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液冷兆瓦级超充解决方案

搜索文档
电动重卡补能:“双轨”竞速向未来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1 09:19
行业背景与核心趋势 - 新能源重卡市场渗透率突破20%的关键节点 大电量长续驶里程车型异军突起 [2] - 换电与超充技术成为破解补能焦虑的两大关键路径 产业链企业竞逐这两大领域 [2] - 超充与换电两大补能阵营有望齐头并进 并逐渐走向融合创新 推动电动重卡补能体验向“油电同速”目标迈进 [2] 超充技术发展 - 超充技术核心优势在于提升补能便捷性和运营经济性 打破“以电量换续驶里程”困局 [3] - 电池厂商如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均推出重卡专用超充电池产品 [3] - 比亚迪、华为等企业布局超充网络 将新能源重卡及商用车作为重点领域 [3] - 华为提供双枪同充、双超同充及双兆同充等多种兆瓦级超充方案 并发布全液冷兆瓦级超充解决方案 [4] - 华为携手9家车企及充电运营商打造超充联盟2.0 计划合作研发超30款车型 建设超100条兆瓦级超充物流干线 [4] - 盛弘股份发布天玑Ultra 1600kW重卡超充解决方案 星星充电和特来电分别推出液冷超充2.0和1600kW闪充方案 [4] - 工信部将商用车兆瓦级充电纳入重点部署 启动商用车兆瓦级直流充电系统标准预研工作 [5]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4部门提出因地制宜、适度超前做好大功率充电设施发展布局 [5] - 北京、深圳、重庆、海南、广州等多地积极部署超充桩、超充站等基础设施建设 [5] 换电模式发展 - 换电模式单次补能时长为5~8分钟 几乎与燃油车加油效率持平 [6] - 车电分离模式可显著降低单车采购成本和门槛 由专业运营商统一管理电池充放电及维护 [7] - 今年前5个月国内换电重卡累计销售1.94万辆 同比增长139% 在纯电动重卡销量中占比32.46% [7] - 宁德时代推出75号重卡换电标准电池 联合10余家车企推出30多款换电重卡 配套解决方案可适配95%的主流车型 [8] - 宁德时代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合力攻关换电标准化难题 [8] - 宁德时代重庆换电站首期即将投运 预计年底在沧榆线落地17座换电站 计划到2030年建成覆盖全国80%干线物流的换电绿网 [8] - 国轩高科发布积木式移动换电站 提供5分钟极速换电解决方案 建造成本仅为固定站的四分之一 [8] - 启源芯动力在全国建成及在建补能中心超1500座 服务约7万辆重卡及工程机械 [8] - 政策层面大力支持换电模式 助力降低换电站建设成本 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 [9] 技术路线融合与未来展望 - 超充与换电各有优劣势 超充需解决热管理、电池性能适配、电网负荷等短板 换电面临成本和标准两大关卡 [10] - 短期内充换电两大路径将继续并行 换电模式更适合港口物流、矿区运输等特定场景 超充技术在长途干线运输场景更具优势 [10] - 长期来看超充与换电将走向相互协同、融合发展 企业成员正逐步打破边界、交叉渗透 [10] - 宁德时代在推广换电模式的同时也有超充版商用车电池布局 启源芯动力同步提供超充方案 星星充电开建充换电一体站 [11] - 电动重卡补能的未来在于“效率优先、场景适配、系统协同”的生态重构 需要产业链各方协同进化 [11]
车企“自建桩”应无差别开放、推进大功率充电桩互配验证,“超充”跑入普及期
北京商报· 2025-07-07 20:48
行业政策动态 - 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提出到2027年底全国大功率充电设施目标超过10万台[1] - 政策明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性[1] - 要求项目建设单位依法办理备案手续,各地加强监管避免资源浪费和无序投建[2] 充电设施市场现状 - 截至2025年4月我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达399.2万台(直流183.4万台/交流215.7万台)[2] - 比亚迪发布"兆瓦闪充计划",华为推出全液冷兆瓦级超充解决方案[2] - 特斯拉V4超级充电桩已向非特斯拉品牌开放,覆盖上海/甘肃/浙江/重庆等地服务区[4] 充电网络建设方向 - 支持优质运营商开展场站建设/改造/运营,推动要素资源集约化利用[2] - 重点布局公交/物流/中重型货运等专用大功率充电设施[2] - 鼓励充电站与餐饮/娱乐/购物/汽车服务等业态融合的商业模式[2] 充电标准与技术发展 - 要求车企自建大功率充电设施原则上应无差别开放[2] - 推动大功率充电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关键标准制修订[4] - 开展车桩互配测试和验证,分类推动标准在乘用车/商用车应用[4] 企业战略布局 - 极氪/蔚来/特斯拉等车企已陆续对外开放充电桩设施[4] - 充电桩兼容性问题正在逐步解决,涉及软件修改等技术环节[3] - 大功率充电桩加速布局将促进新能源汽车普及[5]
(经济观察)中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现井喷式突破
中国新闻网· 2025-05-27 18:49
中国汽车产业创新成果 行业整体表现 - 中国汽车产业创新成果呈现井喷之势,新能源车企在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涵盖动力电池、智能驾驶、充电技术及跨界生态融合[1] - 2024年前4个月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双突破千万大关,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442.9万辆和43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3%和46.2%[1] - L2级辅助驾驶功能的乘用车新车渗透率达57.3%,电动化、智能化、国际化成为新增长极[3] 动力电池技术突破 - 全固态电池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宁德时代全固态电池进入预量产阶段,能量密度较传统液态锂电池提升超30%,循环寿命突破2000次[1] - 国轩高科首条全固态电池中试线贯通,设计产能达0.2吉瓦时,100%线体自主开发[1] 充电技术进展 - 行业主流大功率充电技术功率达350千瓦-480千瓦,液冷超充技术取得重大突破[2] - 华为推出全液冷兆瓦级超充解决方案,每分钟补充20千瓦时电能[2] - 比亚迪全球首发"兆瓦闪充"技术,峰值充电速度达"1秒2公里"[2] 智能驾驶与车联网 - 华为乾崑ADS 4智驾系统端到端时延降低50%,通行效率提升20%,重刹率降低30%[2] - 小鹏汽车图灵AI智驾芯片预计二季度量产,飞行汽车"陆地航母"进入量产准备阶段,计划三季度预售[2] - 星纪魅族Flyme Auto智能座舱系统实现手机与车机无缝连接,合作车型累计销量突破100万辆[2] 行业转型与全球影响 - 中国从汽车技术跟随者转变为全球最大市场和创新中心,成为汽车科技生态系统标杆[3] - 新能源、新材料、新计算驱动产业从规模提升转向创新驱动,提供全球转型的"中国方案"[3]
盘前机会前瞻|华为发布首个全液冷兆瓦级超充!产业链迎来强催化,这几家华为供应商已率先卡位超充赛道(附概念股)
新浪财经· 2025-04-23 09:17
【华为发布业界首个全液冷兆瓦级超充】4月22日,在华为智能电动与智能充电网络战略与新品发布会 上,华为推出了业界首个全液冷兆瓦级超充解决方案。该方案峰值功率可达1.5兆瓦,每分钟可补能20 度电,双枪持续充电电流达2400A,重卡15分钟即可充电到90%,约300度电池容量,补能效率较传统 快充桩提升近4倍。 同时,华为同步联合11家车企开发30余款4C超充重卡,并与顺丰、京东等物流企业达成战略合作,首 批部署5000辆适配车型,加速重卡电动化从港口、矿山等封闭场景向干线物流全场景渗透。 【机会前瞻】 行业竞争背后是商用车电动化的迫切需求。中国现有900万辆燃油重卡,年碳排放量占公路交通的 54%,而充电速度慢、网络不完善长期制约其电动化进程。华为通过智能功率分配算法与国家电网合作 开发的调度系统,将充电负荷峰值降低40%,并结合V2G技术实现车辆与电网的智能互动,为大规模部 署提供技术支撑。 4月22日,华为在智能电动与智能充电网络战略发布会上,推出业界首个全液冷兆瓦级超充解决方案。 该方案峰值功率达1.5兆瓦,每分钟可补能20度电,针对 300 度电池容量的重卡,仅需15分钟即可充至 90%,补能效率较传 ...
4月23日投资早报|金发拉比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中兴通讯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11%,用友网络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新浪财经· 2025-04-23 08:34
全球股指表现 - A股三大股指2025年4月22日涨跌互现 上证综指涨0.25%至3299.76点 科创50指数跌0.31%至1016.22点 深证成指跌0.36%至9870.05点 创业板指跌0.82%至1928.43点 沪深两市成交额10900亿元 较前日增加486亿元 [1] - 港股三大指数同日低开高走 恒生指数涨0.78%至21562.32点 恒生国企指数涨0.68%至7950.79点 恒生科技指数涨0.24%至4899.21点 全日成交额2513.82亿港元 [1] - 美股三大股指同日集体上涨 标普500指数涨2.51%至5287.76点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涨2.71%至16300.42点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涨2.66%至39186.98点 [1] 宏观经济预测 - IMF预测2025年发达经济体整体增长率1.4% 美国经济增长预计放缓至1.8% 较年初预测下调0.9个百分点 主因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及贸易紧张局势加剧 [3] - 欧元区2025年增长预期下调至0.8% 较前值下降0.2个百分点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2025年增长预计放缓至3.7% 2026年回升至3.9% [3] 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突破 - 华为发布业界首个全液冷兆瓦级超充解决方案 峰值功率达1.5兆瓦 每分钟补能20度电 双枪持续充电电流2400A [4] - 重卡15分钟充电至90% 约300度电池容量 补能效率较传统快充桩提升近4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