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AI中间件平台

搜索文档
21专访|恒生电子首席科学家白硕:AI+金融,重在捕捉差异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17:17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4.26亿元,归母净利润2.61亿元,同比增长771.57% [1] - 研发费用10.36亿元,占营收比例约42% [1] - 过去数年研发投入均占营业收入35%以上 [2] 技术战略与AI布局 - 技术研发全面拥抱AI,构建"国产算力底座+先进大模型+金融行业专属应用"三位一体智能生态 [2] - 发布金融智能助手光子和智能投研平台WarrenQ,大模型应用技术加速产品化落地 [2] - 研发体系采用三级架构:业务部门平台研发团队、技术平台总部、恒生研究院 [3] - 恒生研究院2017年成立,2023年起核心资源集中在AI和金融大模型应用领域 [3] 产品与应用场景 - 通过光子AI中间件平台推出智能投顾助手"善策"、智能投行助手"汇投"、经纪业务智能运营助手"智营"、资管运营智能助手"慧营" [5] - 智能投研一体化平台WarrenQ以"专业实时数据+AI大模型"为特点 [5] - 新一代证券核心交易系统UF3.0实现业务解耦和"敏稳双态"架构 [12] 行业趋势与机遇 - 金融行业信创从"试点探索"进入"全面规模化"阶段 [9] - 金融机构将信创适配改造和应用系统升级换代"两步并作一步走" [10] - AI技术发展趋势包括长上下文、多模态、深推理以及跨行业专家集成 [8] 市场竞争定位 - 中小机构可通过差异化业务点和AI赋能实现突破 [6] - 金融科技厂商分为SaaS/订阅服务、产品型、项目型、人力外包四类 [13] - 国内外金融科技厂商技术差距缩小,差异主要体现在业务形态及制度层面 [13] 技术实施方法论 - AI应用选择标准:能产生业务效果且存在技术攻坚空间形成壁垒 [4] - 信息化进程较晚的环节(如投研、投行、投顾)更早实现智能化 [5] - 信创实施要求"风险不增,体验更好",采用内存交易、消息总线等高性能技术 [12]
恒生电子首席科学家白硕:AI+金融,重在捕捉差异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17:1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4.26亿元,归母净利润2.61亿元,同比增长771.57% [2] - 研发费用10.36亿元,占营收比例约42% [2] - 过去数年研发投入持续占营业收入35%以上 [3] 技术研发战略 - 研发体系采用三级架构:业务部门平台研发团队、技术平台总部、恒生研究院 [4] - 恒生研究院2017年成立,2023年起聚焦AI和金融大模型应用领域 [4] - 通过光子AI中间件平台构建"国产算力底座+先进大模型+金融行业专属应用"三位一体智能生态 [3] AI产品布局 - 小模型时代已推出智能客服、智能文档、知识图谱等AI产品 [6] - 大模型时代推出智能投顾助手"善策"、智能投行助手"汇投"、经纪业务智能运营助手"智营"、资管运营智能助手"慧营" [6] - 推出以"专业实时数据+AI大模型"为特点的智能投研一体化平台WarrenQ [6] 行业应用场景 - 重点布局投研、投顾、合规、运营、投行等核心业务场景 [3] - 擅长处理实时更新、精准、多模态的活数据,在合规前提下实现数据价值挖掘 [7] - 信息化进程较晚的环节(如投研、投行、投顾)更早实现智能化 [6] 技术发展趋势 - 重点关注长上下文、多模态、深推理技术发展 [9] - 探索"更多专家"概念,集成不同行业专家能力 [9] - 低码、流程引擎和智能体技术助力应对定制化需求 [11] 核心系统建设 - 打造UF3.0新一代证券核心交易系统,实现业务解耦和"敏稳双态"架构 [11] - 稳态架构保障核心业务稳定,敏态架构支持业务创新迭代 [11] - 采用内存交易、消息总线等高性能技术提升系统体验 [11] 信创领域进展 - 金融信创从试点探索进入全面规模化阶段 [10] - 适配国产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追求"风险不增,体验更好" [11] - 新一代系统已成功落地,但后续仍需应对挑战 [11] 行业竞争格局 - 算力资源差异可能加剧马太效应,但中小机构仍可通过差异化突破实现弯道超车 [8] - 国内外金融科技厂商技术差距缩小,差异主要体现在业务形态及对应法律制度层面 [11] - 行业更追求差异化发展和创新,面临各种定制化需求挑战 [11]
恒生电子(600570):控费+投资收益提振利润 香港业务积极蓄势
新浪财经· 2025-08-27 12:30
财务业绩 - 报告期内实现营收24.26亿元 同比增长14.44% [1] - 归母净利润2.61亿元 同比增长771.57% 主要系投资收益上涨及会计计量方式变更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1.92亿元 同比增长41.89% [1] - 主营业务毛利率69.56% 同比下降1.76个百分点 [1] - 主营业务营收24.25亿元 同比下降14.43% 受下游需求减少及战略调整影响 [1] - 营业成本7.39亿元 同比下降9.16% [1]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26.03% 管理费用同比下降20.71%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0.77% [1] - 研发费用率提升1.75个百分点至42.71%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9.01亿元 同比收窄 因支付职工现金减少 [2] 业务板块表现 - 资管科技服务板块营收4.88亿元 同比下降32.35% 因行业统一性改造需求下降 [2] - 风险与平台科技服务板块营收1.44亿元 同比下降33.86% 因项目竣工不及预期 [2] - 财富科技服务营收5.32亿元 同比下降3.13% [2] - 运营与机构科技服务营收5.12亿元 同比增长7.17% [2] - 数据服务营收1.71亿元 同比增长2.13% [2] - 创新业务营收2.32亿元 同比下降7.55% [2] - 企金、保险核心与金融基础设施科技服务营收2.49亿元 同比增长4.86% [2] 战略布局与产品进展 - 香港子公司云毅推进运营BPO和大模型订阅云服务 [3] - 云纪私募新签18家客户 Oplus中标保险资管薪酬私募基金客户 [3] - 金纳算法产品新签多家客户 [3] - 恒云助力香港客户升级核心交易结算系统 预计下半年业务回升 [3] - 银行资金管理领域推进Summit信创版重点客户项目交付 [3] - 新一代TA产品在各行业信创案例上线 行业覆盖持续提升 [3] - 财富领域新一代核心产品OF3.0与多家券商签约并完成POC测试 [4] - 资管领域O45投资交易系统中标多家客户 FC产品实现头部金融机构突破 [4] - 信托行业非标业务市占率提升 [4] - 运营领域估值6.0产品在银行理财子取得突破性进展 [4] - 风险领域反洗钱5.0项目有序推进 分布式低时延平台助力产品升级 [4] - 数据投研领域推出AIDB系列数据产品 WarrenQ智能投研产品覆盖泛投研场景 [4] 技术创新与数智化 - 实施数智恒生战略 构建多场景化AI Agent提升运营效率 [5] - 光子AI中间件平台在多家客户落地 覆盖金融投研及运营场景 [5] - 2025年3月发布光子大模型一体机DeepSeek版 为金融机构提供开箱即用AI引擎 [5]
恒生电子(600570):行业仍待复苏 关注AI等新业务增量
新浪财经· 2025-08-25 14:2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H1实现营收24.26亿元,同比下降14.44%,归母净利润2.6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71.57%,扣非净利润1.92亿元,同比增长41.89%,业绩略高于预告值[1] - Q2单季营收14.01亿元,同比下降15.03%但环比增长36.52%,归母净利润2.29亿元,同比增长247.07%且环比大幅增长631.40%[1] - 净利润高增长主要受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联营企业投资收益增加驱动[2] 业务板块表现 - 财富科技营收同比下降3.13%,资管科技营收同比下降32.35%,运营与机构科技营收同比下降7.17%[2] - 风险与平台科技营收同比下降33.86%,数据服务营收同比增长2.13%,创新业务营收同比下降7.55%[2] - 企金、保险与金融基础设施营收同比增长4.86%,资管科技和风险与平台科技收入大幅下降主要因行业改造需求减少和项目竣工不及预期[2] 行业环境与公司策略 - 金融机构IT预算整体收紧导致项目采购周期延长,市场竞争加剧[2] - 公司主动收缩非核心业务并加强费用管控,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2] - 客户预算收紧及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同比下降1.77个百分点[2] 创新业务发展 - 香港虚拟资产业务通过子公司恒云科技推进,已助力香港中资券商完成核心交易结算系统升级,采用License+年费订阅模式[4] - 公司全面拥抱AI技术,基于光子AI中间件平台在多家客户落地应用,覆盖投研、投顾、合规等核心金融场景[4] - 香港积极推动虚拟资产市场发展,恒云科技作为首批系统供应商有望受益于市场机遇[4] 中长期增长驱动因素 - 资本市场长期向好趋势不变,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升级驱动长期资金入市,外资参与度提升形成多元化资金供给格局[3] - 金融信创进入深水区,信创适配改造与应用系统升级换代同步推进,成为行业重要趋势[3] - 大模型加速迭代拓展AI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边界,为行业带来新增长机会[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上调至13.08亿/14.95亿/17.64亿元,上调幅度分别为2.59%/0.95%/0.80%[5] - 基于行业平均估值提升,给予公司25年目标PE 77倍,对应目标价53.23元[5]
恒生电子(600570):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积极拥抱AI机遇
中泰证券· 2025-05-14 20:3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近期公司发布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025年Q1收入同比下滑但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 [3] - 行业下行IT预算执行率下降,调整2025 - 2026年盈利预测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测2025 - 2027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情况,对应PE分别为44/37/32倍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基本状况 - 总股本18.9177亿股,流通股本18.9177亿股,市价26.68元,市值504.7236亿元,流通市值504.7236亿元 [2] 公司盈利预测及估值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7281|6581|6637|6983|7836| |增长率yoy%|12%|-10%|1%|5%|12%|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424|1043|1147|1347|1577| |增长率yoy%|31%|-27%|10%|17%|17%| |每股收益(元)|0.75|0.55|0.61|0.71|0.83| |每股现金流量|0.67|0.46|0.48|0.62|0.82| |净资产收益率|16%|11%|11%|12%|13%| |P/E|35.4|48.4|44.0|37.5|32.0| |P/B|6.3|5.8|5.4|4.9|4.4| [3] 报告摘要 投资事件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81亿元,同比下滑9.62%;归母净利润10.43亿元,同比下滑26.75% - 2025年Q1公司收入10.26亿元,同比下滑13.62%;归母净利润0.31亿元,同比增长186.70% [3] 业绩承压,夯实核心产品竞争力 - 2024年部分金融机构受市场波动、业务转型等因素影响,业务收入增长放缓或下滑,科技投入负增长,IT预算执行率下降、进度放缓,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滑 - 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UF3.0在东方证券完成两融业务全客户切换;综合理财平台V6.0全年完成32家新客户签约;新一代投资交易系统O45在银行、信托行业中标多家客户并完成全行业上线案例覆盖;新一代TA、估值、运营管理等产品总计新签客户180多家 [3] 毛利率保持高水平,高强度研发投入 - 2024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72.05%,保持市场领先和产品竞争力优势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高达24.5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7.36%,产品技术团队规模达7348人,占公司总人数的67% [3] 积极拥抱AI,解锁数智化未来 - 公司自主研发的光子AI中间件平台已成功落地多家客户,全面覆盖金融投研、投顾、合规、运营、投行等核心业务场景,推动自身与国产算力的适配优化,集成业界领先的大模型,实现多模型部署 [3]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调整2025 - 2026年盈利预测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5 - 2027年营收分别为66.37/69.83/78.3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47/13.47/15.77亿元,对应PE分别为44/37/32倍,维持“买入”评级 [3] 盈利预测表 资产负债表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货币资金(百万元)|2277|2908|3884|5365| |应收票据(百万元)|31|/|40|49| |应收账款(百万元)|951|984|1084|1271| |预付账款(百万元)|7|/|7|8| |存货(百万元)|633|663|689|718| |合同资产(百万元)|46|/|44|48| |其他流动资产(百万元)|1919|1854|1913|1918| |流动资产合计(百万元)|5819|6457|7627|9342| |其他长期投资(百万元)|159|150|150|150| |长期股权投资(百万元)|2491|2491|2491|2491| |固定资产(百万元)|1481|1466|1452|1439| |在建工程(百万元)|607|617|627|637| |无形资产(百万元)|822|977|1132|1287| |其他非流动资产(百万元)|3349|3317|3215|3113| |非流动资产合计(百万元)|8910|9018|9067|9117| |资产合计(百万元)|14729|15475|16694|18459| |短期借款(百万元)|258|200|200|200| |应付票据(百万元)|72|/|74|79| |应付账款(百万元)|546|544|561|610| |预收款项(百万元)|1|/|2|3| |合同负债(百万元)|2527|2555|2696|3033| |其他应付款(百万元)|275|275|275|275|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百万元)|27|/|27|27| |其他流动负债(百万元)|1286|1287|1329|1444| |流动负债合计(百万元)|4992|4964|5168|5679| |长期借款(百万元)|174|214|264|324| |应付债券(百万元)|0|/|0|0| |其他非流动负债(百万元)|156|156|156|156| |非流动负债合计(百万元)|330|370|420|480| |负债合计(百万元)|5322|5334|5588|6159| |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百万元)|8666|9404|10372|11570| |少数股东权益(百万元)|741|738|734|730| |所有者权益合计(百万元)|9407|10141|11106|12300| |负债和股东权益(百万元)|14729|15475|16694|18459| [5] 利润表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6581|6637|6983|7836| |营业成本(百万元)|1841|1851|1920|2105| |税金及附加(百万元)|112|113|119|133| |销售费用(百万元)|543|544|566|627| |管理费用(百万元)|905|903|943|1050| |研发费用(百万元)|2458|2479|2609|2927| |财务费用(百万元)|17|-38|-55|-59| |信用减值损失(百万元)|-95|-50|-40|-30| |资产减值损失(百万元)|-137|-100|-55|-50|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百万元)|162|100|100|100| |投资收益(百万元)|195|200|250|300| |其他收益(百万元)|233|233|233|233| |营业利润(百万元)|1062|1168|1371|1606| |营业外收入(百万元)|5|/|5|5| |营业外支出(百万元)|4|/|4|4| |利润总额(百万元)|1063|1169|1372|1607| |所得税(百万元)|23|/|25|34| |净利润(百万元)|1040|1144|1343|1573| |少数股东损益(百万元)|-3|/|-4|-4|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1043|1147|1347|1577| |NOPLAT(百万元)|1057|1107|1289|1515| |EPS(摊薄)(元)|0.55|0.61|0.71|0.83| [5] 现金流量表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经营活动现金流(百万元)|868|904|1171|1552| |现金收益(百万元)|1222|1272|1452|1677| |存货影响(百万元)|-38|-30|-26|-28| |经营性应收影响(百万元)|261|/|58|-152| |经营性应付影响(百万元)|158|/|2|59| |其他影响(百万元)|-735|-397|-222|-5| |投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595|/|78|189| |资本支出(百万元)|-272|-315|-315|-315| |股权投资(百万元)|-806|/|0|0| |其他长期资产变化(百万元)|483|401|393|504| |融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408|-359|-273|-260| |借款增加(百万元)|-1|-18|/|60| |股利及利息支付(百万元)|-303|-433|-506|-592| |股东融资(百万元)|25|/|0|0| |其他影响(百万元)|-129|/|183|272| [5] 主要财务比率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成长能力:营业收入增长率|-9.6%|0.9%|5.2%|12.2%| |成长能力:EBIT增长率|-24.9%|4.8%|16.4%|17.6%| |成长能力:归母公司净利润增长率|-26.8%|10.0%|17.4%|17.1%| |获利能力:毛利率|72.0%|72.1%|72.5%|73.1%| |获利能力:净利率|15.8%|17.2%|19.2%|20.1%| |获利能力:ROE|11.1%|11.3%|12.1%|12.8%| |获利能力:ROIC|47.8%|36.8%|31.9%|28.2%| |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36.1%|34.5%|33.5%|33.4%| |偿债能力:债务权益比|6.5%|5.9%|5.8%|5.7%| |偿债能力:流动比率|1.2|1.3|1.5|1.6| |偿债能力:速动比率|1.0|1.2|1.3|1.5| |营运能力:总资产周转率|0.4|0.4|0.4|0.4| |营运能力:应收账款周转天数|55|/|53|54| |营运能力:应付账款周转天数|104|106|104|100| |营运能力:存货周转天数|120|126|127|120| |每股指标(元):每股收益|0.55|0.61|0.71|0.83| |每股指标(元):每股经营现金流|0.46|0.48|0.62|0.82| |每股指标(元):每股净资产|4.58|4.96|5.48|6.11| |估值比率:P/E|48|/|44|32| |估值比率:P/B|6|/|5|4| |估值比率:EV/EBITDA|23|/|19|17| [5]
恒生电子:短期业绩承压,全面拥抱AI带来新增量-20250513
中银国际· 2025-05-13 15: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1][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恒生电子业绩有所下降,但短期业绩承压不改长期成长趋势,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金融科技产品与服务提供商,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有望受益于金融数字化转型和信创等增量需求的释放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股价表现 - 今年至今、1个月、3个月、12个月绝对涨跌幅分别为-1.3%、3.5%、-13.5%、22.7%,相对上证综指涨跌幅分别为-3.7%、-1.4%、-14.7%、16.8% [3] 公司基本信息 - 发行股数18.92亿股,流通股18.92亿股,总市值493.37亿元,3个月日均交易额14.98亿元,主要股东杭州恒生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0.81% [4] 财务数据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65.81亿元,同减9.6%;归母净利10.43亿元,同减26.8%;扣非归母净利8.34亿元,同减42.4% [4]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收入为68.4/75.0/83.5亿元;归母净利为12.2/14.1/16.9亿元;EPS分别为0.64/0.74/0.89元;PE分别为40.4/35.1/29.1倍 [6] 业绩承压原因 - 部分金融机构受市场波动、业务转型等因素影响,科技投入出现负增长,且IT预算执行率普遍下降、执行进度放缓;金融机构采购立项、采购决策流程及验收流程大幅拉长,导致公司经营压力不断加大;公司营收下降、核心产品研发投入继续加强导致业绩承压 [9] 业务发展举措 - 深化业务合作,与客户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举办行业峰会、论坛等搭建交流平台,升级智能客户系统,为客户提供更智能服务体验 [9] - 聚焦核心产品线,对既非战略部位又亏损的产品线进行“关停并转”,对项目占比较大的业务成立子公司运营,转让偏定制化服务的子公司金锐的控股权,聚焦产品化业务 [9] 研发投入与AI应用 - 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投入总计24.58亿元,占营收的比重为37.36%,产品技术人员为7348人,占总人数的67% [9] - 自主研发的光子AI中间件平台已在多家客户落地竣工,覆盖金融投研、投顾、合规、运营、投行等核心业务场景,推动与国产算力的适配优化,集成业界领先的大模型,实现多模型部署 [9] - 对内实施数智恒生战略,构建多场景化Agent,提升设计、出码、测试等环节的效率,推进研发体系变革并取得一定成效 [9]
恒生电子(600570):短期业绩承压,全面拥抱AI带来新增量
中银国际· 2025-05-13 15:0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1][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恒生电子业绩有所下降,但短期业绩承压不改长期成长趋势,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金融科技产品与服务提供商,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有望受益于金融数字化转型和信创等增量需求的释放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股价表现 - 今年至今、1个月、3个月、12个月绝对涨跌幅分别为-1.3%、3.5%、-13.5%、22.7%,相对上证综指涨跌幅分别为-3.7%、-1.4%、-14.7%、16.8% [3] 公司基本信息 - 发行股数18.92亿股,流通股18.92亿股,总市值493.37亿元,3个月日均交易额14.98亿元,主要股东杭州恒生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0.81% [4] 财务数据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65.81亿元,同减9.6%;归母净利10.43亿元,同减26.8%;扣非归母净利8.34亿元,同减42.4% [4] - 2024Q4,公司实现营收23.93亿元,同减17.9%;归母净利5.98亿元,同减26.9%;扣非归母净利5.67亿元,同减37.7% [9] - 2025Q1,公司实现营收10.26亿元,同减13.62%;归母净利0.3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9] - 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72.02%,同比下降2.82pct;归母净利率为15.85%,同比下降3.71pct;期间费用率为59.61%,同比提升2.06pct [9]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收入为68.4/75.0/83.5亿元;归母净利为12.2/14.1/16.9亿元;EPS分别为0.64/0.74/0.89元;PE分别为40.4/35.1/29.1倍 [6] 业务发展 - 2024年公司不断深化业务合作,与客户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举办行业峰会、论坛等搭建交流平台,升级智能客户系统 [9] - 公司将资源聚焦到核心产品线,对非战略亏损产品线“关停并转”,成立子公司运营大项目业务,转让偏定制化服务子公司金锐控股权 [9] - 2024年公司在资管、经纪、财富、运营、风险、数据投研等业务领域推出相关服务和产品 [9] 研发投入 - 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投入24.58亿元,占营收比重37.36%,产品技术人员7348人,占总人数67% [9] AI应用 - 公司自主研发的光子AI中间件平台已在多家客户落地竣工,覆盖金融投研、投顾、合规、运营、投行等核心业务场景 [9] - 公司推动与国产算力适配优化,集成业界领先大模型,实现多模型部署 [9] - 公司对内实施数智恒生战略,构建多场景化Agent,提升研发环节效率,推进研发体系变革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