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泰兴诚价值一年持有混合A
icon
搜索文档
当“质价双优”迎来收获期,一位价值投资者的“生意经”
中国基金报· 2025-09-02 10:55
核心投资理念 - 价值投资以买企业思维而非交易股票视角进行投资 关注企业长期价值增长而非价差收益 [2] - 投资需在市场恐慌性抛售优质资产时重仓出击"质价双优"标的 以深度研究为基础实现果敢行动 [1] - 基金经理田瑀管理的中泰开阳价值优选混合A过去一年净值增长率达39.80% 超越业绩比较基准17.96个百分点 [1][9] 研究方法论 - 通过招股说明书获取产业一手信息 建立基础认知后从生意模式出发进行护城河归因 [3] - 护城河分析需细化至具体生意问题 并对比同行能力差异 加入时间维度进行动态评估 [3] - 专注企业质地评估 关注企业跨越周期的盈利能力及其与同行的差异程度 [2] 行业选择标准 - 优选具备"长坡厚雪慢变"特征的行业 即行业长青 利润丰厚 护城河稳定 [4] - 模拟芯片行业满足长坡特征 下游需求覆盖消费 工业等智能控制领域 [4] - 模拟芯片具有厚雪特征 占客户成本比例低但影响产品品质 客户黏性高且更换意愿低 [4] - 高端白酒行业具备高定价能力 品牌塑造需不可复制的生产要素与历史底蕴 [7] 具体投资案例 - 模拟芯片行业受益于全球贸易格局变化 国产替代为国内企业打开发展空间 [5] - 在国内头部模拟芯片设计企业市值从600亿跌至80亿时大笔买入并持续加仓 后续股价持续上涨 [5] - 2020年四季度将重仓白酒股移出组合 因估值过高导致隐含回报率吸引力不足 [6][7] - 2024年二季度前十大持仓中首次出现3只高端白酒股 因价格下跌后隐含回报率重新走高 [7] 组合管理策略 - 自下而上根据个股股价与企业价值差异进行估值评估 低估买入高估卖出 [9] - 当前市场整体估值虽不低估 但不同领域冷热差异大 自下而上仍可发现丰厚回报标的 [9] - 投资逆风期被视为价值投资最佳入局时间 下跌过程是质价双优布局机会 [8]
目前中国股市远达不到泡沫化的状态!中泰姜诚最新发声:我们要时刻瞄准,但不需要频繁开枪
聪明投资者· 2025-08-19 15:03
投资理念与策略 - 超额收益来源于耐心和不同的视角、审美,而非预测市场或追逐热点 [2][8][16] - 价值投资的核心是以获取资产价值为目标,关注长期现金回报而非短期价格波动 [23][25][26] - 安全边际是一种保守态度,重点在于给悲观情况出价,而非乐观预测 [18][19][31] - 80%研究精力放在组合之外,20%用于现有组合的价值陷阱排雷 [21][47] 市场观点 - A股市场适合价值投资,价格波动大反而提供更多以低估价格买入优质资产的机会 [25][26] - 当前A股与港股整体未达泡沫化状态,但部分标的隐含回报率较10个月前有所下降 [55][56] - 宏观层面保持乐观,中国经济正在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微观层面需保持谨慎 [57][58][59] 组合管理 - 代表产品中泰星元近三年收益23.77%,近五年收益74.68%,任职年化收益16.66% [3][4] - 重仓股平均持有期超过三年,部分从组合建立之初一直持有 [13][14] - 不刻意控制波动,保守选股策略自然降低大幅下跌概率 [30][31][32] - "应对"贯穿每一天,根据长期价值判断而非股价波动调整持仓 [34] 投资心态 - 明确投资目标,屏蔽不重要的信息,保持心态健康 [51][52] - 能够容忍别人挣钱比自己多,放弃特定时间段内赚取特定回报的预期 [53][63] - 忽视"记分牌",专注于做好擅长的事而非与他人PK [61][62][64] 行业观察 - 创新药等新兴领域有发展空间,但需警惕单一品种驱动的企业风险 [43] - 多数公司护城河是短暂、阶段性的,长期稳固护城河的企业寥寥无几 [38][39]
不出手的耐心!姜诚最近交流细剖超额收益的来源……
聪明投资者· 2025-06-23 14:34
基金经理姜诚的投资策略与业绩表现 - 超额收益来源主要依靠耐心和不同视角,强调长期跨周期视角的重要性[1][8] - 2025年管理产品任职回报均为正,代表产品中泰星元年化回报超16%[4] - 前十大重仓股稳定分布在银行、化工、建筑、地产四大行业,中国建筑、太阳纸业、华鲁恒升为前三大持仓[2] 价值投资核心理念 - 核心标准是用尽可能低的价格买入优质资产,注重内部收益率而非短期分红[5][36] - 投资决策基于价格与价值的隐含收益率对比,而非行业或公司表面价值[26] - 好收益是"陪伴出来"的,需通过持续跟踪和应对坏局面来构建安全边际[37][40] 行业观点与持仓分析 **银行业** - 当前银行股PB从0.5倍升至0.7倍,内部收益率下降但仍可接受[14][21] - 长期息差缩减未结束,但价格已反映不利因素,持仓逻辑基于长期称重视角[20][21] **地产业** - 风险出清时间或至2025年,需关注存量楼盘去化情况[17][18] - 应从耐用消费品提供者视角选择标的,而非地块或摇号模式[19] **化工与建筑** - 化工行业整体亏损但优质企业仍能实现40亿利润,依靠降本增效维持优势[25] - 建筑行业2023年Q4至2024年Q1现金流明显改善,符合预期[24] 新兴领域与市场观察 - AI发展趋势不可逆但短期影响可能被高估[29] - 电商快递行业规模经济壁垒弱,竞争格局未达化工等行业集中度[28] - 过去低估航运、金属等周期性行业机会,因采用周而复始思维而错过[22][42] 投资方法论反思 - 核心竞争力在于"不出手的耐心",需克服自以为认知优势的心态[31][33] - "这次不一样"是投资中最昂贵的认知陷阱,近年市场变化推动认知框架升级[13] - 宏观乐观但微观谨慎,指数层面10倍PE、1倍PB具备长期价值[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