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夏恒生科技ETF(QDII)
icon
搜索文档
公募基金港股持仓 聚焦高成长性资产
证券日报· 2025-11-13 07:12
公募基金港股配置概况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港股投资市值达13622.11亿元,较二季度末的9519.85亿元环比增加43.09% [1] - 其中,权益类基金港股投资市值为12316.53亿元,环比增加45.02% [1] - 指数型基金港股投资市值为7012.84亿元,环比大幅增加73.07% [1] 资金流入与产品偏好 - 资金大量流入港股ETF,第三季度华夏恒生科技ETF、恒生科技ETF、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等3只产品份额分别增加118.37亿份、112.69亿份、102.60亿份,均实现百亿份级净申购 [1] - 今年第三季度,投资港股市场的38只跨境ETF共吸引资金净流入495.61亿元 [2] - 截至11月12日,年内资金净流入达726.42亿元 [2] 投资逻辑与市场观点 - 港股科技板块估值性价比凸显,银行等价值股也具备显著优势,形成强大吸引力 [1] - 资金流入港股ETF主要原因包括:港股部分标的相较A股具备估值优势、ETF交易便利且低费率、有助于分散单一市场风险 [2] - 资金加速借道ETF布局港股市场,有助于提升市场流动性和定价效率,支撑市场稳健发展 [2] 行业与个股配置方向 - 公募基金增持居前的港股标的集中于信息技术、医疗保健等行业,与恒生科技指数、港股医药指数的成份股高度重合 [2] - 具体增持标的包括商汤-W、阿里健康、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协鑫科技等 [2] - 资金流入多聚焦于中国经济转型中的新兴领域,反映出资金对相关板块成长潜力的关注 [2]
公募基金港股持仓聚焦高成长性资产
证券日报· 2025-11-13 00:15
公募基金港股配置力度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港股投资市值达13622.11亿元,较二季度末的9519.85亿元环比增加43.09% [1] - 其中权益类基金港股投资市值为12316.53亿元,环比增加45.02% [1] - 指数型基金港股投资市值为7012.84亿元,环比大幅增加73.07% [1] 资金流入与产品偏好 - 资金流清晰指向ETF产品,第三季度华夏恒生科技ETF(QDII)、恒生科技、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QDII)三只产品份额分别增加118.37亿份、112.69亿份、102.60亿份,均实现百亿份级净申购 [1] - 今年第三季度,投资港股市场的38只跨境ETF共吸引资金净流入495.61亿元 [3] - 截至11月12日,年内资金净流入达726.42亿元 [3] 资金流入原因与市场影响 - 资金大量流入港股ETF原因包括港股部分标的相较A股具备估值优势,为投资者提供具性价比的配置选择 [2] - 港股ETF以其交易便利、低费率和参与门槛较低等特点,有效降低了投资者跨市场布局的操作难度和成本 [2] - 布局港股ETF有助于分散单一市场风险,资金加速借道ETF布局港股市场有助于提升市场流动性和定价效率,支撑港股市场稳健发展 [2][4] 增持行业与标的偏好 - 截至三季度末,公募基金增持居前的港股标的包括商汤—W、阿里健康、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协鑫科技等,集中于信息技术、医疗保健行业 [2] - 增持标的与恒生科技指数、港股医药指数的成份股高度重合,资金流入多聚焦于中国经济转型中的新兴领域,反映出资金对相关板块成长潜力的关注 [2][3]
月内超70次溢价提示,这类ETF是否能套利?聪明钱早已调转枪头
搜狐财经· 2025-07-30 15:51
QDII基金溢价现象 - QDII基金供不应求导致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显著高于基金净值 7月以来相关溢价风险提示公告发布超70次 其中六成为QDII基金 标普500ETF(QDII)和标普消费ETF(QDII)均发布21次溢价提醒 [1] - 跨境ETF溢价本质源于投资者对海外资产配置需求旺盛 但受外汇额度限制和申赎门槛制约 一级市场无法满足需求 资金转向二级市场推高价格 [2] - 美股市场表现强劲助推溢价 二季度财报季开局稳健叠加美国政府放宽AI芯片对华销售限制 纳斯达克指数走出4连阳 近三年标普500和纳斯达克指数相对A股超额收益明显 [2] 溢价结构及数据表现 - 跨境基金溢价反映海外资产净值计算滞后和二级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不透明等结构性问题 QDII基金净值计算披露慢于场内交易 境外市场信息传递不及时 [3] - 小规模T+0交易基金成为溢价主力 截至2025年7月29日 标普消费ETF溢价率20.39%居首 标普500ETF溢价率7.88% 纳指科技ETF溢价率5.29%且份额达64.29亿份 [3][4] - 溢价率排名前十的ETF涵盖消费 科技 生物科技及区域市场产品 沙特ETF和德国ETF均出现超2%溢价 基金份额在4.32亿份至64.29亿份之间 [4] 资金流向与配置转移 - 机构资金转向港股科技板块 因标普500指数前瞻市盈率达23.3倍 处于近三年83%分位 估值吸引力有限 [6] - 公募二季报显示37只QDII基金集体增配港股 华夏恒生科技ETF(QDII)份额达416.54亿份 较一季度大增95.13亿份 [6] -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 7月25日净买入超200亿港元 年内净买入额超8200亿港元 创互联互通机制启动以来新高 多只港股科技ETF单周流入超40亿元 [6] - 港股通互联网ETF和恒生科技ETF获资金大幅流入 华泰柏瑞 景顺长城 工银瑞信等相关产品净申购额均超10亿元 [6] 宏观环境与市场展望 - 中国宏观经济趋势向好 泛科技产业竞争力提升推动中高端工业品出口 内需逐步好转 [7] - 港股和A股市场活跃度预计提升 潜在收益率增长为大概率事件 [7]
QDII基金规模再创新高 机构加码布局港股市场
上海证券报· 2025-07-30 01:53
QDII基金规模与配置趋势 - 截至6月末中国境内QDII基金数量达319只规模6837.73亿元较去年末增长11.85%创历史新高[1][2] - 二季度投资港股市场的QDII基金在份额增幅前十中占八席港股科技主题表现尤为突出[1][2] - 华夏恒生科技ETF(QDII)份额大增95.13亿份居首其他科技主题ETF份额增幅在21-36亿份区间[2] - 非科技板块中富国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ETF(QDII)份额增长11.57亿份[2] 全球资产配置动态 - 博时标普500ETF华夏纳斯达克100ETF等权益类QDII基金份额增长显著[3] - 南方亚洲美元收益债券博时亚洲票息收益债券等固收类QDII产品同样受资金青睐[3] 公募基金港股配置情况 - 内地可投港股公募基金(非QDII)达4048只总资产2.62万亿元环比增1532亿元[4] - 主动型基金港股持仓7343亿元环比增12.8%占股票投资市值比例升至39.8%的历史高位[4] - 生物科技银行保险板块持仓提升最多媒体娱乐制药零售板块持仓绝对值最高[4] - 信达生物三生制药泡泡玛特成为二季度公募增持最多的港股标的[4] 港股市场表现与机构观点 - 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年内分别上涨27.43%和26.77%领跑全球主要市场[5] - 嘉实基金认为港股科技资产性价比提升AI智能驾驶先进制程是长期方向[6] - 万家基金看好港股因宏观经济反弹全球竞争力企业聚集及降息周期带来的资本流入[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