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再生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如何看待新消费的机会:供给创新,新消费的底色
2025-08-18 23:10
如何看待新消费的机会:供给创新,新消费的底色 20250818 中信建投轻工纺服及教育行业团队对新消费领域的选股策略是什么? 中信建投轻工纺服及教育行业团队认为,新消费的核心在于供给创新。尽管近 期消费整体表现相对疲软,但从投资逻辑上看,过去主要关注需求增长,而现 在则需要更多关注供给侧的创新。近年来,消费市场整体景气度有所下降,但 仍有一些新的亮点出现。在这种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优秀企业通过 提升经营能力和市场份额脱颖而出。 在黄金珠宝行业中,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变化? 黄金珠宝行业是一个存量市场,总规模约为七八千亿元,其中黄金饰品大约占 5,000 亿元。由于金价上涨,近两年消费量有所下滑,以量为核心收费模式的 公司面临挑战。然而,新镶嵌比例提升和足金标准修订(从千足金降到百足 金)为企业提供了创新机会,使得产品不仅能满足保值需求,还能更好地迎合 未来十年,中信建投团队关注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包括黄金珠宝的金镶 嵌、古法金镶钻,IP 潮玩的积木人,新型烟草的加热不燃烧技术,以及 医美中的再生材料与审核流程。 具有社交属性和传播性的公司备受青睐,如斯坦利保温杯的快速增长。 选股需综合考虑供给侧创新能力与社 ...
中国注射类医美行业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8-16 08:07
注射类医美行业概述 - 技术手段与审美认知共同推动行业变革,非手术项目选择丰富,"抗衰老"成为核心诉求 [1] - 注射类项目因效果明显、恢复期短、可及性强,复购率持续提升,市场规模增速超越行业平均 [1] - 透明质酸和肉毒素占据主导地位,2023年全球治疗次数分别为556.5万例和887.8万例 [2] - 再生针剂、胶原蛋白针成为新兴明星项目,埋植线、溶脂针因技术不成熟发展缓慢 [2] 市场热度与投资趋势 - 合成再生生物材料成为投资热点,2024年相关领域融资占比达60% [5] - 截至2024年11月,15款针剂通过审批,以玻尿酸为主,含聚左旋乳酸、聚己内酯和肉毒素类产品 [5] - 玻尿酸通过复配和联合治疗拓宽应用边界,2022-2023年增速达29.1%,超越肉毒素 [11] 透明质酸市场分析 - 面临产品同质化、长效性与安全性平衡难题、价格战和市场进入障碍等痛点 [14] - 差异化竞争是关键,可通过技术创新、私密美容等潜力市场探索、材料复配寻找机会 [14] - 头部厂商如艾尔建、高德美占据高端市场,国产产品面临溢价瓶颈和中低端内卷 [15] 肉毒素市场分析 - 天然肉毒素占主导,但重组肉毒素凭借高纯度、可设计性逐步渗透 [17] - 重组肉毒素可能弥补天然产品缺陷,推动国产替代,如誉颜制药的YY001 [18] - 市场面临白热化竞争,企业需评估投入产出比,打造强产品力和商业策略 [19] 再生材料市场分析 - 聚乳酸(PLA)和聚己内酯(PCL)为市场焦点,羟基磷灰石(CaHA)或成黑马 [23] - 技术壁垒高、医生门槛高、监管严格、价格压力大是主要痛点 [27] - 新入局者可选择潜力赛道如CaHA,关注技术创新如合成生物学和缓释技术 [27] 胶原蛋白市场分析 - I型和III型胶原蛋白应用广泛,XVII型在综合抗衰和毛发领域潜力初现 [31] - III型胶原蛋白在私密健康市场前景广阔,XVII型可促进多类型胶原蛋白再生 [32] - 终端技术限制导致三类械市场空白,美塑领域或成短期主要发展方向 [33] 用户行为与偏好 - 皮肤美容类项目占比逐年递增,近8成用户选择,美白、抗衰、补水为三大需求 [42] - 用户审美趋向个性化,关注面部整体协调感,私密护理和种发植发需求上升 [39][42] - 安全性与效果是首要关注点,对项目花费关注度下降,更重视质量 [45] - 半数用户决策周期为11-30天,仅2成因低价促销选择项目 [47] 注射类项目表现 - 非手术类项目占比75.3%,增速放缓,光电与注射类项目平分市场 [49] - 水光针等肤质改善类项目成为初体验首选,复购意愿最高 [51][53] - 用户对自然度最满意,恢复期感受评分最低,效果不如预期影响复购 [53] - 99.4%用户认为注射类项目满足需求,9成愿意推荐,50%意愿强烈 [56] 合规与机构偏好 - 半数用户使用过未审批肉毒素产品,合规识别能力待提升 [58] - 公立医院最受初体验用户信赖,私立医院更受18-20岁群体偏好 [60] - 医生专业度、机构资质、品牌知名度为选择前三因素 [60] 医美敷料市场 - 6成用户高频购买医美敷料,18-25岁大学生为主力,面膜最受欢迎 [63] - 7成用户对敷料满意,美白、抗衰是进阶需求 [66] 行业发展趋势 - 从单一填充向长效精准、产品多元、个性定制升级,技术驱动高质量发展 [68] - 中国企业加速出海,覆盖玻尿酸、胶原蛋白、再生材料等产品,面临监管与品牌挑战 [71][73]
玻尿酸医美,获客困难下的隐秘乱象
虎嗅· 2025-07-25 16:25
医美行业消费趋势 - 2023年男性医美人群投入同比增长27%,医美接受度持续提升[3] - 中年男性成为新兴消费群体,消费路径呈现"熟人介绍-套餐购买-持续补针"特征[2][3] - 轻医美线上订单量占比从2017年62%增至2022年84%,社交媒体成核心获客渠道[8] 玻尿酸市场现状与挑战 - 玻尿酸原料价格从2017年210元/克跌至2021年124元/克(降幅41%),终端产品单价同期下降29%[5] - 国产替代率从2019年43%跃升至2024年89%,进口品牌溢价空间消失[5] - 行业融资总额从2021年286亿元缩水64%至2023年103亿元,头部企业市值普遍腰斩[5] - 市场增速从2021年30%下滑至2023年15%,监管趋严加剧行业洗牌[4] 产品技术迭代 - 胶原蛋白与再生材料崛起,代表企业巨子生物/锦波生物毛利率超90%,营收增速达57%-85%[6] - 再生医美注射剂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达11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55%[6] - 复合类材料(含胶原蛋白/再生材料)因结构稳定、副作用小逐步替代纯玻尿酸[2][6] 营销模式与行业乱象 - 佣金驱动模式:渠道医院返佣比例达20%-50%,直客医院采用"红白脸话术"制造焦虑[13][14] - 联盟模式:跨行业共享高净值客户数据,形成"银行-摄影-医美"闭环诱导消费[14][15] - 线上模式:低价团购引流后强制升单,自有品牌玻尿酸来源透明度存疑[17][18][19] - 获客成本占比高达30%-50%,机构过度依赖营销投入[11] 隐私与合规风险 - 客户术前术后照片/资产信息被未经授权展示,肖像权滥用成行业普遍现象[15][16] - 机构内部共享客户病史/消费记录等敏感数据,超出合理使用边界[16]
中国注射类医美行业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6-19 10: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技术手段与审美认知引领医美行业变革,注射类轻医美项目满足多元审美需求,复购率上涨,案例数及市场规模增速超越行业平均,注射类医美市场将成医美领域新蓝海 [1] 各部分总结 注射类医美概念及分类 - 注射类医美项目通过针剂注射实现微创美容,主要分为透明质酸类、肉毒素类、胶原蛋白类、再生针剂类、溶脂针类和埋植线类 [2] - 2023 年全球注射类项目治疗次数排名中,肉毒素以 887.8 万例居首,玻尿酸以 556.5 万例居第二 [2] - 再生针剂、胶原蛋白针受市场追捧,埋植线、溶脂针因技术和安全问题发展缓慢,合规产品少 [2] 注射类医美市场热度分析 - 技术进步推动上游原料扩产和材料多样化,合成再生生物材料成医美机构投资重点,2024 年再生生物材料领域投资事件约占总注射类材料投资的 60% [5] - 截至 2024 年 11 月有 15 款针剂通过审批,以玻尿酸类为主,还有聚左旋乳酸、聚己内酯和肉毒素类产品 [5] - 玻尿酸与新型材料联合复配将丰富产品矩阵,拓宽市场边界 [5] 成熟赛道扫描 - 透明质酸 - 2023 年全球注射类项目排名中,玻尿酸仅次于肉毒素位居第二,2022 - 2023 年增速远超肉毒素达 29.1% [7] - 中国透明质酸行业增长显著,但面临产品同质化、长效性与安全性平衡难题、价格战和市场进入障碍等痛点 [9] - 企业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差异化,关注私密美容等新型潜力市场,探索与胶原蛋白等材料复配的潜力方向 [9] 成熟赛道扫描 - 肉毒素 - 天然肉毒素有批次差异和杂质风险,重组肉毒素纯度高、稳定性强、可定制化,但短期内天然产品仍占主导,长期两者可能共存 [11] - 重组肉毒素可弥补天然肉毒素不足,推动国产替代,提高中国肉毒素品牌影响力,但天然肉毒素基于临床经验和市场信任难以被取代 [12] - 肉毒素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和资本需考虑投入产出比,打造产品竞争力和商业策略,未来可能面临价格战或寻求海外合作机会 [12] 热门赛道扫描 - 再生材料 - 医美再生注射类产品以微球形式存在,近两年市场焦点集中在聚乳酸(PLA)和聚己内酯(PCL),羟基磷灰石(CaHA)未来在填充领域有较大市场份额 [14] - 再生材料市场面临技术壁垒高、医生技术门槛高、监管审批严格以及价格与竞争压力大等挑战 [16] - 新入局者可选择潜力赛道如羟基磷灰石 CaHA,关注技术创新与迭代,如合成生物学和缓释技术 [16] 新兴赛道扫描 - 胶原蛋白 - 医美行业应用广泛的是 I 型和Ⅲ型胶原蛋白,以 XVII 型为代表的更多类型胶原蛋白及其多元功效被发掘,终端应用场景拓展 [18] - Ⅲ型胶原蛋白可应用于女性私密健康,XVII 型胶原蛋白在综合抗衰和毛发领域前景广阔 [19] - 胶原蛋白二类械市场竞争火热,三类械市场相对空白,随着 2025 年三类械批证增加,市场格局将变化,短期内美塑领域前景广阔 [19] 医美用户相关情况 - 用户审美升级,追求皮肤质感与面部协调感,趋向个性化发展,对皮肤美容类项目需求增加,私密护理、种植发成新蓝海市场 [25][28] - 用户主要关注医美项目的安全与效果,对项目花费关注度下降,决策更加理智、谨慎,低价促销不再是有效营销手段 [31][34] - 非手术类项目增速放缓,进入稳步发展时代,光电类和注射类项目平分天下,用户初体验注射类项目偏好水光针等肤质改善类项目 [36][39] - 用户对注射类项目整体满意度较高,但恢复期感受需提升,部分项目存在效果不如预期等问题,复购意愿较低 [41][42] - 9 成用户表示注射类项目可满足求美需求,有很高推荐意愿,但半数用户曾使用过不合规药物,合规产品识别能力需提升 [44][46] - 约半数用户初体验医美选择公立机构,医生专业度、机构资质、品牌知名度是选择机构的主要考虑因素 [49] - 6 成用户医美敷料消费频率较高,中青年是主要消费群体,面膜最受欢迎,7 成用户对使用感受态度积极,美白抗衰是潜在需求 [51][54] 注射类医美市场发展趋势 - 注射类医美市场从“单一填充”向“长效精准 + 产品多元 + 个性定制”升级,企业需聚焦材料创新、配方复合、服务定制 [56] - 中国注射类医美产品出海形成全矩阵渗透,面临监管差异、品牌积累等挑战,可通过差异化注册、合规布局、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应对 [59]
中国注射类医美行业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6-04 17:13
注射类医美市场概述 - 注射类医美项目通过微创技术满足消费者"抗衰老"和"自然美"需求,复购率持续提升,市场规模增速超越行业平均 [1] - 透明质酸和肉毒素占据主导地位,2023年全球治疗次数分别为556.5万例和887.8万例,再生针剂和胶原蛋白成为新兴热门品类 [2] - 合成再生生物材料成为投资热点,2024年相关融资占注射类材料总投资的60%,聚左旋乳酸和聚己内酯等新型材料通过审批 [5] 透明质酸市场分析 - 玻尿酸2022-2023年增速达29.1%,通过复配技术和联合治疗拓展应用边界,维持市场第二的地位 [10] - 行业面临产品同质化、长效性与安全性平衡难题,差异化创新和私密美容等新兴市场成为突破方向 [12] - 企业可通过提升产品长效性、探索与胶原蛋白复配等方式建立竞争优势 [13] 肉毒素市场动态 - 重组肉毒素凭借高纯度和可定制性逐步渗透市场,但天然肉毒素仍依赖品牌信任占据主导,两者可能长期共存 [15] - 重组技术可解决天然产品批次差异问题,国产产品如YY001有望打破进口垄断格局 [16] - 市场面临渗透率低、技术不成熟等挑战,企业需强化产品力和价格策略应对潜在价格战 [17] 再生材料发展前景 - 聚乳酸(PLA)和聚己内酯(PCL)是当前市场焦点,羟基磷灰石(CaHA)因硬支撑特性或成隆鼻领域黑马 [21] - 技术壁垒和医生操作门槛制约发展,新入局者可布局CaHA等潜力赛道,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提升竞争力 [25] 胶原蛋白应用趋势 - I型和III型胶原蛋白主导抗衰市场,XVII型在毛发再生和基底膜修复领域展现潜力,技术突破将推动三类械市场发展 [29][30] - 终端技术限制导致医美渗透率低,美塑疗法成为现阶段主要应用场景 [31] 消费者行为洞察 - 皮肤美容项目占比达80%,私密护理和植发需求显著增长,用户审美趋向面部协调感和个性化 [40] - 安全性和效果是核心关注点,50%用户决策周期为11-30天,仅20%受低价促销影响 [43][45] - 水光针因低门槛和高满意度成为复购率最高项目(4.15/5分),但恢复期体验仍需优化 [51] 行业未来趋势 - 技术向长效精准(如VYCROSS®交联技术)、产品多元化和个性化定制升级,构建全场景抗衰生态 [65] - 中国企业加速出海,玻尿酸、胶原蛋白和再生材料覆盖东南亚、中东等市场,需应对国际监管和品牌认知挑战 [68][70]
陈茂波倡议智慧低碳联盟跨界合作 推动香港绿色技术示范与北部都会区发展
智通财经网· 2025-06-02 17:58
香港智慧低碳发展创新联盟成立 -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推进政产学研投跨界合作,打造绿色低碳技术示范窗口,推动北部都会区绿色建设 [1] - 二是拓展海内外网络,推动绿色技术出海,支持全球低碳转型并为香港及国家企业创造新机遇 [1] - 香港正通过净零发电、节能绿建、绿色运输和全民减废四大策略,目标2050年实现碳中和 [1] 低碳发展与技术应用 - 全球绿色转型面临资金和技术缺口,人工智能可节省能源,国际能源署预测年省1300万太焦耳(相当于韩国年能耗) [2] - 香港定位为国际绿色金融和科技中心,绿色科技与人工智能融合将推动产业升级和新型工业化 [2] - 华润集团作为联盟牵头单位,已开展再生材料、氢能、光伏等项目,并与学术机构及企业合作 [2] 国家政策与目标 - 中国坚持"3060"双碳目标,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不变 [1]
苏伊士发力自然资源保护
中国化工报· 2025-05-30 16:05
可持续发展承诺与战略 - 公司在其可持续发展路线图中作出雄心勃勃的承诺,强化保护和恢复自然资源[1] - 公司通过水务与固废管理核心业务守护自然,注重生物多样性、气候与健康之间的联系[1] - 在亚洲地区,公司通过水处理、固废资源管理、土壤修复等服务减少环境足迹,缓解生物多样性压力[1] 资源再生与替代方案 - 公司开发海水淡化与再生水等替代水源,2024年在亚洲生产3900万立方米再生水,满足60万居民年生活用水量[2] - 公司推动塑料、电池、活性炭等再生材料发展,海水淡化项目日处理能力达26.65万立方米[2] - 污泥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项目产生干污泥量8.4万吨,节约污泥填埋用地28公顷[2] 创新技术与生态项目 - 在上海化学工业区应用"蜻蜓湿地"专利技术处理工业污水,同时为动植物提供生态栖息地[3] - 在重庆、青岛等地通过人工湿地项目实现厂区生态复育,并作为社区环保教育基地[3] - 在大连恒力炼化项目采用"嵌入式"污水处理厂设计理念保护渤海生态环境和斑海豹栖息地[3] 海绵城市与再生水厂 - 在北京开发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系统,实现项目全过程跟踪监测和数据统计分析[3] - 北京槐房再生水厂全面考虑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屋顶湿地公园面积相当于22个标准足球场[3]
朗姿股份(002612) - 002612朗姿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20
2025-05-20 18:08
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31 家机构 40 名人员参与,于 2025 年 5 月 19 日通过线上会议形式在北京市朝阳区朗姿大厦举行,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王建优和证券事务代表易文贞 [2] 2025 年第一季度经营情况 整体经营指标 - 整体营业收入约 13.99 亿元,同比下降 7.77%;毛利率 59.72%,同比增长 0.61 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约 0.95 亿元,同比上升 5.1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约 0.73 亿元,同比下降 6.89%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 1.74 亿元,同比下降 23.43% [2] - 基本每股收益 0.2153 元,同比上升 5.1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3.36% [2] - 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总资产约 80.04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0.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约 28.83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3.42% [2] 各业务板块情况 - 医疗美容业务板块:主营业务收入约 6.70 亿元,同比减少 9.22%;毛利润约 3.69 亿元,同比减少 8.58%;毛利率 55.05%,同比上升 0.38 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约 3,821 万元,同比减少 36.94% [3] - 女装业务板块:营业收入约 5.04 亿元,同比减少 5.74%;毛利润约 3.25 亿元,同比减少 5.52%;毛利率 64.51%,较上年提升 0.15 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约 3,663 万元,增长 21.21% [3] - 婴童业务板块:营业收入约 2.21 亿元,同比下降 8.52%;毛利润约 1.37 亿元,毛利率 62.28%,同比上升 1.78%;归母净利润 49.28 万元,同比下降 72.23% [3] 投资者交流问答情况 医美品牌业绩 - 米兰柏羽:营业收入 30,261.88 万元,同比减少 8.74%;毛利率 54.62%,同比下降 0.40%;净利润 1,586.11 万元,同比下降 50.19% [3] - 晶肤医美:营业收入 12,520.01 万元,同比增加 1.13%;毛利率 46.17%,同比增长 1.59%;净利润 633.07 万元,同比增长 457.05% [3] - 韩辰医美:营业收入 9,792.52 万元,同比减少 1.43%;毛利率 54.47%,同比增长 1.17%;净利润 875.27 万元,同比减少 1.95% [3] - 武汉五洲:营业收入 4,755.26 万元,同比下降 15.11%;毛利率 50.69%,同比下降 1.29%;净利润 325.68 万元,同比下降 43.93% [4] - 长沙雅美:营业收入 4,070.35 万元,同比下降 28.61%;毛利率 55.96%,同比增长 0.17%;净利润 208.69 万元,同比下降 51.31% [4] - 高一生事业部:营业收入 3,607.63 万元,同比减少 23.12%;毛利率 55.02%,同比上升 1.32%;净利润 85.90 万元,同比下降 79.42% [4] - 郑州集美:营业收入 2,567.64 万元,同比下降 16.26%;毛利率 59.00%,同比增长 0.72%;净利润 164.11 万元,同比下降 57.34% [4] 医美业务经营策略 - 基于回归医疗逻辑,坚持管理和技术变革,围绕技术创新等领域丰富创新成果和优势品牌项目 [4] -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打造品牌医生 IP 团队,重塑沟通机制和业务流程,优化营销渠道,注重内容营销 [4] - 在信息化基础上提升数据治理能力,通过数仓平台升级等方式支撑业务决策和提升机构效率 [4] 体外产业基金医美机构收购计划 - 公司将在满足条件下加速推进体外医美机构纳入合并范围,筛选和孵化基于行业成长初期机构不成熟及需合规梳理的考虑 [5] - 公司设立的七支医美并购基金共持有 7 家体外医美机构,包括 5 家综合性医院和 2 家诊所 [5] 医美消费情况 - 2025 年第一季度,外科客(次)单价 7608 元/人/次,提升约 22%;微创科消客(次)单价 2766 元/人/次,提升约 10%;皮肤科客(次)单价 662 元/人/次,提升约 0.3% [5] - 2025 年第一季度,胶原蛋白、再生材料占收入比同比分别上升 2.15%和 1.96%;肉毒素和水光针占收入比同比分别上升 0.62%和 0.57%;玻尿酸材料占收入比同比下降 4.14% [6] 女装业务情况 - 截至 2025 年第一季度末,女装存货总额约 6.46 亿元,较上年末下降 4.75%,库存商品净额等各阶段库存均有下降,存货结构改善 [6] - 2025 年第一季度,女装线上销售额约 2.13 亿元,同比增长 14.31%;占比 42.62%,较同期提升约 7.58 个百分点,较 2024 年占比上升约 2.7%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