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技术

搜索文档
人脸安全如何守护,个保合规审计怎么做,这场活动干货满满
南方都市报· 2025-07-09 22:13
为应对数字时代日益严峻的个人信息保护挑战,特别是社会高度关注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7月9 日,"个人信息保护法规政策宣讲活动"在广州举行。本次活动由广东省委网信办指导,广州市委网信 办、广东省网络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协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联合主办,吸引了来自机关 单位、科研院所、企业及社会组织的百余位代表参与。 宣讲会上,有关专家对《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管理办法》《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进行详 细解读与现场答疑。 广东省网络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协会负责人表示,希望携手更多的企业、机构、平台、专家,一同 为广东打造"全国领先、衔接国际"的个人信息保护高地提供支撑,一起赋能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助力优化国际营商、旅居与就业环境。 有与会代表指出,此次宣讲会通过案例分析、条文对照的方式,让企业对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的底层逻辑 和操作路径有了更透彻的理解,为后续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行动指南。也有与会代表表 示,会后将以法规政策为指引,切实筑牢数据安全防线。 此次宣讲活动由广州市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广州市网络安全产业促进会、广州互联网协会协办。 采写:南都研究员 李伟锋 实习生 朱恺熙 ...
刷脸怎样规范?个保合规审计注意啥?这场政策宣贯活动邀你来
南方都市报· 2025-07-07 11:07
个人信息保护法规政策宣讲活动 - 活动由广东省委网信办指导 广州市委网信办 广东省网络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协会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联合主办 [1] - 活动内容包括《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和《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管理办法》的权威解读 [1] - 活动时间为7月9日14:30-17:00 地点在广州市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多功能会议室 [1] 活动流程安排 - 14:30-14:40为领导致辞环节 [2] - 14:40-15:35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安中心测评实验室副主任何延哲解读《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 [2] - 15:35-16:30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安中心数据安全部副主任刘行解读《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管理办法》 [2] - 16:30-16:55为互动答疑环节 [2] - 16:55-17:00由广东省网络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协会秘书长王卫国进行协会交流 [2]
焦点访谈|厘清“刷脸”边界 筑牢人脸信息的安全防线
央视网· 2025-07-05 21:58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现状 - 人脸识别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刷脸解锁、支付、进小区等生活场景,但存在"强制刷脸""无感抓拍"等滥用现象 [3] - 公众主要担忧隐私泄露、安全风险及信息被不良使用,部分场景仅需一张照片即可通过AI算法绕过验证系统 [5]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核心内容 - 我国首部专门针对人脸识别技术的综合性规章,与《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形成配套 [7] - 规定公共场所安装人脸识别设备需为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并设置显著提示标识 [9] - 禁止在宾馆客房、公共浴室等私密空间安装人脸识别设备 [12] - 要求采取数据加密、安全审计等措施保护人脸信息安全,存储需本地化且不得通过互联网传输 [17][19] 新规实施后的行业变化 - 酒店入住场景:北京、浙江等地酒店已取消人脸信息采集,仅需身份证核验 [9] - 小区出入场景:杭州多个居民区保留刷卡等替代方式,不再强制人脸识别 [10] - 健身房等特殊场景:上海某健身房取消更衣室人脸识别,入口闸机支持手环验证 [13] 数据采集与存储规范 - 采用分类采集原则,根据场景需求差异化采集5-106个特征点(如门禁仅需基础采集,金融场景需高阶采集) [15] - 存储量达10万人的个人信息处理者需向网信部门备案 [25] - 要求设置8位以上复杂密码、关闭自动登录、每3个月更换密码,落实"最小权限原则" [21] 技术发展与商业影响 - 人脸识别技术在中国应用场景全球领先,新规推动技术进入质量并行阶段 [25] - 数据泄露可能导致商业链变现风险,如A公司转卖数据给B/C公司用于商业推广 [23]
天津首个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备案完成
环球网资讯· 2025-06-18 10:03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备案政策落地 - 天津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完成对同道精英(天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备案的审核,标志着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备案工作在天津市正式落地 [1]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联合出台《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从今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 [1] - 《办法》规定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的人脸信息存储数量达到10万人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向所在地省级网信部门履行备案手续 [1] 企业备案实施情况 - 同道精英(天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第一时间提交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备案申请,不到10个工作日就取得了备案结果 [2] - 通过履行备案手续,公司进一步强化了合规意识和数据安全防护能力,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履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 [2] - 市网信办通过热线电话等方式为企业提供备案场景识别和材料准备帮助 [2] 行业影响与专家观点 - 南开大学密码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张健认为,备案工作有助于促进企业依法合规应用人脸识别技术,防范技术滥用 [2] - 备案可以督促企业健全完善人脸信息安全保护措施、处理规则和操作规程,更好地保护公民个人信息 [2] - 天津市网信办制定并发布《天津市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备案指引》,开通咨询电话推进备案工作 [1]
国家安全部:“刷脸”时代,安全不容小觑
环球网资讯· 2025-06-10 07:05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现状 - 人脸识别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刷脸解锁、支付、进小区等场景,提升社会运行效率 [1] - 技术普及同时出现"强制刷脸""无感抓拍"等不当使用乱象 [1] 数据收集风险 - 部分场景强制要求人脸识别作为唯一验证方式,存在违规收集风险 [1] - 商家机构违反必要原则过度收集数据,通过强迫捆绑方式获取人脸信息 [1] 数据存储传输风险 - 高精度人脸图像可能包含虹膜、唇纹等敏感生物特征 [1] - 非必要存储传输人脸图像存在安全风险,关联身份信息可重构个人关系网 [1] 数据非法使用风险 - 人脸信息泄露导致"被贷款""被诈骗"案件频发 [2] - 不法分子利用窃取数据实施账户注册、刷脸支付、网络贷款等犯罪活动 [2] - 部分案例涉及洗钱、涉黑等违法犯罪,危害个人财产和公共安全 [2] 行业规范措施 - 《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法规为人脸识别应用提供制度保障 [3] -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明确技术应用边界和使用规则 [3] 技术防护方案 - 需建立严格访问控制机制,定期进行系统安防检查 [3] - 应采用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等设备防范网络攻击 [3] - 数据采集需遵循最小必要原则,采用先进加密算法存储 [3] 用户防护建议 - 个人应遵循"非必要不提供"原则,谨慎授权面部识别 [4] - 使用前需确认用途范围及保护措施,选择正规平台 [4] - 发现信息被非法使用时应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4]
中国AI出海,是红海厮杀还是蓝海新生?
36氪· 2025-06-03 09:24
中国AI企业出海现状 - 截至2024年10月中国AI企业总数达918家其中203家已开启出海进程出海率超过22% [1] - 出海企业中76%集中在应用层即以AI驱动业务增长与市场落地的场景化产品 [1] - 2025年预测中国AI企业应用出海将在产品类型与规模上实现双重突破 [3] 出海动因分析 - 国内市场日趋饱和同质化竞争严重热门赛道如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价格战导致利润空间被挤压 [4] - ToC产品面临用户付费意愿低ARPU难以提升的困境长期处于烧钱状态 [4] - 国内监管趋严《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政策增加合规成本和运营难度 [5] - AI技术具备跨语言跨文化输出能力核心技术原理在不同地区通用便于全球化拓展 [5] - 资本导向促使企业通过出海寻求价值重估和更高估值吸引新一轮融资 [6] 成功出海案例 - 字节跳动CapCut凭借AI视频编辑功能与TikTok生态协同实现全球风靡 [8] - 商汤科技聚焦B端和G端市场在中东智慧城市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 [9][10] - MiniMax/智谱AI/百川智能等通过API或SaaS工具轻量级出海主攻东南亚等新兴市场 [11] 出海挑战 - 国际巨头如OpenAIGoogle DeepMind已构建技术壁垒和生态护城河 [13] - 语言文化差异导致产品本地化适配难度远超预期 [13] - 欧盟《AI法案》等全球监管政策形成复杂合规迷宫 [14] - 部分海外市场对中国科技企业存在信任赤字数据安全等问题常被政治化 [14][15] - ToC商业模式在海外可能因用户习惯差异失效ToB业务面临更长决策周期 [16] 差异化优势 - 本土市场积累的场景驱动和工程红利使解决方案具备强大实用性 [17] - 工程师队伍高效开发能力和成本控制力可提供高性价比方案 [17] - 一带一路沿线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数字化需求旺盛竞争尚不充分 [18] - 新兴市场对中国技术路径接受度高与"技术平权"叙事有共鸣 [18] 战略建议 - 聚焦细分领域避免与巨头在通用大模型领域正面竞争 [19] - 深入理解行业痛点提供定制化高价值解决方案 [19] - 精准本地化适配建立长期信任关系 [19] - 选择东南亚中东等新兴蓝海市场进行区域聚焦 [18]
中国AI出海,是红海厮杀还是蓝海新生?
混沌学园· 2025-06-02 18:53
中国AI企业出海现状 - 截至2024年10月中国AI企业总数达918家其中203家已开启出海进程出海率超过22% [1] - 76%出海企业集中在应用层即以AI驱动业务增长的场景化产品表明出海是业务创新的全球探索而非单纯大模型竞赛 [1] - 2025年预计中国AI应用出海将在产品类型与规模上实现双重突破头部企业与初创公司正重塑全球AI生态格局 [2] 出海驱动因素 - 国内市场饱和同质化竞争严重价格战导致利润空间压缩ToC产品普遍面临"有用户无营收"困境 [6] - 国内监管趋严《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政策增加合规成本限制创新空间 [6][7] - AI技术具备跨语言跨文化输出能力海外市场成为验证技术获取全球用户的新前沿 [7] - 资本导向推动出海成功拓展海外市场的企业更易获得高估值吸引新一轮融资 [8] 成功出海案例 - 字节跳动CapCut依托TikTok生态通过AI视频编辑功能降低创作门槛实现技术+内容+品牌协同 [11][12] - 商汤科技聚焦B/G端市场在中东智慧城市等领域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并与当地政府建立战略合作 [13] - MiniMax等大模型企业以API/SaaS形式出海东南亚等新兴市场通过开源和免费试用构建开发者生态 [14] 出海核心挑战 - 国际巨头在基础大模型算法数据等方面构筑高技术壁垒本地化适配面临语言文化差异难题 [17][18] - 全球监管复杂化欧盟《AI法案》美国出口限制等形成合规迷宫中国企业在西方市场存在信任赤字 [19] - 商业模式本土化困难ToC免费增值模式在海外可能失效ToB客户对方案稳定性投资回报率要求极高 [20] 差异化竞争策略 - 发挥中国市场的场景驱动优势将智慧城市等成熟解决方案快速移植海外新兴市场 [22][23] - 避开欧美红海聚焦东南亚中东等新兴蓝海市场利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降低进入门槛 [24] - 采取"做小做深做对"策略专注细分领域提供高性价比定制方案而非盲目烧钱扩张 [26][27]
好太太2024年度业绩亮点纷呈 持续领跑智能家居市场
全景网· 2025-04-28 18:30
财务业绩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5.57亿元,归母净利润2.48亿元 [1] - 现金分红比例占归母净利润32.51%,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元,合计8078.23万元 [2] 智能产品表现 - 智能晾衣机、智能门锁等核心产品生产量和销售量大幅提升 [1] - 产品性能与品质获得市场广泛赞誉,带动销量逆势增长 [1] 技术创新 -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推出晾衣机蓝鲸动力系统、智能门锁人脸识别技术等创新产品 [2] - 技术突破优化用户体验,提升市场份额和口碑 [2] 渠道布局 - 全渠道覆盖包括传统经销商、线上电商及社交电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协同 [3] - 与房地产商、家装公司战略合作开拓智能家居新市场 [3] 质量管理与社会责任 - 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把控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各环节 [3] - 践行绿色环保理念,提供健康、环保的智能家居产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