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QDII)
搜索文档
公募基金港股持仓 聚焦高成长性资产
证券日报· 2025-11-13 07:12
公募基金港股配置概况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港股投资市值达13622.11亿元,较二季度末的9519.85亿元环比增加43.09% [1] - 其中,权益类基金港股投资市值为12316.53亿元,环比增加45.02% [1] - 指数型基金港股投资市值为7012.84亿元,环比大幅增加73.07% [1] 资金流入与产品偏好 - 资金大量流入港股ETF,第三季度华夏恒生科技ETF、恒生科技ETF、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等3只产品份额分别增加118.37亿份、112.69亿份、102.60亿份,均实现百亿份级净申购 [1] - 今年第三季度,投资港股市场的38只跨境ETF共吸引资金净流入495.61亿元 [2] - 截至11月12日,年内资金净流入达726.42亿元 [2] 投资逻辑与市场观点 - 港股科技板块估值性价比凸显,银行等价值股也具备显著优势,形成强大吸引力 [1] - 资金流入港股ETF主要原因包括:港股部分标的相较A股具备估值优势、ETF交易便利且低费率、有助于分散单一市场风险 [2] - 资金加速借道ETF布局港股市场,有助于提升市场流动性和定价效率,支撑市场稳健发展 [2] 行业与个股配置方向 - 公募基金增持居前的港股标的集中于信息技术、医疗保健等行业,与恒生科技指数、港股医药指数的成份股高度重合 [2] - 具体增持标的包括商汤-W、阿里健康、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协鑫科技等 [2] - 资金流入多聚焦于中国经济转型中的新兴领域,反映出资金对相关板块成长潜力的关注 [2]
公募基金港股持仓聚焦高成长性资产
证券日报· 2025-11-13 00:15
公募基金港股配置力度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港股投资市值达13622.11亿元,较二季度末的9519.85亿元环比增加43.09% [1] - 其中权益类基金港股投资市值为12316.53亿元,环比增加45.02% [1] - 指数型基金港股投资市值为7012.84亿元,环比大幅增加73.07% [1] 资金流入与产品偏好 - 资金流清晰指向ETF产品,第三季度华夏恒生科技ETF(QDII)、恒生科技、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QDII)三只产品份额分别增加118.37亿份、112.69亿份、102.60亿份,均实现百亿份级净申购 [1] - 今年第三季度,投资港股市场的38只跨境ETF共吸引资金净流入495.61亿元 [3] - 截至11月12日,年内资金净流入达726.42亿元 [3] 资金流入原因与市场影响 - 资金大量流入港股ETF原因包括港股部分标的相较A股具备估值优势,为投资者提供具性价比的配置选择 [2] - 港股ETF以其交易便利、低费率和参与门槛较低等特点,有效降低了投资者跨市场布局的操作难度和成本 [2] - 布局港股ETF有助于分散单一市场风险,资金加速借道ETF布局港股市场有助于提升市场流动性和定价效率,支撑港股市场稳健发展 [2][4] 增持行业与标的偏好 - 截至三季度末,公募基金增持居前的港股标的包括商汤—W、阿里健康、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协鑫科技等,集中于信息技术、医疗保健行业 [2] - 增持标的与恒生科技指数、港股医药指数的成份股高度重合,资金流入多聚焦于中国经济转型中的新兴领域,反映出资金对相关板块成长潜力的关注 [2][3]
FOF指数化配置渐成趋势 部分产品10只重仓基9只为ETF
证券时报· 2025-10-27 06:34
公募FOF指数化配置趋势 - 公募FOF三季报显示指数化配置趋势越发明显,个别FOF前十大重仓基金中有9只为ETF [1] - 截至2024年末,已有90.73%的公募FOF配置了ETF [3] - 截至二季度末,全市场有近50只FOF的第一大重仓基金为ETF,截至10月25日披露三季报的37只FOF中,有11只的第一大重仓基是ETF,其中5只ETF持仓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超过10% [3] FOF重仓指数基金实例 - 建信福泽裕泰混合FOF三季报显示,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QDII)和国泰黄金ETF进入其十大重仓基 [2] - 万家优选积极三个月持有FOF前十大重仓基中有3只ETF,包括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平安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ETF和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 [2] - 同泰优选配置3个月持有混合FOF的10只重仓基中有9只为ETF,涵盖宽基、债券、主题、商品等品种,对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等多只ETF的持仓比例均在10%以上 [2] - 中欧盈选稳健6个月持有期混合FOF前十大重仓基中有6只为指数基金,包括海富通中证短融ETF等多只债券指数基金 [2] 指数化配置趋势下的产品创新 - 产品供给端创新持续推进,出现多元配置类FOF和ETF-FOF等新品种 [4] - 截至10月25日,全市场以"多元配置"命名的7只FOF均成立于2025年,并在投资范围中为指数基金留出空间,例如浦银安盛盈丰多元配置3个月持有期混合FOF募集规模为27.16亿元 [4] - 2025年以来申报的ETF-FOF产品已近20只,其中7只为9月以来申报,涉及景顺长城基金、鑫元基金等多家公司 [4] - ETF-FOF将80%以上非现金底层资产配置ETF,例如兴证全球盈丰多元配置三个月持有(ETF-FOF)投资于ETF的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 [5] 指数基金需求与规模扩张 - 不仅是FOF,理财等配置型产品也增加对指数基金的配置,机构客户存在明显的指数配置需求 [5] - 债券ETF规模扩张明显,截至10月24日,债券型ETF规模已超过6800亿元,较年初增长超5000亿元,全市场52只债券ETF中已有30只规模超过100亿元 [5] 指数化配置对基金经理能力的要求 - 指数基金品种多样复杂,对FOF基金经理的资产配置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6] - 指数基金发展可提升FOF资产配置效率,引入更多资产类别改善产品特性,例如有基金经理在三季度大幅增加纳斯达克ETF配置以反映对AI科技板块的偏好 [6] - FOF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多元配置,需在权益、固收、商品等多资产中寻找更优组合 [6] - FOF管理者需要更高的多元资产配置能力,包括基准框架搭建能力、获取超额收益能力以及捕捉套利机会能力 [6] 指数化配置面临的挑战 - 当前市场环境下资产轮动难度较大,资产配置方法和模型容易失效 [7] - 部分ETF工具存在流动性不足、跟踪误差大等情况 [7] - 随着产品数量增加,ETF-FOF可能趋于同质化,需在策略创新与差异化竞争中寻求核心优势 [7]
10只重仓基金9只是ETF,FOF指数化配置趋势持续凸显
券商中国· 2025-10-25 21:28
公募FOF指数化配置趋势 - 公募FOF三季报显示指数化配置趋势越发凸显 个别FOF前十大重仓基金中9只为ETF 主动型基金已难觅身影 [1] - 重仓ETF品类涵盖宽基、债券、主题、商品等 例如建信福泽裕泰FOF重仓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和国泰黄金ETF 万家优选积极FOF重仓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等 [3] - 同泰优选配置FOF的10只重仓基金中有9只为ETF 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等4只ETF持仓比例均超过10% [3] - 普通指数基金也受青睐 中欧盈选稳健FOF前十大重仓基金中有6只为指数基金 包括富国中债1-3年国开行债券指数A等 [3] 指数化配置规模与历史 - 截至2024年末已有90.73%的公募FOF配置了ETF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FOF重仓持有ETF占比约9.2% [4] - 截至二季度末全市场有近50只FOF的第一大重仓基金为ETF 兴证全球优选平衡FOF等重仓ETF份额在1亿份以上 [4] - 截至10月25日披露三季报的37只FOF中有11只的第一大重仓股是ETF 其中5只ETF持仓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超过10% [4] - 公募FOF出现于2017年 长期以主动型基金为配置对象 指数化配置是近年才出现的趋势 [4] 创新产品发展 - 产品供给端创新持续推进 代表性产品包括多元配置类FOF和ETF-FOF [5] - 截至10月25日全市场以"多元配置"命名的7只FOF均成立于2025年 投资范围中为指数基金留出空间 [5] - 浦银安盛盈丰多元配置FOF募集规模27.16亿元 权益基金投资策略包含被动基金如普通指数型基金和ETF [5] - 2025年以来申报的ETF-FOF产品已近20只 其中7只为9月以来申报 涉及景顺长城基金等多家公募 [5] - ETF-FOF将80%以上非现金底层资产配置ETF 例如兴证全球盈丰ETF-FOF投资于ETF的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 [5][6] 债券ETF市场扩张 - 债券型ETF规模持续扩容 截至10月24日规模已超过6800亿元 其中5000多亿元是较年初增长的规模 [6] - 全市场52只债券ETF中已有30只产品规模超过100亿元 [6] - 机构客户存在明显指数配置需求 其申购的公募或理财产品必然会有部分配置指数基金 [6] 配置能力要求与挑战 - 指数基金品种日趋多样复杂 对基金经理的资产配置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2][7] - 指数基金发展可提升FOF资产配置效率 引入更多资产类别改善产品特性 例如有基金经理三季度大幅增加纳斯达克ETF配置 [7] - FOF未来核心竞争力在于多元配置 能在权益、固收、商品等多元资产中寻找更优组合 [7] - FOF管理者需要更高多元资产配置能力 包括基准框架搭建、获取超额收益、捕捉套利机会等 [7] - 当前市场环境下资产轮动难度较大 资产配置方法和模型容易失效 部分ETF工具存在流动性不足、跟踪误差大等问题 [8] - 随着产品数量增加 ETF-FOF可能趋于同质化 需在策略创新与差异化竞争中寻求核心优势 [8]