2GWh 占比超80% [1] - 集邦咨询预测2025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量达221GWh 同比增长36% 中国、欧洲和美洲将占据85%市场份额 [1] - 磷酸铁锂行业景气度反转向上 高压密磷酸铁锂供需预计偏紧 涨价幅度有望更可观 预计2025年底至2026年初价格回归合理区间 [1] 公司表现 - 万润新能作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领军企业 产销两旺 经营绩效有望持续改善 [1] - 公司2024年产能利用率显著提升 销量实现突破性增长 2025年排产同比大幅提升 [2] - 公司加速全球化布局 美国磷酸铁锂项目土地和厂房已于2023年底完成交割 正按计划推进建设 [2] 产品与技术 - 万润新能布局第四代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品 具备压实密度高、电化学性能优异等特点 已具备规模化量产能力 [2] - 高压实磷酸铁锂产品逐渐成为市场主流 技术壁垒较高 头部企业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