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服务

搜索文档
罗森在日本东京开设运用AI和机器人技术的新型门店
快讯· 2025-06-24 16:58
行业技术升级 - 日本便利店行业正在推进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应用 [1] - 新型门店通过电子屏实现商品智能推荐功能 [1] - 烹饪和商品陈列环节引入机器人自动化操作 [1] 公司创新举措 - 罗森于6月23日在东京都开设技术集成型门店 [1] - 顾客拿起商品时电子屏自动显示关联商品推荐 [1] - 门店运营整合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两大技术模块 [1]
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分销公司:差异化燃料零售商,非燃料配送带来利润增长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6-17 21:0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公司提供差异化零售产品,以技术和提升客户体验为后盾,提供可持续股息收益,海通国际重申对其积极看法 [2] 公司背景 - 报告公司是总部位于阿布扎比的燃料和便利店零售商,主要在阿联酋经营,也扩展到沙特阿拉伯和埃及,ADNOC 集团持有其 77% 的股份 [3] - 截至 24 财年末,公司经营 896 个加油站,目标是到 28 财年达 1000 个,25 财年新建约 40 - 50 个 [3] - 公司在阿联酋有 551 个加油站,沙特阿拉伯 100 个,通过收购在埃及有 245 个;还经营 373 家便利店、35 家车辆检测中心,提供洗车等服务,有 220 个电动汽车充电点,目标到 28 财年比 23 财年增长 10 - 15 倍,25 财年新增约 100 个 [3] - 公司管理并出租服务站内零售空间,向阿联酋商业、工业和政府客户销售和分销燃料,通过分销商在全球 46 个国家销售专有润滑油 [3] 业务增长亮点 阿联酋非燃料业务 - 非燃料零售收入占零售总收入近 10%,利润率最高,毛利率大致保持在 50%以上,预计中期保持或改善 [4] 电动汽车充电业务 - 阿联酋电动汽车在汽车总量中占比不到 2%,去年新车中仅 6% 是电动汽车,电动汽车价格比汽油汽车高约 50%,但公司该业务毛利率约 50% - 60%,正积极提高其在零售店的普及率 [4] 沙特阿拉伯和埃及市场 - 沙特阿拉伯和埃及是公司中期增长重要市场,沙特市场庞大分散,有超 10000 个加油站,公司采用轻资产模式计划增加站点,可利用优质客户体验和非燃料产品;埃及公司对加油站品牌重塑,利用旅游业增长拓展航空市场,扩大润滑油市场份额 [4] 股东回报 - 公司 24 - 28 财年将派发 7 亿美元或净利润至少 75% 的股息(以较高者为准),提供约 6.0% 的股息收益率 [5]
谐音改标!美宜佳变美①佳,一便利店遭起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7 09:32
商标侵权案件 - 美宜佳公司发现某便利店门头招牌与其注册商标近似,存在侵权嫌疑,并拍照留存公证[1] - 该便利店原为美宜佳加盟店,授权协议于2023年1月到期终止,到期后更换装潢但将"宜"改为"①",并对M型图案进行改动[1] - 法院认定"美①佳"标识中"美""佳"两字与"美宜佳"相同,"①"与"宜"字形不同但字音相似,M型标识构成商标近似[3] - 被控侵权标识易使公众对服务来源产生混淆,符合《商标法》相关规定,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3] 案件处理结果 - 美宜佳公司提起诉讼要求便利店停止侵权并赔偿1万元[1] - 便利店在诉讼前已主动停止侵权行为,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便利店一次性支付4000元[3] 法律观点 - 商标作为企业价值集中体现,承载企业信誉和产品服务质量,受法律严格保护[3] - 模仿知名商标、企业名称或装潢设计制造混淆的行为违反《商标法》禁止性规定,需承担侵权责任[3]
中国便利店“开店王”:一年净增4095家,月均服务超过2.5亿人次
搜狐财经· 2025-05-09 20:22
行业概况 - 便利店作为最接近消费者的零售业态之一,提供便捷、及时的服务,在大卖场和百货关店潮下仍保持高速增长,显示出强大的市场需求 [1] - 2024年中国便利店TOP100企业门店总数达19.6万家,同比净增1.4万家(7.7%),入围门槛为129家,较上年下滑36家 [1] - 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38家企业门店数量超过1000家(同比增加7家),TOP20企业门店数占百强总量的75.57% [3] 头部企业格局 - TOP10企业合计拥有124066家门店(占百强63.3%),同比增加8325家(7.19%),进入门槛提高647家至3447家 [3] - 美宜佳以37943家门店连续三年蝉联榜首(同比净增4095家,日均新开11.2家),是唯一突破3万家的品牌 [8] - 中石化易捷(28635家)和中石油昆仑好客(19700家)分列二、三名,其中昆仑好客门店数两年缩水900家 [6][8] - 外资品牌中罗森以6652家门店保持第五(净增332家),7-Eleven净增733家至4639家,全家便利连续两年跌出前十 [5][6] 企业动态与竞争 - 驰骋控股旗下左邻右舍/生活驿站以5310家新晋第七,导致7-Eleven、十足之上、红旗连锁排名各降一位 [3] - 前六名中天福(7521家)、罗森(6652家)、芙蓉兴盛(5838家)保持稳定,罗森计划2025年扩至1万家但进展存压 [5] - 红旗连锁(3447家)和昆仑好客是TOP10中仅有的两家门店减少企业,分别减少192家和80家 [6] 区域与品牌特征 - 美宜佳覆盖22个省市230多座城市,提供30余项便民服务,月均服务顾客超2.5亿人次 [8][9] - 易捷品牌价值达217.45亿元,领跑零售业品牌榜 [6] - 日系便利店呈现分化:7-Eleven通过特许加盟快速扩张,全家便利持续下滑至第十二名 [5] 数据统计 - TOP100榜单显示38家千店级企业,其中前六名门店均超5000家,前三名均超1万家 [3][6] - 会员企业标记(★)显示中石化、中石油、美宜佳等头部企业均为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员 [12] - 统计标准要求企业需满足直营/紧密加盟、统一收银或80%总部进货等至少两条条件 [13]
便利店赛道杀出一匹黑马“左邻右舍”
新浪财经· 2025-05-08 08:07
行业格局 - 中国便利店TOP100榜单显示头部品牌地位稳定,美宜佳以近4万家门店规模连续3年领先,中石化易捷、中石油昆仑好客、天福、罗森、芙蓉兴盛等前六名品牌排名基本不变 [1] - 前十名入围门槛提升,第十名红旗连锁门店数量3447家,较上年第十名易站2800家增长23%,但第100名门槛从165家降至129家,显示尾部品牌波动更大 [1] - 驰骋控股旗下"左邻右舍"与"生活驿站"首次以合计5310家门店进入前十名第七位,而前一年榜单未出现该品牌 [1][3] 公司扩张 - 左邻右舍母公司驰骋控股2022年新三板挂牌时披露两大品牌加盟店共3700家,最新数据显示4年内年均新增超400家,2024年末门店规模超5800家,一年新增1200家 [3] - 对比行业增速,2022-2023年罗森与美宜佳分别新增1175家和3840家,美宜佳近年保持年增3000-4000家,左邻右舍增速已跻身前列 [3] - 前十名品牌中7-Eleven年增733家,易捷仅增2家,昆仑好客与红旗连锁分别减少80家和192家,左邻右舍1200家增速显著领先 [4] 商业模式 - 采用特许经营模式,集中在江浙沪及福建江西地区,类似蜜雪冰城,主要收入来自加盟商供应链进货费用 [4] - 上海地区30-40平米门店投入成本约12-14万元,包含保证金、加盟费及首批货品,仅收取货品采购费用且禁止外部采购 [4] - 提供水电费代缴、快递代收等便民服务,商品以烟酒、食品饮料、日用品为主,价格较日资品牌更亲民,定位"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农村店为基础" [5][6][8] 财务与竞争 - 2024年左邻右舍商品销售额超11亿,驰骋股份营收10.65亿元同比增15.39%,扣非净利润1877万元同比增181.18% [8] - 主要竞争对手芙蓉兴盛门店5838家,覆盖16省市80多地级市,两者规模接近可能引发正面竞争 [8] - 联华超市等商超正强化社区服务定位,左邻右舍通过上新瑞士卷(12.9元/8个)、榴莲千层(17.9元/盒)等爆款商品引流 [9]
2024年中国便利店TOP100发布,有这些看点
FBIF食品饮料创新· 2025-05-07 08:30
2024年中国便利店TOP100榜单核心观点 - 美宜佳以37943家门店蝉联榜首,日均新增11.2家门店,年净增4095家[5][6][8] - TOP10门槛从2800家提升至3447家,红旗连锁首次出现门店数量下降(减少192家)[9][13] - 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TOP20门店数占TOP100总量的75.57%[24] 头部企业竞争格局 TOP10位次变化 - 前六名保持稳定:美宜佳、易捷、昆仑好客、天福、罗森、芙蓉兴盛[6] - 驰骋控股旗下"左邻右舍和生活驿站"首次进入前十(第7位),7-ELEVEn等老牌企业排名下滑[6][19] - 易站从第10位跌至第13位,被新晋品牌取代[6][13] 门店扩张速度 - 美宜佳扩张最快(+4095家),7-ELEVEn增速亮眼(+733家)[8][22] - 中石油昆仑好客连续两年门店减少(累计-900家),红旗连锁首次负增长(-192家)[8][9] - 日系便利店分化:全家跌至第12位(+325家),罗森稳居第五(+332家)[22] 行业整体发展态势 市场规模增长 - TOP100门店总数达19.6万家,同比增长7.7%(净增1.4万家)[24] - TOP10门店总量12.4万家,同比增长7.19%(+8325家)[15] - 千家门店企业数量从31家增至38家,显示行业规模化趋势[24] 新进入者表现 - 6个新品牌进入TOP100,包括龙庄润"品味江南"(1003家)、浙江高速"驿佰购"(405家)[17] - 驰骋控股成为最大黑马,以5310家门店直接杀入TOP10第七位[17][19] 区域与细分市场 入围门槛变化 - TOP100入围门槛从165家降至129家,显示尾部竞争加剧[11] - TOP10门槛提升647家至3447家,头部阵营壁垒增高[13] 企业类型分布 - 石油系便利店(易捷、昆仑好客)保持第二、三位但增长停滞[8] - 上市公司红旗连锁完成国企改制,门店数3447家位居第十[9][10]
南京中央商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4-25 10:34
公司财务与经营状况 - 2024年合并报表未分配利润为-9.23亿元,实收股本为11.2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8亿元,因未弥补完以前年度亏损,2024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4] - 2024年百货营业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73.23%,其中联营销售收入占比36.01%,租赁模式比例因购物中心化和商业街区开业而提高 [10] - 房地产开发业务营业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10.54%,采用委托代建和委托代销模式,目前处于尾盘阶段 [12][13] 行业与市场环境 - 2024年中国百货零售行业增速放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但限额以上百货店零售额同比下降2.4%,为下滑最明显的业态 [5] - 行业面临线上零售挤压、消费信心不足等挑战,线下客流锐减,企业分化显著,头部企业通过数字化改造和体验升级维持增长,尾部企业陷入闭店潮 [5] - 零售行业周期性特征不明显,但在节假日和促销活动期间业绩波动较为突出 [6] 公司业务与经营模式 - 主营百货零售业务,通过联营、经销、代销、租赁等模式运营,联营模式为主要经营方式,利润来源为供应商销售额的毛利额收益和租金收入 [9] - 与罗森合作拓展便利店业务,南京罗森采用大加盟模式,安徽罗森采用区域品牌代理模式,盈利来源包括自营门店销售毛利额分成和品牌管理收入 [11] - 在营百货门店覆盖南京、江苏、山东、河南、湖北、安徽等多个城市核心商圈,区域优势显著 [8] 公司行业地位与战略 - 在营门店位于所在城市核心商圈,知名度高,主业突出,管理精细,在所在区域处于行业前列 [7] - 通过战略合作拓展便利店业务,同时房地产开发业务以委托代建和代销模式推进,聚焦尾盘处理 [11][12]
7-11的“卖身”谜团
虎嗅APP· 2025-03-06 18:23
7-11私有化生变 - 伊藤家族主导的580亿美元管理层收购计划因融资未到位而失败,导致Seven & i股价暴跌11.7% [2] - 加拿大便利店巨头ACT的470亿美元收购要约重新成为焦点,此前385亿美元报价曾被拒 [3] - 若交易达成将成为日本历史上金额最大的收购案之一,ACT目标包括7-11品牌价值和北美市场主导地位 [3][4] - 7-11在美国市场占有率达14.5%排名第一,ACT以4.6%份额排名第二 [3] 7-11经营现状 - 2016年巅峰期销售额2677亿元利润144亿元,人均利润超120万元毛利率92% [8] - 2024年上半财年营收60355亿日元同比增8.8%,但营业利润1870亿日元同比下滑22.4% [10] - 美国市场商品销售额连续12个月同比下降,关闭444家门店 [10] - 日本本土客流量2020年同比减少10.4%,2022-2023年仅微弱增长0.6%和2.9% [10]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消费者偏好转向性价比,唐吉诃德2024财年营收突破2万亿日元同比增8.2%,营业利润1402亿日元同比大涨33.2% [11] - 7-11产品价值路线与消费趋势脱节,在中国市场被罗森超越 [12] - 日本便利店总数连续22个月下降,2024年3月总门店55620家同比减少119家 [16][17] - 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力短缺和实际收入下降导致行业增长乏力 [18] 日系便利店转型动向 - 罗森被KDDI收购超38%股权并退市,私有化为战略调整创造条件 [14] - 行业同质化严重,资本热情冷却,企业加速海外市场布局 [14][19] - 7-11需要重新定义商业模式以适应新市场需求,未来50年发展路径至关重要 [19]
我回县城创业
投资界· 2025-01-07 15:33
下沉市场潜力 - 中国有1812个县城 常住人口达7 48亿 占全国消费市场38%比重 [6] - 2024年1-10月数据显示 50个县城即时零售活跃商家同比增长18% 订单量同比增22 59% [10] - 国庆期间50个网红县城即时零售交易额增速超24% 订单量增速超22% [12] 即时零售商业模式 - 线上便利店模式在县域市场验证成功 单店日营收达8000元 商品种类超1200个 [9][10] - 24小时营业+30分钟配送模式填补市场空白 本地网购习惯已形成 [9][10] - 县域消费者需求集中于生活必需品 客单价低于一线城市但便利性需求趋同 [9] 县域文旅产业升级 - 滑翔伞等小众运动带动县域文旅 教练旺季日接单16次 70%客户为18-35岁女性 [12] - 网红县城面临"一次性消费"挑战 需通过特色体验+基础设施升级实现游客留存 [13] - 海南案例显示国庆期间60 5%游客为本岛居民 本地消费形成正向循环 [13] 新兴职业生态 - 即时配送骑手在旅游旺季月入过万 收入超当地公务员水平 [15][16] - 数字化基础设施使边境小城居民外卖消费习惯与大城市趋同 [16] - 多元化职业路径吸引年轻人回归 包括零售创业者 文旅从业者 配送服务者等 [15][16] 商业创新方向 - 即时零售通过精准选品+高效配送激活县域消费 贺兰县试点验证模式可复制性 [9][10] - 文旅产业需结合本地特色(如滑翔伞)与数字化营销(短视频传播)提升吸引力 [12] - 商户数量与用户数量同步增长(均约18%)显示县域商业生态持续优化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