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正极材料

搜索文档
丰元股份跌2.02%,成交额1.21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891.1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6 11:22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6日盘中下跌2.02%至14.05元/股 成交额1.21亿元 换手率3.07% 总市值39.35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891.12万元 其中特大单零买入且卖出204万元占比1.68% 大单买入1355.63万元占比11.16%同时卖出2042.75万元占比16.82%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18.07% 近5日下跌5.45% 近20日上涨5.16% 近60日下跌4.10% 年内累计1次登上龙虎榜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3.84万户 较上期减少3.00% 人均流通股7261股 较上期增加3.10% [2] - 嘉实中证稀土产业ETF(516150)于2025年6月30日退出十大流通股东行列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23亿元 同比增长21.23% [2] - 同期归母净利润亏损2.43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201.29% [2] 公司基本概况 - 主营业务构成:锂电池正极材料占比92.78% 草酸类占比7.14% 其他业务占比0.09%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电池-电池化学品 概念板块涵盖固态电池/三元锂电/磷酸铁锂/钠电池/宁德时代概念等 [1] 分红历史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4065.48万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2000.45万元 [3]
丰元股份:公司锂电池正极材料业务2025年半年度业绩亏损的主要因素
证券日报· 2025-09-15 17:09
业绩亏损原因 - 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业绩 [2] - 研发费用增加因推动产品迭代升级 [2] - 产能规模同比增长且扩张产线转固后新增折旧费用 [2] - 新产品验证周期长及新增产线处于产能爬坡阶段导致设备稼动率不足 [2] - 单位成品分摊制造费用因设备稼动率不足和新增折旧费用共同推高 [2] - 资产减值及信用减值等事项影响业绩 [2]
万润新能跌5.29% 2022上市见顶超募49亿东海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9-10 17:11
股价表现 - 截至收盘股价报49.20元 单日跌幅达5.29% 目前处于破发状态[1] - 上市首日盘中最高价达259.99元 为历史最高价位[1] 首次公开发行 - 2022年9月29日科创板上市 发行总量2130.3795万股 发行价299.88元/股[1] - 募集资金总额63.89亿元 净额61.46亿元 超募48.84亿元[1] - 发行费用2.43亿元 其中保荐承销费用2.12亿元 保荐机构为东海证券[1] - 原计划募集资金12.62亿元 用于锂离子电池材料项目、研发中心及补充流动资金[1] 权益分派方案 - 2022年度权益分派以总股本8521.52万股为基数 每股派现3.52元(含税)[2] - 资本公积金每股转增0.48股 现金分红总额2.99亿元 转增4090.33万股[2] - 实施后总股本增至1.26亿股 股权登记日为2023年5月30日[2]
万润新能上半年净利-2.66亿元,同比减亏
北京商报· 2025-08-31 11:5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4.36亿元 同比增长50.49% [1][1] - 归属净利润亏损2.66亿元 较上年同期亏损4.04亿元同比减亏34.2% [1][1] 业务概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志存集团不服一审判决上诉,五矿新能1.8亿元官司再起波澜
华夏时报· 2025-08-31 09:26
诉讼案件进展 - 全资子公司与志存锂业集团合同纠纷案因一审被告南天上诉正式进入二审阶段 一审涉案金额高达1.81亿元 [2] - 上诉方对利息计算和违约金提出异议 要求将利息起算日从2024年9月30日改为判决生效之日 计算标准从LPR二倍降至LPR一倍 同时申请撤销数千万元违约金判定或发回重审 [2][4] - 二审尚未开庭审理 上诉方未否认违约事实和合同解除判决 律师认为上诉可行性较低 [2][4][5] 案件背景与一审判决 - 2024年公司与志存集团签订碳酸锂采购框架协议 约定供应不低于2.4万吨电池级碳酸锂 公司支付5亿元预付款 [3] - 志存集团2024年下半年未按约供货 公司2025年1月起诉要求解除协议并追回款项及违约金 [3] - 2025年7月一审判决解除协议 志存集团需返还1.22亿元预付款 以2024年9月30日为起算日按LPR二倍支付利息 同时支付5900万元违约金 南天等3人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3] 利息起算争议焦点 - 一审法院将2024年9月30日定为利息起算日 基于法院认定当时合同已解除 [2][5] - 志存集团2024年8月收到9月采购订单 但直到10月未足量交付 [5] - 上诉方主张从判决生效日起算利息 需推翻一审关于合同解除日的认定 [5] 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2024年产品收入54.36亿元 在36家正极材料上市公司中排名第13位 [6]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9.04亿元 同比增长15.85% 亏损2682.65万元但同比减亏59.31% [6] - 第二季度单季度盈利3707.4万元 因市场环境改善和产能利用率提升 上半年整体毛利率7.28%同比略降0.71个百分点 [6] - 公司拥有年产12万吨三元正极材料、6万吨磷酸铁锂材料产能 已在2024年报中对诉讼计提坏账准备 [6]
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8-30 09:20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2,130.3795万股,发行价格为每股299.88元,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638,858.2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24,295.94万元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614,562.26万元,资金于2022年9月23日全部到位 [4][2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使用募集资金593,293.73万元,尚未使用募集资金28,654.61万元,其中存储于募集资金专户的资金13,554.61万元,理财资金余额15,100.00万元 [6] - 公司超募资金金额为人民币488,353.43万元 [26] 募集资金管理情况 - 公司对募集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与保荐机构及多家银行签订了募集资金三方及四方监管协议,协议主要条款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监管协议范本不存在重大差异 [7][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募集资金存储于多家银行的专户中,其中兴业银行十堰分行账户已于2025年6月注销 [9] 募集资金实际使用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实际投入相关项目的募集资金款项共计579,860.75万元,具体使用情况详见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对照表 [10] - 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也不存在使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情况 [10] - 公司使用部分超募资金204,900.00万元向控股子公司鲁北万润增资154,900.00万元及向全资子公司深圳华虹清源增资50,000.00万元,用于投资建设"24万吨/年磷酸铁锂联产24万吨/年磷酸铁项目" [1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使用部分超募资金197,600.00万元分别向控股子公司鲁北万润增资147,600.00万元及向全资子公司深圳华虹清源增资50,000.00万元,实际使用前述增资款用于项目建设181,804.19万元,尚需向控股子公司鲁北万润增资7,300.00万元 [14] 节余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公司将"宏迈高科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材料项目"及"湖北万润新能源锂电池正极材料研发中心"结项后的节余募集资金及利息收入、理财收益净额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15][16] - 报告期内,公司已将"宏迈高科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材料项目"实际节余募集资金13,432.98万元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并完成了相应募集资金专户的注销手续 [16] - "湖北万润新能源锂电池正极材料研发中心"节余资金本报告期内尚未进行永久补流,截至报告期末节余募集资金为2,925.57万元 [16][21]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进展 - "24万吨/年磷酸铁锂联产24万吨/年磷酸铁项目"土建部分已全部完成,其中12万吨/年磷酸铁锂及24万吨/年磷酸铁产能已建成投产,另外12万吨/年磷酸铁锂产能的释放进度因下游市场需求放缓而调整,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拟延期至2025年12月 [16] - "宏迈高科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材料项目"及"24万吨/年磷酸铁锂联产24万吨/年磷酸铁项目"2025年上年度实现的效益为负,主要受市场供需格局变化及碳酸锂等主要原材料价格下行影响,公司主营产品销售价格同比下降,毛利率处于低位所致 [20] - "湖北万润新能源锂电池正极材料研发中心"累计投入进度偏低,主要因工程及设备类采购存在分期支付的情况,已签订的合同金额约为4,382万元,占项目计划投资总金额的比例达99% [21] 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 - 公司使用部分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投资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保本型现金管理产品 [11][23] - 2024年9月23日,公司审议通过使用额度不超过50,000.00万元的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有效期12个月 [11][30] - 2025年8月29日,公司审议通过使用额度不超过20,000.00万元的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使用期限为自上一次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有效期限届满之日起12个月之内有效 [23][32] - 截至2025年8月15日,尚未使用募集资金24,967.62万元,其中存储于募集资金专户的资金17,867.61万元,理财资金余额7,100.00万元 [27] - 截至2025年8月15日,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尚未赎回的余额为7,100.00万元 [28] 公司治理及监事会意见 -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1] - 公司监事会认为2025年半年度报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了公司2025年半年度的实际情况 [44] - 监事会认为公司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管理与实际使用情况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存在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形 [46] - 监事会同意公司使用额度不超过20,000.00万元的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48]
丰元股份:公司2025年半年度计提信用和资产减值准备合计约3799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9 19:24
财务影响 - 公司2025年半年度计提信用和资产减值准备合计约3799万元 [1] - 减值准备将减少公司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768万元 [1] - 上述数据未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最终数据以会计师事务所年度审计的财务数据为准 [1] 业务构成 - 2024年1至12月份公司营业收入构成为锂电池正极材料占比92.53% [1] - 草酸业务占比7.46% [1] - 其他行业占比0.01% [1] 市场表现 - 公司当前收盘价为12.83元 [1] - 截至发稿时公司市值为36亿元 [1]
湖南裕能:8月26日召开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参与
证券之星· 2025-08-27 22:40
公司经营与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主营收入143.58亿元,同比增长33.17%,归母净利润3.05亿元,同比下降21.59% [10] - 第二季度单季度主营收入75.96亿元,同比增长21.31%,单季度归母净利润2.11亿元,同比下降8.54% [10] - 二季度盈利环比改善主要因产能规模提升、产能利用率高及新产品CN-5系列、YN-9系列销量占比显著提高 [4] 产能与出货情况 - 上半年磷酸盐正极材料销量48.08万吨,全年出货预估约100万吨 [7] - 上半年产能利用率很高,产品供不应求,新产品系列占比显著提升 [2] - 海外基地进展:西班牙年产5万吨正极材料项目推进环评审批,马来西亚年产9万吨项目开展前期准备 [6] 产品与技术进展 - 磷酸锰铁锂材料研发进展顺利,获客户高度认可 [10] - 新产品系列(如CN-5、YN-9)销量占比显著提升,差异化市场需求有望带动其占比进一步增长 [2][4] 原材料与采购策略 - 碳酸锂价格波动加大,公司采取灵活多种采购策略保障生产所需 [3] - 客供碳酸锂比例由公司与客户协商动态调整 [8] 行业动态与会议 - 公司参加磷酸铁锂材料分会"反内卷"闭门会议,行业反内卷意愿强烈但具体细节以协会信息为准 [3] - 行业呈现总量结构性过剩与高端供给紧缺并存局面,市场集中度提升,产能利用率分化 [8] 项目与建设进展 - 黄家坡磷矿有序建设中,预计四季度批量出矿 [5] - 公司以提升新产品产能为主,谨慎把握布局节奏,产能建设效率具很强优势 [9] 财务与预测 - 2025年第二季度单季度扣非净利润2.25亿元,同比下降1.39% [10] - 负债率64.22%,财务费用9465.68万元,毛利率7.36% [10] - 机构预测2025年净利润范围10.51亿元至25.35亿元,2026年预测范围18.82亿元至36.73亿元 [11]
山东新能源汽车“链”式崛起
经济观察报· 2025-08-24 16:48
文章核心观点 - 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2025年上半年产量达53.2万辆 同比增长107.1% 位居全国第四[2][3] - 产业链具备全链条协同优势 覆盖上游材料(丰元锂能)、中游整车制造(中国重汽/魏桥新能源)和下游充换电服务(特来电)[2][13] - 龙头企业通过技术突破与产业协同驱动发展 形成"两核引领、多点支撑"的集群化布局[13][14] 产业链结构分析 上游材料领域 - 丰元锂能正极材料产能达31.5万吨 产品涵盖磷酸铁锂和三元系列 其中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超2.6g/cm³)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600公里[9] - 魏桥集团依托千亿级铝业全产业链优势 推动铝材料在新能源汽车应用 下一代车型铝占比将提升至50% 续航能力提高10%[6][7] 中游整车制造 商用车领域 - 中国重汽实现充电/换电/插电/混动四大技术路径全覆盖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重卡销售0.94万辆 同比增长221%[5] - 突破高压电控系统等"卡脖子"技术 采用800-1000伏超充技术将充电时间(10%-80%)压缩至30分钟[5] 乘用车领域 - 魏桥新能源汽车布局全产业链 从原铝生产到整车回收 形成轻量化/绿色化/智能化特色集群[7] - 当前铝材料成本为钢铁2倍(铝40元/公斤 vs 钢20元/公斤) 但规模化效应将推动成本下行[7] 下游充换电服务 - 特来电充电量累计突破500亿度 覆盖366个城市 接入终端近80万个 碳减排超5100万吨[11] - 充电网通过BMS+CMS硬件防护层与大数据分析实现安全管控 技术路线向智能超充/三网融合演进[10][11] 产业支撑体系 集群化布局 - 产业链企业超10万家 形成济南/青岛为整车制造核心 潍坊/烟台配套零部件 枣庄/泰安发展锂电的协同格局[14] - 2024年济南和青岛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60万辆[14] 创新生态 - 培育11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 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 - 中国重汽作为"链主"企业整合零部件资源 联合高校科研机构搭建创新平台[14] 政策目标 - 按照《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2025年底力争实现5000亿元产业规模[3] - 未来将强化对"三电系统"和智能网联等新兴业态的支持[15]
山东新能源汽车“链”式崛起
经济观察网· 2025-08-21 22:00
山东新能源汽车产业概况 - 山东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覆盖上中下游 上游丰元锂能提供锂电池正极材料 中游中国重汽主攻商用车 魏桥新能源汽车布局乘用车 下游特来电完善充电网络 [2] - 2025年上半年山东新能源汽车产量53.2万辆 同比增长107.1% 居全国第四位 较去年提升5个位次 [3] - 山东计划到2025年底实现5000亿元产业规模 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显著增强 [3] 整车制造进展 - 中国重汽济南卡车制造公司实现充电 换电 插电 混动四大技术路径全面布局 突破高压电控系统等"卡脖子"技术 [4] - 2025年上半年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销量0.94万辆 同比增长221% [4] - 针对续航里程限制等问题 公司通过提升电池能量密度 采用800伏/1000伏充电技术 与特来电超充网络协同等措施应对 [4] 乘用车领域突破 - 魏桥集团2024年组建魏桥新能源汽车 布局乘用车市场 铝材料应用可使下一代车型续航提升10% [5] - 铝材料采购成本约为钢铁2倍(铝40元/公斤 vs 钢铁20元/公斤) 导致同款车型铝制版本价格较高 [6] - 公司已布局从原铝生产到整车拆解回收的全产业链 形成轻量化 绿色化 智能化产业集群 [6] 电池材料技术 - 丰元锂能锂电池正极材料产品涵盖磷酸铁锂和三元两大系列 应用于储能 动力及数码领域锂电池 [7] - 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材料压实密度超过2.6g/cm³(行业主流2.2-2.4g/cm³) 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600公里 续航达1000公里 [7] - 公司锂电正极材料建成及在建产能达31.5万吨 产能规模居国内同行业前列 [8] 充电基础设施 - 特来电充电量累计突破500亿度 覆盖全国366个城市 接入终端近80万个 实现碳减排超5100万吨 [10] - 充电网通过BMS与CMS硬件主动防护层加大数据防护 实现风险实时阻断与事前预警分析 [9] - 公司规划三大技术路径:智能充电解决方案 智能共享超充网络 三网融合虚拟电厂体系 [10] 产业集群优势 - 山东形成"上游原材料-中游整车制造-下游充换电及回收"完整产业链 产业链企业超10万家 [11][12] - 拥有11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 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2] - 形成济南 青岛为龙头 多地配套协同的"两核引领 多点支撑"发展格局 2024年济南和青岛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60万辆 [12] 技术发展路径 - 中国重汽采用多技术路线并行策略 通过提升能量密度和超充技术解决续航问题 [4] - 特来电建立充电网技术路线 通过芯片植入和大数据接入实现有序充电 [8] - 丰元锂能通过高压实密度材料提升传输效率 实现超快充和长续航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