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用付
icon
搜索文档
网贷江湖变天:助贷新规下,没有侥幸者空间
36氪· 2025-10-14 08:15
行业监管新规核心内容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于10月1日正式施行,宣告互联网助贷野蛮生长时代终结,全面强监管时代来临 [1] - 新规明确规定,包括会员费在内的所有额外费用均须计入综合成本,针对业内通行的"24%+权益"模式进行整顿 [1] - 新规强调风控审批权必须由银行掌握,银行需自行承担风控责任,不能再充当"甩手掌柜" [1] - 对助贷平台而言,行业将告别"规模为王",进入深耕垂直细分市场的"价值为王"新阶段,不合理的利润空间将被压缩 [1] 招商银行与招联金融分析 - 招商银行网络贷款分为直营(如闪电贷)与助贷两部分,直营业务合规压力较小,但面临因利率战导致的盈利压力,部分闪电贷客户利率已低至2.68% [2] - 网络贷款缺乏抵押物,催收处置难度高,对客群经营与风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行业仍处于"跑马圈地"阶段,潜在不良压力在积聚 [3] - 招商银行共有15家互联网贷款合作机构,包括网商银行、蚂蚁智信、度小满、招联金融等头部机构,长期看有助于提升资产质量 [3] - 招联金融2024年营收173.18亿元,同比下降11.65%,净利润30.16亿元,同比下降16.22%,总资产1637.51亿元,同比下降7.18% [4][5] - 2025年上半年,招联金融营收78.99亿元,同比下降14.77%,净利润15.04亿元,同比下降12.76%,总资产1577.22亿元,较2024年末减少60.29亿元 [5] - 2024年招联金融"好期贷"贷款余额降至991.3亿元,降幅8.57%,"信用付"贷款余额降至696.49亿元,降幅5.51% [5] - 招联金融2022至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22%、2.45%、1.95%,2024年累计核销不良贷款144.78亿元,同比增长23.32% [6] - 截至10月12日,黑猫投诉平台关于招联金融的累计投诉达27195条,主要集中在息费过高、暴力催收等问题,2022年曾因8项违规被罚款290万元 [6] 宁波银行与宁银消金分析 - 宁波银行通过旗下宁银消费金融公司实现网贷业务跨区域发展,2022年5月斥资11亿元受让华融消费金融70%股权,2025年3月注册资本增至36亿元,宁波银行持股增至94.17% [8] - 2022至2024年间,宁银消金净利润从0.26亿元增至3.03亿元,总资产规模从81.45亿元大幅跃升至598.15亿元 [9] - 宁银消金于2025年7月成功发行15亿元金融债,利率1.65%刷新行业融资成本最低纪录,但伴随资产规模扩张,资本消耗压力加剧 [9] - 截至2024年末,宁银消金线上联营业务占比高达69.70%,对第三方助贷平台依赖度高 [10] - 截至2024年末,消费金融行业总资产规模达1.384万亿元,前四大机构(蚂蚁消金、招联消金、兴业消金、中银消金)以总计约6387.66亿元总资产占据46%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凸显 [10] - 截至10月12日,黑猫投诉平台关于宁银消金的累计投诉达806条,2025年7月因五项违规被处以165万元罚款,2023年10月因提供个人不良信息未事先告知被罚款20万元 [11][12] 非银系助贷平台分析 - 2025年第二季度,奇富科技营收52.16亿元,同比增长25.38%,净利润18.5亿元,同比提升25.72% [14] - 2025年第二季度,信也科技营收35.8亿元,同比增长12.9%,净利润7.5亿元,同比增长36.4% [14] - 2025年第二季度,乐信净利润5.1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25.75%,但其信贷促成服务收入同比下降15.0%,业务正从"轻资本模式"向"重资本模式"切换 [14] - 为应对新规,乐信在二季度将拨备增加13.6%至10.4亿元人民币,拨备覆盖率达270%,奇富科技拨备覆盖率提升至662%的历史高位 [15] - 截至10月12日,奇富科技旗下360借条、信也科技旗下拍拍贷、乐信旗下分期乐的投诉量分别为44154条、70348条、125993条 [15] - 2025年第三季度,奇富科技港股累计下跌31.70%,乐信美股累计下跌26.07%,信也科技累计下跌22.26%,反映出市场对其未来业绩的担忧 [18] 行业整体展望与趋势 - 行业将经历政策主导的深度调整期,2024年底京东以32.5亿元拿下捷信消金65%股权,标志着行业洗牌 [19] - 2025年第三季度助贷业务规模可能出现"阶段性收缩",以挤出不合规业务形成的"水分" [18] - 行业竞争焦点将从规模和流量转向风控精度、运营效率和生态构建能力,风控是核心,合规是底线 [19]
招联消金业绩延续“三降”:“清退高风险客户”,但增长没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9-04 21:28
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78.99亿元,同比下降14.77%,净利润15.04亿元,同比下降12.76% [2]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总资产1577.22亿元,较2024年末减少60.29亿元,降幅为3.68% [2] - 公司净利润虽连续下滑,但15.04亿元的净利润规模仍位居消费金融行业第一 [2] 财务数据对比分析 - 2025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和净利润均为15.04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0.96亿元 [3] - 与2024年末相比,2025年上半年收入(78.99亿元)不足2024年全年收入(173.18亿元)的一半,净利润(15.04亿元)约为2024年全年(30.16亿元)的一半 [3][14] - 2025年上半年所得税费用为2.75亿元,显著低于2024年全年的4.40亿元 [3] 历史业绩增长轨迹 - 公司曾经历高速增长期,2016-2019年营收增速均超过50%,其中2016年增速高达1070% [6] - 2020-2021年疫情期间营收增速保持在20%左右,但2022年增速大幅下降至9.8%,2024年转为负增长-11.65% [6] - 平均资本回报率从2022年的21.41%持续下降至2024年的14.02% [7][14] 收入结构与盈利能力 - 利息及手续费净收入是营业收入主要来源,2024年该项收入为173.03亿元,同比降低11.63% [6][7] - 2024年净营业收入合计173.18亿元,拨备前利润148.80亿元,净利润30.16亿元 [7][14] - 营业费用率从2023年的11.25%上升至2024年的13.11% [7][14] 产品业务规模变化 - 两大核心产品“好期贷”和“信用付”贷款余额在2024年均出现下降,“好期贷”降至991.30亿元(降幅8.57%),“信用付”降至696.49亿元(降幅5.51%) [9][11] - 公司产品贷款余额合计从2023年的1821.27亿元降至2024年的1687.79亿元 [11] - “好期贷”中的“白领贷&大期贷”产品规模从2022年的37.31亿元急剧萎缩至2024年的1.62亿元 [11] 资产质量与风险管控 - 2024年不良贷款率大幅下降0.5个百分点至1.95%,不良贷款余额降至32.90亿元 [13][14] - 拨备覆盖率大幅提升107.58个百分点至471.63%,资本充足率提升至13.69% [13][14] - 2024年公司累计核销不良贷款144.78亿元,同比增长23.32%,核销资产当年累计清收回款22.93亿元,同比增长125.26% [15] 行业环境与竞争格局 - 消费金融行业已步入存量竞争时代,头部机构规模增长接近“天花板” [5] - 宏观经济复杂性导致消费信贷需求恢复缓慢,消费者借贷消费更趋谨慎 [5] - 行业红利消退,依靠规模扩张的粗放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市场竞争激烈 [9]
招联消金业绩延续“三降”:“清退高风险客户”,但增长没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9-04 14:58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78.99亿元,同比下降14.77%,净利润15.04亿元,同比下降12.76% [1]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总资产1577.22亿元,较2024年末减少60.29亿元,降幅为3.68% [1] - 2024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11.65%和16.22%,为成立九年来首次业绩“双降” [1] - 公司净利润从2022年的33.29亿元降至2024年的30.16亿元,平均资本回报率从21.41%降至14.02% [4][8] 资产与负债结构 - 2025年6月30日公司资产为157.722(单位:十亿?),负债为133.555,权益为24.167 [2]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为163.751,负债为141.088,权益为22.663 [2] - 公司资本充足率从2022年的11.93%提升至2024年的13.69% [8] 收入构成与盈利能力 - 利息及手续费净收入是营业收入主要来源,2024年同比降低11.63%至173.0299亿元 [3][4] - 2024年非利息及手续费净收入为14.70亿元,主要以政府补助为主 [3][4] - 公司营业费用率从2023年的11.25%上升至2024年的13.11% [4][8] - 平均资产回报率从2022年的2.12%降至2024年的1.77% [4][8] 产品与业务规模 - 公司主要产品“好期贷”贷款余额2024年降至991.3亿元,降幅8.57% [5][6] - “信用付”贷款余额2024年降至696.49亿元,降幅5.51% [5][6] - 公司贷款产品总额从2023年的1821.27亿元降至2024年的1687.79亿元 [6] 资产质量与风险管理 - 公司不良贷款率从2023年的2.45%大幅下降至2024年的1.95% [7][8] - 拨备覆盖率从2023年的364.05%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471.63% [7][8] - 2024年公司累计核销不良贷款144.78亿元,同比增长23.32% [9] - 2024年核销资产当年累计清收回款22.93亿元,同比增长125.26% [9] 行业环境与竞争格局 - 消费金融行业已步入存量竞争时代,头部机构规模增长空间受限 [3] - 宏观经济复杂性导致消费信贷需求恢复缓慢,消费者借贷更趋谨慎 [3] - 行业红利消退,市场竞争激烈,公司面临较大获客和留存压力 [5]
消费金融公司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52
行业定位与政策支持 - 消费金融公司是连接金融资源与消费需求的桥梁 承担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责任 [1] - 《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形成系统性金融支持消费的政策框架 推动机构探索多层次差异化扩内需促消费路径 [2] - 消费金融机构功能性定位明确 为零售端金融消费者提供用于消费的信贷服务 [2] 业务创新与科技赋能 - 行业聚焦传统业务升级和科技赋能创新两大方向 形成覆盖城乡居民全生命周期消费需求的金融服务网络 [2] - 招联消金拥有"好期贷""信用付"两大产品体系 全面覆盖购物、旅游、教育、装修等消费场景 [2] - 哈银消金自主研发"星斗智能风控体系" 实现智能实时信贷审批 通过线上线下全方位风险识别压降客户违约风险比例 [2] - 蚂蚁消金通过三方面增加金融供给:重点增加薄弱人群金融供给 紧贴消费时点增加线上供给 增加免息供给降低消费成本 [2] 自主能力建设 - 管理部门引导消费金融公司提升自主获客和自主风控能力 合理确定贷款综合利率水平 [3] - 行业加速自营渠道建设与优化 因第三方渠道流量趋于饱和且客户获取成本持续攀升 [3] - 招联金融App迭代至7.0版本 根据用户画像及信用状况推荐提额降息方案 [4] - 南银法巴消金App上线"个人碳账户"功能 强化绿色消费激励同时增加客户黏性 [4] 场景化运营与客群服务 - 中原消费金融围绕春节、五一、6·18等节点创新消费场景与普惠金融结合 提高获客精准度 [4] - 海尔消费金融依托产业基因布局场景金融业务 累计覆盖医美、教育、家电等场景商户超1.1万个 为300万用户提供场景分期服务 [4] - 消费金融服务借助互联网技术突破时空限制 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快速便捷的金融资源获取途径 [5] - 行业通过科技赋能降低服务成本 依托场景创新提升用户体验 实现金融资源精准配置 [5] 市场特征与发展方向 - 中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庞大且需求多元 不同机构服务不同层次客户 [3] - 消费金融公司深耕细分市场 凭借精准场景数据增强风险识别能力和运营效率 [3] - 行业推进数字化转型 以数字模型替代人工经验判断 适应业务小而散、客群千万级的特性 [3] - 机构需培养自主获客能力 借助多元化营销与数字化手段精准触达目标客群 [3]
消费金融公司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扩大消费领域金融供给
金融时报· 2025-06-26 09:39
消费金融行业政策支持与发展方向 - 消费金融公司是连接金融资源与消费需求的桥梁 致力于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扩大消费领域金融供给 [1] - 《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形成系统性政策框架 推动机构探索多层次、差异化的扩内需促消费路径 [2] - 行业功能性定位明确 为零售端消费者提供用于消费的信贷服务 [2] 消费金融公司业务创新与科技赋能 - 行业聚焦传统业务升级和科技赋能创新 形成覆盖城乡居民全生命周期需求的金融服务网络 [2] - 招联消金拥有"好期贷""信用付"两大产品体系 覆盖购物、旅游、教育、装修等消费场景 [2] - 哈银消金自主研发"星斗智能风控体系" 实现智能实时信贷审批 通过线上线下全方位风险识别降低违约风险 [2] - 蚂蚁消金通过三方面增加金融供给:加强薄弱人群服务、紧贴线上消费时点、增加免息供给降低消费成本 [2] 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特征 - 中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庞大且需求多元 不同机构服务不同层次客户 [3] - 消费金融公司深耕细分市场 凭借场景数据增强风控能力 与各类机构共同推动市场健康发展 [3] - 行业特性为业务小而散、客群千万级 需通过数字模型替代人工判断实现精准风控 [3] 自营能力建设与数字化转型 - 管理部门引导提升自主获客和风控能力 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 [3] - 因第三方渠道流量饱和且获客成本攀升 行业加速自营渠道建设 [3] - 招联金融App迭代至7.0版本 根据用户画像推荐提额降息方案 [4] - 南银法巴消金App上线"个人碳账户"功能 强化绿色消费激励并增加客户黏性 [4] - 中原消金围绕春节、"五一"等节点创新场景 提高获客精准度 [4] - 海尔消金依托产业基因布局场景金融 覆盖1.1万个商户并为300万用户提供分期服务 [4]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互联网及新兴技术突破服务时空限制 盘活闲置资源并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便捷金融服务 [5] - 未来方向包括精准配置金融资源至真实消费需求领域 通过科技降本增效 依托场景创新提升用户体验 [5]
破局行业痛点 招联“自信”“自愈”重塑金融服务新样本
搜狐网· 2025-05-22 16:34
行业发展趋势 - 消费金融行业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和普惠金融理念深入践行的时代浪潮中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1] - 金融服务以便捷、灵活的特点满足多样化需求,但部分网贷平台通过隐形收费手段损害消费者权益 [2] - 行业监管力度加强,持牌金融机构在合规前提下迅速完成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 [7] 公司核心能力 - 公司形成IT驱动、产品创新、智慧服务、互联网风控、数字化运营、智能化催收、数智化消保等核心能力 [1] - 公司坚持"以科技践行普惠,让信用不负期待"发展理念,推进数智化经营 [1] - 公司基于金融科技优势推出"自愈"服务,已服务超100万客户,累计帮助纾困36万人次 [5] 产品与服务创新 - 公司推出"好期贷""信用付"两大消费金融产品体系,提供全线上、免担保、低利率的普惠消费信贷服务 [2] - 公司通过智能化利率定价机制实现差异化定价,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3] - 公司创新推出"自信"服务体,累计为超1500万客户调降利率和无条件减免利息 [4] 科技赋能 - 公司上线近两万个智能AI机器人,种类超过200个,识别准确率97%,平均等待时长小于2秒 [7] - 公司建设智能分拣中心、智能语音交互机器人、智能联络中心,推动贷后资产管理全流程运营 [6] - 公司结合机器学习、专家规则、自然语言编程等技术构建合规高效的数智化催收体系 [7] 消费者权益保护 - 公司将投诉率视作等同不良率的核心指标,并将消保融入业务全流程 [2] - 公司在App中推出利率优惠与免息券活动,考虑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 - 公司通过"自愈"服务提供减费让利、延长还款周期等关怀服务,改善客户体验 [5]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将持续洞察消费者需求,优化业务模式,创新服务思路 [8] - 公司将为行业输送兼顾普惠性与可持续性实践样本 [8] - 公司推动消费金融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