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算力产业链
icon
搜索文档
3674点已收复,A股下一站去哪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3 17:01
市场表现 - 沪指突破去年10月8日高点3674 4点,创近4年新高3683 46点,涨幅0 48% [1] - 深成指涨1 76%,创业板指涨3 62%,均创年内新高 [1][3] - 沪深两市成交额达2 15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放量2694亿,时隔114个交易日重回2万亿上方 [1] - 全市场超2700只个股上涨,早盘上涨家数一度不足2000家,后续转为与下跌家数大致持平 [1][5] 板块动态 - 有色金属、PEEK材料、CPO、光刻机等板块涨幅居前 [1] - 煤炭、银行、港口、物流等板块跌幅居前 [1] - 券商板块放量突破,国盛金控连续两日涨停,长城证券直线封板 [9] - 军工、AI算力产业链、医疗服务、人形机器人等方向表现不错 [11] - 创业板权重股如新易盛、中际旭创、胜宏科技、宁德时代、东方财富等推动创业板指单日涨超3% [11] 市场情绪与展望 - 市场情绪一度震荡,但受益于量能放大很快得到提振 [5] - 沪指在3700点上下仍有较为密集的压力区,短期可能出现震荡回调 [7] - 多家券商定义A股市场为"牛市",流动性宽松与政策预期共振推动行情 [12] - 本轮行情由投资者情绪升温与外资回流主导,险资提供长期支撑 [12] - ETF、散户、杠杆资金积极入市,政策层面对资本市场的呵护力度加大 [12] 政策与数据支持 - 7月政治局会议强调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有利于非银金融及证券行业发展 [11] - 2025年7月A股新开户196万户,同比增长71%,显示市场参与度提升 [11] - 国内稳增长大方向明确,金融板块有望受益于政策支持及市场回暖 [11] 后市策略 - 建议超配金融等行业,大盘仍有向上动能 [10] - 短期需注意单边做多的安全垫有所压缩,8月仍有阶段性回踩预期 [13] - 后市行情持续性取决于居民理财搬家进度和弱美元释放的全球流动性 [13]
太赚钱啦!
Datayes· 2025-08-06 19:06
市场情绪与流动性 - 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接近2万亿,达19940.37亿元,自4月增长1951.98亿元,若包含北交所则已突破2万亿,为2015年7月以来首次 [4] - 市场呈现"经济不好,股市不差"现象,流动性驱动结构性牛市,资金偏好预期差大、筹码结构好的领域,如新消费、AI算力、创新药等成长股 [6] - 当前市场环境下,"追风者"在风口行业重注收益显著,而"等风来"策略需聚焦绝对低估且筹码出清领域 [6] 行业热点与资金动向 - 机器人板块受多重利好催化全线走强,宇树科技发布Unitree A2机器狗(37kg/20km续航)、当虹科技推出远程操控系统,上海发布具身智能产业方案,英伟达将参与世界机器人大会 [12] - 军工板块持续走强,六代机疑似照片流出,中国船舶因吸收合并重组停牌,多只军工股涨停 [13] - 主力资金净流入前五行业:机械设备(42.58亿)、国防军工(41.73亿)、计算机(44.14亿)、电子(41.06亿)、汽车(20.16亿) [23] - 北向资金成交2006.86亿元,重点交易北方稀土(8.78亿)、中国船舶(7.11亿)、贵州茅台(14.73亿)等 [24][26] 公司动态与产业变化 - 百济神州2025H1产品收入173.6亿元(同比+45.8%),预计全年营收358-381亿元,毛利率80%-90% [11] - 平安惠享纯债基金A份额机构持有占比99.63%,某机构持有96.77%份额,其赎回行为与费率优惠时段高度吻合 [9][10] - 华为宣布CANN平台全面开源,铂金价格年内涨45%至1320美元/盎司,广东快递单价上调至1.4元/票 [16][17][18] - 农业银行市值2.11万亿超越工行,浦发银行2025H1营收905.59亿(+2.62%),净利润297.37亿(+10.19%) [19] 估值与交易特征 - 国防军工、机械设备、煤炭领涨,医药生物、商贸零售、建筑材料领跌 [35] - 电子、环保、银行交易热度提升,农林牧渔、食品饮料、非银金融PE处于历史低位 [35] - 龙虎榜显示机构重点买入铜陵有色(1.01亿)、翰宇药业(8838万)、炬光科技(7529万),卖出中国重工(5202万)、西部材料(1.07亿) [29][32] - 游资方面成都系买入东方国信(1.33亿)、铜陵有色(7967万),温州帮操作东方国信(4072万)、西部材料(1247万) [32]
【申万宏源策略 | 一周回顾展望】去产能是慢变量,去产量是快变量
申万宏源研究· 2025-07-07 09:27
反内卷政策分析 - 本轮反内卷政策强化"去资本开支"趋势,2026年中供需格局拐点确定性提升,固定资产增速将长期处于低位 [1][3] - "去产能"体现为资本开支回落滞后影响、已有项目放弃投产、存量企业优胜劣汰,通过提升要素价格(如员工福利、供应链占款限制)实现 [3] - 与2016年不同,本轮民营企业主导的先进制造业缺乏"去产量"机制,政策重点在于资本开支而非产量调控 [1][3] 2016-17年供给侧改革对比 - 2016年供给侧改革核心为"去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抑制新增资本开支)和"去产量"(限产关停),叠加房地产需求侧刺激推动价格上行 [2] - "去产能"长期维持煤炭等行业高盈利能力至2022年,"去产量"则快速改善供需平衡 [2] 中游制造业供需格局 - 当前中游制造业资本开支增速创2012年新低,反内卷政策纠偏地方政府补贴导致的过度投资,2026年后产能增速将低于名义GDP增速 [3][4] - 低产能利用率叠加政策压制,企业投资意愿进一步下降,2026年中起盈利能力中枢有望抬升 [4] 短期市场动态 - 上证综指突破带动风险偏好提升,主题性行情集中在国防军工、电力设备、钢铁、建材等领域 [8][9] - 赚钱效应扩散指标显示银行、钢铁、有色金属、电力设备等行业资金活跃度显著提升 [14] 行业配置建议 - 保险配置高股息银行股短期已反映加速买入逻辑,建议等待市场关注度回落 [9][10] - 中美关税谈判或放松科技出口管制,互联网平台资本开支回升可能驱动AI算力产业链反弹 [11] - 港股流动性波动源于IPO及分红因素,创新药、互联网龙头和高股息标的仍具战略配置价值 [11] 牛市周期预判 - 2026-27年为牛市核心区间,25Q4指数或提前反映基本面改善预期,居民资产配置向权益迁移 [8][9] - 中游制造业供需改善及反内卷政策落地被视为牛市重要拼图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