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奖旅游

搜索文档
从卢旺达到拉拉穆里,揭秘全球旅业转型的十大黄金法则 | 科尔尼&WEF联合发布全球旅游业报告下篇
科尔尼管理咨询· 2025-08-28 17:50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旅游业需采用全新发展方法,通过十大指导原则推动行业繁荣,同时实现文化遗产与自然环境再生及社区持续赋能[5] - 旅游业GDP预计将攀升至16万亿美元规模,行业需系统性重构角色并推动现代化升级以应对增长中的挑战与责任[53] - 旅游业可成为提升全球韧性、促进文化交流、助力环境修复与实现包容性繁荣的催化引擎[55] 指导原则总结 产品与服务创新 - 通过创新响应多元化游客需求,避免体验同质化,平衡创新与传统以保障运营效率并提供个性化选择[6][7] - 调整优化需兼顾游客满意度与目的地完整性,通过真正差异化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7] 高潜力增长领域布局 - 聚焦高增长高价值细分市场如节事旅游、生态旅游或商务会展,开发与目的地资源禀赋深度契合的特色产品[8][9] - 战略性开发需将环境保护与社会责任融入游客旅程各环节,运用技术提升效率并确保经济利益公平分配[11] 技术与创新培育 - 技术应用应增强而非取代真实人际互动,确保公平可及性、保护隐私并减少游客全旅程中的运营摩擦[12] - 技术影响取决于设计、部署及管控方式,需通过伦理框架和包容性实践最大化效益并管控风险[12] 抗风险韧性战略 - 构建系统性框架缓解地缘政治冲突、环境变化及人口结构变动影响,保障旅游业长期财务稳健性[14] - 通过系统监测和情景规划预测风险,依托灵活商业模式培育适应能力,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14] 社区与游客关系管理 - 推动当地社区参与旅游战略协同设计,构建平衡游客体验与居民生活质量的管理系统[16] - 实施有效游客管理制度防范对居民生活质量负面影响,并确保旅游收益公平分配惠及当地社区[17] 再生性实践 - 超越减害逻辑转向对自然系统主动修复,推动旅游业与自然关系从资源攫取转变为资源守护[20] - 实施全面脱碳、构建循环资源系统、助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并开发自然体验项目强化人与自然联结[20] 劳动力发展 - 实施包容性劳动力发展计划系统提升技能水平,构建有吸引力职业发展路径并提供有竞争力薪酬[22] - 开发契合行业需求动态的教育培训项目,推行精准高效招聘与晋升机制以提升就业质量[22] 中小企业支持 - 建立可及性强且精准适配的融资机制,提升资源获取能力与运营效率,并构建增强协同效应的合作网络[23] - 加强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间联动协作,旅游业包容性经济发展潜力取决于社区导向型企业成功[23] 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 - 将可持续发展原则贯穿从规划到运营全过程,深度融合循环经济理念并强化气候韧性[26] - 采用包容性设计兼顾本地居民与游客需求,平衡未来扩容需求与生态承载能力[26] 文化遗产活化 - 赋权当地守护者并建立经济激励机制,在保护文化遗产同时推动当代艺术表达与创新[28] - 设计促进真实跨文化理解的体验,展现遗产对城市艺术、新媒体和创意街区的影响[28] 案例实施成果 卢旺达会奖旅游 - 卢旺达确立高端负责任型生态豪华旅游目的地定位,旅游业贡献全国GDP的10%[11] - 2014年制定《卢旺达国家会奖旅游战略》,基于扎实分析研究明确发展潜力[11] 亚特兰大社区赋能 - 投资5000万美元建设多功能绿色基础设施,缓解内涝问题并作为赛事人流集散及社区活动场地[18] - 实施专项计划提升居民参与旅游经济能力,将其安置于体育场内直接服务岗位包括游客接待与安保[18] 圣地亚哥旅游加速器 - 计划三年内赋能30家多元化所有制企业发展,培育出持续壮大的包容性旅游企业网络[25] - 每年甄选10家体现社区多元特征本地企业,提供总价值最高达15,000美元的全方位服务[24] 拉拉穆里原住民文化体验 - 构建以改善当地生计为核心的社会商业模式,打造六项独具特色沉浸式体验包括自然探索类活动和文化工坊[30] - 实施透明财务机制,将社区收入的20%用于满足本地医疗保健、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需求[30] 系统性协作框架 - 需打破传统界限建立协同合作机制,统筹公共部门、私营部门及所有利益相关方力量[33] - 整体协作打破传统行业边界,将旅游规划与更广泛经济、环境及社会发展目标深度融合[33] - 通过综合性策略应对复杂挑战,建立持续对话与协调行动的长效机制[33] 关键赋能要素 - 原则落地需聚焦五大关键赋能要素:基础设施、融资机制、技术与创新、人才与技能体系及监管环境与公私合作机制[37] - 赋能要素效能发挥需依托旅游生态系统各环节协同行动,多数举措需通过跨部门协作实现影响最大化[37]
美亚科技IPO进行时:票务业务锐减,商旅管理崛起,营收质量成焦点
搜狐财经· 2025-07-30 03:58
公司IPO进展 - 公司向北交所提交第三轮问询回复并持续推进IPO进程[1] - IPO计划募资3.60亿元用于四大用途:智能化泛商旅系统研发、国际业务拓展、品牌宣传及营销渠道建设、补充流动资金[1] 业务结构特征 - 公司为泛商旅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主要服务包括航旅票务、商旅管理和会奖旅游[1] - 已获得145家航空公司BSP授权 在部分机票定价方面具备竞争优势[1] - 商旅管理业务市场份额位列中国第五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携程商旅和阿里商旅[1] 财务表现分析 - 2021-2024年营业收入呈现较大波动 但净利润保持相对稳定[2] - 航旅票务业务营收占比从2022年65.48%大幅下降至2023年30.42%[2] - 商旅管理和会奖旅游业务收入持续增长 占比逐步提升[2]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波动较大 与净利润变动趋势存在背离[5] - 现金流波动主要源于商旅管理业务增长及客户较长信用账期[5] - 供应商信用账期缩短导致经营性应收项目增幅明显大于应付项目[5] 客户关系特征 - 携程集团既是公司主要竞争对手 同时也是前三大客户之一[6] - 2021-2023年期间持续为公司贡献重要销售额[6] 发展前景展望 - 公司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预计通过系统研发和国际拓展提升竞争力[5] - 成功上市将带来资金支持和市场关注 但对行业地位和竞争力影响深远[8]
中国经济圆桌会丨“中国游”市场呈现强劲复苏势头和广阔发展前景
新华网· 2025-05-19 15:02
行业复苏态势 - 2024年入境游客达1.32亿人次 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97.2% [1] - 2024年入境旅游总花费942亿美元 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93.5% [1] - 2025年一季度入境旅游3501.64万人次 同比增长19.6% [1] 市场结构特征 - 2025年一季度外国游客达736.74万人次 同比增长39.2% [1] - 五一期间入境游保持增长态势 [1] - 针对年轻背包客、商务旅行、银发族等客群推出细分产品 [2] 政策支持措施 - 持续优化签证、支付、出行、住宿环节便利化水平 [1] - 深入开展"你好!中国"国家旅游形象推广 [1] - 扩大"即买即退"商品范围并增加免税店数量 [2] 产品创新方向 - 推出研学旅游、会奖旅游、医疗旅游、康养旅居等新业态 [2] - 形成传统与现代交融、短期与长期互补的供给新格局 [2] - 开发数字文化体验、实景演出、非遗工坊等文化消费场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