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无二》

搜索文档
电影宣发,不存在了?
虎嗅· 2025-05-26 13:54
行业现状与问题 - 传统电影宣发市场经历大洗牌 疫情三年导致人才流失严重 预算向短视频倾斜但传统公司仍承担多渠道任务导致效率低下[4] - 存活公司分两类 一类依靠固定人脉资源(如伯乐营销绑定冯小刚等导演) 另一类成功转型(如黑马营销引入阿里拓展短视频业务 麦特转型制作端)[5] - 短视频营销格局初定 头部公司如四四得八已垄断一线资源 腰部公司面临转化率下降困境 数据与票房脱节导致结款困难[7] - 行业稳定后创意衰退 管理层固化与基层流动性导致保守策略盛行 待遇问题驱使优秀人才流向甲方[8] 宣发策略失效案例 - 2023年成功案例(《孤注一掷》提档点映《封神》马拉松路演)在2024年失效 《独一无二》超长点映仅获400万票房后撤档[10] - 路演变质为表演场域 观众真实提问被达人秀取代 60%爆款短视频与电影核心内容无关(眸娱数据)[11][14] - 《水饺皇后》抖音话题49亿播放量但票房仅9.69亿 不及播放量更低的《默杀》(33.8亿票房)[15] - 海报设计陷入套路化 贾冰《奇遇》模仿《末路狂花钱》风格遭观众抵制 暑期档喜剧片普遍因物料质感差翻车[28][29] 内容营销对比 - 剧集营销更有效 如《藏海传》通过"悲剧底色""男主天崩开局"等内容向话题持续引流[17] - 电影决策门槛更高 需明确核心卖点 保守的"藏着"策略因怕舆论风险而盛行[18][19] - 《长安的荔枝》宣发较成功 全明星创意海报+围绕"送荔枝"的短视频引发观众考据讨论[30] 数据与渠道问题 - 短视频营销从"做案例"转向纯流量购买 平台不再提供额外推流红利[26] - 唯数据论导致虚假繁荣 观众对"大字报"海报和情绪绑架式营销产生诈骗感[21][25] - 图文时代营销信誉损失限于个体 短视频时代情绪绑架导致行业整体信任危机[23][24] 转型方向 - 需回归内容本质 多维度展示电影内核吸引精准受众 错误受众将导致口碑反噬[32] - 宣发改革见效快于内容改革 暑期档需通过创新宣发挽救市场[33] - 需摒弃单一平台依赖 重构观众印象是唯一出路[27]
拍电影的,少听姜文
虎嗅· 2025-05-22 15:25
行业现状 - 5月20日票房单日四千多万 创2011年有记录以来历史新低 [1] - 疫情后市场对票房低迷已形成耐受性 行业对历史新低数据反应平淡 [2] - 当前行业核心矛盾在于观众基础娱乐需求的类型片供给不足 [63] 创作理念分歧 - 姜文代表"天赋碾压 唯我独尊"的创作观 强调表达优先于技术 [30][32] - 行业需要平衡作者表达与商业娱乐 彻底斩断两者通吃的幻想 [54][55] - 张艺谋式灵活适应与姜文式固守形成创作路径对比 [26] 类型片发展 - 成功案例显示"既新又旧"的混合模式能覆盖最大观众群 [66][67] - 需先通过《绝望的主妇》类作品培养市场 才能发展高阶内容 [59][60] - 当前创作过度依赖极端反转和极化情绪 忽视戏剧本质 [73][74] 技术执行问题 - 《邪不压正》暴露重表达轻执行的技术短板 [38][40] - 行业缺乏技术过硬的匠人 大师班热度与实操能力不匹配 [71] - 翻拍片《独一无二》显示基础戏剧构建能力缺失 [75][77] 市场反馈 - 观众评价体系呈现分裂 网络要求创新与收视要求下沉并存 [61] - 老片重刷现象反映新作过度追求包装而缺乏戏剧内核 [72] - 影评圈对姜文近作评价走低 显示作者电影市场接受度变化 [51][52]
从《哪吒1》到《 哪吒2 》,票房双巅峰 光线传媒减持的 “剧本” 谁在写?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0 17:25
公司股东减持 - 光线传媒控股股东光线控股及一致行动人王牮、王洪田计划减持不超过2924万股(占总股本不超过1%)[1] - 按5月19日收盘价18 39元/股计算 王长田家族或可套现超5亿元 [4][6] - 杭州阿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原为第三大股东(持股5%) 2025年一季报已退出前十大股东行列 至少减持1 26亿股 [4][6][9] 股价与业绩表现 - 光线传媒股价5月19日收于18 39元/股 较年初上涨94 81% 年内最高点为2月14日的34 73元/股 [6] - 2025年一季度营收29 75亿元(同比+177 87%) 净利润20 16亿元(同比+374 79%) [10] - 《哪吒2》票房突破154亿元 占2025年中国电影总票房260亿元的57% [10][11] 电影业务动态 - 《哪吒2》密钥延期至5月底 全球票房逼近影史第四《泰坦尼克号》 [10] - 光线传媒主控新片《独一无二》改档后票房仅1216万元(截至5月20日) [12] - 公司计划构建50部动画电影的"神话宇宙" 2025年重点推进《姜子牙2》《红孩儿》等20余部作品 [12] 行业现状 - 2025年春节档后无新片票房超10亿元 仅3部影片票房过10亿(含《哪吒2》《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 [11] - 光线传媒2024年营收15 86亿元(同比+2 58%) 归母净利润2 92亿元(同比-30 11%) [10]
男导演能拍好女性作品吗?
虎嗅· 2025-05-18 11:27
文艺创作与身份政治 - 《卿本著者》因译后记争议下架,引发男译者翻译女性主义著作的讨论,涉及男性凝视和文字厌女现象 [1] - 争议焦点包括译者将中性词如"adolescence"译为"妙龄"、"malleable"译为"调教",以及"old maid"译为"老处女"等性别化处理 [2] - 出版行业出现全女译者书单趋势,试图构建女性文学传统 [12] 创作视角与身份合法性 - 听障题材电影《独一无二》由健全演员出演残障角色,引发内生性视角争议 [1][17] - 导演三宅唱在《惠子,凝视》中通过放大环境音而非静音模拟听障体验,挑战健全人的共情假象 [17] - 残障权利运动主张"Nothing About Us Without Us",强调边缘群体参与叙事的必要性 [16] 性别与文学史结构 - 文学史上女性作家稀缺,伍尔夫虚构"莎士比亚的妹妹朱迪斯"隐喻女性写作困境 [9] - 乔治·艾略特化名男性发表作品,《呼啸山庄》因作者性别曝光引发争议 [9] - 王安忆认为女性写作视角不可替代,如费兰特笔下的女性形象难以被男性复刻 [12] 行业分化与受众隔离 - 网络文学形成男频/女频两极分化,男频作品侧重男性欲望外化,女频聚焦甜宠题材 [13] - 剧集行业逐步接受性别分众趋势,如甜宠剧瞄准女性受众,悬疑剧侧重男性市场 [13] - 日本AV产业明确区分男性向与女性向,反映欲望表达的直接分化 [14] 身份转变与结构变革 - 女性导演邵艺辉改变片场权力结构,拒绝传统酒局社交,采用职业化团队管理方式 [20] - 残障设计师进入行业后推动产品设计变革,如盲人设计师改进耳机使用体验 [20] - 美国少数族裔作家面临"只能写身份相关主题"的创作限制,如越南裔作家被建议专注移民故事 [22] 中国语境下的身份讨论 - 中国文艺界刚开始关注身份议题,如全女书单和残障演员培养尚处早期阶段 [21] - 残障人士教育路径受限,需扩大大学招生和专业选择以支持行业参与 [21] - 与美国长期讨论相比,中国身份政治讨论更具初步性和本土特性 [21]
改档五一 《独一无二》导演王沐:电影的不可替代性,在于“慢下来的勇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2 13:58
五一档电影市场表现 - 截至5月2日11时14分,2025年五一档(5月1日—5月5日)票房(含预售)达到2.73亿元 [1] - 《水饺皇后》《猎金·游戏》《雷霆特攻队》暂列档期票房榜前三名 [1] - 原计划13部影片上映,比去年同期多4部,但《熊孩子·探险熊兵》《黑暗迷踪》撤档,《独一无二》改档至5月17日 [1] 《独一无二》影片信息 - 改编自法国电影《贝利叶一家》,讲述听障家庭中唯一听力正常女孩追求音乐梦想的故事 [7] - 导演王沐花一年时间调研聋人群体真实生活,走访数十个聋人家庭,将中国本土元素融入剧本 [7] - 影片核心价值为"家、爱和自由",通过手语标识和特写镜头展现听障家庭的日常 [8] - 演员阵容包括张婧仪、陈明昊、蒋勤勤、辛云来、白客、章宇、欧阳娜娜、陈昊森等 [5] 导演王沐的创作理念 - 非科班出身,从媒体记者转行电影导演,凭借《温柔壳》在平遥电影展崭露头角 [4] - 强调现实题材的"笨拙真诚",认为电影应关注人类共通情感而非刻意迎合热点 [11] - 反对将电影创作数据化,认为短视频无法替代两小时沉浸式观影体验 [11] - 对AI冲击持乐观态度,认为技术无法替代对人的关注和对生活的热爱 [11] 行业观察 - 五一档竞争激烈,但影片撤改档现象频发,反映市场不确定性 [1] - 现实题材影片存在市场机会,关键在于找到真实动人的故事和情感共鸣点 [11] - 导演指出当前银幕上劳动人民形象过少,其生活故事具有创作潜力 [11]
光线传媒(300251):《哪吒2》打开25年“开门红” 光线神话宇宙正式拉开序幕
新浪财经· 2025-04-25 08:41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5.86亿元(同比+2.58%),归母净利润2.92亿元(同比-30.11%),扣非归母净利润2.44亿元(同比-37.09%)[1] - 2024年全年分红约5.85亿元,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元(含税),分红占净利润比例达200.24%[1] - 2025年Q1营收29.75亿元(同比+177.87%),归母净利润20.16亿元(同比+374.79%),扣非归母净利润20亿元(同比+380.71%)[1] 电影业务分析 - 2024年电影业务营收11.29亿元(同比-12.22%),受行业大盘下滑及重点项目集中在Q1导致季节性波动影响[2] - 《哪吒2》票房达151亿元,为公司带来约30亿元营业收入,并授权超20家企业开发衍生品[2] - 公司战略转型为"IP创造者和运营商",通过彩条屋、光线动画等厂牌扩充动画产能,真人电影聚焦系列化开发[2] IP运营与衍生品 - 已组建专业IP运营团队,未来将深度挖掘IP价值构建全产业变现模式[2] - IP及衍生品业务有望成为第二增长曲线,完善业务版图[2] - "光线神话宇宙"战略启动,包括《姜子牙2》《八仙过大海》等动画项目策划中[3] 2025年作品储备 - 真人电影:《独一无二》(五一档)、《东极岛》(暑期档)[3] - 动画电影:《三国的星空》《非人哉:限时玩家》年内上映,《大鱼海棠2》等7部制作中[3] - 电视剧:《山河枕》有望年内播出,《春日宴》前期开发中[3]
清明档票房,破3亿元!
券商中国· 2025-04-06 12:37
清明档电影市场表现 - 2025年清明档(4月4日—4月6日)票房突破3亿元 [2] - 《我的世界大电影》以超9100万元票房领跑清明档新片榜 [2] - 《向阳·花》和《不说话的爱》分别以超6000万元票房位列第二、三名 [2] - 档期共有16部影片上映 涵盖现实主义 青春 悬疑 喜剧 动画等多种类型 [2] 重点影片分析 - 《我的世界大电影》改编自全球销量超3亿份的知名沙盒游戏 拥有庞大粉丝基础 [2] - 《不说话的爱》聚焦听障人士社会融入问题 由张艺兴主演 [3] - 《向阳·花》由冯小刚执导 赵丽颖主演 讲述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的故事 [3] - 《阳光照耀青春里》探讨精神障碍人群权益问题 [3] - 分析指出清明档现实主义和青春题材作品增多 反映观众需求多元化 [3] 其他档期影片表现 - 春节档冠军《哪吒之魔童闹海》上映超2个月后 清明档仍保持日票房超2000万元 累计票房超151亿元 [4] - 重映片《热烈》(2023年暑期档上映 票房超9亿元)和《破·地狱:感恩特别版》加入清明档排片 [4] - 重映高票房影片成为小档期常见策略 可补充市场供给并满足怀旧需求 [4] 后续档期布局 - 多部影片已定档五一档 包括《水饺皇后》《猎金·游戏》《熊孩子·探险熊兵》等6部作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